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澳洲工資里津貼APP Super是什麼意思
那是僱主依法另外給你交的養老金,是工資的9.5%
2. 離開澳洲之前如何退super
首先臨時居民永久離開澳大利亞SUPER養老金退還屬於澳大利亞稅務局管理,名稱是DSAP申請。專(Departing Australia superannuation payment)
你需要在澳屬大利亞稅務局網站填寫在線 DASP online application system,然後這個錢會有一個非常漫長的程序時間,首先原因是根據稅法只有你永久離開後超過六個月沒有復入境記錄才是有效永久離開,稅務局需要得到澳大利亞移民局出入境部門的確認,才能判定你是有效離開。
所以也就是說六個月是你必須首先等待的,並不是你說馬上飛機過幾天會走而且再也不回來,稅務局就同意你的說法,而是先要有六個月的確認。實際流程上我有朋友回國等到八個月才有稅務局聯系郵件的。
3. 為什麼退休後,有人領的叫退休金,而有人領的叫養老金
為什麼退休以後有的人領取的叫做退休金,而有的人領取的叫做養老金,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嗎?嚴格來講二者之間沒有任何的區別,因為都是自己在退休以後所獲得的經濟收入待遇,並且這個待遇都是一視同仁,它都是對於每一個法定退休年齡之後的員工可以享受終身,所以說是沒有任何的區別,當然為什麼會有兩種不同的叫法呢?主要是體現不同的工作單位,它的體質原因所決定的。
因為我們之前作為公務人員也好還是作為行政事業單位人員也好,在2014年9月份之前是不需要交納基本養老保險的,所以說他們既然沒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退休之後自然而然會被稱之為是退休金,但是從2014年10月份以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也開始交納機關養老保險,所以嚴格來講,從這個時間節點以後,所有的人員在退休之後都應該被稱之為養老金。
那麼我們之前的企業單位,在職人員都是正常的去繳納職工養老保險,並且保證自己的累計繳費年限在15周年以上,那麼都可以讓自己獲得一份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企業在職人員是可以正常領取養老金待遇的,那麼基本上從1992年開始,全國統一的建立了社保繳納制度,也就是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制度,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有了養老金的這樣的一個叫法當然沿用至今,很多人普遍就認為養老金和退休金是一碼事,或者說是不同的叫法產生出的結果是有所不同的,但其實二者之間完全相同沒有區別。
4. 澳洲移民後的養老福利你都能享受哪些
澳洲養老體系主要由三部分構成
1. 僱主支付的養老金 (Superanuation)
澳洲養老金Superannuation 是澳洲法律規定的,由僱主為18歲以上的並且稅前月收入不低於450澳元的員工繳納的養老金。這筆養老金被稱為 (Super Guarantee Charge),僱主每年為員工支付的養老金不得低於員工稅前年薪的9.5%。
此外,法律也規定這筆養老金必須在個人到達法定退休年齡之後,或達到其他硬性指標例如:傷殘,財務危機,離境,定居等才能分批或者一次性取出。
2. 政府支付的養老金 (Age Pension)
養老每年花費澳洲政府超過420億元。只要年滿65歲,連續在澳洲居住10年,並且收入和資產低於一定限額,那麼就可以領取政府發給退休人員的老年金。
3. 個人繳納的養老金(Super Contribution)
個人繳納養老金,以自願為原則個人額外對自己的養老金額外供款 (self contribution). 澳洲政府也通過設置鼓勵性的稅務政策優惠來鼓勵個人多向養老金交納供款。
在社會福利方面澳洲政府也為退休老人提供極大的福利
看病:免費,還包吃包住
葯:不管處方葯,還是非處方葯統統只要4.7澳元
政府提供的社區服務(垃圾處理費等),退休之後會降為每年480澳元
水,電,,煤氣各個州政府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補貼
公共交通:一天兩塊五 火車 公車 輪渡 隨便坐 !
