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每年交一百養老保險以後能領多少
法律分析:每年交一百養老保險,以後大概可以領124元每個月。在繳費標准上,目前分五檔,最低一檔每年100元,最高一檔每年500元,各地還可以增設檔次。而將來可領的基礎養老金每月就有55元,一年就達到660元。按最低一檔年繳100元,相當月繳8.3元測算,繳滿15年,基礎養老金加上個人賬戶,屆時一年可領900元左右,每月約可領到76元,回報率達9倍多,按最高500元一檔算,回報率也有3倍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B. 靈活就業人員按100%基數繳費15年,能領取多少養老金待遇呢
靈活就業人員是一類非常龐大的群體,我國靈活就業人數已經超過了2億人。從1991年,我國推動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我國就明確允許城鎮個體工商戶等自謀職業群體參加養老保險。敬肢棗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究竟劃不劃算?繳費15年能領多少養老金呢?如果說條件允許按照100%基數繳費15年,養老金有多少?讓我們通過基本養老金計算公式看一下。
基本養老金計算公式。基本養老金計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相應的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
基礎養老金是跟社平工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三個因素相掛鉤。一般來說如果我們一直按照60%基數繳費,平均繳費指數就是0.6。一直按照100%基數繳費,平均繳費指數就是1。
通過計算公式可以得到,平均繳費指數是1的情況下,繳費15年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15%的退休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
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現在一般改稱為養老金計發基數了,具體原因是非常復雜。相應的計發基數,全國各地普遍在6000到1萬元之間。比如說,江西省2021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只有6306元,也就是說在江西省退休的基礎養老金部分是945.9元。北京市2021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是10534元,在北京市退休的基礎養老金計算結果是158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的余額是根據自己的繳費基數來確定的,每繳費一個月,按照繳費基數的8%記入個人賬戶。也就是說即使繳費基數差一元,每月記入個人賬戶錢數也會相差8分錢。
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當於自己給自己儲存的養老金。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跟本人的退休年齡相亮拆關,是2005年國家制定的計發月數表。
50歲是195個月,
60歲是139個月,55歲是170個月。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相對公平的,如果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領取不完,參保人去世的話是可以繼承的。也就是說,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不會虧本。
一般來說,如果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有3萬元、5萬元或者7萬元,50歲退休每月可以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154元、256元和359元,60歲退休每月可以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216元、360元和504元。
如果說按照100%基數飢爛繳費15年,養老金一般都能領取一千兩三百元以上,像北京等地區能達到2000元左右。
不過,這僅僅是退休時的待遇。退休以後我們的養老金每年還會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養老金調整通知進行調整。2022年將實現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或許能實現全國統一的調整方案。一般來說,養老金降低的人群每年都能漲個八九十元甚至100多元,積累起來二三十年以後養老金也不低的。
參保人去世以後,其家屬還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有關待遇都是跟當地上年度城鎮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相掛鉤的。喪葬補助金是兩個月,一次性撫恤金是9~24個月,繳費15年的話只能領取9個月。
綜合各種待遇,實際上參加養老保險是非常劃算的,養老待遇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有條件還是盡量繳費年限長一點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