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都说2035年养老金即将耗尽,那我们老了以后怎么办啊
2017年国务院出台抄政策,袭央企等国企划转10%的股权给社保基金,增强社保基金实力。
(参照:2017年,98家央企利润总额1.4万亿元,10%就有1400亿元。)
采取更多措施,比如:
A:公务员人数和行政支出每年递减2%(随着政府管理水平提高、及大陆人口马上开始减少、再保留上千万公务员已无必要)。
B:各地当年度财政资金有结余的一律上缴,严惩年底突击花钱上万亿的败家行为。
C:税收资金每年划拨社保基金递增2%,进一步提高社保实力。
㈡ 蚂蚁社保:养老保险金缺口扩大!我们未来靠什么养老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 养老金将在2035年耗尽,80后恐怕是没有养老金领了! ”,难道交了这么多年的养老保险,说没就没了?我们交出去的钱最后都给别人做“嫁衣”了吗?
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发布的《2019-2050年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中, 基于近几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纳比例降至16%与推迟退休的假设,对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养老金状况进行了预测。
预测的部分结果显示: 在2019年,是由接近2个缴纳者来赡养1个离退休者,然而到2050年,几乎为1个缴纳者来赡养1个离退休者 。这意味着,年轻人的养老压力不断增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预测:在“大口径”下,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亿元,然后开始迅速下降, 到2035年会耗尽累计结余。
到2035年,最早的80后才55岁、最早的90后也才45岁 。所以,没有被国家分配过工作的他们,在经历“996福报”、按时足月地缴纳社保之后,养老金竟然一分钱都得不到?之前投进去的钱都打水漂了?
其实, 这一切都是我们杞人忧天而已 。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从1995年才开始实施,当时的工资都为几十元、几百元,收取的养老保险金额自然不多。经过多年的通货膨胀,当时虽然只缴纳了几十元社保,现在却能够领取到上千元的养老金。同时,随着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年轻劳动力占比减少、退休人员占比增加,所以 在一定时间内产生亏空是不可避免的 。
那现在缴纳社保,以后还能不能领到养老金呢?
答案是肯定的 。
在《2019-2050年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发布后不久,人社部回应了“2035年中国养老金将要用光”的预测,称“ 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
举个例子,早在2016年,黑龙江全年收到的社保养老金为890亿元,而支出养老金为1210亿元,有很大的资金缺口。但是过去了快5年,黑龙江的养老金依旧照常发放。
养老是当前 社会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养老保险关乎国计民生,即便是有所亏空,国家也会想尽办法来解决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可以稍稍放心了呢?
为了解决未来养老金不足的问题 ,国家已经有了应对措施 。
1、双轨制并行
双轨制并行,就是把机关事业单位和普通企业的待遇拉平。把公务员的养老补贴转移到普通职工身上,以降低养老金支付压力。
2、延迟退休
从2022年起,女性工人的退休年龄先每3年提高1岁,等从目前的50岁逐步提高到55岁后,男性和女性职工再开始按照每3年1岁的政策同步提高退休年龄,最终过渡到男性65岁、女性60岁退休 。
延迟退休是一个效果比较显著的方法,也是国际上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普遍方法。只不过要辛苦打工人了,要多打几年工才能好好养老呢。
3、社保基金
推行社保基金能够有效地应对货币通货膨胀,并且还能增加资金,也能够缓解养老金给付的压力。
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朋友问了: 都说挣钱的人变少了,领养老金的人多了,提高挣钱的人数不也能缓解吗?
这话说得也在理,但我们也需要看看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其实,早在2015年就已经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了,但是几年下来,出生率又提高了多少呢? 现在的养孩成本早已不是十年前能够相比的了,多养育一个孩子,对年轻人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 。 想要提升年轻人的生孩意愿,赶在养老金亏空前出现更多“挣钱的人”,道阻且长!
虽然政策上已经有了解决方法, 但是最可靠的还是自己缴足养老金,提前做好准备!只要按要求缴足了养老保险,国家就可以为你的老年生活兜底哦 !
