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杭州将实行差异化购房政策、积极推进共有产权住房
7月1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构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专项计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7月14日至2021年7月21日。
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获悉,《征求意见稿》总共24条,内容覆盖教育、房产、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
在完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优化城市人口居住的空间格局当中,明确重点推进以下5个方面工作:
1、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拆改结合”试点。
2、增加“九大星城”的住房用地供给:增加租赁住房用地供应。
3、实行差异化购房政策:探索研究特定区域购房政策,制定特定区域的差异化购房措施。
4、积极推进共有产权住房:保障符合条件的本市户籍无房家庭和本市稳定就业的非户籍无房家庭。
5、创新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方式:加大公租房筹集力度。
以下为关于构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专项计划原文
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适应城市新型空间格局,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更好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建立市域新型教育共同体,全面提升美好教育水平
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根据人口流入和住宅区新(改)建需要,持续优化学前教育布局,增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有效供给。鼓励乡镇(街道)、村(社)、国有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等举办优质普惠性幼儿园。支持有条件幼儿园开设2 周岁以上托班。稳妥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建设试点。
2.推进新名校集团化。全面推进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推进跨区域跨层级的名校集团化办学,鼓励市属优质高中与桐庐、淳安、建德三县(市)高中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创新市、区合作共建优质高中办学机制,继续推进市直属优质普通高中到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五区建设分校,建成后市和区按 1:1 比例招生,确保每个“星城”都有名校资源覆盖。
3.引导优秀教师赴“九大星城”任职任教。对赴“九大星城”任职任教且达到一定年限的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申报评定高级教师职称时不占派出学校高级职称和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并在支教时间、教育教学专业理论考核和课堂教学能力测评以及亩亩工资福利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健全区县(市)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制,探索市域跨区县(市)支援“揭榜”制,支持优秀骨干教师在受援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帮助“九大星穗或城”学校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4.推进双向等额招生。坚持“管理不变、招生一体”原则,逐步扩大市属优质普通高中与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等五区优质普通高中双向等额招生规模,稳步推进十区高中招生一体化。
二、探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高水平推进健康杭州建设
5.科学布局高水平医院。建立市域大健康统筹联动管理机制,优化调整省属、市属医院布局,在云城、良渚、亚运村、空港等区块谋划新(改)建国际医院或三级甲等规模综合性医院,确保每个“星城”都有一所三级甲等规模综合性医院。建设国家癌症中心早筛早诊早治南迅族森方基地。
6.探索建立城市医院集团。依托市属医院和区县(市)级医院成立市区县(市)一体的医院集团,在核心城区成立市街一体的医院集团,逐步推进人、财、物统筹管理,打造紧密型医联体。全面提升医共体发展水平,扩大优质医疗服务覆盖面。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级,探索市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到市级医院开设全科门诊等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有序分级诊疗,实现传染性疾病监测哨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7.建立医务人员基层任职激励机制。改革完善现有医务人员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制度,将市级医院医生赴“九大星城”交流达到一定期限作为高级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并在薪酬待遇方面予以适当激励。市级医院医生在“九大星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累计满 5 年的,岗位聘任可不受所在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数量限制。
三、完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优化城市人口居住的空间格局
8.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拆改结合”试点。探索共建共享的城市更新模式,适时制订出台老旧小区“拆改结合”试点指导意见,坚持发挥居民主体作用,按照自愿有偿、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在符合城市总规和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允许改造区块适当调整容积率、建筑控制高度、日照间距和绿地率及公建配比等技术标准,“拆改结合”增加的住宅面积可以出售,在基本建设流程中开辟老旧小区“拆改结合”的绿色通道。
9.增加“九大星城”的住房用地供给。新增规划和供应居住用地指标向“九大星城”倾斜,探索多元化土地出让模式,增加租赁住房用地供应。在保障城市环境品质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前提下,适度提高重点功能区、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节点 600 米范围以内规划居住用地开发强度。
10.实行差异化购房政策。选择湘湖·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等特定区域开展“职住平衡”试点,优先保障户籍和工作在本区域的居民购房需求。探索研究特定区域购房政策,制定特定区域的差异化购房措施。
11.积极推进共有产权住房。出台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推进政府与购房家庭按份共有的共有产权住房建设,重点在“九大星城”布局,重点保障符合条件的本市户籍无房家庭和本市稳定就业的非户籍无房家庭。
12.创新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方式。完善支持人才集聚的大型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等在不改变用地性质条件下利用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探索利用产业园区周边村级留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大公租房筹集力度。探索在“九大星城”的特定区域推动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四、构建市域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社保标准一体化