所有收費公園也對老人免費開放的
每年還有四次免費的省內旅遊
超過60歲的澳洲居民,並且有過在某個連續的12個月的時期內,每周做帶薪工作超過20小時的歷史,就可以向所在州政府申請 Seniors Card(老年人卡)。 持有Seniors Card(老年人卡)可以在新南威爾士州超過5700家的商家獲得優惠。
5. commonwealth bank三個賬戶的區別
commonwealth銀行的三個賬戶區別如下:
1、netbank saver是用來賺利息的,和smart access 連起來的,要用錢的話從netbank saver轉到smart access,不用的錢就留在netbank saver里;
2、smart access 就是跟你的卡連著的賬戶
3、essential super是你的養老金賬戶。,打工的話老闆會給你支付養老金。
6. super在稅收中是什麼意思
super在稅收中是養老金(Super)
已經簽訂了合同的話,就要refer你自己的合同裡面有沒有super這一項。如果雇專主沒有說明屬給你交Super的話,那你就可以自己交。你找一家super fund公司,開一個賬戶自己交super的話,你交super的這個部分是不用交稅的。如果你的僱主已經給你做了PAYG witholding的話,年底你可以跟ATO退稅退回來。交護照復印件完全是不必要的,很多澳洲出生的人沒出過國,沒有護照,澳洲本地人都是用Photo ID或者Driver's Licence 作為身份證件的。那麼如果你不願意透露你自己的護照信息,完全可以要求僱主只復印你的Photo ID或者Driver's Licence作為身份證明。
然而如果你是移民的話,僱主有權利調查你的簽證是否有工作許可。僱主有權利詢問你的一些信息,然後他有責任自己到VEVO上面去查你的工作許可情況,而不應該直接要你的護照去查看簽證頁。因為,你的護照上面不但可能含有你現在簽證的信息,可能包含你的籍貫,你的出入境記錄,你以前都持有過什麼簽證等他無權過問的信息。
7. 移民澳洲能夠享受到的待遇和福利
獲得澳洲永久居民後
可以拿的福利大致可以歸納為下面幾點:
1、免費醫療保險Medicare
凡是澳洲的永久居民,都受到政府醫療保健計劃的保障,政府支付全部或大部分的醫療費用。澳洲於1984年實施全面健康保險,由政府負擔絕大部分醫療保健費用。
目前澳洲和紐西蘭、英國、瑞典、義大利、馬爾它有醫療互惠協定,所以持澳洲醫療保健卡 "Medicare",到上列國家旅遊仍可享受免費的醫療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澳洲全民健保提供了高水準且免費的醫療服務,但有部分醫療是要自費的,例如:裝假牙、配眼鏡、心理治療。這些方面可以通過購買私人醫療保險來解決。
2、免費義務教育
澳洲實行12年的免費義務教育,孩子從小學到高中學費全免。
3、高等教育無息貸款
無論家庭情況如何,大學學費都可以享受政府的無息貸款,畢業後找到工作再償還,如果沒有找到工作或者沒有達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則不需償還貸款。但是現在這項福利只有澳大利亞公民(Citizen)才能夠享受,澳洲永久居民(PR)已經無法享受了。
4、分娩津貼或者帶薪產假
對於全職媽媽來說,每分娩一個孩子,可分13次(每兩周支付一次)得到5,000多澳幣的分娩津貼。如果產婦在過去一年中工作了12個月,並且每周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這樣能夠享受18周,每周570澳幣的帶薪產假。但是如果享受了帶薪產假就無法再得到前面提到的分娩津貼了。
除此之外,孩子出生後,每兩周可以領取固定的奶粉金;18歲前,享受福利部的小孩津貼;18歲後,享受學生津貼。當然獲得的津貼和家庭收入有關。
5、 失業救濟金
必須滿18 歲以上,男性64 歲以下,女性59歲以下,皆可向社會福利局申請失業救濟金。失業救濟金每兩周發放一次,每次約330澳元/人(根據家庭實際情況而定)。凡在工作年齡內,有工作能力,願意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人都可以領取,但新移民要等兩年後才有資格申領。
6、養老金(Superannuation和Pension)
養老金(Superannuation或者Super)為當地政府規定企業繳納的基金。按照澳法律規定,公司須按員工工資的9%繳納。有些公司或者高校甚至會為員工支付按照工資的15%進行繳納。如果沒有養老金怎麼辦?不要緊,澳洲政府來管。