㈢ 中欧养老2035到期怎么处理
购买的中欧养老基金到2035年到期之后,可以选择抛售,也可以选择继续持有这股基金。我们选择抛售或者持有的根据就是中欧养老近几年的成长趋势以及国家未来相应的政策,这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购买基金时一定要谨慎,三思而后行,不然自己的钱到最后就会打水漂,得不偿失。
一、2035年养老基金池即将降低,此乃谣传
最近发布的一则报告让众多缴纳养老保险的人陷入恐慌之中,报告中显示,2019年的养老金余额为4.26万亿元,伺候一直成增长的趋势,2027年就会到达顶峰,然后接着就成下降趋势,到2035年,基金池就会见底,这样不少人开始担心自己以后的养老问题,人社部长看到这则袜判报道之后,紧急辟谣,我国的养老保险一直成持续增长状态,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每个人手中。
二、中欧养老基金近几年成增长趋势
我们从中欧养老基金近几年来的分时图中可以看出,这几年一直成增长趋势,虽然去年有小幅度下降的情况,但是今年年初又稍微往上回调,究其原因时疫情原因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疫情控制的有效遏制,中欧养老基金也成功回升到平稳状态,我们可以预计,中欧养老就算2035年到期之后,也会是盈利状态,我们可以继续持有这芦卜股基金。
三、基金到期选择抛售选择保本
如果我们是在高段位的时候购买的这股基金,我们在到期之后给出的建议是抛售保本,高段位买入的金额相对来讲是不合适的,但是基金只有长期持陪好穗有才能看到效益,所以如果是今年购买的中欧养老,最好还是在2035年到期之后抛售出去,可以选择购买别的基金,例如健康医疗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中欧养老这股基金要不要选择抛售,或者到期继续持有,这要根据我们个人的情况来进行选择,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尽力保住本金,当然,如果能稍微小赚一点,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㈣ 等到2035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会达到怎样的水平1万元吗
退休人则老员兆盯数的养老金取决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水平,另外,各地工资水平也不一样族首,目前看2035年很难达到1一万元,部分人员和部分地区可以,甚至更多
㈤ 个人养老金时代到来,养老金将迎新变局
《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本月正式向社会公布。谁能买、怎么买、资金如何运行管理、收益如何,这些具体的操作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实施办法》的发布,意味着今年4月宣布实行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进入落地实施阶段。作为我国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养老金的到来意味枯耐着什么?对于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基本养老保险面临“支付压力”的问题,我国养老金体系改革将向何处去?
个人养老金产品已经“在路上”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正式公布。按照制度实施的步骤,将选择部分城市试行一年再总结推广。相关部门则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信息平台的对接测试。
《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无疑是最重要的配套政策之一,它的公布,意味着制度已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介绍,个人养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按照《实施办法》,在中国境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都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每年缴费上限为1.2万元。贾江对这一缴费额度作了解释——缴费额度主要从保持适度补充养老水平、体现增量改革的角度出发确定的。今后,国家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情况适时提高缴费上限。
参加个人养老金,首先要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账户由参加人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或者商业银行等渠道,在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
接下来,还要再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这个资金账户需要在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开立或者指定,用于缴费、购买金融产品、归集收益、领取个人养老金等。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实行封闭运行,不得提前支取。当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实施办法》还规定了其他三类领取的条件)时,参加人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
按照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商业银行对资金账户免收年费、账户管理费、短信费、转账手续费。而国家对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缴费、领取都有个税优惠。
从《实施办法》规定的个人养老金的参加程序看,确实能看出“政府支持”、“个人自愿”和“市场化运营”这三个重要的特点。
本月,《实施办法》发布以来,已有多家银行机构表示,对个人养老金这个“万亿”级的市场做好了准备。中信银行称,该行个人养老金账户业务的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招商银行表示,已搭建了覆盖行内行外、线上线下的立体式开户渠道,支持个人养老金账户多渠道便捷开立。
国有大行也积极筹备。工商银行、建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均表示正搭建个闭码人养老金账户管理服务平台。据悉,工商银行目前正根据人社部、银保监会等部门的要求,在其指导下,加快搭建包括账户开立、资金缴存、产品投资、待遇领取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个人养老金的资金账户体系。
政策落地、市场积极,个人养老金产品已经在路上了。
“缺口”引关注,基本养老金发放有问题吗?