13.完善基础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市域统筹机制。建立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的机制,适时调整参保人员档次标准和缴费补贴标准,逐步推进桐庐、淳安、建德基础养老金标准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所有区县(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达到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11%,2025 年实现市域基础养老金统一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实现全省领先。全面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14.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市域统筹机制。稳步推进社会救助均等化,逐步实现低保标准、低边认定标准、低边生活补助和价格补贴标准、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标准全市域统一,稳步提升低保低边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救助水平,实行低边家庭参照低保家庭享受有关教育、医疗等援助政策。
五、扩大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快形成高水平均衡化的养老体系
15.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和队伍建设。改革公办养老机构体制,加快推进公建民营,提高核心城区养老机构水平,在每个“星城”合理布局不少于 1 家以护理型为主的公办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通过撤并或新建区域性福利院、敬老院,提升农村养老照护能力。鼓励养老机构结合护理职业能力和入职年限等情况提高养老护理员薪资待遇。
16.打造“大社区养老”新格局。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加快推动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盘活闲置场地资源优先用于新(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化推进居家生活照料、巡诊、康复护理、送餐助餐、助浴、家庭设施适老化改造等服务,全面推广“时间银行”,探索建立“养老顾问”机制,鼓励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设施或设立服务场所,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和捐助养老服务事业,形成完善的 15 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17.加快推动医养康养深度融合。推动嵌入式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址或相邻设置,支持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紧密型合作,对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诊疗服务的医护人员在绩效工资方案中予以倾斜,探索发展互联网远程医疗及照护支持服务,培育 100 个康养联合体。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有效提高老年人支付能力。
六、高质量发展文旅事业,提升体育健身服务水平
18.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杭州音乐厅、杭州博物馆、杭州美术馆、中国印学博物馆、杭州文化艺术国际交流中心建设,鼓励优质文化资源向“九大星城”拓展,建成社区文化家园 800 家以上、杭州书房 100 个以上,每年举办“星城”巡展巡演,支持举办“星城”特展。
19.举办品牌特色文旅活动。支持“九大星城”打造“一城一品牌”文旅节庆活动,推动动漫节、西博会、文博会、茶博会、杭州奇妙夜、良渚文化周、南宋文化节、大运河文化节、钱塘江文化节等文旅品牌活动在“九大星城”联动举办,合作推出杭州三大世界遗产体验游、“三江三湖”串联游、富春山居图实景游,在“九大星城”培育更多的网红打卡地,共塑“吴越经典、江南绝色”文化旅游品牌。
20.推进重大公共体育设施市域全覆盖。以亚运筹办为契机,制定实施《杭州市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攻坚行动计划》,加快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高水平建成亚运场馆,新建余杭专业足球场,推进老旧大型体育场馆改造提升,实现区级体育中心或体育公园、“一场两馆”(体育场、游泳馆、体育馆)区县(市)全覆盖,力争到 2023 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实现突破性增长。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实现健身中心镇(街)全覆盖、多功能运动场(百姓健身房)村(社区)全覆盖。推进体育设施进公园、进绿地,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屋顶、地下室以及城市空闲用地等空间建设体育设施。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深化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 100%向社会开放。
七、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机制落地见效
21.建立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对照“九大星城”公共服务清单和项目清单,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牵头单位,督促抓好落实,并根据实际需要迭代更新。建立健全农村村(社区)共享优质公共服务机制,以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础,确保每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六个有”功能,即有卫生健康诊疗点、有文体活动中心、有老年助餐服务点、有便民服务点、有公共汽车站、有退役军人服务站。
22.强化公共服务的资金和人才保障。加强市、区县(市)一盘棋联动,创新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合力支持推进市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建立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流转池”,推进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跨学段、跨学校、跨区域、跨层级统筹调剂。深化公立医院报备员额管理。
23.建立差异化落户政策体系。严格执行核心城区落户限制政策。“九大星城”分类执行控制、适度放开和鼓励落户的政策,完善“政策性落户 人才入户 居住证积分落户”政策体系,实行支持区域重点产业(企业)发展的差异化落户政策,对“星城”内的龙头企业人才落户降低条件、增加名额,引导核心城区过度密集区块人口向“星城”疏解、城市新流入人口向“星城”集聚。
24.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建立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指数,推进成果智享多跨场景重大改革,集成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救助、住房、文体等功能,推进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惠及全市人民。
② 国外的居家养老是怎么样的体系啊
“居家养老”方式多样
美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主旨是让老年人享受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美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依托医院和专业护理服务机构网络,提供陪伴和做家务、个人护理、健康引导和专业护士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其主旨是让老年人享受有品质的晚年生活,在家中生活得更安全、更舒适、享有自尊和保持独立。这种服务针对不同类型老人的不同需要又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生活自理型服务,主要面向年龄70至80岁之间、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
生活协助型服务,主要面向80岁以上、没有重大疾病,但生活需要照顾的老人。社区提供包括餐饮、娱乐、保洁、维修、应急、短途交通、定期体检等基础服务,并可通过付费享受其他生活辅助服务、以及用药管理及老年痴呆症或老年失智症的特殊护理。
特殊护理服务,以及持续护理服务模式,主要面向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术后恢复期的老人及记忆功能障碍的老人。
持续护理服务,主要面向那些退休不久、当前生活能够自理、但不想由于未来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而被迫频繁更换居所的老人。
适合哪种居家养老服务是有标准的,这要考察老人的相关日常生活活动指标,如要看老人维护日常生活环境、独立获取生活必需品的能力,包括购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打扫室内卫生、做饭等方面,以及看老人穿衣、吃饭、洗澡、上厕所等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
③ 大家养老社区怎么样,有哪些优势
推荐买他们家的养多多2号年金险,他们的养老社区非常好。
大家养老社区真正做到了城心养老、专属医疗、紧邻三甲医院的“城心医养”,养老期间也能亲近子女,感受人间烟火气!并且,同为高端养老社区,大家养老社区的价格要比泰康养老社区低!
