㈠ 中國哪裡人最長壽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來自中國--256歲根據切尼斯世界記錄大全記錄:報道的最長壽者是中國長壽氣功養生家李慶遠,他生於清康熙十八年,死於民國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歲。李慶遠原籍雲南省,90多歲時到四川省開縣定居,一直到去世。四川省開縣籍的劉成勛曾於1925年專程拜訪過這位老人,劉的采訪回憶文章發表在1986年第六期《氣功》雜志上,同時刊登的還有壽星李慶遠口述的「長生不老決」約1000多字。老人去世後,北京的一些報紙曾以「地球上最長壽的人」為題予以報道,但當時卻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懷疑和否認,後來經多方考證,才得到證實。
㈡ 哪裡的冬天時間最長
冬天最長的地方是黑龍江省黑河市漠河縣漠河鎮,這里每年冬天的氣溫常常低於零下40度,就算現在走到那裡氣溫一般也在零下30多度,這里的冬天也是全中國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地方。
㈢ 中國哪個地方的人最長壽
請看相關資料:
「長壽之鄉」在中國的確定標準是:每10萬人口中百歲老人達到3位。實際上,江蘇如皋、湖北鍾祥、廣西巴馬作為中國六大長壽之鄉中的3個(另3個為四川樂山市、遼寧遼陽興隆村、新疆克拉瑪依),均超過了聯合國規定的長壽之鄉的標准: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壽星7.5人。
目前,江蘇如皋已擁有百歲老人209位,總人口為145萬人的如皋成為中國百歲老人總數最多的縣級市;湖北鍾祥有100歲以上老人71名;廣西巴馬則於上世紀90年代被國際自然醫學會宣布為「世界長壽之鄉」,現在百歲老人為78人。
與會的中國老年學會會長張文范等專家認為,盡管三地的長壽之道不盡相同,但良好的自然環境、悠久的敬老傳統和長壽文化、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健康的飲食習慣與長壽食品是普遍的長壽之道。專家們倡議,「百歲人生不是夢,健康方式每一天」,長壽之道實際上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中。
如皋地處長江下游北岸平原,隸屬江蘇省南通市。作為世界知名長壽之鄉,如皋不在高寒地帶,也不在偏僻山區,而是地處江海平原、中國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帶。專家們認為,研究如皋的長壽經驗更具有普遍意義。
中國是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一億三千萬,占總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佔到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近年來,老齡問題已引起中國整個社會的關注,老年人的健康長壽之道也成為專家研究的課題。
㈣ 人最長壽的地方是在哪裡
廣西巴馬~巴馬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東京召開的國際自然醫學會第13次會議上,被命名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2003年11月,國際自然醫學會授予巴馬「世界長壽之鄉」證書。據第二次到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巴馬百歲以上壽星占人口的比例之高都居世界五個長壽區之首。
㈤ 哪裡的人最長壽哪個地方的人平均壽命最長
中新網4月7日電 據俄新網報道,冰島男性居民壽命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位。 冰島統計統計中心調查結果顯示,2007年冰島男性的平均壽命為79.4歲。冰島統計統計中心一名工作人員說,「這是一個世界紀錄。冰島男性甚至比日本男性的壽命長,日本男性平均壽命為78.6歲。 我們對這一現象沒有解釋。很難說,為什麼冰島人的壽命這么長。」 冰島女性壽命也很長,平均為82.9歲,這是世界最佳指標之一。 截至2007年,冰島人的平均壽命為81歲,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為82歲,而法國人和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分別為81歲和78歲。 冰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共有31.34萬名居民。2007年冰島被聯合國評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
㈥ 中國最長壽地區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的最新數據,目前我國百歲老人多分布在南方,沿江河流域分布,主要聚集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南沿海、川渝和中原等五個地區,且多分布於中、低山丘陵及沖積、洪積平原地區。據中科院統計,海南是全國百歲老人密度最大的省份,達到1300餘人,也就是說,在海南每10萬人中就有13個人活到百歲以上,據全國之首。
長壽老人有區域聚集性,這提示我們,長壽與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
1)氣候溫和怡人