对于大多数劳动者而言,个人工资中都有缴扣社保的一部分,养老保险则是每月缴纳社保的“大头”。工作时缴纳社保,退休时领取养老金,这是我国最基本的社会化养老制度安排,也是大多数劳动者对养老金的理解。
那么,个人养老金又是一项什么制度呢?
人社部副部长李忠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对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作过解释,其中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即所谓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一支柱”;由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建立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第二支柱”。
“个人养老金是国家关于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个人养老金与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共同构成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李忠说。
近年来,“养老保险缺口”的问题,时而进入公众视野。
2015年,人社部发布中国首部社保发展年报,该年报披露,2014年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方面,黑龙江透支105亿元,且该项社保金的累计结余仅剩270亿元。同时,天津、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上海、湖北、海南、江西、陕西、青海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结余的养老金规模都不大,均少于2015年支出的养老金。
轿败哪翌年,人社部公布《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6012亿元,增长15.5%;支出38988亿元,增长18.1%。社保基金从2012年来,连续4年支出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
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也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后,养老保险“亏空”超过3000亿元,在2014年“亏空”的1563亿元的基础上又多了不少。
缴纳养老保险的人少,领养老金的人不断增加,导致了黑龙江养老保险的数字持续显示“亏空”,到2016年度中国社会保险发展报告发布时,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已为“-232亿元”。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亏空”,黑龙江省的养老金支付大量依靠财政支出。黑龙江省财政厅公布的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显示,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达到了32.4亿元。
2017年,全国各地开展社保的“扩面增缴”工作。彼时,人社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随着老龄化加速,退休人数逐年增长,我国企业离退休人数已经从2004年的3775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8015万人,养老保险基金负担越来越重。
“养老保险呈现出‘总量少、增长慢、开支大’的特点。社保参保面没有全覆盖,收缴工作不到位。同时,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开支加速。”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说。
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夯实缴费基数,提高参保缴费能力,实现社保全覆盖,就是要从增收上下功夫。
2018年,社保征收的改革大幕拉开,全国多个省份开始追征社保。当年3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发布,“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一条提出,为提高社会保险资金征管效率,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5个月后的8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召开会议,明确了从2019年1月1日起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按照工作计划,这个会议开完后,各省份就要将社保费征管职责划转纳入机构改革“大盘子”中,要“成熟一批,划转一批”,其中明确提出周密安排“清欠清缴”的工作。
国家税务总局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无论哪个部门征收,都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缴费基数、费率进行征收,但税务部门有更具强制性的执法,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保费将大大提高社保费征缴的力度。
一方面,是保“收”;另一方面,基本养老保险还在“支”的保障上求解。
对社保支出的“大盘子”问题,人社部权威专家曾向记者明确表示,政府的补助是法定的基金筹资来源,财政可以在每年做预算时,根据基金当期的征缴情况和基金的支付情况安排预算资金,确保养老金的发放。从这个意义上说,养老保险不存在缺口的问题。虽然有个别地方存在当期征缴和当期支出的收支差,但支付的缺口并不存在,养老保险是以政府信誉担保的。
2018年7月1日,中央决定建立的“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正式实施。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资金构成,当年筹集的资金全部拨付地方。
实行养老金中央调剂,一方面是各省份上解资金到中央,一方面是中央拨付给各省份。有的省份上解资金额大于得到的拨付额,叫做贡献省,这些省份普遍养老负担较轻,基金结余较多,支撑能力较强,调剂后不会影响这些地方当期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的省份得到的拨付额大于上解额,叫受益省,这些省份通过调剂能缓解基金支付压力。
“2018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制度的出台标志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开始真正触及央地关系这个核心议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保学会秘书长鲁全认为,从地方分散试点向中央主导下的央地分责转变,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一条线索。
老龄化加深,养老金体系如何“可持续”?
