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39個月的計發月數是什麼意思領完139個月後,養老金會變少嗎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退休養老金在計算的時候需要除以139這一數字,139個月實際上指的是在退休的時候老人的養老金賬戶的計發月數。計發月數代表著退休時所能夠領取到的養老金,在領完139個月之後,並不意味著養老金會變少,只是表示60歲的養老金的賬戶余額全部領取之後再重新進行計算。
最後個人賬戶存放的養老金還會產生一定的利息,並且參保人員在去世之後,其賬戶余額還可以被子女繼承。因此大家只需要按時繳納保險費,並不需要擔心養老金會變少或者被全部領完的問題。政策對養老金的計算是比較合乎規矩的,只要大家按時按額繳納養老金,在退休之後就不用擔心自己沒有養老金可以領取了。
⑵ 養老金計發月數新規定
最近兩年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繼續快速,人民群眾也更好地享受到了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去年我國就上調了國內的基礎養老金水平,今年則是會再次上調其標准,這對於廣大人民群眾來講也是極其的利好,他們的生活水平想必會發生再次的提升。目前社會各界對於養老金的消息也是非常關注的。
針對於目前我國的養老金體系,其實很多人還不是非常的清楚,要知道我國養老金其實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個方面,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方面又涉及到所謂的計發月數。對於這個概念很多人並不明確,那麼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月數到底是什麼意思?而且今年我們國家就會調整計發月數,原來139個月又會變成多少?
一、 養老金計發月數是什麼時候
我們首先來看看養老金的計發月數到底是什麼意思?所謂的養老經濟發育月數實際上是指養老金待遇計劃發放的月數。簡單來說計發月數的概念就是指對一名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的總計月數。這是不是說我們在計發月數完成之後就不能再領取養老金了?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所謂的養老金計發月數並不代表在計發月數完成之後相關退休人員就不能再領取養老金了,只不過是他們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儲存額開始清零而已。其領取的養老金會由原來的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模式,轉變為養老統籌基金的全額承擔。所以我們也是不同擔心計發月數發放完畢之後不能再領取養老金的問題。
其實我們國家之所以提出養老金計發月數的概念,實際上是為了核定退休人員的待遇水平以及保障基金的計算平衡,並不是為了給養老金的發放,設置一個時間標准。這一規定在1977年的時候開始實行,當時我國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其中內容就明確指出要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
自此以後我們的退休金待遇,也是開始跟養老金計發月數相關聯。現今我們的個人養老金部分計算方式,就是要用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139個月,以此來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水平。139個月也就是11年左右,假使我們從60歲退休,要到71歲的時候才能完成這一計發月數。那麼這139個月到底是怎樣得來的?
其實在1997年剛剛發放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時候,其養老金的計發月數是120,不管退休年齡的早晚統一都會按照120個月進行計算。不過在2005年的時候,養老金個人賬戶的計發月數則是發生了改變,開始按照連年齡進行分化,每一個年齡都有其對應的計,發月數,比如60歲是139個月,70歲是56個月。
之所以要將其按照年齡進行分化設置一個明確的月數,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保障我國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至於其中所謂計發月數的具體計算方式,假設參保人在某一年齡段按照年化4個百分點的收益率情況之下,他們所達到人均預期壽命的時候,恰好能夠把養老保險賬戶內的余額領取完畢,這樣就不會造成積累錢數的浪費。
由此看來,所謂養老金計發月數的一個概念,其實是為了能夠讓參保人以穩定的收益率,在對應的時間內領完自己個人賬戶內的養老金余額。這一餘額在領取完畢之後,他們的養老保險也是會由全國統籌的養老保險基金來承擔,如果說在領取完畢之前去世,那麼個人賬戶養老保險,京內的余額也是會由其後代來繼承全額返還。
二、 養老金計發月數將改變,139個月又會變成多少?
目前我國養老金計發月數也是有著明確的計算公式,大家有興趣也是可以去查詢一下,這一公式也是依託全國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來進行計算的。不過隨著我們國家社會的發展以及經濟產業的建設完善,我國的全國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也是有著顯著的提升。在2000年的時候,全國人均預期壽命是71.4歲。
到了2019年的時候,已經是達到了77.3歲了。全國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改變了,那麼我們的養老金計發月數定然也會隨之而改變。去年的時候我國就出台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文件,其中內容就明確提出要更好的完善我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計發月數的制度,在5年內竟然會有新的月數出台。
這也就說明,未來我國的養老計發月數馬上就要改變了,那麼原來60歲的139個月將會變為多少?目前對於具體的計發月數改變數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官方也是沒有對此作出解釋,不過依照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情況來看。未來我國養老金個人賬戶計發月數很可能會出現增加的情況。
當前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已經提升到了6個百分點到8個百分點以上,收益差比原先的4個百分點要低一些,大致在2%~4%這個區間之內。收益差降低,賬戶利率的提升,再加上人均預期壽命的不斷延長。綜合這三個方面來看,我們國家的個人養老金計發月數定然是會提升的。
三、 有什麼影響
當然個人養老金計發月數出現了提升,自然也是會對我們每個月領到的養老金產生一定的影響。個人養老金計發月數提升了,那麼每個月我們個人賬戶養老金方面所能領到的錢就會變得少一些,不過我國的基礎養老金在不斷地上漲。
此起彼伏之下,我們每個月能夠領取到的養老金數值可能還是呈現增長的態勢。另外個人養老金計劃月數增長代表著我們能夠領取個人養老金的時間加長了,養老金領取會變得更加結構化。
四、 小結
個人養老金計發月數的概念設置能夠穩定參保人的收益率,讓我國社保基金實現更為精準的計算。這一數值在未來的發展當中將會有所提升,具體則是要參照人社部發布的官方信息為准。
⑶ 養老金計發月數是什麼意思預計2022年養老金能上調多少
預計2022年養老金能上調多少?養老金計發月數是什麼意思?
一、預計2022年養老金能上調多少
根據最新消息,中國基本養老金很可能在2022年連續18年上漲。近年來,中國的養老金逐年上升,但增幅不是很高,上下浮動在5%。
以下是對2022年養老金仍將上漲的原因的介紹:上漲基數不高,每年都發放養老金上漲消息,但上漲基數很小。以2021年度4.5%的養老金增長為例。如果2020年領取的月養老金為2500元,則在此基礎上增加4.5%,即2500x45%=112.5元,即比上年每月增加100元以上。
預計2022年養老金將上漲4%-5%。根據近兩年養老金的增長幅度,2020年養老金上漲5%,而2021年養老金上漲4.5%,因此,2022年的增長幅度預計將徘徊在這兩個數字之間。
養老金計發月數是什麼意思
人社部最近公布了《十四五規劃》,這其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修訂了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計發月數。我毫不誇張的說,這個變化,將直接影響到每個人退休後的養老金。
那這個計發月數,到底是什麼呢?我用大白話解釋你就明白了:它其實就是養老金個人賬戶,承諾給我們發錢的時間。比如55歲退休,那就是170個月。60歲退休,就是139個月,可以一直領下去。如果個人帳戶的錢領完了,以後社保也會一直補貼到去世,盡管放心。那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舉個例子:
比如老王55歲退休,個人賬戶里有20萬,所以他每個月就能從個人賬戶里取出1176元(20萬元÷170個月=1176元)。
隔壁老張晚一點,60歲才退休,他個人賬戶也有20萬,但每個月卻能取出1439元(20萬元÷139個月=14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