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喬家大院的建造者喬致庸,將計就計懲老賴
一部《喬家大院》電視劇,幾乎讓喬家大院家喻戶曉了。
說到喬家大院,就不能不說它的建造者喬致庸。
喬致庸生於1818年,字仲登,號曉池,山西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喬家第四位當家人,清朝末年著名晉商,人稱「亮財主」。
他自幼父母雙亡,由兄長撫育。本欲走入仕途,剛考中秀才,兄長故去,只得棄文從商。
在喬致庸手中,喬家的事業比起乃祖乃父時候有了極大拓展,先是由"復盛公"派生出復盛全,復盛西,復盛油坊,復盛菜園,復盛西店,復盛西面鋪等商號,"復"字型大小商業金融集團成為了資力最雄厚,連號最多,聲勢最大的一個商業組織,下屬的眾多店鋪遍布全國各地,形成一個龐大的網路,滲透在各行各業里,經營范圍十分廣泛。
喬致庸是喬家門中最長壽的人,活了89歲。當國家到了國將不國的境地,大批銀子流向海外時,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習慣,於同治初年耗費重金擴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喬家大院,被專家學者譽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
接下來,我要給各位看官,說一段喬致庸將計就計懲老賴的故事。
喬致庸成為晉商界領袖後,決定「大赦天下」,對一些確實還不了債的相與(客戶)免去其債務。
包頭東城「萬利聚」商號吳東家,得知此事,就想利用此次機會賴賬。
原來,吳東家在頭一年借了「復字型大小」8萬兩銀子,做羊毛生意,說好三個月還本付息,可是一年過去了,卻一直拖著不還。
這一天吳東家上門來,賴在地上向喬致庸哭窮:「我現在窮得每天提著個破籮筐沿街叫賣花生仁,除了房子就剩下一隻破籮筐了。」
喬致庸早已了解到,此人不僅有銀子,而且還包養妓女,他就是想賴賬。
看到吳東家這副德性,喬致庸只好說:「那好,我信你,明日你把那隻破籮筐拿來,再給我磕個頭,咱們的賬就兩清了。」
第二天,吳東家果然帶了一隻破籮筐來了。磕完頭,喬致庸把借據給了吳東家:「你可以當眾燒毀!」
吳東家果然燒掉了借據,臉不紅不白,大搖大擺地揚長而去。
送走了吳東家,喬致庸吩咐伙計把這只破籮筐擺在「復盛公」最顯眼的地方出售,標價8萬兩銀子,外加一年的利息款。
結果所有到「復盛公」來做生意的人,進門就能一眼看到破籮筐,並把這個破籮筐的故事當笑話講給同行們聽。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還遠道慕名而來看這只破籮筐。
沒多久,「萬利聚」商號在包頭就沒生意可做了。連大掌櫃和伙計們都覺得臉上無光,紛紛走掉了。以致京城和太原的商家都不敢與「萬利聚」做生意了。
吳東家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只好向喬致庸賠禮道歉、磕頭求饒。一分不差地把那隻破籮筐買了回去,按照喬致庸的建議,把破籮筐掛在鋪子門前,以示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