中央调剂协调了地方支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压力差,而财政保障、政府信用也给担心养老金支付问题的老百姓吃下一颗“定心丸”。然而,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仍然考验着我国养老金体系的“保障力”。
那么,个人养老金制度是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有效手段吗?
今年4月,人社部副部长李忠曾表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当期能平衡、累计有结余、财政有补助”,能够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他谈到,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去年基金收入4.4万亿元,资金支出4.1万亿元,当期收支总体平衡,略有结余。当前,几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超过6.7万亿元,有较强保障能力。同时,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在持续加强,去年财政补助近9000亿元,今后还将持续加大力度,并重点向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
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李忠表示,这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养老保险需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础上再增加一份积累,退休后能够再多一份收入,进一步提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质量。
“个人养老金是自主选择的结果,不是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它和强制性的公共养老金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鲁全认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是由于老百姓对养老金的需求在提升。打个比方,如果按照50%的替代率来算,退休前收入5000元,退休后拿到2500元养老金,可以维持老年基本生活,但对于满足高质量的退休生活,就显得不够了。老百姓退休后,既要吃饱穿暖,还有一些更为丰富的生活需求,这就需要更高的养老金水平,补充层次的养老金制度。
回到当下,为实施个人养老金的“政策优惠”已正式发布。本月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外发布《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自2022年1月1日起,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市场运营收益如何?《实施办法》规定,销售机构要以“销售适当性”为原则,做好风险提示,不得主动向参加人推介超出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养老金产品。
个人养老金的收益率实际是由所购买银行产品的收益率决定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里的资金,可以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等个人养老金产品。
鲁全认为,由于个人养老金的收益取决于市场产品的投资收益率,而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的情况下,无法给参保人稳定的收益预期,因此在收益率方面与其他市场产品相比也没有显著的优势。“根据当前我国个人养老金市场的现状和民众的金融素养和理念,我认为,个人养老金市场不会有级数倍的井喷式增长,但总体增速会有所提高。”
“老龄化”是养老保险体系始终面临的议题。就在上月月底,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
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建立责任分担的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几乎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制度可持续性的唯一可行之道。”鲁全认为,多层次建设的关键在于厘清不同责任主体的边界与功能——基本养老保险体现国民身份和维持基本生活,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体现职业差别并提高生活水平,个人养老金与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体现个人收入差别与终身资产管理并提高生活质量。
个人养老金的到来,给养老金市场带来新的选择,也给养老金体系应对老龄化议题增加了新的力量。
你会购买个人养老金吗?
㈥ 养老金什么时候用完
养老金累计结余2035年将耗尽
4月10日,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仅从制度赡养率上看(不考虑人均待遇的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在不断提升。简单地说,2019年是由接近2个缴费者来赡养1个离退休者,到了2050年则是几乎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1个离退休者。
报告预测,基准情境下,2019~2050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将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具体来看,2019年当期结余总额为1062.9亿元,短暂地增长到2022年,然后从2023年便开始下降,到2028年当期结余首次出现负数-1181.3亿元,最终到2050年当期结余坠落到-11.28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当期结余是在“大口径”(包括财政补助)情况下测算得到的。如果不考虑财政补助,即在“小口径”情况下,当期结余在2019年就已经是负值,而且下降得更快,到2050年为-16.73万亿元。在“大口径”下,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迅速下降,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㈦ 2035年退休人员会领不到养老金真相是这样的!
2020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次上涨,并且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将上涨的养老金补发到位,这对于退休人员来说可谓是一个好消息,但是近期网上却有消息称2035年退休人员会领不到养老金,真的是这样吗?