凡男性年滿65歲,女性年滿60歲以上,且在澳洲累計居住滿10年以上的老人,每月都可收到政府支付的養老金(Pension)。Pension每年按物價指數調整,現時大約每月600 澳元左右(當然這個會根據個人或者家庭情況不同而不同)。
8. 養老金制度的改革趨勢
亞太養老金制度及其改革趨勢
亞洲人口結構正面臨劇烈且重大的挑戰,整個亞太地區未來的養老金體系景像正在成形。
亞洲擁有全球六成人口,正面臨全球最為劇烈的人口結構轉變。2050年,亞洲平均老年人口依賴比率預計將從10%增加近3倍,至27%,而某些國家甚至可能高達70%。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及都市化程度日益增長,亞洲傳統家庭結構也日趨解體,並引發劇烈社會經濟變革。在亞洲,老年人多半依賴子女奉養,在歐洲相當普遍的養老金准備,在亞洲尚屬特例,並非常態。
亞太各國家和地區政府已開始建構穩健與財務健全的養老金制度,以應對未來需求。亞洲政府正試圖避免重蹈西歐國家的覆轍—西歐的錯誤正是在於遲遲未能推動全面性的養老金改革。本報告將著重探討亞太地區正在發展中的養老金制度,檢視個別地區或國家為應對迫在眉睫的老年人口貧困問題而增加養老金覆蓋率及提供充足的收入替代的種種做法,並分析亞太地區未來養老金市場的成長前景,同時也是德盛安聯資產管理在出版西歐、東歐國家養老金制度報告後,系列養老金制度研究報告一部分。
亞太各國在養老金改革的步調上頗多差異。其中,澳大利亞改革壓力最小,其養老金制度為全球所稱道,能夠為所有人口提供長期、財務健全的養老金收益,足以滿足其財務需求。改革壓力最大的則是印度,該國只有9%的工作人口加入各種養老金計劃中,而政府也才剛剛推動養老金改革,以期彌補現有養老金制度的種種缺失。
亞太地區政府面臨的挑戰是,在老年人口快速增加的情況下,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做好養老金准備。他們已經開始在強制性或自願性的養老金制度中推行基金式養老金計劃。
至2015年時,亞太養老金資產將較成長逾250%,金額從1.1萬億歐元擴增至2.9萬億歐元。以規模計,日本是亞太最大的養老金市場,然而在未來10年內,預期其養老金資產將不再明顯增長。人口最多的中國內地與印度將最具成長潛力,終將成為全球最大養老金市場。
當前,隨著全球養老金儲備缺口愈來愈大,養老金資產管理將逐漸成為討論重心。由專業資產管理者進行養老金投資,將影響退休人士所能取得的養老金福利水準與養老金制度的整體籌資成本。強化投資回報是民營資產管理業者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因此,基金式養老金的資產應由民營部門管理。投資監管應強化養老金投資組合最優化的過程,而不應干擾這一過程。卓越的投資解決方案有助於緩解養老金改革壓力與全球養老金制度提存不足的問題。
日本與澳大利亞
為更清楚地描繪出本報告提及之亞洲國家養老金制度,我們認為,將其區分為工業化國家,即日本和澳大利亞,與其他亞洲新興經濟體兩部分較為適宜。
日本與澳大利亞擁有全面性的、傳統的三支柱養老金體系,類似前述所提之教科書架構。
澳大利亞相當倚重基金式養老金制度,第一支柱提供了普遍性的、依據生計與資產調查(means- andasset-tested)的全民養老金制度;第二個支柱則藉由強制性的、與收入相關的架構以為營運。自1992年起,只要員工收入在特定水準之上,每位僱主最多必須貢獻員工薪資的9%至對應的「養老金基金」(super annuation)中。僱主的強制性供款外,個人亦可自願向現有或分立「養老金基金」賬戶供款。澳大利亞相當倚重基金式養老金制度,且其養老金制度的建構,祉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令其為即將來臨的人口結構挑戰做好准備。
同澳大利亞不同,日本的養老金制度更為復雜。1961年,日本建立了全民性養老金架構。其中,第一支柱由統一費率的基本養老金,即「國家年金」(NationalPension),及與收入相關的職工養老保險(Employee Pension Insurance,簡稱EPI)構成,此兩種方案均為「隨收隨付」制。這些強制性的養老金計劃通常同基金式就業養老金方案配合使用,一般是受益基準(defined benefits,簡稱DB),但可以轉換為供款基準(Defined Confnibution,簡稱DC)。
