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職工養老保險和居民養老保險區別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居民養老保險雖然都是屬於社會保險,但是不論是參保人員范圍和繳費辦法,以及待遇都是不一樣的,相差甚遠,主要是以下幾個區別,第一,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是國家強制性的繳費,必須參加,居民養老保險屬於自願參保。第二,城鎮職工是按月繳費,以本人工資和社會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是按照比例繳費的,居民養老保險是按年繳費,是按照固定的數額繳費的。第三,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是根據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和社會平均工資計算退休金,居民養老保險是根據繳費總額加政府補貼,國家補貼計算,第四,領取年齡不同,城鎮職工男60,女工50。女幹部55周歲領取,居民養老保險不論男女都是60周歲領取。第五,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高,待遇高,居民養老保險由於沒有收入,起點低,繳費少,待遇也是較低的。
『貳』 職工養老保險和居民養老保險哪個更值得交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都是由國家強力實施,適應不同保險范圍與保險對象的社會養老保險形式。這兩種具有不同特色與屬性的社會養老保險形式,近年來得到了更加茁壯的成長與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養老保障效益,發揮了互助共濟功能。
必須看到,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由國家強力舉辦,採用強制手段,統籌集中一部分社會資金,用於參保人員退休後的生治保障。社會養老保險在政策法規、繳費費率、計發辦法上,都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在保障力度、穩定性與財政兜底的作用上,都是它們所無法比擬的,這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基本事實!
很顯然,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那個優勢更大、更劃算的問題,答案應該不難得出的!究竟應該如何具體選擇呢?這個問題還是要從本人的現實情況出發才對頭。何去何從,如何取捨,就交由參保主體,也就是交由參保對象個人進行抉擇吧!
『叄』 什麼是職工養老保險
法律分析:職工養老保險就是職工退休後,領取的退休金,也叫職工退休工資。也就是職工在崗位時,按一定的工資比例,每月交納的養老保險金。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七、抓緊制定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條例,加強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要保證專款專用,全部用於職工養老保險,嚴禁擠占挪用和揮霍浪費。基金結余額,除預留相當於2個月的支付費用外,應全部購買國家債券和存入專戶,嚴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經營性事業。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財政、審計部門要依法加強監督,確保基金的安全。
『肆』 職工養老保險和社保有什麼區別嗎
社保全稱是社會保險。社會保險分5個險種: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養老保險分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伍』 職工養老保險包括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中的一個險種。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多渠道籌集資金,對勞動者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勞動收入時給予經濟補償,使他們能夠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項社會保障。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納比例是:全國各地區企業繳費率統一降至16%,職工個人承擔8%,個人繳的那8%劃入個人賬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陸』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好不好
摘要 比如上班的單位有五險一金,單位交的。職工保險和是否農村戶口並沒有太大關系
『柒』 職工養老保險和靈活就業養老保險的待遇有什麼區別
城鎮職工保險包含五個險種,分別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
城鎮職工保險一般是由工作單位按月向社保局繳費,其中單位繳納一部分費用,另外還需要職工本人承擔一部分費用。
一些自由職業者沒有工作單位的,可以以靈活就業的身份繳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以靈活就業的身份繳納城鎮職工社保一般只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當然也只繳納養老保險或只繳納醫療保險的,因為自由職業者沒有工作單位,所以和企事業單位職工相比,以靈活就業身份繳納城鎮職工社保需要由個人承擔單位繳納的那一部分費用。
如果養老保險繳費地區相同,繳費檔次相同,繳費年限相同,那麼到了領取養老金時,無論是單位職工還是靈活就業人員的待遇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靈活就業需要承擔單位繳費的部分,例如,某個城市的工資標准核定基數是1000元,單位繳費比例是16%,個人繳費比例是8%,那麼一個單位職工繳納養老保險的費用是80元,那麼單位則需要承擔160元,總共費用是240元,而以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則240元都需要由個人承擔,當然各個城市的比例有一定差異,另外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單位的繳費比例也要可能進行調整。
『捌』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如何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如下:
1、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年限滿十五年的,依法有權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2、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年限不滿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十五年,從而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居民)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並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3、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其遺屬有權自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因病或非國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自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領取病殘津貼;
4、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死亡的,其個人賬戶的個人繳費部分,由其法定繼承人進行繼承。
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是指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自然人,包括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其享受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是完全一樣的,並不因為身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法律依據】
《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直系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