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養老驛站怎麼運營

養老驛站怎麼運營

發布時間:2023-06-29 07:47:46

❶ 什麼是養老驛站

養老驛站和養老院的不同點如下:

1、性質不同。養老驛站是為患者提供長期醫療護理、康復促進、臨終關懷等服務的醫療機構,是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院是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

2、服務對象不同。養老驛站的服務對象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種渣租疾病,特別是中風、癱瘓以及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養老院的服務對象則可以是健康的老年人。

3、服務內容不同。養老驛站是為患者提供長期醫療護理、康復促進、臨終關懷等服務。養老院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

4、概念不同。養老服務驛站是政府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就近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護理、心理支持、社會交流等服迅純務,由法人或具有法人資質的專業團隊所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可以說,養老服務驛站是政府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的重要載體和主要途徑,是社畝梁咐區老年人家門口的「服務管家」。

❷ 社區養老驛站都應有什麼服務

《標准》分為總則、設施設計標准、服務管理標准和分則4個部分50條。
(一)關於文件名稱。由於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是一個新生事物,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建設和管理運營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借鑒,仍處於探索創新階段。為此,我們將此《標准》確定為試行,主要目的是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實驗,總結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和運營管理中的經驗做法,查找不足,為今後進一步規范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運營提供科學依據。對於基層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好的意見建議,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運營方、社會群眾均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反饋給市民政局或各區民政局。
(二)關於驛站的服務半徑。《關於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意見》規定,城市地區的驛站原則上以「一刻鍾服務圈」進行服務范圍測算。為方便老年人就近到站接受服務,同時保障社區養老驛站服務輻射到位,《標准》進一步細化了驛站設置原則,明確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應綜合考慮地區人口密度、老年人口分布狀況、服務需求、服務半徑等因素,同時參考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分布情況進行規劃設置。原則上,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服務半徑不超過1000米。
(三)關於驛站的環境要求。一是外觀環境要求。《標准》規定「驛站的名稱、功能、標識應按全市統好慶搏一標准設計,附近區域設有道路交通指示標志」,主要目的是幫助老年人有效查找、發現居住區周邊養老服務設施,同時發揮宣傳功能,增強驛站的知名度。
二是裝修材料和通風要求。為確保驛站的綠色環保,防止危害老年人身體健康,《標准》對驛站建築材料提出了明確要求,規定驛站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所用材料符合國家有關建築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標準的規定,品種規格和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現行標准規定;設有通風設備和通風通道,確保老年人居住和活動空間空氣清潔。
三是內部環境要求。驛站布局科學合理,公共設施與功能相匹配;公共區域設有明顯標識,符合老年人生理特徵,位置明顯、信息精準、圖文清晰;活動場所布置合理,清潔整齊,公共健身設施、照明設施符合國家規范。
(四)關於驛站的設施設計標准。一是消防標准。安全是養老機構生存發展的首要前提。驛站屬於人員密集場所,居住人群多為老年人,對消防安全的要求更高。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公安部頒布的《建築設計防火規范》和北京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設計標准》有關要求,《標准》對消防標准再次進行了強調和細化,要求驛差弊站建築應為低層建築或設置於建築物底層,耐火等級不低於2級,其疏散距離及寬度應符合相關建築設計防火疏散要求。供老年人使用的房間不應設置在地下室及半地下室;驛站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防應急照明燈、低位照明燈及疏散指示標志,配備防火毯、獨立煙感報警友祥器、消防過濾式自救呼吸器。
