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養老金多少和哪些因素有關
(一)計發基礎不同造成的差異
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的職務工資加級別工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崗位工資加薪級工資。
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崗位工資加技術等級工資。計發比例則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工作年限越長的人退休金替代率越高。
(二)養老制度與薪資結構的不匹配導致人們對退休雙軌制深惡痛絕。
由於經濟結構存在不合理現象,企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很大,有的壟斷企業員工收入遠遠高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的中小企業員工收入則低於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收入也呈現多元化趨勢。人們忽視了行業間和行業內的薪資結構差異,而集中關注部分高收入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高工資、高福利現象,並對此表達強烈不滿。
(三)企業年金制度的自願實施將造成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差異持續擴大。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基本養老保險保證公平,企業年金體現對工作期間的激勵。
基本養老保險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所以基本養老保險的替代率不高,加上企業年金之後才能保持一個較高的替代率。
(四)養老金調整機制的不同使二者的差距未能消除。
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低於工資上漲率的比率調整,而且他們的基數不同,公務員調整基數包括全部養老金。
企業退休人員調整基數只是基本養老金,基數和比率均低的結果造成二者的絕對數差距並未縮小,只是它們之間差距的相對比例有所下降。
(1)哪些事業與養老相關擴展閱讀:
根據《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
五、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變動等情況,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
逐步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養老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
六、加強基金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暫不具備條件的,可先實行省級基金調劑制度,明確各級人民政府徵收、管理和支付的責任。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分別管理使用。基金實行嚴格的預算管理,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款專用。依法加強基金監管,確保基金安全。
七、做好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參保人員在同一統籌范圍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只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基金。
參保人員跨統籌范圍流動或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的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隨同轉移。
並以本人改革後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基金,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基金。轉移後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儲存額累計計算。
八、建立職業年金制度。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
工作人員退休後,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職業年金的具體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制定。
九、建立健全確保養老金發放的籌資機制。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按規定及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各級社會保險征繳機構應切實加強基金征繳,做到應收盡收。
各級政府應積極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投入,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同時為建立職業年金制度提供相應的經費保障,確保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平穩推進。
十、逐步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提高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普遍發放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實行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