中所周转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连续16年上涨,在养老金逐年上涨的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从老龄化社会步入老龄社会。老龄人口越来越多,意味着我国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而缴纳养老保险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养老金统筹账户里的基金是否会用光是很多人都在考虑的问题。
近日,网上有一篇《社科院报告: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专家建议年轻人尽早筹划养老投资》的文章中说到,我国养老金基金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此消息在网上瞬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对此人社保部也正式作出了回应,人社部表示关于这篇文章中所说到的养老金发展问题,国家是非常重视的,并且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积极、科学、综合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是完全可以保证我国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发展的,所以我国的养老金是完全能够保证长期按时发放的。
以下政策都有助于我国养老金正常按时发放:
1、国家通过降低社保 费率 总和的政策,来做大养老保险。
2、我国建立了中央调剂金制度。为了保证养老金可以按时足额发放,解决各地养老金不平衡的问题,我国建立起了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这样就可以帮助困难的地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3、国家建立了战略储备基金。国家通过多种措施基金不断扩大,眼下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也已经启动了。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国家对未来的风险都是有准备的,国家通过降低社保费率总和的政策,加大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加强基金监管等措施来保障养老金可以按时足额发放,我国人社部也表示,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是可以保证可以持续性发展的,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
㈧ 怎么办2023年养老金还会继续调整吗多地已明确答案,这五类人员受照顾
但是女性和男性的,这样的一种特殊情形的提前退休,对应的法定退休年龄也是有所不同的。女性特殊情形,它不区分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还是特殊工种。因为他一律,都是按着45岁的年龄阶段来办理提前退休。作为男性来讲,是区分了特殊工种和因病提前退休。特殊工种的男性是55岁提前办理退休,而作为因病提前退休的男性,晌顷则是50岁就可以提哪毕前办理退休。所以说不同的情形,那么对应的法定退休年龄有所不同。督促 35 岁失业在家的孩子送孙女上学、叮嘱家里 4 个老人按时吃药后。大家可以根据退休年龄推演表,大致计算自己的宴缓陆退休年龄:
㈨ 2035年60岁老人超4亿,养老金会耗尽停发吗
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一则通知,我国到2035年左右的时候,超过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会突破4亿人。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人口数量,届时我们国家也会进入到深度老龄化阶段。通过社保的抚养比来看,那么人口的抚养比水平进一步的下降,社保基金的压力将会进一步的增加。那么很多人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退休老年人口变得越来越多,那么今后会不会出现养老金耗尽,并将停发的问题呢?
㈩ 养老金哪年亏空
2035年养老金即将耗尽,还未曾老去的,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养老问题呢?对于这个所谓2035年养老金耗尽,最早的时候是在2020年提出了一则,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当中指出了这一问题。但是它指的是如果按照现行的模式,比如说按照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并且按照现行这样的一个社保的征收模式,包括养老金的发放模式,可能会在2035年左右耗尽养老金的结余。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呢?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会越来越大,适龄劳动力人口会越来越少,那么也就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总数变得越来越多,所以说养老金的结余就会变得越来越少。而缴纳社保的适龄劳动力人口越来越少,所以说从这个人口供养比上来看,那么确实会造成一定社保基金的压力。从而造成社保收支不平衡,那么最终的结果确实是会将耗尽我们养老金的结余。
但实际上我们个人能想到的事情,是从国家层面也是完全想到的。而且通过这个养老金精算报告当中,也明确指出了这一弊端,那么其实我们养老金的改革一直在路上,一直不断充实着我们社保基金的结余。我们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比如说每一年,不断划转的中央国有企业单位的经营利润,都是以数以万亿元来划转。那么充分说明充实了我们社保基金的结余。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就是从2016年开始,社保基金就入市了。也就是进入到了这种高水平的投资阶段,那么每一年的年化收益率都可以高达7%~8%左右。通过这样的一个高回报和收益率,也能够极大充实我们社保基金的结余。所以说这一系列的举措,对于我们社保基金的结余,是能够有效的规避耗尽或者没有节余的风险。所以大家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即将要实施的延迟退休,这一点是非常的重要,也是非常的关键。延迟退休的到来,就意味着今后我们的退休年龄将会往后顺延。那么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总数就会变少,而缴纳社保的人口总数就会增多,因为延迟退休会直接将我们的退休老龄人口,转变成为适龄劳动力人口。从而改变人口结构,也能够缓解社保基金的支出压力。这样的方式,是不会导致我们社保基金耗尽的,所以说我们的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
对于我们个人来讲,积极参加社保才是能够做的事情。因为你只有积极参加社保,将来在满足法定退休条件之后才能够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当我们符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你才能够终身享受到养老金,否则的话你不去交纳社保,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