要應對人口結構變化可能帶來的問題,日本養老金制度改革的需求至為必要與殷切。當前,日本擬將可以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從60歲提高至65歲,並調降公共養老金制度的收入替代水準。為了維持退休後生活的穩定,個人養老金准備將更顯重要。
總之,由於人口結構情況日益惡化,加上高度依賴隨收隨付制,日本養老金制度前景並不若澳大利亞的樂觀。
未來
綜觀亞太各國家與地區養老金制度,有些特點相當明顯。許多國家養老金制度涵蓋比率明顯低於多數工業化國家水準,且收入替代率通常更低。各新興經濟體中,只有少數提供全面性養老金制度,在老年人口逐漸增加,且原有社會結構無法再支撐退休生活時,這些國家正在推動養老金改革以解決浮現中的老齡人口貧困問題。
改革浪潮幾乎席捲各地,基金式養老金制度的重要性亦與日俱增。基金式養老金安排通常被設計為「供款基準」(DC)式,並通過僱主組織,非常適合拓展養老金涵蓋范圍。然而在許多國家,這些基金只開放讓部分人口參與,如政府員工或正式部門勞工(如在印度的情形)等。
但當不同職業或企業設立自己的養老金架構時,從業人員轉職時將更為困難,原本的工作年資也不見得會被承認,最終,勞工的養老金准備依然不足。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養老金制度內不同的基金開可以互相移轉,比如當員工在不同產業間轉換工作時都能適用。
政府角色
在新加坡和印度,養老金基金由政府控制,甚至成為政府的一部分。這就帶來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而如果養老金制度是「供款基準」制時尤為如此。
「供款基準」式的養老金安排意味著個人要承擔養老金的最終投資風險。如果運氣不佳或年屆退休時仍有相當規模的高風險投資,則退休時可能無法取得足夠資金。在強制性「供款基準」式養老金制度中,基金由政府管理所引發的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從基金經理人的角度看,究竟什麼水準的風險-回報權衡水準才是恰如其分的。如果政府直接或間接管理養老金基金,基金經理人的動機和一般民營基金經理人不同。民營基金經理人會在可接受的風險水準下追求最大回報,但政府的動機則並非如此,因為養老金准備不足將使政府增加額外支出,以社會保險或任何其他型式的社會福利來「掏腰包」援助貧窮的老年人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養老金余額超過必需,政府並不因此受益,而如果余額不足,政府則可能處於不利地位,因此,政府普遍採用回報與風險較低的投資策略。
正因如此,將養老金基金交由專業化民營公司管理與操作,是較為恰當的作法。只要基金管理公司間有足夠的競爭,對客戶沒有過高的轉換成本,且搭配適當的規范與監管,民營資產管理業者將最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另外,養老金基金外包管理還有其他優點,即養老金基金不會被挪用為政府項目融資—畢竟,政府項目的投資回報通常極難量化。
如果政府將其核心任務定位為提供基本養老金、以實現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則在養老金方面,政府與民營部門間可以形成良性分工。再者,政府必須設定養老金准備規則,並為民營產業建立適合的規范架構。公眾亦必須明白了解自己在養老金方面的權利及其與養老金提供者的關系,並要接受充分的教育,了解有關投資過程的相關知識,從而明了自己需要承擔為晚年生活儲蓄的責任。
然而,「完美」的養老金制度在現實中幾乎不存在。在現實世界中,政府在養老金准備方面扮演著
相當重要的角色。隨收隨付式的養老金只能由政府運營,因為這種制度必須以政府稅收為依託。但從歐洲經驗看,隨收隨付制根本無法應對老齡人口依賴比率日益高漲的情況,必須仰賴基金式養老金制度的輔助。這種情況最好交由民營部門解決,但實際上很多國家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徑。
有時政府會選擇在重新設計養老金制度的過程中設立一個中央緩沖基金,其目有在於趁人口結構情況尚未惡化前積累資金,等到人口結構情況不再如以往樂觀時再予提取應用。此類緩沖基金已在法國出現,中國內地也有類似的發展。中國內地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的資金來源包括來自國有企業民營化的收入、彩票銷售收益與政府注資,成立目的在於部分填補當前尚無資金准備的養老金缺口。
