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服务 > 养老院和厂子哪个轻松

养老院和厂子哪个轻松

发布时间:2025-04-30 08:20:23

养老院能够盈利的建议是什么

通常讲,养老院是非盈利机构,不是以赚钱为目标的。以满足社会效益为主的,尤其是公办养老院肯定不是为赚钱的,不赔已经很好了。公办的,基本上有国家补贴的。那么,民办的,近年大量涌现。既然是民办的,能够在市场上生存,肯定是赚一点钱的。现实上,很多养老院经营状况一般,有的保本,有的状况好一些,有的则是亏。可见,赚大钱,一般不选养老院这一行业,但做的好,会有一些稳定的回报。但经营养老院不适合所有人,至少它需要投入很多,不只是资金外的投入,还要对老人负责啊。

❷ 鞍山特大杀人案:男子连杀10人,包括父亲和妻儿,结局如何

2011年4月14日,作案地址辽宁鞍山市宁远镇二台子村,凶犯周宇新在自身开设的大众浴池和洗衣连锁店内,将他的老婆、孩子以内的亲人和营业员总共10人所有残害。公安民警历经20好几个钟头的焦虑不安工作中,将周宇新在15日逮铺。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周宇新残酷残害自身的亲人和手底下的营业员,她们中间发生什么事纠纷案件?

角色历经

周永新,男,鞍山市宁远镇大气血村长群众,身型不高,相貌平平。由于周永新妈妈身患精神疾病,因此他一直全是由爸爸带大。穷苦人家的小孩早当家,周永新为了更好地改进家中情况认真学习家用电器维修技术性,在外面闯荡的那几年借助他的技术性获得了一笔财产。

犯案以后,周永新安全驾驶自身的车辆逐渐逃出二天两夜,到他自以为是肯定安全性的地区提前准备歇息,却不知道警察在获知这次灭门案后赶忙开展调研,并通告全国各地警察严格抓捕周永新。周永新刚下车时,就被鲅鱼圈经济开发区警察拘捕,周永新被惩处死罪。

