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养老金或迎来新调整,每月将多领450元哪些人能受益
如今广大群众心中极其关注的问题,就是养老金是否能够给未来提供保障。人总有一天会老去,认真执行我国的社保政策,长期稳定的进行缴纳,退休之后才能所得够多。
目前养老金调整政策已经倾向更普遍的民众,可以给退休人员带来更多的保障。退休之后,不用担心日常生活问题。并且我国的养老设施也日益完善,相信未来的养老普遍情况都会得到提升。
⑵ 今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上调4%,对哪些人群最有益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4%,对于全体退休人员都是有益的。当然在这一次的上调过程当中,对于一些特殊人群的涨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其中就包括高龄退休老人以及社保缴纳时间和退休时养老金特别高的人。同时对于偏远贫困地区的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也有更高的待遇,而对于那些在1949年曾经参与过革命的企业退休人员也会有更好的退休待遇。
而对于偏远地区的贫困退休人员,除了给予他们额外的退休福利和医疗保险之外,同时还会给他们发放额外的津贴补助。这一次四川省就针对边远地区的贫困人员增加了80元的补助。而对于那些曾经在1937年7月7日~1949年9月2日之间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额外补助355元。对于1945年9月3日~1949年9月30日参加工作的人,每月增加325元。
⑶ 中国养老金真相:东部7省市净贡献,22省份最受益
文|凯风
谁是养老金中央调剂的最大贡献者?
近日,财政部发布2020年中央调剂基金年度预算,2020年中央调剂金预计达到7398.23亿元,比去年执行数增加1095.23亿元,增幅达到17.4%。
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于2018年横空出世,养老金从此进入全国统筹时代。各省统一上缴一定比例的养老金,这些养老金再通过下拨的方式转移到各地方。
有省份净贡献,有省份净 受益 ,谁撑起了养老金的半壁江山?
01
这是2020年内地各省市(含兵团)养老金中央调剂情况:
哪些省份净贡献?哪些省份最受益?
养老金中央调剂,只有 7个省份是净贡献,22个省份(含兵团)净受益,3个省份上缴划拨持平 。
其中, 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山东 等7个省份是“净贡献”省份,一共贡献了1767亿元。
广东一地就贡献了1/3强,广东、北京两地合计贡献超过6成,成为养老金中央调剂的最大“粮仓”。
相反, 辽宁、黑龙江、湖北、吉林、内蒙古、四川、山西、江西、河北 等22个地区(含兵团)为“净受益”省份。
在这些省份中,东北和湖北可谓是最大受益者。
其中,辽宁净受益555.58亿元、黑龙江485.56亿、湖北186.87亿、吉林145.19,这四省占总受益额的3/4以上,仅辽宁、黑龙江两省就占比近6成。
东北三省 老龄化率过高,部分省份养老金早已收不抵支,养老问题备受瞩目,连续两年跻身最受益省份。
湖北情况有些特殊。湖北今年调剂规模相比去年增长55%,这背后是 疫情冲击所致。湖北无论是社保还是财政均面临较大压力,增加养老金转移支付规模,无疑有着必要性和紧迫性。
此外, 云南、贵州、西藏 三省份上缴与划拨持平,收支平衡。
02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养老金中央调剂的出现,意味着养老金在不同省份之间存在着大分化,部分省份养老金已经收不抵支。
2019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2919亿元,基金支出49228亿元,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4623亿元。
虽说就全国而言,养老金当年收入仍然能覆盖支出,加上过去的 历史 结余,还有5万多亿的总盘子。
但是, 在这5万多亿的总盘子里,广东一省就占了1万亿左右,而黑龙江已经连续多年收不抵支,养老金累计结余已是负数。
这可通过养老金可支付月数来进行衡量,这一指标衡量的是各省份 历史 结余的养老金,还能用于支付的总月数:可支付月数越多,养老金就越充裕,可支付月数越低,养老金就越紧张。
据泽平宏观数据,2018年末全国养老金累计结余可支持14.7个月的支出。
这意味着,如果每年的养老金收入与支出平衡,那么 历史 上所结余的养老金,在广东还能支付52个月,在辽宁、青海、湖北等地还能支持半年不到,而黑龙江不仅早已耗尽了所有结余,必须依赖补贴和转移支付。
不只黑龙江,未来几年,全国可能有近半省份均面临收不抵支的困局。
据2019中国 社会 保障发展报告,早在2016年,有7个省份就已出现当期(年)养老基金收不抵支( 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青海 ),据测算,到2022年,半数省份养老基金将收不抵支,其中个别省份累计结余耗尽风险加大。
这些收不抵支的省份,将主要分布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 其中,东北三省全部在列,没有一个东南沿海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来的经济形势,为这一局面又平添了无数变数。
03
养老金中央调剂背后,正是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的悬殊分布。
这是2019年各大省份老龄化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排行: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 社会 。
以此来看, 辽宁、山东、重庆、上海、江苏、浙江、四川等7个省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 社会 ,而 吉林、安徽、黑龙江、河北 等省份接近“深度老龄化”。
