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季老人容易胸悶氣短是怎麼回事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老人自述在炎熱的夏季感覺到胸悶氣短,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整理了夏季老人容易胸悶氣短的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夏季老人胸悶氣短的原因
貧血可以說大部分老年人都存在有貧血的情況,一旦出現貧血,老年人便會出現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的表現。在一般情況下老年人體內造血組織的存在量以及造血質和量已經有所下降,而且紅細胞本身也基本老化,使其對鐵的利用率大不如前。這個時候如果老年人不注意營養保健的話,很容易患有貧血的情況,不但容易出現頭暈的現象,同時由於供血不足很容易導致出現氣短。
導致老年人患有貧血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紅細胞老化之外,還有像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等,這些病症都有可能會導致老年人貧血。
血粘度高很多老年人都知道,之所以會出現氣短的情況,與血脂過高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專家指出,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粘度增高,這個時候血管中的血流速度非常的慢,因此就會導致出現腦部供血不足的現象,這就是老年人為什麼經常會感覺到容易疲倦、頭暈、乏力、心慌氣短的原因之一了。
造成老年人高血脂的願意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平素飲食結構不合理所致。很多老年人喜歡吃一些高脂肪、膽固醇的食物,在平時又不愛運動,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患有高血脂。
腦動脈硬化也是導致老年人經常出現氣短以及失眠、耳鳴、情緒不穩、健忘、四肢發麻等症狀的原因之一。一旦患有腦動脈硬化,就會導致腦血管內徑變小,這個時候腦內血流下降就很容易產生腦供血、供氧不足的情況,不但會引起頭暈的現象同時還會出現氣短的情況。
在極端的天氣,中老年朋友們一定要格外重視自己的日常保健,因為很多老年性常見疾病都是會直接威脅到老年人生命安全的。
夏季老人的自我保健法
1、適時補充體液
夏季氣溫高,體液過多地消耗,是導致老人多種疾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最常見的是血液流速緩慢,易造成血壓升高,致使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性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甚至因失水過多,引起體內酸鹼度不平衡造成的中毒反應,這些疾病都易危及生命。
為此,莫等口渴才飲水,要適時補充體內水分,就是夜間也應在床頭放上杯涼開水,以便及時飲用。
2、注意飲食衛生
夏季人體排汗多,營養消耗也大,要調理好膳食營養,可適當多食些瘦肉、魚類、蛋類、豆製品和新鮮蔬菜,以補充體內的蛋白質、糖、鈣、維生素等的消耗。
還應多食些清熱、解毒、解暑的瓜果,如苦瓜、絲瓜、黃瓜、西瓜、香瓜、西紅柿等。
3、經常清潔皮膚
炎熱潮濕的夏天,過多的汗液使人體表皮細胞發漲,汗孔和汗腺易被堵塞,汗滯留在皮內引起痱子;日光照射過久,可發生日光性皮炎;汗液中的有機物質,為細菌生長提供了營養,容易發生化膿性皮膚病。夏季老年人要勤洗澡勤換衣,保持汗腺暢通和皮膚清潔衛生。
4、注意休息
合理安排好家務,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夜間睡眠和午休。盛夏的午睡,對老人非常重要。午睡時間不宜太長,太長會影響心腦供血不足;太短疲勞得不到恢復,午睡一小時左右為佳。
5、注意防暑降溫
及時開門窗通風,使空氣對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用涼水拖地,既可保持空氣濕度,又可使室內降溫。室內有空調裝置,溫度不可降得過低,以免溫差過大引起“空調病”。老年人因抗高溫能力差,白天應盡量減少外出。平時多飲些清淡飲料,如竹心菊花茶、冬瓜海米湯、荷葉綠豆粥等,還可食些新鮮瓜果來輔助降溫消暑。
夏季老人需要預防很多健康隱患,例如中暑、熱感冒等等。我們建議老人在夏季除了要做好解暑的工作外,也千萬不要貪涼,該穿衣的時候一定要穿著舒適。對有基礎病的老人來說,夏季容易導致病症嚴重和復發,所以在夏季,老人更應該積極治療疾病,學習防治疾病的好方法。
老人胸悶氣短的食療原則
1.“除燥潤肺”食物多吃
老年人平時多選用具有健脾、益肺、補腎、理氣、化痰的食物,如豬、牛、羊肺臟及枇杷、橘子、梨、百合、羅漢果、大棗、蓮子、杏仁、核桃、蜂蜜、銀耳等,有助於增強體質,具有止咳、祛痰、解痙、清熱、潤肺之功效,對防治慢性心肺疾病有一定作用。
2.“易消化”食物常吃
心臟不好老人由於血液循環功能減退,胃腸道瘀血,消化、吸收功能降,因此,所進食物應易於消化。
3.“限鹽低脂”日常飲食
限制鈉鹽可以減輕老人心臟負荷、防治心衰、避免水腫;食鹽每日約3克以內為宜,少吃含鹽分高的食物,如醬菜及腌製品等。低脂飲食,有利於老年人腸胃的消化,減輕胃腸與心臟負擔;脂肪含量高容易引起老年人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局部血流緩慢,加重心肺疾病。
4.“營養均衡”全面關注