二是無障礙設施設置標准。為方便老年人出入驛站,根據部分專家和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標准》規定驛站出入口須為無障礙出入口,出入口處的平台與建築室外地坪高差不宜大於500mm,並應採用緩步台階。主要出入口宜設門斗,應採用向外開啟的平開門或電動感應平移門,不應選用旋轉門。
三是驛站功能區劃分。驛站用房分為生活用房、醫療保健用房、公共活動用房和服務用房4大類;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生活用房、公共活動用房和服務用房可合並使用。
生活用房主要包含老年人休息室、公用衛生間、公共餐廳。其中,老年人休息室不應與電梯井道、有雜訊振動的設備機房等貼鄰布置,同時根據驛站規模大小和老年人需求設置床(椅)位,且平均使用面積每張達到5平方米。
醫療保健用房包含醫務室、護理站、心理疏導室、保健室、康復室等。驛站可根據設施情況和實際需要決定是否設置醫療保健用房。如設置醫務室、護理站等醫療機構的,需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准並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印發<養老機構醫務室基本標准(試行)>和<養老機構護理站基本標准(試行)>的通知》(國衛辦醫發〔2014〕57號)規定,養老機構醫務室建築面積不少於40平方米,至少有1名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經注冊後在醫療、保健機構中執業滿5年,身體健康的臨床類別執業醫師或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至少有1名注冊護士。養老機構護理站建築面積不少於30平方米,至少有2名具有護士以上職稱的注冊護士,其中有1名具有主管護師以上職稱;至少有1名康復治療人員。下一步,市有關部門將進一步明確規范驛站設置醫療機構的相關標准。
公共活動用房包括閱覽室、棋牌室、書畫室、健身室和多功能廳。多功能廳宜設置在建築物首層,牆面和頂棚宜做吸聲處理,避免對老年人休息室產生干擾;公共活動用房應有良好的天然採光與自然通風條件,並根據實際情況配備電視、音響、健身器材、休閑棋牌類用品、書籍報刊等。
服務用房包括值班室、廚房、居家養老服務用房、職工用房、洗衣房。為保障驛站安全,《標准》明確提出不支持驛站增設加工功能的廚房,廚房僅提供配餐、無明火加熱保溫、簡單備餐。如配備加工功能的廚房,宜設置在相對獨立的區域,並應有排風、排煙、排污、消防設施和適當的防潮、消聲、隔聲、通風、除塵措施,符合衛生、環保和消防要求。此外,居家養老服務用房主要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生活照料、助醫等上門服務使用。
(五)關於驛站的服務管理標准。一是提出驛站人員配置要求。為確保驛站的服務質量,《標准》規定驛站設站長,配備相應比例的養老護理員,以及必要的社會工作人員、醫療保健人員、工勤人員、財務人員。鑒於驛站規模相對較小,如養老服務人員均要求專職配備,將極大增加驛站的運營成本,不利於驛站可持續發展。為降低驛站的人力成本,《標准》規定除養老護理員外,上述人員均可聘用兼職人員。此外,為鼓勵驛站連鎖化、品牌化運營,還進一步降低了連鎖化運營驛站的人員配置要求,即「連鎖化、品牌化的驛站可根據實際需要,統一調配人員」。
二是明確驛站服務項目設置。按照《關於開展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的意見》有關要求,《標准》規定驛站需設置日間照料、呼叫服務、助餐服務、健康指導、文化娛樂、心理慰藉等六類基本服務項目。考慮到驛站運營的低償性和不同區域養老服務需求的差異性,為降低驛站運營方的成本,《標准》提出「以單體設施建設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實行連鎖化、品牌化運營且相毗鄰的,驛站可不必全部具備六類基本功能,通過連鎖服務商的區域組合、組團服務、集成服務等方式,實現毗鄰區域的服務提供」。也就是說,對於相互毗鄰的以單體設施建設的驛站,如均由同一家服務商建設運營的,不再要求每個驛站均必須具備六類基本服務功能。
關於延伸性服務功能,根據《關於開展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的意見》基礎上,《標准》採取列舉方式進行了細化,規定驛站可拓展開展助潔、助浴、助醫、助行、代辦、康復護理、法律咨詢等服務項目,同時對延伸性服務的服務標准作出了規范。
三是明確驛站服務基本要求。為降低驛站運營風險,要求驛站必須建立風險防範機制,購買相關綜合責任保險,並與長期服務對象簽訂服務協議、知情同意書,主動出示安全須知,鼓勵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為深入推進社區層面醫養結合,要求驛站在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的統籌協調下,加強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對接,在掛號、就診、取葯、綜合診療、轉診等方面為居家老年人就醫提供便利條件。為依法維護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規定驛站要注意保護老年人隱私權,與所屬工作人員簽訂服務對象隱私保密協議,對於服務過程中獲取的個人隱私信息,不得泄漏。
四是規范驛站服務項目標准。參照外省市居家養老服務相關規范,結合本市實際,對6項基本服務項目、7項拓展服務項目的服務標准進行了詳細規范。這里,重點就6項基本服務項目進行說明。
