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琉璃河地區的歷史變遷
琉璃河遺址是中國商周時期重要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遺址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5公里。20世紀40年代發現。1962年進一步調查並試掘,1972年開始發掘。該遺址對研究燕國早期歷史具有重要意義。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包括古城址、墓葬區、居住址三部分。古城址位於遺址中部,地面尚存北城牆和東西城牆的北半部,北牆長829米,東西牆北段尚存約300米,建城年代約在西周初期。墓葬區位於城東南部,以黃土坡村最為集中,墓分大、中、小三型,皆為長方形豎穴土坑,中小型墓有熟土二層台,大型墓多有兩條墓道。隨葬品小型墓以陶器為主,中型墓以青銅器為主,大型墓多被盜。陶器組合為鬲、簋、罐。不少青銅器上鑄""銘文,出土的堇鼎和伯矩鬲是極為珍貴的青銅禮器精品。近年出土刻有"成周"文字的甲骨,為確定燕都城址年代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重要收獲。居住區位於城內及西部,有房屋、窖穴、灰坑、水井等遺址。今遺址區已建立了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中文名稱琉璃河遺址[1]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開放時間8:30-15:30門票價格免費所屬國家中國所屬城市北京市發現時間20世紀40年代試掘時間1962年遺址古國燕國適宜遊玩季節9-10月建議遊玩時長2小時
古城址坐落在遺址中部的董家林村,地下尚保留了北城牆和東西二面城牆北半部的大部分牆基。北城牆全長800餘米,東、西二面城牆保留的北段長300餘米,南城牆及東、西二面
琉璃河遺址
琉璃河遺址
城牆的南段,由於破壞嚴重,長度不明。城牆分為主牆和內、外護坡三部分,用黃土分段夯築,寬約10米左右,殘高1米多,夯層堅實,厚5厘米,面布細密夯窩。在東、西、北三面城牆外,發現有寬深各2米多的護城壕溝。城牆內側的「護坡」,被周初的墓葬以及屬於西周時期的灰坑、房址所打破,說明該城的修建年代,不應晚於西周初期。
城東南部為墓葬區,城內及西部為居住區。墓葬最集中的地區,是在城東南部的黃土坡村,已發掘墓葬200餘座,車馬坑近30餘座。墓葬可分為大、中、小3種類型。中、小型墓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四周一般有熟土二層台,坑底置棺槨;大型墓墓室部分亦為長方形土坑豎穴,一般帶有2條墓道,個別的有4條墓道,坑底木槨保存較好。葬式多為仰身直肢,棺底大多有殉狗腰坑。此外還發現7座墓有殉人。
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多放在二層台上及頭前的棺槨間,小型墓以陶器為主,中型墓以青銅器為主,大型墓因被盜嚴重,青銅器不多見。伯矩鬲通體飾滿浮雕,造型別致
琉璃河遺址
琉璃河遺址
,鑄造精細。其他有玉石器、瑪瑙器、骨角器以及原始青瓷器、漆器、蚌器、貨貝等。附葬的車馬坑,最少的為2匹馬、1輛車,最多為42匹馬、10餘輛車。有的是將馬殺死後與整輛車埋入坑內,有的是將車拆散後埋入坑內。坑內出有眾多的銅質車馬器。國寶青銅器堇鼎通耳高62厘米,重41.5公斤,其器形、風格、銘文、字形與黃河流域商周遺址出土的同類器物完全相同。[2]
城內及西部居住區發現有房屋、窖穴、灰坑、水井等遺跡。出土的遺物主要有石、陶、銅、玉、骨、蚌等製作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兵器、裝飾品和卜骨等。
出土文物編輯
2002年8月14日-9月30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房山區琉璃河遺址進行了一次考古發掘,該地點屬於琉璃河遺址墓葬區中Ⅰ區(按20世紀70年代對遺址的分區)的一部分,1995和1999年曾先後在其東部發掘了十餘座西周時期墓葬。
本次發掘共發現墓葬14座,包括中型墓3座,小型墓11座,發掘了其中的12座。
從發掘情況看,本次發掘的十餘座墓葬均屬西周時期的土坑豎穴墓,方向均為北向略偏東。最大的2號墓長3.8、寬2.4米;最小的11號
琉璃河遺址
琉璃河遺址(1張)
墓長2.4、寬1.2米。最深的2號墓深5.8米,最淺的11號墓深不足1米。墓壁均為直壁,填土均經過夯打,尤其是2、5、13號墓的夯窩十分明顯。
各個墓葬的棺槨不等,一般為單棺。2、5號墓為一棺一槨,11號墓未見棺痕跡。棺槨均保存不好,僅存少量板灰,長寬可辨,高度難以確定。棺槨的蓋板均為橫置。
