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對養老的看法和建議
自從接觸了養老行業,自己感悟頗深。沒接觸之前,有時候想想,老人挺好的,不用去工作,還有各種優惠政策可以享受,多好啊!現在接觸了這個養老行業,了解了之後,或者說見了很多老人後,自己之前的想法太幼稚了。
現在的社會,不管幹什麼都是需要錢來解決的,自己之前的想法就像電視劇里演的差不多,可是生活呢?現實是什麼呢?很多老人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或者負擔,就自己一個人或者和老伴居住,有人陪著還好,可是生活總是比較折磨我們,老伴也有離開的一天,又是孤單的一個人了,自己一個人睡,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鍛煉身體,一個人形隻影單的生活。可以我們都知道人都有生老病死,萬一有點什麼意外的,誰知道呢?誰給老人叫救護車呢?誰提老人給子女通知呢?
現在獨居的老人也好,其他獨居的也罷,都存在這個一個問題,前段時間,網上不是有個新聞報道說,一個著名的作家,去世一個多星期了,才被發現死在自己的公寓里。誰能想像,他最後的時刻想的是什麼呢?沒人知道,但是如果有個東西,可以幫他報警,或者呼叫救護車,那該多好,不管是父母還是獨居的其他人,有什麼意外的話,總有人替你叫救護車也好,通知家人……
還有的老人過的真是凄慘,有時候看電視上的養老院,挺好的,也很乾凈,有山有水的,父母住進去,應該也還不錯的。可是真正的現實情況是什麼呢?養老院的護工是不是好好的照護父母,吃的飯菜是不是可口呢?等等,但是能住養老院的老人還是很少的一部分,或者說是家庭條件還不錯的一部分人。但是還有90%的人是住不起養老院的,只能自己一個人在家裡,慢慢熬,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有時候想想,自理的人還好,但是那些無法自理的老人,又沒有子女在身邊的,誰來照顧他們呢?誰來給他們端屎端尿呢?沒有人管,怎麼辦呢?只有看老人自己了,想想真是可憐……
有時候我就在想,假如某一天,我到了那種地步,沒有尊嚴的活著,那我還不如帶著尊嚴離開這個世界,不給子女添麻煩,而且自己也受罪。
總之還是一句話,多賺錢,多存錢,早點把自己的養老保證金存多一些,只有這樣了,到時候才不會出現自己一個人沒有誰去管你了,存夠了足夠多的養老保證金,自己就可以決定住養老院還是家裡,今天中午吃什麼,就你自己說了算了等等。
⑵ 簡要分析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如何應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形勢
21世紀我國進抄入了老齡化階段,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的政府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國政府盡快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創新,因此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是當前我國政府需要解決的一項重點問題.文章首先分析了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帶來的挑戰,然後分析了應對人口老齡化採取的措施.
⑶ 能談談對養老行業的理解嗎
養老行業其實也是發展趨勢,以後肯定是趨勢,現在的人越來越重視健康,等老了就會更加重視了,因為老了病也多了,體質也不行了,所以老了一定要好好養老。
⑷ 對於養老問題你怎麼看,農村和城市有區別嗎
對於養老問題農村和城市存在一定差別,我退休後,每天在小區門口與十幾個退休老年人吹牛侃大山10年了,10年間陸續離世不少老年人,人群當中大多數城裡退休幹部和工人,退休金每月三五千,七八千不等,過著無憂無慮晚年生活,其中極少數農村來兒女家養老,每月只有一百多老年補貼金,養老靠兒女,目前農村生活確實挺好,跟城市退休老人比較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真誠希望國家再進一步提高農村老年人養老生活補貼金,縮小城鄉差距。
在哪裡養老都一樣沒有多大區別!在城市平時打工!老了找個看大門的工作!也能養老!農村裡面農忙時節種幾天地!平時也是出去打工!老了種點菜!種點糧食也可以養老!
對於現在老人的養老問題,農村老人和城市老人沒法比。俗話說得好:人比人氣死人,所以還是希望農村老年人不要和別人去比,只要自己能夠吃飽穿暖,就要知足常樂,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農村老人的養老大部分都靠自個兒,失去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的都要靠兒女。農村老年人現在六七十歲的,都照樣種著莊稼地。有些老年人趁農閑時候,還要去給別人干零活兒。農村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但凡自己有點勞動能力的,都沒有誰去完全依靠兒女。他們大部分都自己種著糧食蔬菜,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因為農村老人都沒有養老保險,既使每個月能領著政府百八十塊錢,也只是杯水車薪,現在各種物價上漲厲害,哪夠他們的日常生活開支啊?