長壽區氣溫大多溫暖,年降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區河網密布,空氣濕度較高,日照充足,空氣清新。
2)山區植被茂密、空氣好
長壽老人多集中分布於丘陵山區,那裡工業、雜訊等污染較少,加上植被茂密,空氣富氧離子含量高。
3)水系發達
很多疾病是由於水攝入不足引起的。水多的地方,人也容易長壽。
4)氣候寒冷,影響壽命
東北和西北地區冬天寒冷漫長,氣候變化劇烈,空氣乾燥,因此長壽老人偏少。迄今為止,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認定的「中國長壽之鄉」有60多個(以縣、市為行政單元),但沒有一個在東北。
長壽老人四大特徵
1)良好的睡眠
一項老人睡眠狀況的研究表明,隨著入睡時間的延長(超過30分鍾)和睡眠效率的下降,死亡率會增加。本次調查顯示,百歲以上老人平均睡眠時間為9.6小時,80~99歲老人睡眠時間為8.33小時,而60至79歲低齡老人睡眠時間只有7.64小時。
2)患病次數少
統計表明,老年人口患病及住院的高發年齡在60~79歲,隨年齡增加,患病次數及住院次數減少,百歲老人平均兩年患病不到一次。所以,在80歲之前,即便身體狀況不理想,也別對長壽悲觀失望。
3)積極的心態
老人積極心態是指遇事總能想得開,並感覺與年輕時同樣快樂;消極心態包括緊張、害怕和孤獨等。心態積極的長壽老人所佔的比例遠遠高於消極心態,一半以上的長壽老人困境時總能想得開。
4)膳食清淡、蔬菜比例高
五個長壽之鄉的老人,飲食整體上以清淡為主,多以大米和麵粉為主食。蔬菜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90%的長壽老人每天食用蔬菜。
㈦ 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哪裡的
中國的一位老中醫,李清雲先生,活了256歲,他是一位素食主義者! 李清雲出生於1677年,死於1933年,在世256年歲,是清末民國初年的中醫中葯學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老人。
彭祖八百歲為秋,就是說過了八百春秋
㈧ 請問世世界上最長壽的地方是哪裡
聯合國規定,長壽地區的標準是每百萬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歲老人。按以上標准進行的全世界范圍調查,最後確定的世界五大長壽地區是:巴基斯坦的罕薩、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喬治亞的阿布哈吉亞和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和田與阿克蘇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巴馬地區。世界五大長壽之鄉探秘 中國巴馬:長壽人口不斷增加 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盆地和雲貴高原的斜坡地帶。在這里,90歲和100歲以上的老人分別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已經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壽星達到了110歲以上,是五大長壽鄉中唯一長壽老人不斷增多的地方。 巴馬人長壽,首先得益於大自然良好環境的賜予。巴馬屬於亞熱帶氣候,空氣清新,每立方米負氧離子的含量高達2000~5000個,最高可達到兩萬個,被稱為「天 然氧吧」。 喜歡勞動、飲食習慣良好、生活有規律,也是巴馬壽星多的重要因素。甲篆鄉百馬村坡納屯壽星黃布鐵已經104歲了,但每天不是去摘豬菜,就是下地幹活,還做家務。他每天吃兩頓,每餐吃兩碗飯。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聾、眼不花,一頭黑發。他常說:「每天不出去活動一下,吃飯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覺。」 巴馬人長壽還和飲食有關。他們經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筍、白薯等天然食品。玉米、白薯等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火麻製成的油和湯含有大 量的不飽和低脂肪酸。國際自然醫生學會會長森下敬一對巴馬進行調查後認為,不飽和低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攝入正是巴馬人長壽的關鍵所在。 除了以上幾點,樂觀也是巴馬長壽老人的另一個突出特點。 中國和田:老人喜歡喝茶吃饢 新疆和田於田縣的拉依蘇村是另一個在我國境內的世界長壽之鄉。 拉依蘇村有2400人,僅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就有16人。 肉孜·買買提老人已有110歲,身體健康,還能幹簡單的農活。他每天天黑就睡覺,清晨雞叫就起床。眼睛雖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還要干兩個多鍾頭的活。老人 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饢,晚上幾乎不吃東西。據肉孜的大兒媳婦講,老人喜歡吃湯湯水水的東西,愛吃玉米做的饢。 104歲的買提庫爾班·肉孜和95歲的肉孜汗·肉孜是親兄妹,哥哥早晨起來喜歡散步,回家時順便把一些草放到羊圈裡餵羊。妹妹肉孜汗在50歲之前沒得過什麼大 病,只是近幾年來偶爾患上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饢,中午吃拌面、湯飯和饃饃,晚上吃半個饃。 