关注小雨伞保险经纪公众号,回复【889】领取免费福利,想了解更多可以网络一下。
④ 居家养老需求,适老化改造趋势怎么样
养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养老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宜华健康(000150)、华天酒店(000428)、世荣兆业(002016)、延华智能(002178)、奥维通信(002231)等。
本文核心观点:居家养老模式,智慧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政策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需求扩大
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以上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的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逐年升高。2020年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91亿人,占总人口的13.5%。预计在未来,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促进了养老需求的增加。
居家养老模式介绍
2008年全国老龄委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居家养老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居家养老主要是以家庭为核心,通过政府,社区,物业等方面的帮助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力量支撑,满足老年人居家的日常生活需求。
政策推动居家养老发展
为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支持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责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加强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仍处于发展期,但养老设施建设的缓慢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广。“十四五”时期,提出实施“一老一小”服务项目,从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和养老机构服务三个方面来提高养老设施的基础建设,为重点老年人群的正常生活提供有效的生活物质保障。
居家养老智慧化发展
近年来,健康养老与互联网+不断发生关联,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我国养老产业也逐步进入了网络化、智能化的阶段,但在我国整体智能技术受限、智能化产品性能有待提升的现阶段,养老产业的智慧化水平也较低。2020年12月,《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包括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平台,配置智慧养老服务设施,丰富智慧养老服务形式,创新智慧养老产品供给。但从中长期看,智慧化仍将是健康养老的发展趋势。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⑤ 望江街道的基本情况
望江街道,位于上城区东南部,辖区面积4.1平方公里,总人口9.7万,其中常住人口5.8万,下设大通桥、始版桥、兴隆、莫邪塘、清泰门、徐家埠、耀华、近江东园、近江西园和在水一方10个社区。街道地处钱江新城中心区域,东临钱塘江、南至望江路、西接贴沙河、北傍清江路,距离萧山国际机场约16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望江街道隶属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管辖,根据上级人民政府授权,行使基层政权的部分权力,管理本地区的行政工作。街道内设党政办公室、民政科、城市管理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计划生育科、经济管理科6个主要科室,以及财务中心、资产管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文化站和劳动和社会保障站等部门,街道主要职责包括:宣传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宪法、法规,对居民进行政治和法制教育;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军民、辖区单位联片共建活动;开展群众性文体教育活动,做好计划生育、爱国卫生、群众绿化、环境保护等工作;积极开展是社区服务活动,做好社会救济、拥军优属、精神卫生等工作;指导社区工作,向上级政府反映居民意见和要求,处理来信来访;负责和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青少年教育和老龄工作,负责待业人员和退休职工管理工作;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调解、治保、帮教工作、保护老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市政建设管理和抢险救灾、住户改造、居民动迁等工作。
街道立足辖区实际,大力加强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街道。近两年来,街道实施了“居家养老服务、退管人员管理服务、社区便民服务、流动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四大亮点工程,为构建和谐社区培育服务亮点;实施背街小巷整治,推行“十位一体”联动机制,实行城市长效管理,为构建和谐社区打造优美环境;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流动人口教育、服务与管理,打防并举,强化社区治安管理,为构建和谐社区创造安居环境。街道在工作总积极创新,实践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新模式,积极探索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新路子,成立了“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在水一方社区互助会”,成为全国第一个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民间互助组织。互助会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开辟了社区服务的新空间,先后创办了“在水一方老年公寓”、“望江街道为老服务中心”,走上了一条居家养老社会化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街道先后获得了“全国乡镇级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示范街道”、“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等70余项全国、省、市各级荣誉称号。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国家司法部基层司司长王珏及国家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社区专项组、省委常委、副省长章猛进,市委常委、副市长盛继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鸿建,副市长孙景淼,香港中文大学,海南省司法厅等专门就社区卫生服务、社区矫正、精神文明、市民卡发放、居家养老、精神卫生等工作到街道和社区进行视察和调研,各类新闻媒体也广泛报导了我街道(社区)的各项工作动态。
随着杭州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迈进,该街道将成为未来杭州城市的交通中心和生态走廊,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望江人正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把握机遇,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接受挑战,乘势而上,继续发扬“创新高效、求真务实”的望江精神,以“建经济强街、塑优美环境、创精品社区、保地区稳定、让群众满意”为信念,着力打造具有望江特色的经济发展、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人际关系融洽的和谐街道。街道办公地点位于上城区近江家园九园15幢,他们将凭借优越的区位、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竭诚为各位居民群众、来往客商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