12座墓中,3、4、6、10、11、13號墓墓主人的骨架保存較好,7、8、9號墓殘存少量骨骸,2、5、14號墓已不可辨認。從保存較好的墓主人看,均為仰身直肢葬,雙手大部分置於腹部或骨盆上。
殉人
殉人見於2、5號墓。2號墓殉3人,其中一人在南部二層台上,東西放置,側身直肢,頭向西,面向北,身上殘留有席子的痕跡。另兩人在槨內東側,南北放置,均為仰身直肢葬,面向西,身上覆蓋大量青銅車馬器,北部一人的面部覆蓋著大量扇貝,南部一人的頭部放在北部一人的兩腿之間。5號墓殉2人,其中一人在南部二層台上,東西放置,仰身直肢,頭向西,面向上,身上殘留有席子的痕跡。另一人放置在槨內東側,側身直肢,面向西,身上覆蓋大量青銅車馬器。
殉狗的現象較為普遍,一般放置在填土和腰坑中,部分狗骨架殘缺不全,狗頭的方向一般與墓主人的頭向相反,部分狗骨架顯示出活埋的跡象,如2號墓填土中的狗骨架。只有13號墓的殉狗較為特殊,該墓除在填土和腰坑內各放置一條狗之外,還在西部二層台上放置了一條狗,且狗的前肢反綁,顯然為活埋。
隨葬品
隨葬品有陶器、青銅器、玉石器、蚌器、漆器以及海貝、扇貝等。
陶器均放置在墓主人頭端或棺槨之間。多者一墓(如5、13號墓)出土陶器十三、四件,少者一墓(如4號墓)僅出土陶器一件。器型一般有鬲、簋、罐、豆、尊、鼎等。
青銅器主要出土於2、5、13號墓等墓,2號墓主要出土青銅禮器、兵器以及
琉璃河遺址
琉璃河遺址
車馬器;5號墓主要出土青銅車馬器;13號墓主要出土有青銅禮器、兵器和工具等。青銅禮器主要有鼎、簋、甗、尊、觶、卣、爵等,兵器主要有戈、短劍、矛、鏃,工具有钁、錐等,車馬器主要有當盧、纓絡、節約、銜、鑣、軛、轄等。另外,還出土了青銅面具、盾飾如銅泡等器物,部分銅泡上有「?#93;侯舞易」的銘文。[2]
玉石器較為少見,2、5號墓各出土了一件玉魚,13號墓出土一件玉璜。另外,在2號墓還出土了一件玉戈,13號墓出土了一件瑪瑙管。
蚌器主要出於5號墓,有蚌泡和蚌魚,但均已殘破。
漆器出土魚5號墓,殘破過甚,器型不明。
海貝一般出土於墓主人的頭部,部分也放置於隨葬器物上。扇貝只在2、5號墓中有大量發現,主要放置在殉人身上。[3]
本次發掘的12座墓葬,時代均屬於西周時期,從初步整理的結果看,7、8號墓的年代最早,屬於西周早期;2、3、5、6、9、10、13、14號墓的年代次之,屬於西周中期,其中又有偏早和偏晚之分;4、11號墓的年代最晚,屬於西周晚期。
本次發掘,是琉璃河遺址近年來收獲較大的一次考古發掘,尤其是7、8號墓出土的陶器,顯示出這兩個墓葬可能是目前琉璃河遺址發現的西周最早時期的墓葬。而2、5號墓出土的大量車馬器,也是自80年代以來出土最多的一次,尤其是兩墓中出土的青銅組合面具、雙鳥頭馬具、獸頭形當盧等都是琉璃河遺址首次發現,豐富了琉璃河西周燕文化的內涵。
琉璃河遺址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距京城40公里,佔地20667平方米,樓閣式建築,仿唐風格。館內有展廳、文物庫和兩處墓葬處、兩處車馬坑。展示的文物有陶、銅、原始青瓷、玉、漆、俑、石等器物數十件。其中包括北京歷史上發現的最大青銅器董鼎和矩鬲等國家級文物。商周遺
琉璃河遺址
址面積近6平方公里,包括居住遺址、城址、墓葬區、車馬坑等。自70年代發現以來,已出土珍貴文物數千件,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也進一步證實北京是具有3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都。
商周遺址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進一步發掘研究,博物館也將隨之完善擴大。
B. 琉璃河遺址的介紹
琉璃河遺址是中國商周時期重要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遺址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5公里。20世紀40年代發現。1962年進一步調查並試掘,1972年開始發掘。該遺址對研究燕國早期歷史具有重要意義。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包括古城址、墓葬區、居住址三部分。古城址位於遺址中部,地面尚存北城牆和東西城牆的北半部,北牆長829米,東西牆北段尚存約300米,建城年代約在西周初期。墓葬區位於城東南部,以黃土坡村最為集中,墓分大、中、小三型,皆為長方形豎穴土坑,中小型墓有熟土二層台,大型墓多有兩條墓道。隨葬品小型墓以陶器為主,中型墓以青銅器為主,大型墓多被盜。陶器組合為鬲、簋、罐。不少青銅器上鑄銘文,出土的堇鼎和伯矩鬲是極為珍貴的青銅禮器精品。近年出土刻有成周文字的甲骨,為確定燕都城址年代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重要收獲。居住區位於城內及西部,有房屋、窖穴、灰坑、水井等遺址。今遺址區已建立了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C. 琉璃河鎮的歷史沿革