周永新由于自身的不理智断送了大好前程,而且残害了很多无辜的人,罪刑不容置疑,最后遭受了法律法规的裁定。

❸ 王平安的事迹介绍

23年收养流浪孤残人员上百名
1986年,40多岁的王平安和妻子范凤朵下地干活时,发现麦场有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人们都叫他“八傻”。
见“八傻”饥一顿饱一顿的很可怜,王平安就把他领回了家。“八傻”有时犯病,把好好的衣服和被子撕成一条条的,还用刀子把手脚指甲都削掉,用刀尖扎自己的肚皮。在王平安和家人的关心和照料下,“八傻”不仅改掉了自残的毛病,而且还能认人了,见到女的叫“姑”和“奶奶”,见到男的叫“哥”和“爷爷”。后来,家里再来老人,一下车“八傻”就领着去换衣服、理发。
2009年5月12日,记者到王平安家采访时,“八傻”第一个跑过来招呼,毕恭毕敬地和记者握手,叫了一声“姑”。问他王平安在哪儿,他便一路小跑着去叫人。
王平安说,收留“八傻”以后,他和妻子办起了工厂,生意越做越红火,两人一商量,决定再收养几位无家可归的老人。于是,王平安四处打听哪有需要照顾的孤寡老人。王平安的举动让不少人纳闷儿,有的则说起了风凉话:“听说过捡钱的,没听说过捡爹的。”但王平安对这些话从不在意。
后来,王平安家的老人越来越多。1996年,王平安干脆盖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平安养老院,并且一再扩建。直到2005年,王平安的养老院才算竣工,面积达2500平方米。为建这座养老院,王平安斥资60万元,花光了积蓄。
现在,养老院共有流浪残疾人员和孤寡老人40名,最大的88岁,最小的46岁。算上在养老院辞世的63位老人,王平安23年来一共收养了103人。
先后为63位老人养老送终
来到养老院的人,很多都是身体残疾或年龄较大的人,生活需要照料。多年来,王平安和妻子始终悉心伺候,胜似亲人。有些流浪人员和孤寡老人被送到这里时,患有疾病,王平安总是尽力为他们请医拿药。
刚开始那几年,总有人劝王平安别再傻了,说养这些被社会遗弃的人没有用。每当这时,脾气温和的王平安都会气愤地反驳:他们也是人,也应该有人的尊严!慢慢地,说闲话的少了,伸大拇指的多了起来。
3年前,王平安的妻子范凤朵患脑血栓行动不便。为了照顾好老人,养老院请来泊头的杨树敏女士帮忙。王平安夫妇的事迹让杨树敏很受感动,她便留下来做义工,无偿地为这里的老人们洗衣服、做卫生,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我觉得自己很充实、很快乐。
有件事给杨树敏留下很深的印象。一次,养老院来了位身体虚弱的聋哑老人,大夫检查完当场就说没救了,但王平安还是说要尽心尽力地服侍。他们熬米粥喂老人吃,又买来牛奶帮他加强营养,老人排泄物里有脓血,他们也不嫌脏,总是帮他勤洗勤换。20多天后,老人去世了。虽说相处时间不长,但王平安伯伯特别难过。杨树敏说。
截至目前,共有63位老人在养老院安然去世,年龄最大的93岁,他们中绝大部分都在养老院住了好几年。每当有老人去世的时候,王平安总是默默地为他们换好衣服,送去火化。火化以后,王平安会想办法通知死者的亲戚或是老家的人,让老人魂归故土。而对那些没家的流浪人员,他们的骨灰也会被妥善保管。还有8个人的骨灰无人认领,就放在养老院里吧,这就是他们的家。王平安说。
没有王平安,我活不到今天
说起王平安的养老院,很多老人都感慨自己遇到了大善人。71岁的张金城始终独身,年轻时靠打零工养活自己,后来年纪大了,就开始在任丘市的大街上流浪。张金城白天要饭,晚上睡火车站,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4年。后来,一位好心人告诉他,河间有个叫王平安的人,专门收留他这样的流浪老人。张金城便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北小店村。我在这住了快3年了,不仅生活有保障,每天还有人说话,心情特别愉快。我流浪了一辈子,终于有家了。张金城高兴地说。
85岁的苑小法双目失明,他在养老院已居住了17年,没有王平安,我活不到今天。这位无依无靠的老人,说起现在的生活,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知足,吃得好,穿得好,不来这儿我早就死了。
在王平安的小本子上,记者看到很多被收养者的记录:吴栋,57岁,脑血栓,不能行走。病倒在任丘人民医院旁边一个小棚子,有好心人通知。我和女儿把他接到养老院,经过精心治疗,打针输液,现在能走。王树仁,吉林人,60岁,2005年1月8日天气正冷,不能行走,好心人把他送到我的养老院,经过治疗已能行走,现已4年……
根据养老院里的人们的特长,王平安会安排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体会劳动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在王平安的帮助下,两位盲人学会了按摩,目前在苏州和任丘开了店。74岁的范景良为大家的一日三餐忙活,他说,虽然辛苦点但觉得挺踏实,感觉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
不管多难养老院都要办下去
坚持20年收养流浪人员和孤残老人,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仅养老院每年的正常开销就让王平安感到不小的压力。买煤、用水电、吃饭、看病,一年下来差不多要10万元。如今,王平安的厂子效益不是很好,但谁要跟他说别再收养老人了,他就跟人急。他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一口饭就不能看着无家可归的人流浪受罪。
开办养老院以来,王平安从不给自己添置新衣服,也从不下饭店吃饭,不到万不得已他也坚决不去医院看病。由于上了年纪,再加上骨膜受损,王平安一走路两个膝盖就疼,但他愣是忍了4年不言声。去年冬天,王平安疼得实在受不了了,才在儿女的劝说下入院开刀。左膝盖手术后,看着3万多元的收费单,王平安心疼了半天,说什么也不做右腿的手术了。
王平安住院期间,得知河间府北小区有一位流浪老人,他便脚步蹒跚地立刻赶去接人。最近几天,他又在为刚刚收留的一名精神病流浪女四处奔波,联系做截肢手术的事情。
王平安说,就算有一天他动不了了,他也会让儿女们接着去做这些事,不管多艰难,养老院都要办下去。
让王平安感到欣慰的是,儿女、亲戚、朋友现在都非常支持他的行动,总是想办法接济他,而他在养老院开的小诊所效益也不错,既方便老人看病还能挣钱。如今,通过志愿者网上呼吁,关心养老院的人更多了,不少网友自发来到这里,送米、送油、送衣服,临走还不忘捐款。王平安说:一位姓左的小伙子,替老板过来送衣服,当场给了我100元,他还说今后每月都会捐。事后王平安了解到,小伙子每月工资只有800元,妻子还没有工作,一家三口的生活并不富裕。提起这些爱心人士的支持,王平安眼里噙满感激的泪花。
夕阳下,王平安挪动着两条病腿,蹒跚地走回养老院。在这条艰难的慈善之路上,这位70岁的老人倔强地要一直走下去。

