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養老保險,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是什麼意思
養老保險,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是指:
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版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權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歷年繳費指數之和/繳費年限=平均指數。
我們說的繳費工資,是指可以納入繳納社會保險費范圍的工資性收入,按照現行政策規定,繳費工資就是按國家統計部門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范圍內發放的工資。它的特點是依工資收入的實際情況而定,沒有上下限限制。繳費工資的確定實際上就是對職工工資總額的確認。
② 養老保險,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是什麼意思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0.6-3)」就是指你選擇的交費基數,養老保險的交費基數在上年度當地社平工資的60%--300%之間選擇
那11%我已經在另一個問題里幫你回答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③ 養老保險繳費平均指數的含義是什麼且怎麼計算
自繳養老金起每年年繳費基數的平均值/自繳養老金起每年年社平工資的平均值=平均繳費指數
該指數>=0.6,<=3。意思是說,每月的繳費基數至少是月社平工資的60%,最高不得超過300%
以僅繳費十五年為例:
假設2001年每月繳費之和為18000元,2002年每月繳費之和為21000元........2016年每月繳費之和為35000元,則把這十五年的年費之和除以15,則得到年繳費平均值;
再把各年的年社平工資之和除以15,則得到年社平工資平均值;
再把【年繳費平均值】除以【年社平工資平均值】則得到【養老金平均繳費指數】
======
這幾天,我也在研究重慶市的退休養老金的問題,得到如下結論:
重慶市城鎮職工退休:
去年的月社平工資為4738元,假設今年退休,且在退休時只繳了15年,指數為0.7,則在退休後,每月按目前的養老金政策與重慶市關於養老金的各項補貼政策,大約能領每月1500左右。
計算公式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39+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繳費年限×1.4%
如果,繳費年限是30年以上,那時個人帳戶本息也大約有20萬元左右,此時不論指數為多少,退休時大約每月能領3500元。(按當前的物價估算)
=====
按照這個公式計算,如果按男65歲退休的話,退休後至少要領3年以上的養老金,才對得起自己的本錢。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④ 養老保險的平均繳費指數,對養老金的這些影響看看你知道多少呢
依照社保法的相關規定,員工的社會養老保險是由單位職工本人按比例分配交納,在其中人單位為依照上一年度本單位職工的應發工資做為繳存基數,員工本人是依據自己實際收入做為交費。當自己實際收入小於上一年度員工月平均收入的60%時,只有依照上一年度員工月平均收入的60%來作繳存基數;當自己實際收入高過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收入的300%時,只有依照上一年度員工月平均收入的300%做為繳存基數,高於300%之上的那一部分不計算為繳存基數。
那樣繳費指數有什麼用途?繳費指數是檢驗自身繳存基數高低關鍵標示,繳費指數越大,繳存基數也越高,個人帳戶資產也越高,與此同時日後的平均繳費指數也越高,平均繳費指數越大,平均繳費指數薪水也就越高,而平均繳費指數薪水測算養老退休金的重要指標,平均繳費指數薪水越大,養老退休金的計發數量也越高。
平均繳費指數計算其實不是很難的,就是把往年繳費指數求和,除於繳費年限得出來的便是平均繳費指數。例如交費是15年,往年的繳費指數求和之後除於15年是均值80%,那你的平均繳費指數便是80%,但測算養老退休金的時候需要計算出來的是平均繳費指數薪水,這一平均繳費指數薪水,如果想把自己往年的繳存基數求和後均值,因為地域的差別們同樣在接轉養老保險關系時全國各地繳費指數中間存在差異,所以後來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公式計算,便是本地發布的上一年度員工月平均收入,即養老金計發數量乘於繳費指數。
例如退休後發布的養老服務金計發數量為5000元,平均繳費指數是80%,那樣往年的平均繳費指數薪水便是5000元乘於80%,便是4000元,這一4000元是自己的平均繳費指數薪水。上一年度員工月平均收入越大,自已的平均繳費指數薪水也就越高,養老退休金也就越高。養老退休金是依據上一年度員工月平均收入(計發數量)與平均繳費指數薪水之和的均值來作計發數量。依照上邊這個案例,計發數量是5000元,平均繳費指數薪水4000元,二者的均值便是4500元,每交費一年發送給1%便是45元,交費15年自身每月的養老退休金便是675元。
總的來說,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指數,是自己的具體繳存基數與社保機構發布的上一年度員工月平均收入中間的比例,依據繳費指數計算出來的繳存基數便是繳費指數薪水,繳費指數要在退休後,測算平均繳費指數薪水最後的比例,也是自己養老退休金占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這會對將來養老金多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⑤ 養老金的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到底是什麼
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最低下限為0.6,最高上限為3。
例如:根據上述公式,全省2013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實際個人繳費基數為2000元,全省2014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500元,實際個人繳費基數為2200元,則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2000/4000)+(2200/4500)】/2。
⑥ 養老保險,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是什麼意思
個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是建立個人賬戶當年至職工退休上年度本人歷年繳費工資指數的平均值。
職工本人當年繳費工資指數,為本人當年繳費工資與上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比值。