1956年成立琉璃河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成立琉璃河人民公社,轄竇店、交道、東南召、窯上、琉璃河5個工作站。1960年各工作站分別改稱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為鄉,1990年2月改鄉為地區辦事處。原¬屬河北省良鄉縣。1958年良鄉縣與房山縣合並為周口店區,並劃歸北京市,時屬周口店區。1960年撤銷周口店區,改為房山縣,時屬房山縣。1987年1月房山縣與燕山區合並建房山區後,又改屬房山區。2002年東南召鎮與窯上鄉並入,形成今轄域范圍。
該鎮地處大石河、小清河、永定河沖積平原¬,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地下水資源豐富。境內主要河流有大石河、小清河、挾括河等。鎮西部地區主要為大石河流域,土質肥沃,多為壤土和黏土,適宜糧食和林木生長;鎮東部地區,尤其是小清河與永定河之間地區,土質多為沙土,適宜林果生產。全鎮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區域主要集中在鎮中西部地區,面積37860畝。東部地區以林果為主,果樹面積14056畝,其中百年以上的梨樹就有一萬多畝,且成方連片。果品主要有梨、桃、蘋果、葡萄等。其中以鴨梨、酥梨、黃金梨最為著名,素有「京郊梨鄉」之稱。
琉璃河原¬為古鎮。1949年前即有中心小學1所、鐵路小學1所。現有中學3所,小學12所。有衛生院3所,各村均上設有醫療站。郵政支局(所)3處,電信支局3處,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16000門。域內有35家中央、市、區屬企事業單位和駐軍武、警單位,其中包括市屬大型企業——北京市琉璃河水泥廠。擁有佔地1000畝的高爾夫俱樂部二處,具有承辦國內外正式比賽的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各項事業發展迅速,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 實施「內聚人心、外聚人氣、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內增實力、外擴影響」的三步戰略,進一步明確琉璃河鎮的功能定位,探索新的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以「和諧村社」建設為突破口,規劃完善「一城三區」的產業布局,通過「兩加強」、「三加快」的具體措施,加速實現「六個提高」,著力打造經濟強鎮、旅遊新鎮、文化名鎮、最終向「和諧琉璃河」的目標邁進。2008年,全鎮農村經¬濟營業收入49.5億元,財政收入9015萬元,人均純收入9319元。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全鎮農機總動力84540千瓦,大型農業機械630台,基本實現了糧田噴灌化。鎮域內各類企業共3010家,從業人員14000人,主要包括建築、建材、化工、造紙、鑄造、印刷、加工、交運、商飲服務和房地產等。興河造紙廠生產的「金宇」牌餐巾面巾紙、衛生紙和編織紙,天鴻順鴨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天鴻」牌肉鴨和三江宏利鴨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三江宏利」牌肉鴨,中原¬肉聯廠生產的「佳輝」牌熟肉製品,在全市乃至全國享有聲譽。南白小提琴廠(北京市第二提琴廠)生產的「星海」牌小提琴遠銷國外。琉璃河勞保用品廠生產的「盾」牌安全帽行銷全國。
1996年,琉璃河中心鎮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獲得了市首規委批准。2000年10月,市政府正式批准琉璃河鎮為全市重點建設的33個小城鎮之一。2001年,小城鎮建設正式啟動,重點完成了總長2200米的琉璃河大街公路建設和大街兩側的商宅建設,住宅小區和其他城鎮基礎設施也開始起步,2008年琉璃河鎮中心區控規獲得首規委批復,當年城鎮建設資金達2.9億元。
琉璃河鎮歷史悠久,境內有很多重要文物古跡。商周遺址是我國已發現的重要遺址之一,對研究我國商周時代的文化和北京建城史具有重大意義。該遺址中心部位在董¬家林、黃土坡村一帶,目前,已發現商周時代的古城遺址和同時代的200餘座墓葬,現已發掘的墓葬60餘座,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青銅器、陶器。這里被認為是西周初年召公奭的始封地,是燕國最初的都城所在。