加強街道、社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平台建設,加快老年服務設施和服務網路建設,為退休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② 老年管理與服務專業就業方向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就業方向是各級民政部門、養老機構、老年機構、老年事業產業單位、老年社會團體領域第一線的服務與管理職業崗位。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就業採取雙向選擇的方式,擇業方向主要是養老機構,即各類公辦養老福利機構、民辦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單位,包括各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社區集中養老服務機構等;老齡產業相關機構,包括老年產品生產機構、老年產品銷售機構、老年服務相關機構等。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培養面向各級民政部門、老年機構、老年事業產業單位、老年社會團體等培養社會急需的從事老年事業管理、老年產業管理、老年社團活動、老年大學教學與管理等相關崗位工作的管理型和應用型復合人才。
培養目標:培養面向各級民政部門、養老機構、老年機構、老年事業產業單位、老年社會團體領域第一線的,從事老年事業管理、老年產業經營、老年社團活動、老年大學教學與管理工作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具備老年事業與產業經營管理、老年心理分析與咨詢、老年營養分析與調理、老年生活規劃的開發與設計,以及老年文藝體育活動的策劃與組織等多方面的能力,具有崇高價值追求、富有社會責任感,能勝任一線服務和基層管理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③ 現在政府對養老事業越來越重視了,除了養老院方面,還在中老年那些需求上面有推動呢
現在政府相繼推出了老年用品的發展,以及建立更多的老年用品展示區。還針回對答特殊特困人群的產品租賃,對家庭做適老化改造更貼近生活化。現在國內對於老年用品來說發展不完善,可以說現在非常緊缺。孝心坊就是專業中老年用品一站式購物平台,涉及到上面的各種方案
④ 從事養老行業需要學習什麼專業
養老服務管理專業。
養老服務管理是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主要學習管理學、社會學概論、老年社會工作、公共政策、法學概論、養老機構經營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綜合護理實訓、老年人體結構與功能、企業戰略管理 、中醫基礎等內容。
主要培養面向各級民政部門、養老機構、老年機構、老年事業產業單位、老年社會團體領域第一線的,從事老年事業管理、老年產業經營、老年社團活動、老年大學教學與管理工作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具備老年事業與產業經營管理、老年心理分析與咨詢。
老年營養分析與調理、老年生活規劃的開發與設計,以及老年文藝體育活動的策劃與組織等多方面的能力,具有崇高價值追求、富有社會責任感,能勝任一線服務和基層管理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就業方向
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就業採取雙向選擇的方式,擇業方向主要是養老機構,即各類公辦養老福利機構、民辦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單位,包括各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社區集中養老服務機構等;老齡產業相關機構,包括老年產品生產機構、老年產品銷售機構、老年服務相關機構等。
畢業後主要在醫療、金融、酒店等行業工作,大致有醫療/護理/衛生、金融/投資/證券、酒店/旅遊、醫療設備/器械、房地產、外包服務。
制葯/生物工程、保險行業,從事養老院院長、旅居養老管家、護士等工作,有養老院院長、旅居養老管家、護士、旅居養老基地運營經理、護士長、護理員、健康管理師、儲備店長等。
⑤ 老齡事業 與 養老 服務業 包括哪些
為老年人服務、社區餐廳、養老院、日間託管等等
⑥ 請問現在事業單位有哪些分類哪些事業單位需要職工自己買養老保險
事業單位分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三類。
1、檔案放在單位,不交養老保險---很好
2、檔案放在單位,交養老保險----也很好
3、檔案實行人事代理,但是單位正式職工,享受和1,2一樣福利,不暗中剋扣保險---也很好
4、檔案實行人事代理,但是單位正式職工,享受和1,2一樣福利,但是暗中剋扣保險(把單位應該繳納的那部分比例保險轉嫁到個人頭上)-------這種比較爛,但是比5好
5、合同工,檔案肯定不在醫院,給你幾百塊,愛干不幹,沒有獎金等福利
1,2,3,4屬於單位正式職工,3,4的退休金比1差的很多,2不太清楚。4雖然是正式職工,但是比3的在職收入差(具體看單位),退休後收入也差一點(繳納保險基數不同)。5就是苦力的命,晉升,收入,完全不用考慮,不會比民工強
1,2,3,4都是單位正式職工,1是傳統意義上的編內,2應該也是,3,4某些單位宣傳是編制內,其實這個所謂的「編制」沒啥意義,簽署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想開你就開你,尤其是勞動合同!大家實際需要關心的是和老職工相比收入到底相差在哪裡,因為除了5以外,我想沒有幾個單位會打算招臨時工,應該還是長遠的正式職工為主!打個比方,某比較有名的單位,今年招勞動合同,5險1金的職工,但是他不會告訴你其實是4那種,和老職工相比,由於保險的全部都自己上(單位應該出的那部分也暗中從收入中扣除),所以收入下降很多,而老職工不需要叫那些保險!我覺得大家需要關心的是:
1、是單位的正式職工嗎?
2、簽署勞動合同還是聘用合同?
3、是否有5險1金?
4、和同級別老職工相比,晉升和收入有何區別?
你們想,如果以後3甲醫院全部招3那種工作人員,那麼如果有歧視,單位以後怎麼發展?除非單位招2種,一種是1或者2,一種是3或者4(現在某些單位碩博會有這個區別),但是以後國家肯定會把1全部砍掉的,1會轉向2,而2是部分單位現在招的類型,3,4以後會普及,等1,2全都死光了,以後全都3,4,那麼所謂的人才就流動起來了(人民公僕們的美好願望)。
人事代理事業編制,合同制區別
現在江浙滬一帶單位招聘是一般會說明編內或編外,許多應屆生搞不清出,下面就這個問題按照我的理解像大家解釋一下,希望大家指證及補充!