在拉依蘇有一對長壽夫婦,97歲的努熱勒阿洪·托乎提和他80歲的老伴。努熱勒阿洪看電視能看到晚上11時,早晨7時起床,中午能吃一盤拉條子,不好甜食。他 早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喝足白開水。當問起他的長壽秘訣時,努熱勒阿洪說,他年輕時身體很好,一個人開墾出了3畝荒地,現在身體還是挺結實。另外,他和老伴從 來沒吵過架,子女都很孝順,跟鄰居也很和睦。 外高加索:百歲老人還選美 最近,喬治亞舉辦了90歲以上的老人的「選美大賽」,參賽者中年齡最大的已有106歲——百歲老人選美,這可能只有在外高加索這樣的長壽鄉才會發生。據統 計,喬治亞500多萬人口中百歲壽星達2000多人,90歲以上的超過兩萬。而在亞塞拜然,上世紀80年代初每10萬人中百歲老人曾多達63人。 外高加索人的樂觀生活態度是他們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地人的婚禮上,八九十歲的長者和年輕人一起又唱又跳。除了樂觀的心態,當地人的飲食也很講究。 在喬治亞的長壽鄉阿巴哈吉亞,當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麵包和粥。這里的人每天至少喝兩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時還要放蔥、芹菜等。此外,當地人還常 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蔥、紅辣椒以及當地產的無花果,不吃香腸、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動物油脂和糖果。他們不喝咖啡,主要喝當地產的「格 魯吉亞茶」。 巴基斯坦罕薩:六七十歲不算老 罕薩山谷距離我國的新疆僅30多公里,4.5萬罕薩人世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在罕薩,當地人幾乎從不患病,六七十歲根本不叫老人,八九 十歲仍可在地里勞作,健康地活過100歲在這里並不算什麼稀罕事。 為了解開罕薩人的長壽之謎,英國醫生羅伯特·麥卡森進行了實地考察,發現了罕薩人長壽的秘訣。一是飲食:罕薩人喜歡吃粗製麵粉、奶製品、水果、青菜、 薯類、芝麻等。他們還喜歡適量飲用一種由葡萄、桑葚和杏製成的烈酒「罕薩之水」。二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罕薩山谷附近有許多冰川、河流,這些水體中含有豐 富的礦物質,常年飲用有利於人體健康。罕薩人在種莊稼時也用這種水進行灌溉,從來不施農葯,種出來的瓜果蔬菜特別有營養。三是生活習慣:罕薩人多以務農為 生,古樸的生活習慣使他們遠離了現代社會的惡性競爭,又為自己的長壽增加了一塊砝碼。 厄瓜多比爾卡班巴:沒有金錢概念 在厄瓜多南部山區有一個叫比爾卡班巴的村莊。1970年,村裡一個叫米格爾·卡爾比奧的人得了眼病,有生以來第一次去看病。這次眼病使比爾卡班巴聞名於 世,因為米格爾當時據稱已活過了120歲。 據當地政府介紹,比爾卡班巴大約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歲以上的老人。由於100年前這個地區還比較落後,沒有完整的人口檔案系統,這個數字很難證實。 但不管怎樣,這個山村是公認的西半球最長壽之地。村裡有位102歲的盧西拉老太太,幾年前還能在小鎮的狂歡節上跳舞。在被問到為什麼長壽時,她說:「我們走路 走得多,到老了也要幹活。」 比爾卡班巴人喜歡吃豆類、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大多數人每周只吃一兩次雞或魚等動物食品。當地人還喜歡飲用泉水,科學分析發現,當地泉水中的礦物質含量較高,其中鐵、鎂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 美國科學家尤金·佩因把這里稱為「免疫島」,因為當地人很少得心腦血管疾病。科學家認為,這主要歸功於當地人沒有金錢和競爭概念,喜歡勞動,這使得他們對心腦血管疾病「免疫」。而很少吃動物和高熱量食品,使得當地人擁有緩慢穩定的新陳代謝。 長壽的確有秘訣 國際上公認基因遺傳、地理與生活環境、社會背景、飲食習慣是長壽的四大關鍵因素。世界五大長壽鄉的居民,確實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基因上,巴馬縣老齡委對當地144位長壽老人進行調查後發現,祖父母壽命超過70歲的佔29%和38%,父母壽命超過70歲的為41%和37%;世界衛生組織也認為, 人的長壽有15%要取決於遺傳因素。 對於飲食,五大長壽鄉的飲食結構體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豆類、薯類、玉米、水果吃得多,動物食品吃得很少,而且飯量小。據國際自然醫學會調查,5個地方 的人日均攝入熱量1640千卡,明顯低於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標准。 另外,五大長壽鄉基本都位於偏僻地區,民風淳樸,居民熱情友好、樂觀向上、喜歡清靜,這也是長壽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長壽鄉的居民都身體力行著現代人最難實行的長壽原則:勞動一生。現在,除了巴馬,其他幾個長壽鄉都出現了壽星減少的趨勢,主要就是現代生活的影響。參考資料: http://hi..com/yamasesaonian/blog/item/77463ed12c36e7389b5027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