對於一些失去勞動能力的農村老人來說,那更是難上加難。因為自己沒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一日三餐都要靠著兒女去養活。再加上老年人歲數大有個病有個災的,更是給兒女們增添了很大的經濟負擔。如果誰家的兒女經濟條件好些,再加上孩子孝順,這樣老人的晚年生活相對來說過得幸福一點。
如果是一些兒女經濟條件差的,靠著一個孩子養老他也無話可說,不管怎樣也要解決老人的最基本的溫飽問題。但是老人的晚年生活相對會比較凄涼一些,那也是無可奈何,因為孩子沒錢即使想孝順也沒有那個實力。如果兒女多那就有個攀比,再攤上兒女不孝順的,有可能就把老人像踢皮球一樣送來送去的。總而言之一句話,農村老年人因為沒有退休金,當然不可能像城市老年人那樣活的有尊嚴。
城市老年人養老有固定退休金和醫療保險,而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多。相比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城市老年人那才是真正的享受晚年生活。因為他們每月都有固定的退休金,然後還是有自己的醫療保險。自己每月花著自己掙的錢,自己的衣食住行方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心情高興還可以四處 旅遊 。因為她們不用去依靠兒女,更不給孩子增添什麼經濟負擔。當然如果自己花不完的錢,還能給孩子解決一些燃眉之急,這樣和兒女相處起來更顯得母慈子孝。
如果城市老年人失去自理能力,兒女們有功夫照顧他的,就會給他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即使沒有工夫照顧他,大不了給他雇個保姆照顧他的吃喝拉撒。既不會拖累兒女也不會給他們造成什麼經濟負擔。因為畢竟老人每月有幾千塊錢的退休金,足夠他們養老用的。就算有個病有個災的,也有醫療保險給托著。兒女們也只是有時間的時候常去看望,這也就是對老人盡最大的孝心了。
人們常說的老來難,95%都是農村老人的養老現狀。從來沒聽說哪個城市老人的老年生活,過得孤獨凄涼的。他們有自理能力的就自己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沒有能力的就跟著兒女過日子。再不行就請個保姆或者是鍾點工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他們的退休金跟著自己的壽命走,兒女都巴不得他們長命百歲。歸根結底一句話:現實 社會 有錢最好使。
現在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對於一些貧困落後地區的老年人來說,可能連自己基本的溫飽問題,都不容易解決,這和城市老年人的生活現狀有天壤之別。對於一些兒女生活條件好一些的老年人來說,可能和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沒有太大區別,但是那樣的農村老年人畢竟還是少數。不知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
您好,農村養老遠遠比不上城市。目前農村老人依然過得很苦。就拿我們村來說,現在農村老人一個月差不多一百塊養老保險,這在農村也是遠遠不夠花的。
城市的退休工人待遇非常好。很多城市退休人員都會有幾千的養老保險,相比農村老人,城市老人可以說生活在天堂。城市老人還享有各種福利待遇,比如說城市醫療保險,大醫院申報比例高達百分之八十。而農村老人進城看病,則只能報銷百分之三十。從每個方面來看,城市老人待遇都要比農村好。
相比農村老人,城市老人養老生活要好的多,而農村老人只能過著窮苦日子。城市老人可能天天跳著廣場舞吃著肉,而農村老人只能素菜白飯度日了。
農村和城市的區別不僅在於養老,從根本上就是不同的。
如今有些建設的比較好的農村,表面看起來和城市無差別,可是人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人們的關注點不同,生活方向不同,自然結果也不同。
養老,養身也養心。
即使不缺錢,有多少農村的大爺大媽出門 旅遊 ?即使不富裕,又有多少城市裡的大爺大媽幾年不進商店,不給自己添置個人物品?
對於這些來自農村,生活在城市的打工一代,這些落差時時刻刻在敲打著我們。我曾經為之苦惱過,為那些土裡刨食一輩子的老人痛心過,可他們只知道城裡人生活的好,具體哪裡好,不知道。看不到落差,不會如我這般苦惱。
我還年輕,日後養老卻想歸於農村,不只是貪圖農村的空氣寧靜,還想用自己的空閑,捂熱農村的土地,讓它長出希望。
在哪裡養老各有各的好處。第一,在城市養老醫療方面比農村好,如果身體出現狀況第一時間能得到良好救治。第二在農村環境和飲食方面比城裡好。因為城裡 汽車 尾氣多農村沒有。還有農村可以吃自己種植的蔬菜和糧食 健康 無公寄。所以要在哪裡居住就看你怎麼選擇了。
大家好,我是梅子,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我個人認為,農村老人和城市老人。養老有很大區別的。城市老人有退休工資,是沒法比的。個人建議,謝謝!