由政府主導成立的這些基金未必非得由政府管理不可,相反,要設定適當的激勵模式,從而最大化養老金資產風險調整後的回報,此類基金的管理通常應外包給資產管理公司管理。
政府基金投資
除了民營的基金式職業養老金計劃,政府養老金基金亦積聚了大量資產
截至2004年底,政府養老金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已達7090億歐元,約占民營(或基本為民營)的職業養老金市場規模的63%。截至目前,日本政府養老金基金(GPIF)規模達5470億歐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養老金基金,韓國的國家養老金(NSF)以900億歐元規模居次。此外,中國內地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印度的員工強制基金組織(EPFO)、中國台灣的公務人員退休撫恤基金(PSPF)、勞工退休基金(LPF)與勞工保險基金(LIF)、泰國的政府養老金基金(GPF)等,也擁有大量資產支撐政府的養老金負債。
這些基金成立目的與架構差異極大:日本的政府養老金基金管理國家養老金體系中的基金式部分;中國內地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則屬於緩沖基金,在省市政府第一及第二支柱負債發生緊急情況時為其後盾;印度、韓國、中國台灣及泰國的養老金基金則屬強制性的養老金基金,是基金式或部分基金式的養老金安排,只有特定人口可以加入。
這些基金傳統上均屬國家所有,資金經常被挪用為基礎建設融資,或做「經濟導向投資」,如投資於社會或房屋等福利計劃等,甚至將資金轉貸回政府機構亦是相當普遍的事。養老金基金投資回報通常差強人意,有時甚至還比不上通貨膨脹,等於實質虧損。因此,許多政府已經開始讓養老金基金管理更加專業化,意圖強化與穩定投資回報。
改革的第一步是政府開始轉移投資標的,從原來的政府項目,轉向應用可以由市場定價的金融資產上。養老金基金管理的可靠性、透明度與治理因而得以大幅改善。
第二步允許基金資產配置適度多元化。過嚴的投資范圍與量化投資規則可以帶來次佳回報。養老金准備的最終目的在於覆蓋收益基準制下的養老金負債,或最大化供款基準制下的養老金福利。因此,養老基金的投資政策不應為與此無關的目標所影響,否則,必然會導致儲蓄錯誤配置與投資回報低於最優值的風險。
9. 澳洲養老金是什麼樣的
在澳洲,養老金的保障標准按照單身和夫妻分別規定。夫妻的福利標准並不是專單身的2倍,而是屬單身標準的1.5倍。據了解,這次新政不僅上調了資產門檻,同時也提高了單身、夫妻雙方領取的養老金的金額。其中領取全額退休金的單身人士,每兩周可多獲得$9.90,養老金總額增加至$926.90,而對於夫妻雙方而言,每兩周則可多獲得$14.80,養老金總額增加至$1396.20。
整體說來,20日起,一對夫婦的基本養老金總額將從$1,258升至$1271.80,而他們的全額生活補助津貼也將從$102.20升至$103.20,但能源補充金額仍維持$21.20不變。而單身人士的基本養老金總額將從$834.40增加到$843.60,全額生活補助津貼則從$67.80增加到$80.50, 能源補充金額為$14.10。
10. 養老金和退休金一樣嗎,二者有什麼區別
養老金和退休金一樣。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
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養老金本著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於養老金計劃,以保證老有所養。
(10)super為什麼是養老金擴展閱讀:
為保障企業退休人員生活,2005年至2012年,我國已連續8年較大幅度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自2013年1月1日起,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確定。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的,就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按照相關規定,我國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