日間照料方面,規定「針對有特殊服務需求的老年人開展短期全托,短期全托時間原則上不得超過15天;對於需長期托養的老年人,統一推介轉送到附近的養老機構(照料中心)接受全托服務;有條件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可接送需要日間照料的居家老人」。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規定,社區養老驛站不屬於養老機構,難以長期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務。為更好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考慮居家社區老年人的現實需求和老年家屬子女的喘息服務需求,《標准》做了適當創新,提出驛站可開展短期全托,但短期全托時間原則上不得超過15天。對於接受短期全托服務的老人,驛站須簽訂臨時託管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超過15天的,應及時視情轉送到附近養老機構(照料中心)接受全托服務。
呼叫服務方面,提出對於老年人提出的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代辦等服務需求,由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轉介其他專業機構提供服務,或者由驛站直接提供服務。承接服務的服務機構須是經民非或工商注冊、管理規范、服務記錄良好的服務機構。同時,驛站和社會專業服務機構還應做好該服務的跟蹤督導做到高效便捷、收費合理。
助餐服務方面,規定助餐主要分為集中用餐、分餐和上門送餐;提供助餐服務應根據營養、衛生要求、老年人需求、地域特點、民族、宗教習慣制定菜譜,為老年人提供營養豐富、全面合理的均衡飲食,做到葷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細搭配合理,每周有食譜。同時,《標准》還對集中用餐、分餐送餐的服務標准作出了規范,再次提倡驛站通過中央廚房方式開展助餐服務。
健康指導方面,著眼於居家社區老年人的醫療服務需求,規定驛站至少依託醫療機構提供量血壓、測血糖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也可依託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開展慢性病管理、常見病護理、翻身拍背、養生保健、用葯指導等醫療護理服務。設有護理站的,可按照本市有關規定開展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臨終護理、消毒隔離技術指導、營養指導、社區康復指導、健康宣教等醫療護理服務。同時,還要求驛站須定期組織專業人員舉辦健康知識及技能培訓,加強健康指導;依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理站或專業醫生、護士為老年人提供定期體檢、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社區護理、健康管理等服務。
文化娛樂方面,考慮驛站是政府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的基本載體,要求驛站必須組織開展或協助老年人開展各種類型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區域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針對實踐中部分機構擔心個別老人長期佔用棋牌室、閱覽室等設施的問題,驛站可制定相關管理制度規范,明確活動設施場所的開放時段、注意事項、服務保障措施,在不同時段安排適宜的活動方式,確保不影響老年人正常休息和身體健康。
心理慰藉方面,明確驛站應及時掌握簽約服務老年人的心理變化,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同時指出,心理慰藉主要以陪同聊天、情緒安撫等形式開展。陪同聊天以老年人感興趣的話題為切入點,多傾聽,引導老年人傾訴,與老年人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幫助消除不良情緒反應及孤獨,滿足老人情感慰藉和心靈交流需求。提供心理慰藉服務的人員,可是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士,也可以由經驗豐富的養老護理員擔任。
五是規范驛站服務事項公開。為促進驛站規范運行和服務提升,方便社會群眾監督,《標准》規定驛站應公示服務項目、收費標准、規章制度、工作流程、服務承諾、投訴方式等信息;主動、詳實地向老年人介紹服務項目、服務內容及收費價格等。同時,建立工作人員公示制度,主動公示工作人員基本情況、持證情況。
六是明確驛站收費基本原則。驛站作為居家養老服務的基礎,是政府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的重要載體和主要途徑,是社區老年人家門口的「服務管家」。為推進全市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由政府無償提供設施交由社會力量建設和運營。為此,《標准》對驛站的收費基本原則作出規定,即驛站服務項目收費價格應低於本區域市場平均價格,高於成本價格;在文化娛樂、心理慰藉,以及量血壓、健康知識講座等方面設定公益服務項目,不收取服務對象費用;由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相關政府部門無償提供設施建立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具體收費標准在區民政部門指導下,由驛站運營方與屬地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協商確定;按照政府有關規定,為城鄉特困老人和低保低收入家庭老人提供的基本公共養老服務項目,由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給予補助。