西周燕都遺址,是西周燕國的都城,建於公元前1045年,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周遺址的發掘將北京建城的歷史向前推進了2000餘年,西周燕都遺址是北京城的發源地,琉璃河因此被稱為「北京之源」。
琉璃河上有明嘉靖年間(1545年)修建的九孔聯拱實心欄板石橋、有¬為皇帝行宮的老公廟(岫雲觀)一座,現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乾隆年間(1684年)於在鎮境內永定河西岸堤上修建金門閘,是清代200多年間治理永定河的重要水利工程,上有乾隆御筆題詩。該鎮立教村有元代梁斗南(都運官)墓和後世建的天主教堂。
該鎮具有陸路和水運之便,自古以來北京出入西南的咽喉,此地便逐漸成為商業集鎮和水陸碼頭。宋代詩人范成大途徑此地曾賦詩:「煙林蔥茜帶回塘,橋影驚人失睡鄉。陡起褰幃揩病眼,琉璃河上看鴛鴦」。
因該鎮地勢低窪,全區50%的河流匯聚於此,故多水災。曾在1939年因永定河決口,洪水泛濫,殃及此地,大批農田被淹,房屋多有倒塌。1951年、1963年分別發生過大的水災,1976~1979年連續水災,均造成一定損失。此外,風災、旱災、雹災、蟲災也常有發生。
現107國道、京石高速公路,京廣鐵路自東北向西南斜穿過境,於琉璃河設火車站,並有鐵路支線從琉璃河通往周口店、房山等地。目前,該鎮村與村間皆有公路相通,交通極為方便。
D. 琉璃河商周遺址感受
琉璃河遺址是中國商周時期重要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鄉。遺址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5公里。20世紀40年代發現。1962年進一步調查並試掘,1972年開始發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璃河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西南房山區琉璃河鄉。遺址東西橫距3.5公里,南北縱距1.5公里。為商周時期的重要遺址,包括古城址、墓葬區、居住址三部分。古城址位於遺址中部,地面尚存北城牆和東西城牆的北半部,北牆長829米,東西牆北段尚存約300米,建城年代約在西周初期。墓葬區位於城東南部,以黃土坡村最為集中,墓分大、中、小三型,皆為長方形豎穴土坑,中小型墓有熟土二層台,大型墓多有兩條墓道。隨葬品小型墓以陶器為主,中型墓以青銅器為主,大型墓多被盜。陶器組合為鬲、簋、罐。不少青銅器上鑄""銘文,出土的堇鼎和伯矩鬲是極為珍貴的青銅禮器精品。近年出土刻有"成周"文字的甲骨,為確定燕都城址年代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重要收獲。居住區位於城內及西部,有房屋、窖穴、灰坑、水井等遺址。今遺址區已建立了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該遺址對研究燕國早期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E. 琉璃河遺址調查報告
琉璃河遺址調查報告如果需要可以按照你的思路創作。。
F. 琉璃河鎮劉李店村規劃
摘要 琉璃河是北京3000餘年建城史的源頭,遺址於上世紀四十年代首次被發現。未來,這里將建琉璃河考古遺址公園,講述北京城的故事。《琉璃河遺址保護規劃(2020年-2035年)》近日發布,琉璃河遺址保護區的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從7.1平方公里增至11.6平方公里,規劃經費總計不低於17.8億元。
G. 房山琉璃河鎮2021年規劃
法律分析:房山區將嚴格執行規劃內容,切實加強琉璃河遺址文物保護和管理,促進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琉璃河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部的房山區琉璃河鎮,是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類別為古遺址。這是我國在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北方重要的諸侯國——燕國的早期都城所在地,也是目前北京地區可追溯到的最早的城市文明的源頭。綜合考慮琉璃河遺址的文物保護要求,周邊地區城鄉發展情況,後續考古工作開展,歷史環境保護和景觀協調,以及保護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等因素,本次規劃對原有保護區劃進行了調整。