❹ 失独老人之痛:白发人送黑发人,养老院都将他们拒之门外

对于还没有做父母的人,可能完全无法理解失去子女的痛苦。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世界上最悲惨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而世界上所有苦难都有人在承受, 社会 上就是有这样的一群父母,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子女,孤苦伶仃地活在世上,带着思念与悲伤。

他们没有归宿,他们老无所依,他们是连养老院都不愿意接受的人,是正在被 社会 逐渐抛弃,所遗忘的人,他们便是失独老人。

若是提起失独老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能回忆起7年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人大代表提起的潘妙良教授。

哪怕这个故事许多人都知道,哪怕这个故事已经听过许多遍,但一提起这个名字,往往还是总伴随着一阵心酸。

潘妙良曾经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年纪渐大于是从岗位上退休回家。但潘妙良教授并不因为退休而难过。因为他的儿子潘小宏要结婚了,儿媳妇文文静静,深得老两口喜爱。等到婚后,小两口再生个孩子,香火延续,其乐融融,正是时候共享天伦之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意外却正在此时光顾了这个家庭。

2007年2月13日,正在筹备婚礼的,潘妙良教授的独子潘小宏心脏病突发,意外离世。当天最普通的一条短信,还是一条抱怨的短信: “妈我心脏不舒服。”

哪知,这样一句普通的话,竟成为了儿子最后的遗言。于是这个世界再也不是满是光明的样子;于是这个未来再也没有了该有的希望。

潘妙良教授在采访中说,自己的儿子潘小宏在生前是一名医生,亲手为他治好了颈椎病。虽未点明,但潘妙良教授的话语中透露着骄傲。

只是没想到,潘教授自己身体在儿子的治疗照顾下逐渐转好,儿子却先一步离开人世……

从儿子去世,潘妙良家里的餐桌上就一直存放着儿子去世当天早上吃剩下的半块馒头。用保鲜膜规规矩矩地包起来,贴着便利贴上面写着“这是小宏2007年2月13日早晨吃剩的最后一块馒头。”读来让人心碎至极。

而那块馒头,也随着时光的流逝,静静躺在餐桌上,仿佛在等待着潘小宏再次打开。而那条遗言的短信,也被潘妙良教授转发到自己的手机上,永远地保存了下来。

死者长已矣!在无人关照,无人依靠的世界,活着的人能守着的,只有回忆。

斯人已逝,生者当坚强。 尽管这个世界对这二位老人如此残酷,尽管二位老人对生死早已看淡,他们的日子也还要继续过下去,否则也无法告慰儿子的在天之灵。

但年岁渐增,有心无力。老人做家务的动作不再麻利,互相交流也要重复好多遍,还常常忘东忘西。不得不承认,他们正在逐步丧失了照料自己的能力。

万般无奈下,两位老人选择离开这所满是回忆的房子,前往养老院,为自己的余生找一个归宿。然而到了养老院才发现,我国养老院的入住手续是,先需要子女签字担保,然后才能入住。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作为盈利性质的养老院,如果没有子女保障只靠福利基金拨款,是无法继续维持下去的。可两位失去了自己独子的老人,又哪里有一个找儿子签字的机会呢?

于是老两口只能从养老院中走出来,回到那个早已没了温度的家。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离开养老院的背影满是沧桑与落寞。

在我国,这样的失独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还无法入住养老院的例子还有很多。早期不完整统计,我国15至30岁子女的数量大约有1.9亿,这一年龄阶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也就是说,每年大概会有7.6万的失独家庭产生。

早在2010年,我国失独老人就已经突破了100万的大关,这着实是一个严重而庞大的问题,因为100万不是一个数字,而是这样的悲剧发生了100万次。

这些失独老人,他们大多怀着对子女的想念,甚至带着一份没照顾好孩子的自责而活着。 他们走得太慢,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甚至逐渐与 社会 脱节,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他们早在死之前,就成为了 社会 边缘的游魂。

大卫·伊格曼在《生命清单》中提到:

这个设定后来还被应用在迪士尼与皮克斯联合出品的动画长片《寻梦环游记》中。而失独老人,早在经历生物死亡与 社会 死亡之前,就已经失去了被人,被至亲的人,记住的机会。

代代延续的思念就此终结,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漂泊无依,只待燃尽最后一丝气力,坠入湖中。他们无力抗争,只能顺应命运的涡流。

去年上映了一部好片子,叫《地久天长》。和所有文艺片一样,这部片子叫好不叫座,上映第一天就在豆瓣突破8.0,而一直到下映也没突破4600万。没有外形靓丽的俊男美女,里面的主角便是失独父母。