❸ 養老驛站適老環境設計注意事項

養老驛站是社區養老的一種形式,就近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護理、心理支持、社會交流等服務。下面整理了一些養老驛站適老環境設計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

1功能定位

作為養老驛站的經營管理者,首先應明確該驛站的功能定位,即要開展的服務項目內容、主要的服務對象、服務半徑或服務地域、運營模式等。其次要有規避相關法律法規限制的風險意識。最後還要有改造運營成本的風險意識。

2選址要求

1、養老驛站選址要綜合考慮地區服務需求、服務半徑等因素。原則上養老服務驛站的服務半徑不超過1000米。

2、養老驛站的用房還應符合新的《建築設計防火規范》,驛站建築應為低層建築或設置於建築物底層,耐火等級不低於2級,其疏散距離及寬度應符合相關建築設計防火疏散要求。供老年人使用的房間不應設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驛站出入口為無障礙出入口,出入口處的平台與建築室外地坪高差不宜大於50CM,並應採用緩步台階有空間條件應改為坡道。主要出入口宜設門斗,應採用向外開啟的平開門或電動感應平移門,不宜選用旋轉門。

3適老環境設計

(一)外環境

1、交通便捷,通常情況下保證急救車可以進出,有不少於4個機動車車位為宜,便於老年人的轉運。

2、養老驛站院內道路應無台階化,以坡道為主。台階改坡道工程特別要注意對於向外開的大門要以門的寬度加1.2M為平台深度,坡道寬度大於1.5米為宜,坡道坡度不少於1;8-1:12為宜,坡道設置雙側護欄為宜。

(二)內環境

1、居室

門的浄寬度不少於130CM,地面為防滑減沖擊柔軟材料。根據房間面積一般配置2-4張適老功能護理床、輔助移動床桌及床頭櫃,床與床間有輪椅的迴旋空間,有護理者站的位置。設置床單元隔離幕。配置遙控智能求救系統、夜燈。

2、衛生間

門浄寬度不少於90CM,無台階。馬桶居中設置,馬桶正前不少於100CM,左右不少於60CM的護理空間、安裝可上翻助力水平扶手、L型助力扶手、斜L型助力扶手。淋浴面積不少於100㎡並配置浴椅。地面為防滑材料且易搞衛生。洗面盆為薄型設置於角落。

衛生間的門應為推拉門,安裝內外雙控插銷,切忌安裝內開式平開門,不安裝門鎖。無論衛生間大小都不應安裝洗浴房。

對於只有100㎡左右的衛生間空間,要保證能夠護理的空間,將廁所和洗面台整合在一起的'設計有助於節省護理空間,也可設置可拆折洗面台。使用輪椅時,需要保證入口的寬度和輪椅能夠靠近馬桶的空間。當老年人有關節風濕等疾病導致膝蓋彎曲困難時,需要設置可升降馬桶為宜。

3、餐廳

熱水器除設置高度100CM左右,取水檯面寬度20CM,開水溫度45度為宜。餐桌為4人四腿圓角單面,方便輪椅使用。地面防滑,燈光照明充足。餐桌椅單元間的前後或左右距離單一方向不少於100CM。