所謂的編內包括2類----事業編制和人事代理編制
總體來說這兩類(事業編制,人事代理編制)人員在工資、保險、福利待遇上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但兩類人員在身份上有本質的區別:
事業單位行政編制,檔案在人事組織部存放;
事業單位的老職工是是事業編制,檔案在人事局或人事科存放;
事業單位的新近人員(必須是人事部門與事業單位主管部分共同組織的公考招考進入的有些單位碩士按引進人才可以免考)也是事業編制,但只是佔有編制,但編制不具體到某個人,其檔案在人事局主管的人才交流中心託管,實行人事代理。
除了上面兩種還又第三種那就是事業單位自己招聘的人員(即:沒有通過人事部分、與單位主管部分的批准)無編制,雖然也與單位簽訂合同,但僅僅充其量也就是勞動合同而已(後面我還會提到)。
因為現在正值事業單位改革,全國各地情況不盡一致。總體趨勢是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管理、定編不定人!採用靈活的用人機制!切實調動人員的積極性。新近人員都只是占編制、屬於事業單位在職在編人員,但都無編制!因為以後的編制是單位的,不是個人的!
所以現在江浙滬一帶的編制其實一般是第二種情況!就是人事代理編制,對於單位這個編制是有的!對於個人只是佔用這個編制,但是不佔有!就是所這個編並不是你的!其實具體到個人還是沒編!
按照現在的發展勢頭人事代理編制想轉成事業編制是基本不可能的!
前兩種如果是應屆生需要用到派遣證!那麼對於應屆生如果你的就業協議有醫院,衛生局,人事局和學校的章的話,至少可以保證你是一個編內人員了,如果你的檔案寄往單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說明你是人事代理編制(一般都是這樣),如果寄往人事局,那麼你是事業編制(基本很少),如果你沒有人事局和衛生局的章而只有單位和學校的章那麼很可能應該就是我下面要講的第三類人員!
第三類合同制,是單位不用經過上級主管部門直接要人簽訂合同,可以不要檔案!簽訂的只是勞動合同!在江浙的很多(機會95%以上)醫院此類人員的工資獎金和在編相同即同工同酬(當然有些單位連這點也做不到的),但5險1金的繳納不同會少一些或沒有,單位其他福利也少或沒有!想走就走,單位也可以隨時解聘只有多付給你一個月工資!按照現在的發展勢頭此類人員想轉成上述兩種也是基本不可能的!
⑦ 事業和產業的區別是什麼,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的區別又是什麼
個人理解:養老事業,主要是指保障方面,如社會養老保險,解決的是養老錢的問題;養老產業是指養老服務業,如養老院、以前叫敬老院。
⑧ 日本老年產業有哪些
日本老年產業有醫療保健、家政服務、雇員年金、養老保險、養老院、互助養老等老年產業內。
日本政府將養老設容施分為多種類型,包括短期居住型、長期居住型、療養型、健康恢復型等,其中政府在全國建設了約 3100 處健康恢復型養老設施和約 3700 處老年療養醫療設施。
其中的互助養老產業,因為大多數老年人和殘疾人在吃飯上都存在很大困難,為此日本形成一個社區互助組織,該組織會為老年人提供餐飲配送服務,並且設立了一個餐飲製作場所,專門為此類人群售賣廉價的便當,所以被稱為「互助養老」。
(8)哪些事業與養老相關擴展閱讀:
日本的養老產業, 經過政府、行業、商業機構的不斷磨合,已經成為非常成熟的服務產業,這些養老產業在建設設施時,十分注意專業化細節,如住宅居室設計,家居用品設計,餐飲配備,看護和服務人員培訓等。
並且日本養老的重心逐漸向居家養老偏移,並且開始實施護理保險制度,主要的內容就是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包括上門護理、上門幫助洗浴、日托護理等多種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