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國時代的人如何稱呼自己的父母
非常多,書面上正式的多為父親大人,母親大人。日常的多為爹娘。極少數人叫爸媽,一般都是留洋的才這么叫。
⑵ 古代對老年人的稱呼或自稱有哪些
古代講究長幼有序,所以對於稱呼的禮儀要求也非常多,長輩們的自稱和稱呼就已經多得讓人有些傻傻分不清。長輩的自稱有老朽、老夫、老漢、老叟、老身、老婦、老嫗、奴婢、賤妾、奴家、吾、余等,對長輩的稱呼更是繁多,比如「家父」,「家母」,「令尊」,「令堂」等等。
對於自己已經逝去的父母的尊稱有先父、先母、先嚴、先慈,從這一個稱呼當中也可以得知「先」在古代有「逝去」的意思。對於別人家的父母也有不同的尊稱,一般都會稱作「令尊」和「令堂」,「令」在古代有對對方的尊稱的意思,比如「令妹」就是對對方妹妹的尊稱。古人對於老師也是非常尊重,所以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古人對老師的尊稱有「恩師」「夫子」等。
⑶ 老人的雅稱 有哪些
古代的老人雅稱如下:
男性:老朽、老夫、老漢、老拙、老翁、老叟。
1、老朽是老人自謙之詞。以「老朽」自稱,表示自己是衰老無用之人。
2、老夫是老年男子的自我謙稱,通常是指年齡超過七十歲的男子。
3、老漢是老年男人的自稱。
4、老拙是古代老年人自謙之詞,形容為人處世循規蹈矩,做事按部就班,比較實在、厚道。
5、老翁是中國古代老年男人的稱呼,含尊重意。
6、老叟是老人的自稱。例如:《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祇留我在家,替你們作個守門的老叟,料想還不誤事。」
女性:老身、老婦、老嫗、老媼。
1、老身是早期白話中老年婦人的自稱。
2、老婦是指年長婦女自稱的謙詞。
3、老嫗是古代的老婦人的自稱。例如:杜甫《石壕吏》「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4、老媼拼音為lǎoǎo,是指老年婦,出自《題賀知章故居》。
⑷ 一般都管男性老人叫什麼尊稱。
老人家。對老年人的尊稱或者,老人對自己的自稱。《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內:「凡事勤慎些,休惹老人容家著急。」現在也常用。
老丈。這個稱呼多使用於民國以前。
還有姓氏+老,通常是稱呼德高望重的人。例如別人姓李,稱李老。
老先生。同樣是對德高望重的人的稱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時 誼 年二十餘,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 賈生 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老翁。解釋多為古代對老年男人的稱呼,在文學詩歌中有尊稱之意,清·趙翼 《春遊》詩:「著個老翁堪入畫,陌頭扶杖髩蕭騷。」。同時,老翁也有父親的意思。
⑸ 民國時期的稱呼
祖父,祖母,叔父,伯父。令尊,令堂。
⑹ 對老人的別稱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身邊長壽的老人也越來越多。但說起年齡,尤其是針對長者,不如學習了解一下自古以來對於不同年齡段的老人的雅稱,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對老人的別稱,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先生:這個稱呼是對年高博學老人的敬稱,最早出自漢代的《史記·賈誼傳》: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力為之對。
老父:對老年人的.尊稱,出自《漢書·張良傳》: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需要說明的是,古時多用父字表達對人的敬謂,如單父等。這里的父讀上聲,不讀去聲,與現在的父親的父字當有區別。
老丈:對老年男人的尊敬稱呼。《稱謂錄》卷三十二引《孫公談圃》:周孟陽春卿,英廟官僚也。聖眷素隆,書簡以老丈稱之。
老宿:年老而在學藝上有造詣的人。如文壇老宿。汪啟淑《鹿菲子小傳》:黃景仁著有《浮湘賦》,老宿咸稱之。
老驥:老年人自喻。語出曹操,他在《步出夏門行》一詩中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詞句。
老蒼:謂頭發蒼白的老人。杜甫《壯游》詩: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
老子:老人自稱。《晉書·庾亮傳》: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與現代意義上的父親對兒子們輩分之稱有所區別。
老夫:也是老人自稱。《禮記·曲禮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稱曰老夫。的詞句。
老身:老人自稱。《北史·穆崇傳》:老身二十年侍中。
花甲[ huā jiǎ ]指六十歲的老人。《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古稀 [ gǔ xī ]指七十歲的老人。杜甫《曲江》詩:「清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 mào]指八十、九十歲的老人。《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日耄。」
期頤 [ qī yí ]指一百歲的老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老宿 [ lǎo sù ]年老而在學藝上有造詣的人。如文壇老宿。汪啟淑《鹿菲子小傳》:「黃景仁著有《浮相斌》,老宿咸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