保證足夠的熱量供給,及優質蛋白和維生素,如乳類蛋白、瘦肉、魚類、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維生素A、B、C等,可保護心肌,有利於心肌病損的恢復。
5.“少量多餐”最佳方式
心臟差的老人不宜吃得過多,以減少餐後胃腸過度充盈及橫膈抬高,避免心臟工作量增加。晚飯應早些吃,宜清淡,晚飯後不進或少進任何食品和水分。
猜你喜歡:
1. 高齡老人心慌氣短是什麼病
2. 老人胸悶氣短的食療有哪些
3. 老人胸悶心慌是什麼原因
4. 鼻子不透氣痰多胸悶是怎麼回事
5. 老人口臭是怎麼回事如何緩解
2. 老人手麻心慌怎麼回事
老人手發麻心發慌,多是疾病引起的症狀,那麼老人手麻心慌怎麼回事,可能是什麼病,需要做什麼檢查如何調理呢?下面我為您介紹。
1、老人手麻是怎麼回事
老人多患有高血壓,會促使血管痙攣、高血脂,引起血管硬化,加這血黏度增高,睡眠時血流又緩慢,這些因素都會造成腦缺血而導致手發麻。所以老年人要定期檢查血壓、血脂、血液流變等,發現問題及時治療。平時要多飲水,可在醫生指導下服丹參、維腦路通等葯物。
糖尿病會產生多種並發症,周圍神經病變就是其中一種,可引起四肢麻木和感覺異常等症狀。對糖尿病要進行正規合理的治療,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並補充維生素B1、B6、C,配合使用銀杏葉制劑、川芎嗪等葯物,就可以消除四肢麻木的症狀。
老年人由於長期消化吸收功能差、營養不良,會造成維生素B1缺乏,導致末梢神經炎,引起手麻。只要增加一些營養,多補充維生素B1,手麻就會消失。
多是在睡眠時姿勢不正,頸項偏斜或手臂受壓,壓迫了臂神經,引起手麻。只要換個睡姿,活動一下手臂,手麻就會消失。
2、老人心慌是怎麼回事
中老年心悸心慌的時候一般會出現失眠、健忘、頭暈、耳鳴等症狀,引起心悸心慌的原因主要有三種,一個是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比如高血壓、心臟病等,另一個是非心腦血管疾病引起的,比如低血糖、貧血、甲亢等疾病,還有一個是神經因素功能紊亂引起的。
3、老人手麻心慌怎麼辦
運動調理:建議做有氧運動,不要做劇烈運動,例如散步、太極拳、氣功等都是非常建議的,可以每天早晨起床以後練習半個小時,晚上也可以再吃過晚飯一個小時以後練習一個小時。
情緒調理:平時要保持心情放鬆,少生氣。精神樂觀,情緒穩定是改善心悸心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調理方向。
休息調理:建議每天要保證睡眠充足,晚上要在十點鍾上床睡覺,養成良好的作息,針對失眠的患者建議可以睡前喝一杯牛奶,或者是泡一個熱水腳。
房顫是心房纖維性顫動的簡稱。房顫發作時,心房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血液滯留心房內,血栓形成的危險性就會增高。房顫導致心房血栓的形成,一旦脫落,可以引起全身器官或組織栓塞。一旦血栓流入腦動脈就會導致腦中風,老年患者腦中風約有三分之一是由房顫引起的。而由房顫所引發的腦梗塞後果更為嚴重,致殘率和致死率很高。
大多數房顫的患者的症狀有心悸、呼吸困難、胸痛、疲乏、頭暈,感覺到眼前黑蒙蒙的,最常見的就是心慌。隨著房顫病情發展,發作逐漸頻繁,持續時間也會越來越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不要拖延耽擱,要盡快去醫院咨詢醫生,越早治療獲得滿意效果的機會就越大。專家特別提醒,還有大約15%到35%的房顫病例臨床表現為沒有症狀,患者因此常常得不到及時診斷和治療。特別是老年人,應定期進行體檢。目前,常規體檢中的心電圖是診斷房顫最簡單有效的手段。
引起手腳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患有糖尿病的人會出現手腳麻木。
葯物或化學制劑引起的麻木。
神經炎引起的麻木。
四肢分散性地出現麻木。
腦血栓引起大腦的神經受壓損傷導致手足麻木。
頸椎的骨質增生壓迫了頸部脊髓神經,導致手足麻木。
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看一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在進行治療。不要長時間保持一種坐姿,血液循環不暢就會手腳麻木,還有可能就是血液粘稠,流暢不順,多吃些舒筋活血的食物 多吃含有維生素B1的食品,如堅果,全麥穀物,綠葉蔬菜等。 所以,如果出現手麻疼痛問題,最好找醫師診斷出根本病因,對症治療,切勿自行購買止痛葯服用,以免延誤治療的時機。
3. 老人家感覺胸悶,是怎麼回事
胸悶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年齡較大的老人,可能會因為一些疾病而出現胸悶的情況,比方說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心肌缺血等等。所以一旦出現胸悶的症狀,千萬不要掉以輕心,盡快去醫院查明情況,然後對症下葯。
五、心臟類疾病
很多心臟類疾病都會出現胸悶胸痛的情況,所以千萬不要小看胸悶這件小事,因為他有可能預示著你的身體出現了大問題。老年人平時一定要注意保障自己的健康,飲食清淡,避免煙酒、熬夜、過於勞累。
4. 老人出現胸悶氣短該怎麼辦
進行心電圖檢查和冠狀動脈造影,可以明確是否存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或心絞痛的發作。平時可以服用益安寧丸,益安寧丸始創於香港「一種治療冠心病的葯物及其制備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補氣活血,益肝健腎,養心安神。治療氣血虛弱,肝腎不足所致的胸悶氣短,畏寒肢冷,手足麻木,對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腰膝酸軟也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