保護區劃范圍從10.1平方公里增加至17.3平方公里,形成文物保護范圍(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環境控制區三級區劃保護體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第一條 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預防因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後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
H. 北京琉璃河遺址公園規劃什麼時候啟動編制
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風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啟動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區搬遷騰退工作。日前,市人大代表,房山區委副書記、區長郭延紅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將打造一個由遺址本體和遺址博物館群組成的琉璃河考古遺址文化公園,目前公園規劃正在編制中,初稿有望今年年底出爐。
「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的發現,將北京的建城史上溯至距今3000多年前,被史學界視為北京古代城市發展的起點,有『北京之源』之稱。」談到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郭延紅娓娓道來,「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與國內外同類遺址相比,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亟待進一步考古發掘。」
「我們希望打造一個歷史文化與地質遺跡相融合的國際旅遊休閑區,使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成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郭延紅說,希望將來人們來這兒旅遊時,既能參觀文物古跡遺址,還有生態公園可以逛,真正讓文物在綠水青山間實現時空穿越。
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位於房山區琉璃河鎮西部,距今已3063年,是公元前1045年西周燕國的初都所在地,是迄今西周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處集城址、宮殿區和諸侯墓地同時並存的遺址。經過多年發掘,該遺址不僅發現了城址,還發掘出了燕國貴族墓葬區,並出土了一批帶有燕侯銘文的青銅器,從而確定了這里就是西周時期北方重要的邦國——燕國的都城,是北京建城最早的見證。
I. 房山琉璃河五年內規劃
法律分析:房山區將嚴格執行規劃內容,切實加強琉璃河遺址文物保護和管理,促進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本次規劃「中遠期規劃實施重點」中,該區域將建立琉璃河考古遺址公園;改造並完善遺址所在地區的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包括地表有組織排水);完成琉璃河遺址最具代表性宮殿區、祭祀區和重要墓葬的文物保護和展示利用工程;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建築改造為保護工程,將博物館功能調整為遺址展示節點;建立完備的遺址監測體系;對琉璃河遺址遺存可能分布區進行考古調查、鑽探和小規模發掘,進一步明確遺存的分布范圍;完成大石河生態治理及環境保護;完成107國道的改線;研究論證京廣鐵路線位改移的可能性;啟動琉璃河遺址申遺相關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十四條 城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
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五條 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其他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