第二十五條凡建立個人賬戶後參加工作(含1986年10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原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地方統籌單位的勞動合同制工人)、2006年1月1日以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其月基本養老金構成如下:
月基本養老金=月基礎養老金+月個人賬戶養老金。
月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職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全部繳費年限×1%。
職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系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與本人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乘積。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是建立個人賬戶當年至職工退休上年度本人歷年繳費工資指數的平均值。
職工本人當年繳費工資指數,為本人當年繳費工資與上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比值。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於每年7月1日執行。
從2006年1月1日起,基本養老金按以下辦法計發:
(一)1996年1月1日及以後參加工作、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
累計滿15年及以上的職工,基本養老金按以下辦法計發
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累計繳費年限×1%
其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按從1996年1月1日及以後至退休當年,歷年繳費中的當年本人繳費工資與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比值的平均數確定(2005年及以前年度的繳費工資指數仍按原規定計算並封定)。計算公式為:
n平均指數=(X1/C1+X2/C2+…+Xn/Cn)÷N
X--當年本人繳費工資;
C?2005年及以前為當年全省職工平均工資,
2006年起為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N--本人繳費年限(1996年1月1日及以後至退休時的實際參保繳費年限)。
2、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表(國發[2005]38號附表)alsjs
(6)什麼叫養老金人均繳費擴展閱讀:
我們說的繳費工資,是指可以納入繳納社會保險費范圍的工資性收入,按照現行政策規定,繳費工資就是按國家統計部門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范圍內發放的工資。它的特點是依工資收入的實際情況而定,沒有上下限限制。繳費工資的確定實際上就是對職工工資總額的確認。
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職工的哪些收入進入工資總額,哪些收入不進入工資總額,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有明確的規定。每年繳費基數核定時,社保機構要求用人單位上報的是按《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核定後繳費工資,而不是繳費基數。這個繳費工資以上年實際發生的職工工資總額為基礎數據核定上報。
上報數據既可以大於繳費上限,也可以小於繳費下限,只要是實際發生數就行。由此看來,繳費工資和繳費基數並不是同一概念了,其實不僅它們的本質函義不同,其管理的部門也是不同的。繳費工資的核定、申報是用人單位的義務,而繳費基數的確定則是社會保險經辦部門的職責。
⑦ 養老金計算中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視同繳費指數、實際繳費指數中的三個指數是啥含義怎樣計算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pide;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pide;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pide;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企業退休金的計算方法
退休工資
基礎退休金 +個人賬戶退休金月 +過渡性退休金
基礎退休金
(本人退休上年度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本人累計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退休金
本人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60歲為139個月,55歲為170個月,50歲為195個月,45歲為216個月);
過渡性退休金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本人可視同繳費年限*1.3% 。
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計算公式
A =(X0/C1+X1/C2+……+Xn/Cn+1)&pide;N
公式中,X0、X1……Xn為參保人員退休當年及退休前1年、2年……n年本人繳費工資額;
C1、C2……Cn+1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2年……n+1年自治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N為職工參與計算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的繳費年限;
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的計算
S=C1/12 X A
例:某人2013年退休,2012年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470元,計算出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為3535.58元,累計繳費年限為31.58年(其中視同繳費年限14.33年),個人賬戶累計金額30097.23元。
基礎退休金
(本人退休上年度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本人累計繳費年限*1%;
(3470+3535.58)/2*31.58*1%=1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