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存多少錢才能養老
存多少錢才能養老?我認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生活在農村的人可能是標准比較低的,因為在農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土地,土地上長的糧食和蔬菜,基本上能夠滿足家庭的需要,而在城市生活的人,生活成本就可能會很高,因為每天的柴米油鹽都需要花錢鬧寬去買。
這位30歲的碩士存了100萬就辭職養老了,這未免有點太早了吧?說到養老,怎麼也得60歲之後?而且現在她剛剛30歲,這100萬可啟世能只夠買一套房子,怎麼能談得上養老呢?實在是讓人想不通,也有些荒唐。
如果說存了100萬,自己去創業,那倒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年輕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不想一輩子為別人打工,想嘗試一下自己創業,這100萬塊錢作為創業的資本,完全足夠了。這個想法,人們可以理解。
要說到實現養老自由,我認為現在年輕人工作之後都有自己的養老保險,交夠了規定的年限之後,到了退休年齡每個月領取養老金,再加上自己有一些積蓄,這樣就可以實現養老自由了。手裡有幾十萬,每悄彎肢個月再有退休金,這樣老年生活應該是非常讓人羨慕。
另外,我覺得也不一定錢多了,老年生活就會特別的開心,老年生活好不好?全在於自己的會不會生活。有的老年人手裡有很多錢,但就是捨不得花,甚至整天去撿廢品,因為他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有個老年人了,錢雖然不是很多,但是他們能夠調解自己的生活,參加各種老年文體活動,使自己的退休生活豐富多彩,這樣的退休生活才是讓人羨慕的
B. 多少錢才夠養老
30歲的年紀存了100萬以後辭職養老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也引起了存多少錢才能實現養老自由的討論。對於這個問題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來說包括實現養老自由必須存夠滿足生活需求的錢、日常生活中無需為知備錢的問題擔心才能實現養老自由,一個月多少養老金夠用?
3000元?5000元?8000元?12000元?……
沒有標准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因為不同的人消費習慣和需求,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所以,養老金是否足夠,不是看絕對數額,而是看養老金替代率——不和別人比,和退休前的自己比。退休前一個月2萬元,退休後一個月5000元,替代率就是25%。退休前月薪一萬元,退休後一個月領養老金6000元,養老金替代率就是60%。
根據世界銀行建議,如果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養老金替代率要達到70%以上。因為社保繳費是有上限的,而且相當多企業不是按實際收入幫員工繳納社保(工資不低,社保卻是按最低檔交的姐妹評論區舉個手)
),所以一些上班時看著收入很高的人,有可能養老金替代率反而是更低的。
這部分人如果自己有儲蓄意識還好。若沒有儲蓄意識和規劃意識,大手大腳把掙的錢花光了,又由奢入儉難,退休後落差會比較大。
1.要想實現養老自由,自己存的錢必須能夠滿足生活需求。
實現養老自由的一個最基本要求,就是自己存的錢必須能夠滿足生活的需求。這是一項基本條件,自己只有在日常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都能擁有良好的狀態,才算是達到了養老自由的目的。具體來說,只要自己存的錢必須能夠支付日常開銷,就可以稱得上實現了這種狀態的養老自由。
2.日常生活中不必為錢的問題擔心,這樣的狀態才算是實現了養老自由。
與上述情況相比,更高一級的養老自由的狀態是「不必為錢的問題擔心」。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日常生活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花錢,而無須擔心錢不夠花的問題。這種狀態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養老自由,達到這種狀態所需要存的錢要更多,要能夠滿足自己全部的需求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3.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實現養老自由所需要的錢的數額各不相同。
由於不同城市的發展狀態不同,因此在不同城市生活的人實現養老自由所需要存的錢的數額也是各不相同的。具體來說,大城市生活成本更高,在這備羨里實現養老自由所需要存的錢的數額就會更高。而小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對更低,實現養老自由所需要存的錢的數額就要少的多。
因此對於「到底存多少錢才能實現養老自由」這個問題並沒有唯一的答搭滾毀案,只有結合個人實際情況,以及結合其所生活的城市的狀態,才能得出具體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