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養老,是個什麼問題
最近,有兩部以老年人為主題的電影引人注目。一部是《桃姐》,一部是《飛越老人院》。前者講述的是一位老人晚年孤寂但卻安詳離世的故事,後者講述的是一群老人逃出老人院尋求快樂和親情的故事。兩個故事,一正一諧,讓人動容,也很自然讓人想到了中國社會即將迎來的老年問題。那麼,養老在中國究竟是一個什麼問題? 2012年全國老齡工作會議透露,截至2011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85億,占總人口13.7%。預計「十二五」末,全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人。 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在養老這個世代相傳的話題面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社會養老機構的短缺、政府投入的不足等生計問題被不斷地提及,也引起了全社會的足夠重視,但我們卻忽視了養老問題的另一面:快樂、關愛、親情、理解。 關於養老的生計問題,並不是養老的根本問題。 不論是給別人當了一輩子保姆的桃姐,還是《飛越老人院》里那一群尋開心的老人,他們在經濟上都不存在問題,至少他們自己或者他們的家人都可以支付得起養老院的床位費;即使經濟上真的存在問題,那些老無所依的孤寡老人,國家福利性質的公辦老人院也會收留、照顧他們的生活。 人到暮年,不僅需要一張床、三餐飯,更需要有人在意、在乎他們的存在。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和年輕時一樣豐富多彩,甚至,很多忙碌一生的人,老早就在憧憬自己退休後的美好生活:完成自己年輕時沒做成的事,和兒女一起共享天倫之樂,養養花種種草…… 當老年人曾經的憧憬和現實形成強烈反差的時候,養老問題才真正成了問題。養老問題的核心,不是也不應該是高速發展中的中國所擔心的。需要擔心的是,人們對尊老、敬老、愛老、親老等傳統美德的遺忘與喪失;取而代之的,不該是厭老、啃老、遠老、冷老。社會人口結構可以改變,但全社會養老送終的思維不能改變。 不能因為家裡房子小,就把老年人趕到養老院去;不能因為生活習慣不同,子女就斷然拒絕與老人同居一室;不能因為工作忙,就一年不與老人打幾個照面。
B. 養老問題是一個什麼問題它在經濟學中涉及到了什麼意思
1,退休後的退休金是和繳納養老保險的年限有關,而且關系很大。退休後的退休金和實施養老保險政策前的工齡有關,和實施養老保險政策後的工齡無關。2,個人繳納的保險和單位為你繳納的保險,在計算養老金時沒有區別,區別在於繳費基數。3,工齡在單位解僱你的時候,可以以工齡要求單位進行補償。4,工齡工資是單位內部的勞動報酬或獎勵的制度,和其他無關。但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應該包括工齡工資。5,退休時計算養老金只要看你的繳費年限和歷年的繳費基數,用不著證明什麼工齡。6,1985年參加工作到你地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期間的工齡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在計算養老金時會加上去,但要有檔案證明。
C. 養老問題是什麼樣的社會問題
養老問題的本質和核心還是養老觀念的問題。
前段時間參加了某居家養老公司來我們學院的講座,因為我這個專業的學長在這個公司里有很多,回來給我們介紹目前有關養老方面的國家政策還有相關企業的發展。我們國家現在也是面臨老齡化這么一個問題,可以說是非常嚴重的,可是現年輕人面臨的是什麼,大部分是一個孩子需要照顧兩方的父母,現在工作壓力這么大,可以說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很難有充裕的時間去照顧父母。
現在也出現了一些居家養老的企業,包括政府也在進行相關的社區養老方面的項目,可是現在大部分人是不願意花錢去請這樣的養老機構來進行相關的服務的,可能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也可能是覺得花這么一部分錢不值得,大部分人還是希望是自己的孩子來照顧自己。
這樣就出現了一些矛盾,孩子沒有時間,老年人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照顧自己。其實,找到一個平衡點是很重要的,但是面臨一些身體不好、有相關疾病的老年人的話,我認為還是請專業的養老護理人員為好,因為普通人很難有處理相關緊急情況的能力。
說到這里就必須要談一下我國目前的養老產業,今年四月份的時候參加了大連的老年產業博覽會,裡面很多相關的老年產品,不過說實話。。。雖然是處在發展之中,但是。。。。裡面大部分是賣一些產品,真正介紹相關的養老理念,介紹國家養老政策還有為老年人提供福利的有多少?大部分參加這個博覽會的是老年人,我一個二十多歲的帶著女朋友在裡面逛。。確實很多的違和感啊。。。不過,我覺得這樣的博覽會應該是讓年輕人去參加,尤其是家中有需要照顧的老年人的年輕人。
老年產業不發達,相關政策沒有很好的出台和落實,老齡化的嚴重,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現在的養老問題。
其實這些問題也是在不斷得到改善的,畢竟什麼都是需要時間的,老年產業現在也是得到國家的重視,現在很多居家養老,養老院等包括一些從事相關產業的企業都是和政府在進行合作項目,很多服務內容都是福利性質的。
另外,人們養老觀念太過陳舊,年輕人不重視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很多人現在物質生活水平較高,現在市面上也有很多便利老年人的產品,於是就只是給自己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買那些東西,希望能夠讓老人的生活很好。但是,更應該重視的是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包括如果僅僅是給老人請一個照護員,那麼老人的身體是得到保證了,那麼老人的心理健康是不是也是正常的呢?