电影中王丽云和刘耀军是一对平凡的夫妻,有一个普通的孩子,他叫星星,他平凡,老实,甚至有点儿怯懦,但很听话。而不幸的是,独子星星意外溺水身亡,王丽云与刘耀军成为了失独父母。如片中所说,时间已经按下暂停,剩下的就只有变老了。

本来阖家团圆的过年,刘耀军王丽云对坐无言。一个失去孩子的家庭能过什么样的团圆年?是默默无语,是相顾泪流,哀莫大于心死。他们把自己的厂子命名为繁星,可是有什么用呢,他们的繁星已经熄灭,留下的只有漫漫长夜。

我们需要知道,像这样的悲剧,在我国,就至少发生了一百万次。甚至有些家庭远不如潘妙良教授与影片中的王丽云刘耀军夫妇。 许多家庭为了孩子的离去闹得支离破碎,鸡飞狗跳。人走茶凉,一地鸡毛。他们当然知道孩子不是生命的全部。

可是,作为从原始 社会 家庭为生产单位走来的物种,尤其是我国这种小农经济发达的国家,人类 社会 对于孩子的执念本就十分深厚。

血亲凝结的缘分与 情感 纽带,更是远胜于其他 情感 。或许有些父母能看得开,接受得了。或许有些父母会像潘妙良教授一样,在人生的最后,体面地找到归宿。

然而更多的父母是像王丽云刘耀军一样,因为失独而心死,最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或是更惨,最后沦落至无依无靠,一个人孤苦伶仃,死在家里都无人知晓。甚至因为无法照顾自己,最后在一片狼藉中,倒在腌臜的家里。

有句话说: “无论多么体面的人,都无法逃脱死亡的桎梏。” 而在这里,这话这么说更为合适:“无论多么体面的人,都无法逃脱衰老的轮回。”

老,是一个比死更缓慢,更折磨人,更加痛苦的过程。它更是死亡的延续时态,你能感受到生命的流逝。若是平常家庭,也就被子女的琐事所顶替抵消。只是在失独家庭,这个过程被放得无比巨大,重到压垮整个家庭。

但幸好,这件事情被看到了。于是政府下场参与了这件事,为了让这些老人知道,他们没有被国家抛弃。

北京市民政局专门成立英硕扶老基金会,用于失独老人的信用担保,即代理儿女的义务实施办理养老机构入住的手续。

2016年,潘妙良教授与妻子来可宜办理了入住北京第五福利院的手续,正式入住“五福”。多年漂泊,终是有了安家落户之所。

在北京市第五福利院的首批公布名单中,共有十名符合条件的失独老人。这样的事不仅在北京,四年前,全国上下也都行动了起来。

而今天之所以旧事重提,是想告诉大家: 是 社会 发现了这群老人,是国家接纳了这群老人 ,毕竟他们也为国家贡献过这一生。这样的好事,听来总是让人热血沸腾。

我们的政府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民。我们希望,并且一定会实现的是,我们的国家,在关注着这些 社会 边缘人士,并且在想办法改变当下的情境,并真正付出财力物力人力来办好这件事情。

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都是绝无仅有的。

所以我们不必对当下情境陷入沮丧,因为这是一个向上的国家,她虽然有所不足,但总在为着国家中的人民着想,总在为了更加遥远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她总在反思,总在改进,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

❺ 梦见别人对我说人家开了个厂子和养老院

梦见家里开厂子和养老院
说明你希望家里兴旺
希望家里老人平安幸福
你的希望会成真的
这个梦是好兆头

阅读全文

与养老院和厂子哪个轻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7年60岁的生肖 浏览:316
富阳企业养老保险查询个人账户 浏览:648
养生馆工资一般多少 浏览:986
淄博2015养老金调整 浏览:578
社保退休职工死亡补贴标准 浏览:327
陕西省养老金查询个人账户查询 浏览:846
杨振宁什么时候回中国养老 浏览:62
爸爸辛苦怎样孝顺 浏览:458
养老保险补填 浏览:832
沈丘换驾驶证体检什么 浏览:388
小学体检报告要多少钱 浏览:937
养老院和厂子哪个轻松 浏览:66
孝敬父母的课本剧 浏览:933
老年痴呆猫咪 浏览:35
南阳养老保险查询在哪 浏览:258
蛟桥敬老院 浏览:728
哪些时间吃素更养生 浏览:471
长寿安康保险 浏览:594
老年人胆囊炎服用什么保健品 浏览:555
感恩卡老人怎么做简单又漂亮 浏览: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