4、娛樂活動廳

養老驛站娛樂活動廳一般只設立一處,面積盡可能大一些,為開放式設計。擺設若干娛樂設備。

5、康復訓練廳

開放式為宜,地面為防滑減沖擊柔軟材料。康復訓練器材應為非力量型、非劇烈運動型有上下進出安全防護設計。

6、浴室

浴室應採用單循環路徑:即A口進﹥脫衣間(將脫掉的衣服放入密閉的衣櫃或桶)﹥淋浴間或盆浴間﹥穿衣間(烘乾、穿干凈衣服)﹥B口出。

浴室應設淋浴間或盆浴間,浴缸應選擇適合失能老年人安全便捷進出類型,浴室需設半開式馬桶衛生間。

失能老人一般使用浴椅車進出浴室,根據功能障礙選擇是要進入浴缸還是淋浴間,考慮到失能老人洗浴時需要看護照料,應設置多個淋浴噴頭,設置在護理者方便使用的位置。淋浴水龍頭用選擇的手指較容易握住的容易操作的手柄。

4適老輔具配置

1、對於下肢功能障礙行動老年人應主張配置適老功能輪椅為主要移動輔具。限制老年人使用手杖和助行器。

2、由於養老驛站的空間環境有限,浴椅車一般為公共使用。


❹ 養老驛站試點在農村開設,未來發展如何呢

養老驛站試點在農村開設,未來如何發展是大多數老年人關心的問題。

現在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農村養老問題擺上日程。在農村開辦養老院,是一個很有前景的項目。最近我的一個親戚正在申報開辦農村養老院, 所以自己對這個方面的投資和市場情況進行一些了解。


【以上僅代表我的觀點,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或者啟發。您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建議,歡迎關注交流,或者在下面留言評論】

❺ 北京首家由醫療機構運營的養老驛站具備哪些功能

今天上午,由朝陽區潘家園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籌建的松榆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正式投入運營,這是北京首家由醫療機構負責運營的養老驛站。

記者看到,這里不僅集中了文化娛樂、養生保健、中醫康復、醫養結合、日間照料、助餐助浴六大功能,而且老人在這里還能享受來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駐站醫生的按摩、理療等服務。

「這個『叮咚健康』平台是集互聯網、物聯網健康管理和慢病監護為一體的遠程實時醫療服務平台,通過一些可攜帶的測量裝置,在驛站或者家中的老人家測量的血壓、血糖等數據,其結果將實時自動發送給專屬家庭醫生和子女的手機客戶端,從而讓老人獲得專業醫生全天候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指導」,朝陽社區服務中心主任王軍介紹說,為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驛站功能,下一步將繼續深入推進朝陽區「醫養結合」試點區建設,目前已有30家養老驛站完成選址工作,主要分布麥子店、太陽宮、奧運村等地,正在進行方案設計、裝修改造和遴選運營單位等工作。