對於養老,目前的農村和城市具體養老形式確實有差異,有差距。但是,養老保障方面的差距則更大。
我的看法是,不管是工人還是農民,目前60多歲的這批人,其實為國家是做了相當大的貢獻的。
特別是農民,當年忍飢挨餓,緊衣縮食,為國家種植糧食,付出了很多很多。所以,養老保障方面,理應一視同仁。
我給大家講一個村裡老人講述的具體例子吧。60年代困難時期,那時候糧食產量也不高,每畝地的產出大概是在400斤左右。基本上,除去給國家交上去的糧食,每個人能分到的口糧,大概只有100來斤。而同時期工人的口糧是多少呢,每個月最低28斤,相當於一年320斤。
還有,當時交給國家的糧食,除了農業稅以外,一部分是國家統購的,給的價格是8分到1毛1左右,而同時期的糧價是三毛多錢。農民當時因為缺糧,去自發的市場上買的時候,價格則達到了5毛多。這些都是有老人佐證過的 歷史 信息。
上世紀70年代,農村各地大搞水利農田基本建設,平整土地,修建水庫等等,除了對立的農活,農民也要是去工地上干這些的。即使是80年代初,農業稅加上統購糧以及縣鄉的統籌款,當時每家每戶每年交的錢大概都在四五百以上。四五百塊錢是個什麼概念呢?是一個工人當時接近一年的工資。如果折算成目前的消費水平的話,至少應該不會低於四五萬。
當時,城市之所以能維持和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農民的付出和哺育。
所以說,很多人對於過去的這一代農民,該不該拿退休金,總是抱有質疑的態度。但是你如果了解了那段 歷史 ,了解了他們的付出,仍然會是這樣的態度嗎。
所以,對於養老的問題,我認為農村和城市的區別還是挺大的。農民也應該和工人一樣享有退休金的權利,至於說交沒交社保,我覺得可以和當時沒交社保的那個年代的工人一樣對待,畢竟農民上交的已經不少。這個 歷史 遺留問題,希望能夠盡快解決。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希望大家轉發加評論。喵眼觀察,有你所想。
我理解的養老就是在沒有勞動能力之後,還能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維持自己的基本的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和文化精神生活如:學習、交友、 娛樂 、 旅遊 等等。這個問題在我們的城市和農村是有區別的。城市人員(機關、事業、企業)有幾千元不等的退休金。而農村則很少能達到這個保障,有的每人每月只有幾百元收入(經濟發達地區除外),多半還是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兒女補貼。當然,我們的農村這些年發展變化很快,許多農村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地域、自然、環境優勢,建起了自己的養老院,老年食堂等,同時還積極吸納城市老人到農村來養老,這是一個不錯的借鑒。我認為:一、增加全 社會 對於農村養老問題的關注;二、城市和農村養老事業應當優勢互補!
區別太大了:城裡人有退休金:說是讓兒女養,實際老還養小。農村老人干不動活了死吃活坐,讓人白眼,五拾歲後想掙錢也沒得掙
⑸ 關於養老應該有哪些認識
對於養老,應該有這幾點清醒的認識:
1.「養兒防老」並不科學。
有人說,我靠養兒防老。但現在低出生率、421的家庭等問題突出。在這種結構裡面,先不說子女孝不孝順,就算孝順還有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還有長壽的問題,可能等到80歲需要退休金的時候,我們再看自己的子女,他們也要面臨養老的問題了。孩子的壓力也比較大。
2.養老的錢需要做好規劃。
現在會賺錢,是賺今天的錢,不是將來有錢。就算再會賺錢的人,也保不了中間不發生意外,這也是為什麼養老金需要我們專款專用的來准備。
3.養老規劃要趁早。
工作收入增長率會隨著薪資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而理財收入增長率會隨著資產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所以做退休規劃不宜太晚,最好不要超過40歲。
4.社保+商保,才能更好。
社保只能讓我們老年「吃飽」,卻無法「吃好」;企業年金也挺好,但並不是人人有份;儲蓄風險低且實用,卻很難跑贏CPI;把希望寄予子女身上,子女還要撫養下一代;想通過投資賺大錢,卻又害怕承擔風險
⑹ 中國目前養老現狀
隨著中國老年人口比例不斷增加,養老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是社會各界共同思考的問題。目前,中國的養老模式仍以家庭養老為主流,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家庭養老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隨著子女外出務工、獨生子女家庭、離婚和孤寡老人等現象越來越普遍,老年人面臨的孤獨、生活照顧和醫療保障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因此,建設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投入,大力發展社會化養老服務,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社區日間照料、社會福利院、養老機構等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護和保障。同時,社會力量也可以積極參與到養老事業中。通過志願者服務、社區義務護理等多種形式,為老年人提供關愛和關注,化解老年人孤獨和精神上的空虛感。此外,加強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養和自我保健能力,也是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的重要途徑。總之,隨著中國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已成為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社會各界應聯合起來,共同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關愛和保障。
養老模式有哪幾種
養老模式有以下三種:
1、家庭養老
中國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國家,長期以來形成了「家庭養老」的傳統模式,養兒防老、家長的主導地位、幾代同堂等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選擇家庭養老的人們,他們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經濟上也比較劃算,從社會的角度考慮,家庭養老的社會硬體設施成本幾乎為零。
