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没退休金,古人是怎样养老、得以安度晚年的
虽然在古代没有退休工资,但是老人一般会由后代负责养老,而且在南朝以后就有官办养老院的产生了。
1、家庭养老制
百善孝为先,我国一直都是一个礼仪之邦,所以赡养老人从古至今都是每个人必须承担的责任,在古代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要求更为严格。特别是在唐朝,除了保证老人的衣食住行之外,还应该保证他们每天生活愉悦。而且古代不孝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甚至会影响自己的仕途,在清朝如果家中老人因照顾不周而死的,儿子会以杀人罪关押。所以赡养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是当时社会的普遍风气。
所以古代老人即使没有退休金也不愁晚年的生活,而且如果是有声望的老人,在当地会比官员更加受人尊重。我国古代整个社会风气就是对老人需要尊敬和孝顺,也一直延续至今。
⑵ 现在的养老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又是怎样的
养老制度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在那个时期,有个梁武帝,他为有疾病的,无法养老的人建立了孤独院,让很多老年人在那里养老,并派人去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也是比较贤明的一个君主了。后来的朝代为了彰显君主的贤明,也设立了不同名称的养老院,比如唐代的悲田院,还有宋代建立起来的福田院,清朝的普济堂、明朝的养济院等等,这些院落都是供养老人,负责给他们善始善终的地方,而且很多朝代,不仅给老人养老,还给他们免费看病,所以,我们现在的养老制度也是流传了很多年了。
养老制度已经流传了上百年了,历朝君主都比较看重百姓的幸福指数,尤其是老年人的,他们将老年人作为国家的重点保护对象,无非也是想在历史上能留下一个好的名声,但是现在的养老制度是最为完善的。
⑶ 古代有没有退休金制度古代人如何养老呢
在中国古代,除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那古代的养老制度会是什么样的呢?咱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凭借国家雄厚的财力、安定的社会环境,先后几次举行规模宏大的“千叟宴”,为“康乾盛世”添写了一段佳话。清朝规定,儿子再穷也必须设法赡养父母,如果因贫困导致父母自缢身亡,要按照过失杀父(母) 罪被杖责100下,流放1500公里。
《诗经·大雅·既醉》云:“孝不匮,永不尔类。”意即孝子敬老的孝意无穷无尽,势必经常感化影响整个家庭,乃至整个民族。古代敬老、养老习俗,相沿至今,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
看完这些之后,您有没有想过要穿越到古代去养老呢?
⑷ 明朝十分重视养老优老,当时对老人是怎样的政策
明朝时期的养老政策非常的具有表率作用,比如说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一种养老院,为这些老年人提供了一种老年保障,同时朱元璋还重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当老年人岁数达到了80岁之后,明朝会给予这些老年人一种乡士的爵位。除此之外还会减免老年人的一种赋税,给老年人减轻生活压力,由此看来在明朝的统治下,老年人的生活是较为宽松和幸福的。
在朱元璋颁布这些养老政策之后,全国上下都大力的推广,因此在民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爱老尊老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有利于人们形成一种尊敬老人的这种意识,在明朝的统治下,整个社会可以算得上是政通人和。而朱元璋采取了这些养老措施,对后代的社会也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⑸ 古代有没有退休金制度古代人如何养老
养老,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个时代都关心的问题。养老制度不是今天才产生的新鲜事物,而是从古至今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那么古代人有“养老金”吗?如果有,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他们又靠什么养老呢?
小编通过查阅古代文章典籍才发现,原来古代人的养老方法并不比现在逊色。而且古代以孝治天下,不孝儿女不仅受到社会的唾弃,同样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一、养儿防老
不用说,靠儿女孝敬养老一直是养老最根深蒂固的思想,尤其在古代农耕社会,人是最重要的劳动力,多生养孩子,不仅能老有所养,还能够增添家中劳力,从而增加家庭收入。
清代延续明代制度,继续开办“养济院”和“施棺局”。即便到了清末国家较为衰弱之际,对养老的支出也毫不吝啬。
除了建养老院,政府也通过赏赐财物、减免税负、授官赐爵等方式让一部分高龄的或有特殊情况的老人(比如在战争中立过功劳的老人)安享晚年。授予老人官位开始于北魏。北魏孝文帝曾下诏,授予70岁以上的老人各种官位。而赐爵的做法在汉代就有了。
五、民间资本养老
古代民间资本养老主要出于公益而不是盈利。很多是富商大官通过捐献自己的财物秀建养老院。例如在与南宋对峙的金国兴中府,有位叫刘厢使的汉族人,遣散家中奴婢,拿出全部财产兴建“孤老院”。
除了资源捐献,有时皇帝也会下令强迫一部分富人捐赠。朱元璋时期就强制或引导,让富人出钱,在全国各地建立公共墓地,使那些死后无钱买坟地的老者能够落叶归根。还有,养济院和施棺局等救济机构的运行资金,很多都是民间大户人家和官宦贵族捐助的。
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各类养老机构大都是民办的,养老资金得到了各地中产阶层以上人家的大力捐赠。如施棺局,在清代,90%以上都是民办的。
六、乞讨养老
无可否认,社会和家庭都尽最大努力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但中国人口众多,因为各种原因,还是有一部分老人流离漂泊,无依无靠,只能靠街头乞讨来度过余生。
看完古代的养老制度,不禁感慨,原来他们也有这么多完善的制度,甚至有因为不赡养老人而处以死刑的法律,古人对孝文化的推从不是现代社会能够比拟的。
⑹ 历史上的明代是怎样建设的老有所依的福利社会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问题更是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西汉礼学家戴圣曾经就提出过要建立“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大同社会的构想: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戴圣的想法受到了后世诸多君王的推崇,为了实现这一设想,从西汉开始历朝历代的君王们颁布了各式各样的养老政策。到了明代的时候,朱元璋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关于“养老之政”的相关制度。
明朝十分重视养老问题,他们通过施行一系列养老政策构建起了相对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为解决古代老年人“养老”难的问题迈出了一大步。
明朝推崇养老敬老精神的做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道德风气,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