❻ 社區養老驛站的艱難時刻:掙扎在盈虧線與情懷之間

社區養老驛站正在陷入更深的經營困境之中。
擁有多家連鎖養老驛站的機構負責人王郁(化名)說:「2019年,經過6年運營我們才勉強回收前期投入,剛准備開始微有盈利,卻趕上了疫情。一方面,社區養老驛站雖不是純商業模式,但我們還是要考慮收支平衡,今年不一定能有利潤;另一方面,從3月13日開始,老人和護理員就一直被封控在面積不大的驛站中,精神壓力非常大。」
搭上2015年《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頒布的契機,入局養老行業的另一家養老機構創始人陳林(化名)說:「疫情三年,我們的驛站基本一直處於小有虧損的狀態。並且運營過程中還面臨很多尷尬問題,包括機構經營跟不上政策的變化,明知養老服務存在供需錯位,卻無力更改等。」
社區養老驛站作為直接嵌入至社區中的養老服務機構,設置的床位數往往在10張以下,規模通常在500平米以下,除了為失能老人提供傳統養老機構式服務,更多功能則是為周邊社區的居家老人提供巡視探訪、個人清潔、日間照料、心理慰藉、助餐、文化娛樂等服務,政府提供補貼來覆蓋驛站服務成本。存在的名稱形式包括養老驛站、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等。
當前,市場的一種普遍觀點是,養老服務格局應呈「9073」或「9064」模式,即居家養老人群佔90%,社區驛站養老人群佔7%(或6%),在傳統養老機構中養老的人群佔3%(或4%),養老驛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截至2021年,北京已建成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000餘家。
只是,相比發展了二十幾年、擁有相對成熟商業模式的傳統養老機構,社區養老驛站更多涌現在2015年後,其運營收入很大程度依賴於政策補貼,可持續發展模式仍處在摸索階段。在疫情影響以及持續封控的背景下,北京的社區養老驛站正在迎來自己的至暗時刻。
王郁:封控管理與收支不平衡加劇
目前我們擁有近十家養老驛站,一個驛站設置十幾張養老床位,簽約的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居家老人)約100人,驛站正常情況下會輻射周邊2_3個社區,驛站建設時絕大多數由政府免費提供社區內的閑置空間,裝修改造和設備由街道和我們各負擔一部分。
疫情之前,驛站會設置3-4名護理人員、一位站長以及做飯阿姨等工作人員。除照顧常住驛站的老人,我們會定期(一般是1月4次)給基本服務對象打電話或上門巡視探訪,以及提供送餐服務、陪同就醫等,服務特別多樣化。
但從3月13日開始,所有驛站都開始執行一級等級防控措施,這意味著上述所有進入室內的養老服務都全部源運腔暫停,只能採取電話巡訪的方式,設有養老床位的驛站也開始像傳統養老機構那樣執行封閉式管理,現在尚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恢復。
因為封控管理,員工和家屬的精神壓力都特別大。
老人方面,很多入住老人是失智老人,因為不允許家屬探視,老人長期看不到家屬會認為自己被拋棄,便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一些老人生病需要去醫院,但就醫後再次返回養老機構時需要14天的單獨隔離,這樣導致很多家屬嫌麻煩,選擇盡量不送醫,最終造成老人病情的加重。
員工方面,本身養老護理員的流失率就比較高,最近人員更是緊張。最近四個月,一位站長已經辭職,另一位站長也提出要辭職,說因為持續隔離在養老驛站,家裡的事顧不上,導致家人意見很大。其實,我也完全能理解他們。
政策層面規定驛站可以採取護理員輪崗制度。但從外地招聘來的護理員,需先在北京居家14天,其次還需要待在單間隔離14天,這意味著新員悄臘工需要一個月才能入崗。輪崗休息的員工,再次返回時也需要隔離14天。人工成本顯著攀升。
民政部門也一直在要求我們做好內部員工心理疏導。作為機構管理者,我肯定也想適當的給予他們關懷,但是,機構運營已經十分艱難,我們也需要關懷的具體政策。
因為封控管理,我們的收入也經歷著大幅下滑,而物料、人工等成本只升不降。
此前,我們運營收入以老人付費為主、政府補貼為輔。老人付費部分來自於入住驛站床位的老人,很多卧床重病老人會選擇在醫院和驛站間來回轉,對於卧床的重度老人,我們的收住費用約5000元/月,略低於養老機構的收費。給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提供一月四次的巡視探訪等服務時,則由政府購買服務,一般情況下補貼為一位簽約老人180元/月。
封控管理下,首當其沖的便是巡視探訪等服務改為電話巡訪。補貼發放與服務量掛鉤,改為電話巡訪的情況下,我們擔心達不到相應的考核標准導致運營補貼銳減甚至不發放;其次,床位入住率也開始下降。如果驛站需收住新的老人,必須對老人進行雹衫單間隔離14天,隔離環境、是否接種疫苗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這也導致疫情期間驛站的床位入住率一直上不來,這方面收入也出現降低。
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人工成本、食材成本、防疫物資消耗品成本等都提高的很快。但疫情之下,我們根本不敢漲價。我此前做了一個小范圍調查,老人的職工退休金多在4000元/月左右,但重度失能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平均服務價位都在6000元/月左右。成本上升、收入下滑的雙重沖擊下,驛站原本微薄的利潤被進一步壓低甚至面臨虧損。
