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为什么不提高农民养老金
主要4个原因。没有法律制度保障养老金上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年限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没有逐年上调;城乡居民参保意识相对较弱。
国家已经建立了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社会保险法》第18条规定,要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正增长,物价和收入水平逐年提升,各省市应该按照法律规定,逐年给退休职工上调基本养老金。但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待遇调整机制,目前只有部分省市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每年1月起将城乡居民月基础养老金标准上调5-20元,虽然涨钱金额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强,而剩余省市没有法律和政策的强制执行力,很难保证能够逐年为城乡居民待遇领取人员上调养老金。
2009年,我国首次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1年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4年整合形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目前该制度还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待遇调整方式正处于探索阶段。人社部在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所以,农民朋友们要耐心等待,在2025年之前,城乡居民养老金有望建立正常的调整机制。此后,就能逐年享受养老金上调的待遇了。
职工社保缴费基数和上年度社平工资挂脊配谨钩,随着经济增长、社平工资增加,几乎每年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都在调整,参保人缴费压力逐年增加,如果不相应给退休人员逐年增加基本养老金,将会打击参保人的缴费积极性,越来越多人放弃参保或者缩短社保缴费年樱基限,养老保险金收不抵支,无疑会加速制度破产;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按年分档次降费,缴费期间,缴费档次可提高、可降低、可保持不变,无法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有持续不断的资金输入,基金支付能力相对较弱,则无法保证养老金待遇逐年上调。
首先,受传统养儿防老和存款防老意识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需要缴够15年,到了60岁之后才能领取养老金,社保回报周期较长,且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客观运营导致居民缴费积极性降低;最后,很多农民存在缴费误区,认为如果缴费期间或者没有领回本钱就离世,养老保险费等于白交,这种种因素都导致我国城乡居民参保意识相对薄弱,大多数人不愿意多缴费,长缴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大,很难逐卖猛年按照高标准为城乡居民待遇领取人员上调基础养老金。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条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2. 农民养老金只有数百元,辛苦一辈子,为何不能额外多涨钱
要明确的是,现有的城乡养老金制度,其实发展年限非常短,还具有很多的优化和可调整空间。且许多的城乡老人因为自身的想法并没有参保的想法,很难获得足够高额的养老金。
我国针对城乡保险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培养是从09年开始的,发展年限也不过短短10多年。在此期间相关的养老保险费用以及缴费人数等诸多问题成为了限制医疗制度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些都是有待改变和提升的。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整费用没有得到统一规定。
由于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也会大大的增加,但由于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年限普遍较短。目前我国在相关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变空间。许多地区和个人城市也受限于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对于养老保险的资金领取也没有进行统一规定,许多老年人都很难获得足够高额的疗养金。
3. 农民的养老金为什么不见涨呢
农村养老金的标准其实一直都在上涨,现在最低的标准70元涨到了80多元,有不少地区的养老金甚至涨到了100元以上。按理说养老金的标准提高了,农民朋友应该高兴才是,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呢?专家告诉了我们三个理由,很现实。
1、农村养老金的涨幅小涨得慢
和城镇职工的养老金相比,农村的养老金上涨的实在是太少了,不仅增长的缓慢,而且涨幅还特别的小。不少农民都开玩笑说,养老金其实只是生活补贴,并没有给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现在这个社会物价这么高,100块钱都买不了多少东西,更何况一个月还不到100块钱,只能说是有比没有强,但却很难发挥出大的作用。
2、农村养老金太少,和城市相比差距很大
众所周知,现在农村的养老水平确实比之前好了很多,农村老人的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日子确实比之前好了。但是和城市职工的养老金相比,农村人能够领到的养老金实在是太少。现在物价上涨的这么快,买什么东西都很贵,这七八十块钱的养老金连买粮食种子的钱都不够,怎么能够用来养老呢?现在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增大,这一点点的养老金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
3、农村老人没有收入来源,子女又不在身边
现在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在农村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和儿童,年轻人为了能够多赚点钱,一年到头也不会回家几次。而老人因为年龄大了不能外出打工又下不了地,所以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他们盼着养老金能够赶快发放,可是这钱发下来之后,交交水电费根本就剩不下多少,养老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尽管现在养老金的标准提高了,但是农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可高兴的。
对于养老金的上涨,农民并没有觉得高兴,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难题。如果说国家能把养老金提高到能够维持农民生活的程度,那么农村养老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儿了。
4. 农民养老金低的原因
1、农民养老意识低
其实导致当前许多农村老人养老金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养老意识过低,所以很多农村老人抱着养老防老的态度,所以在之前并没有缴纳养老金,从而导致现阶段很多农村老人只能够领取最为基础的养老金,而现阶段很多农村居民的生活压力都非常大,所以养老防老对于很多农村老人来说已经不太现实了,从而导致现在大量农村老人老无所养、老无所依,同时随着生活成本的不断提升,导致农村居民的养老负担不断加重;
2、农村养老金保障制度不完善
近些年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价不断上涨,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并不完善,要知道在农村养老金保障制度出台之后,农村居民的基础养老金只有55元,而养老金缴费档次也只有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几个档次,再加上农村居民养老意识过低,这才导致当前很多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只有近百元,同时由于农村基础养老设施并不完善,也加重了农村居民的养老负担!
5. 物价对于养老金的影响
物价水平还在不断不断地增长,那样我们自己的养老金还够用吗?这种情况做为退休职工来讲是较为敏感的问题,因为享受物价水平不断地增长,你养老金还够用吗?退休养老金的前提下,事实上消费水平每一年全是不断地增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PI居民收入指数的增长,那么这样的物价水平不断地增长,就证明一个很重要的难题,是我们手上的钱消费力它就是一个掉价状态,虽说大家退休养老金每一年也是能正常的增长的,但是毕竟物价水平的增长相对而言还是得更高一些的。
6. 为什么每年养老金增长,物价往往也跟着增长
因为物价上涨和养老金调整是有联动效应的。需要纠正的是,物价上涨是因,养老金调整是果。前因在后果之前发生。所以虽然会都涨,但不是一起涨,是一轮轮的物价先涨,养老金踏着物价的足迹后涨,不断旋转,螺旋式上升的。你看到的养老金上涨后,物价再涨,是为下一轮,也就是明年养老金的调整提供依据。国家之所以每年给企退人员上调养老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冲物价上涨或通货膨胀,以稳定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另外还会考虑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增速,养老基金的收支盈余、老龄化程度等情况,以保证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7. 2023职工养老金有望上调,为何农民养老金不能同步上涨2个原因
2023年,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大概率会继续上调,之所以会做出这一预判,是因为这3大积极信号:8. 农村目前的养老面临着哪些困难国家为何不给农民发“养老金”
农村养老所面临的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养老费用比较高的问题,养老费用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国家的转移支付而逐渐改善的,这些年也确实有些改变。但是通过发放养老金的这种方式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经济的发展没有一蹴而就的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没有一蹴而就的,这个需要时间你对比一下,10年前到现在,虽然物价水平也在不断上涨,但是农村的那些没有退休金的老人也确实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转移支付。有了更多的政策上的照顾,可以降低他们生活的负担,这应该随着经济发展会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