我認為,解決養老問題是社會和家庭兩方面的責任,甚至還有從事養老產業的企業。對家庭來說,不能把養老的責任推脫,這需要的是良好的責任和道德教育,不能僅僅以物質上的好壞評判老年人的生活狀態,老人也應該改變傳統的養老思想,孩子孝敬父母,父母也應該體諒孩子;對於社會來說,發展養老產業,什麼是好的養老產業?對照護員的責任監督制度,對老年人健康的保障制度,這里的健康包括心理和生理,當然這些只是最基本的。國家在這方面應該更加重視,出台相關政策,加強對老年產業的監督和投入,盡快建立系統的老年人養老服務制度。
最後,其實,最重要的是作為孩子的我們,是否真正的關心了自己的父母,工作再忙,也應該和父母聊一聊,畢竟心裡的快樂會有非常強大的力量。
D. 關於養老問題
補繳社保和續簽勞動合同沒有必然聯系。
但是單位不續簽勞動合同,單位需要給你經濟補償。
補償額度依據在單位工作年限,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
具體情況建議去當地仲裁部門尋求幫助。
E. 關於養老的問題
你壓力好大呀,小傢伙。你才19歲,都考慮到這些問題
真讓我汗流不止!!!
人的生命軌跡1-18歲是初期的成長學習時期
在這個時期我們主要工作和任務就是
吃飯學習,吃飯學習
19-35歲是成熟和發展時期
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和工作賺錢是養成交往圈
35-55歲可以確定為穩定發展時期 事業要穩定下來
55歲之後就是養老時期了
對於你所說的養老規劃我覺得當你掙夠一些錢財後
才會去規劃以後的養老問題,所以我可以把這個考慮
養老的年齡確定為30歲左後,有一定經濟能力了
故此你現在考慮這個問題有點太早了
結婚考慮養老好處更多一些,結婚以後你們的收入和支出都會
發生變化,那時候你們的心智都更成熟,也會有很多的錢用來
支配,那個時候會自然而然考慮到理財規劃,也就是養老也會
被考慮到范圍之內。如果你有了孩子,也會把孩子的各項支出
規劃進去,所以結婚之後考慮養老是最好。
結婚之前不考慮因為:
1.思想經濟財務能力都沒准備好
2.沒有把老婆和孩子的支出消費規劃在內,規劃很欠缺
如果不結婚的話,也是建議你現在可以去學習理財的知識
可以嘗試去理財,但是對於養老還是等你有足夠沉澱之後
再去考慮,我覺得這樣更合理一些,你看呢?