陳林:不確定性與養老服務的錯位
我們已投資建設了超7家養老驛站。養老驛站是養老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它能扮演著連接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平台角色。在實際運營中,可以發現相比於傳統養老機構,很多老人更中意養老驛站——一是驛站就設置在小區中,離家很近,入住的老人都是社區鄰居,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其次,除了不能提供醫療服務,老人在驛站接受的護理服務與傳統養老機構相當。
但在幾年的運營過程中,可以發現養老驛站也面臨著諸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感觸最深的便是政策的不確定性。養老驛站市場從2016年才逐漸發展起來,直到現在,養老驛站還沒有完全的自我造血能力、商業模式不成熟,因此對補貼政策依賴性比較高。但可以看到,一些政策兩三年一變,這對於養老從業者而言就很難去適應,最終影響機構的運營效果。
比如,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北京市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運營扶持辦法》,提出養老服務驛站必須重點為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提供基本養老服務。基本養老服務包括巡視探訪、個人清潔、養老顧問、呼叫服務等4項內容。
2019-2021年,養老驛站的補貼方式為服務流量補貼,即政府部門根據養老驛站提供的服務交易量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此方式的特點是只要老人願意在驛站購買某一項特定服務,政府就相應的給予驛站補貼,我們也能為老人提供各項靈活服務。2022年更改成為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提供基本養老服務後,考核方式發生改變,驛站只有對責任片區內已經簽約的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提供服務清單上特定的服務項目,才能拿到相應補貼。為此,我們又得重新適應新的考核方式。考核不達標,補貼收入將受到很大程度影響。
同樣的,也是因為補貼方式變成為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提供基本養老服務,居家老人的需求和我們能提供的服務發生供需錯位。
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包括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的失能、失智、高齡老年人等。失能老人身邊一般都有長期照護者,他們更需要一些幫助照護者減輕體力或精神壓力的服務,很多老人提出來能否把探訪換成打掃衛生、洗衣等其他服務。但服務清單規定了我們服務的具體內容,驛站工作人員沒辦法更換,否則機構得不到相應的政策補貼。
為此,很多時候一些老人不得不預留出時間來「應付」不少於二十分鍾探訪。政策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提供的服務並不是老人特別想要的。他們的反饋是,每周上門探訪聊天沒有意義,不如有一些實際的東西。有時老人甚至不願意給工作人員開門、拒絕服務。疫情期間改為電話探訪後,老人也會直接掛掉電話。但我們又不得不堅持做,否則任務完不成,補貼拿不到。
此前,我們也一直跟民政部門溝通關於內容上可否做變通,比如將每月一次的理發變成老年人需要的服務等,但目前還在等待結果。
實際上從政府角度而言,他們必須系統的看整體服務狀況,如果每家驛站都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更改服務內容、政府部門在考評、監管驛站的服務數據時就面臨諸多不便,並且服務量又與運營補貼發放直接掛鉤。雙方的出發點、考量都能理解,但是在實際操作當中,就是兩難。
閱讀全文

與養老驛站怎麼運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見女朋友的父母 瀏覽:591
養老保險去世了 瀏覽:955
下井多少歲退休年齡 瀏覽:241
教師退休工資一直領到什麼時候 瀏覽:917
長壽湖的名字的來源是什麼 瀏覽:761
對父母寒了心怎麼辦 瀏覽:687
中年女性體檢什麼時間最好 瀏覽:594
什麼情況叫不善待父母 瀏覽:55
九江2016退休金調整 瀏覽:222
敬老院分享會 瀏覽:405
說說你有哪些事瞞著父母 瀏覽:765
老人家沒戶口 瀏覽:393
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記錄單 瀏覽:148
想換工作父母不讓換怎麼辦 瀏覽:932
父母呼吸困難該怎麼辦 瀏覽:771
50歲充滿做愛 瀏覽:158
贛州補發養老金 瀏覽:404
體檢會有哪些變化 瀏覽:254
大神偽裝成老年人滑板 瀏覽:321
父母多少年可以購房 瀏覽: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