但家庭養老在新形勢下的脆弱性顯示出其歷史的局限性。現代社會的人際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工作負擔加重,致使家庭養老的人力成本劇增,一般家庭難以承受,贍養者疲憊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問題的出現,家庭養老這一傳統養老方式必將隨家庭結構的變化而逐步向社瞎緩會養老過渡;
2、社區居家養老
社區居家養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個社區建立養老護理服務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裡,享受服務中心提供的營養和醫療護理以及心理咨詢,並由服務中心派出經過訓練的養老護理員按約定定時到老人家中為老人提供做飯、清掃、整理房間等家務服務和陪護老人、傾聽老人訴說的親情服務。所以,有人說:社區居家養老是一個無圍牆的養老院。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相對於機構養老,更為適應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特徵、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山鬧求、有助於他們安度晚年,也更為符合中國實際,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區發展的社區為老服務的新路子;
3、機構養老
機構養老是指由專門的養老機構,包括福利院、養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磨唯模臨終關懷醫院等等,將老人集中起來,進行全方位的照顧。正規的養老機構,其日常管理均要嚴格。機構養老是我國重要的養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滿足眾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綜上所述,老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隨著子女外出務工、獨生子女家庭、離婚和孤寡老人等現象越來越普遍,老年人面臨的孤獨、生活照顧和醫療保障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因此,建設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投入,大力發展社會化養老服務,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社區日間照料、社會福利院、養老機構等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護和保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⑺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養老的現實困境有哪些
大多數人養老得靠自己,我們這個養老制度類似於接力,按照現在得情況,年輕人多餘老年人,所以,兩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但是再過二十年,年輕人得數量開始逐漸較少,現在這一滲迅讓批中年昌沖人開始領養老金了,意味著社會勞動力不夠了,難以支持退休人員養老,到時候一部分老人只能繼續工作,才能夠保證生活。
具體來說:
1、老年人口的增加對社會養老體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2、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也涉及到家庭的經濟壓力
3、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也影響著社叢局會的穩定和發展
⑻ 如何看待老年人的養老問題
我國存在的養老難問題,主要集中在三點問題上:失能、獨居和空巢。如何破解現在老人的多重養老困難,就是社會和國家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這些養老問題、不僅僅是老年人所關掘陵旦心的問題,很多年輕人也同樣十分關注,畢竟生老病死是一種常態,關注國家在養老領域的決策和動態,一方面、是對於家中長輩的晚年生活的關心,另一方面、也是可以多考察未來國家的養老政策方向,都會有如何變化,也算是對自己晚年生活的一種提前准備。
下面,就讓我們從三方面來說說,國家關於養老的新規劃。
首先,從實際的物質生活來說,實現線上線下雙向聯動,化繁為簡,豐富老年服務質量與內容。根據中國老齡協會發布的,關於老年人消費和需求醫院的調查報告中,我們可以得知,老人對上門看病服務的需求、正在與日俱增,尤其是農村老人,對於上門看病服務的需求到達了50%。因此現在國家已經在利用信息化的平台,為老人提供預約社區看病服務、線上問診、健康知識講座等,相應的老年人醫療服務。並且現在的老年人,對智能家電的了解還是太少,可以說老年人依舊是處在智能化時代的邊緣,為此,現在很多的智能產品對老年用戶展開了市場調研,簡化產品的使用程序,爭取讓老人一學就會,盡可能的使用老年人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操作方式,開發新的智能產品。
其次,推動虛擬養老院的新發展。據了解,現在的大多數老人,雖然是獨居狀態,要忍受著孤獨和寂寞,但是、卻依然不願意去養老機構養老,一個是怕自己無法適應,另一個原因還是怕花錢。現在國家正在進一步推動「居家養老+助老服務」,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國家現在用互聯網技術,將社會養老機構、社區服務中心、家政等老人常需的服務項目,都整合在一個平台上,不管老人是哪一方面的需求,都可以直接給這個平台打電話,平台就會直接安排相應的員工,為老人進行上門服務。
第三、打破養老區域限制,發展和探索跨區域養老體系。現在的年輕人,跨省工作定居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而兒女在新城市穩定之後,都希望將自己的父母也接到身邊來照顧,那麼這就牽扯到了跨區域養老的問題。目前,國判擾家在養老金領取方面實現汪禪了一卡通模式,解決了戶籍地老人領取養老金的問題,並且跨省醫保方面,也擴大了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的覆蓋范圍。
目前已經聯網了395個統籌地區,覆蓋了全國八成以上的地區,解決了跨省老人看病報銷難的問題。現在養老難的問題,確實是存在的,但是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的,我們要對國家有信心,家裡老人的生活一定會在國家的幫扶下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