真誠希望我的答案能夠幫助到你認識到一些事情^_^
F. 養老問題的本質、核心是什麼
關於養老這個話題,最先開始出現養老金空賬的說法,而後拋出了延遲退休的論調,如今又推出了以房養老的猜想。所有的這些,都一致指向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結局:養老危機。
G. 養老問題的基本現狀及解決方法是什麼
1、養老問題的基本現狀:
我國的養老設施建設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二十幾年來,養老設施諸如養老公寓、養老院、社會福利院等層出不窮,並且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也迫使我國的養老基礎設施數量持續快速增加。
但這些類型的養老機構並不能切實地滿足老人的真正需要,既沒有抓住解決問題的要害。缺乏人文關懷及對老人心理需求的滿足是現階段我國養老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2、對目前養老問題的解決方案:
(1)提高養老機構對老人心靈的關懷,多組織志願活動陪老人聊天游戲等,關心老人的心理健康,使老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但類似的志願活動在組織時要做到適量適度,並且要長期堅持,而不是響應一時的口號。
(2)組織一些宣傳演講活動,介紹現代化養老設施能給老人帶來的好處,幫助老人走出思想誤區,更好地接受養老機構等新事物,減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現象的產生。建設社區綜合性老年福利服務中心,支持有條件的社區開辦小型養老院或敬老院,提升居家養老社區化服務功能。
(3)推進社區「老年餐桌」惠民工程建設。政府花錢買服務,社區老人得實惠。開辦「老年餐桌」試點服務項目,解決老年人中午就餐問題,很受社會歡迎。可以將其作為街道社區居家養老事業建設的重點發展項目,把「老年餐桌」辦成具有特色的品牌「窗口」。
(4)增加用於養老保障的專項財政資金,並出台相關法律法規以確保財政資金使用到位,減輕家庭的養老成本。
(5)另外,一些配套措施也應逐步完善。例如,加大對養老設施的監管力度,堅決杜絕虐待老人或住宿條件差等惡劣問題;
加快養老機構的市場化進程,通過市場競爭等手段降低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成本;提高醫療保險、社會保險等的國家負擔比重,從各方面減輕老人的生存成本,降低老人和家人的生活壓力。
影響我國養老模式的主要因素:
1、傳統文化的影響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崇尚「孝道」,將父母送進養老院在某種程度上有違這種「孝」文化。孝敬和照顧父母是子女應盡的責任,而將父母交給養老院里的護工照料,很多子女都感到於心不忍。因此,他們就算沒有時間陪伴父母,也希望父母能繼續住在家中。
2、老年人思想的影響
老年人思想保守,並不願意離開自己居住多年的住宅,甚至部分老人會認為住進養老機構無異於「寄人籬下」。
3、經濟因素的影響
由於我國的養老設施發展還不夠成熟,市場化程度不高,部分養老機構的費用對於一些家庭來說可能偏高。並且我國仍然處於經濟發展期,屬於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和實際養老需求存在一些矛盾,福利政策的力度受到客觀經濟條件的限制。
H. 什麼是養老
原為一種古代的禮制,擇取年老而賢能的人,按時供給酒食,並加以禮敬。
1、家庭養老,版即老年人居住在家中權,主要由具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成員對老年人提供贍養服務的養老模式。主要在以東方文化為底蘊的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這種模式適合不願意脫離熟悉環境且子女有經濟能力、閑暇時間、照顧精力和照顧意願的老年人。
2、居家養老,即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會來提供養老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歐美等發達國家佔主要。該模式適合子女無暇照顧,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願意離開原有熟悉環境的老年人。
3、機構養老,即將老人集中在專門的養老機構中養老的模式。主要有:養老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
4、其他養老模式。1)互助養老;2)以房養老;3)旅遊養老;4)候鳥式養老;5)異地養老;6)鄉村田園養老
I. 養老問題
告訴你媽,別在乎他們的想法,首先必須對你父親說清楚此事,看他什麼態度,如果他沒有意見,你們自己養你奶奶,但是必須讓你父親懂得你母親所付出的全部是為了他,他首先必須知道你母親的辛勞,並回報你母親,關愛你母親,你知道嗎?有一種人,就是利用別人的孝心來回報自己的父母,有事情的時候叫上妻子,等事情處理完了,馬上對妻子另一副嘴臉,問題是你要讓你父親知道你母親如何辛苦的,她所做的是為了他,而不是什麼利益驅使,你有一個善良的母親這是你的榮幸,平時多幫助她做些家務,看來你也是懂事的孩子,只是這里沒有聽到你說到你父親的態度,所以我說了這些你做個參考,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將來等你母親老了,你也要像她一樣孝順長輩,祝你們全家幸福!祝奶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