与之对比, 广东、福建老龄化率仅为9%左右 ,与西藏、青海、新疆等省份处于同一区间,人口年轻化程度在全国首屈一指。
当然,老龄化率高,并不意味着养老金一定处于紧张态势,这与经济发达程度、人口流入规模和产业结构息息相关。
这是2019年各大省份人口增量排行:
不难看出, 广东、浙江遥遥领先,而辽宁、黑龙江、吉林等东北三省面临持续流出。
一边是自然增长人口和外来流入人口源源不断,另一边是年轻人口持续流出、而出生人口低于死亡人口,由此导致养老金形势越来越悬殊。
显然,老龄化率低、人口净流入的省份,尤其是持续引来“孔雀东南飞”的个别东南省份,在经济、财政、人口红利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养老金在短期不是问题。
相反, 老龄化率高,人口出生率低,还面临着年轻人口外流的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而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必然受到限制。
这将决定不同省份未来的命运。
04
养老金中央调剂,净贡献者只有7个省份,这个事实让许多人感到诧异。
这7个省份的“净贡献”规模如下:
这些省份成为净贡献者,并非没有理由。
其一,这7个省份,都是经济大省。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包揽GDP前四名,而福建位居全国第8位,上海、北京则是全国经济总量最大的两个城市。
事实上,这些省份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财政大省,不仅是养老金中央调剂的最大贡献者,也是财政转移支付的最大贡献者。
其二,这7个省份,多数位于东部,以东南地区为主 。除了作为首都的北京之外,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均属东部沿海省份,除了山东之外,都位居东南沿海。
所以,对于养老金调剂,向来 “南金北调” 之说,并不夸张。对于财政转移支付和养老金转移支付,又有 “东南N省养活中国” 的争论,背后同样不无道理。
其三,越年轻的地方越有活力。 一个省份、一个城市年轻人越多,意味着劳动力红利就越显著,而财政、养老金等压力就越小,整个地区的活力就越突出,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就越强。
反之同理。
⑷ 养老金迎来三个“好消息”,哪些人将会受益
在长寿时代,养老金会日益不可或缺。人社部召开发布会,给我们带来了养老金的三个好消息,一上涨,一增值,一完善,职工养老金实现了17连涨,涨幅4.5%,1.27亿退休人员享受到了养老金的上调,上涨的养老金早已经补发到位。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虽然并不是每年都统一上涨,有很多省份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养老金不断的自我保值增值,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也更有底气。这个好消息受益的是所有参保人员。
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实现老年人的幸福、学习和行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做实事。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社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成立了歌舞、戏曲、健身、书画等老年文化协会,组织区内老年人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⑸ 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出炉”,有哪些人会成为这个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最先在上年的北京金融街社区论坛年大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厅长聂明隽表明,发展趋势养老第三支撑主要是有两个层面的每日任务,一是创建有税款等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为参与基本上养老商业保险的职工给予本人累积养老金的制度挑选。个人养老金拟采用个人帐户制,本年度交费信用额度的限制。
针对金融市场而言,个人养老金制度将招引大量住户存款项目投资于股票市场、债务销售市场、保险理财产品,有益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和中国股票市场长期性大牛市的产生。个人养老金制度也对现阶段很多的灵活用工人群很有使用价值。
大家为群众的养老事儿考虑到的确实很详尽,但实际上如今关键的是真抓实干,而不是扩张可以缴纳养老花费的多种层面。开创的清目越多,有可能让各位在离休以后,收益的差异拉得越大。
⑹ 2023年养老金上调哪些人受益
马上即将迎来2023年,养老保险会有四项待遇会提高。参加养老保险,实际上就参加了整个社会的保障,只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养老保险的待遇也会一起提高。这一次能够提高的四项待遇,主要是2023年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提高、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待遇。有关待遇具体会如何增长?哪些人会受益呢?⑺ 个人养老金适合哪些人群
人养老金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只有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才有资格参加个人养老保险。这说明现阶段个人养老金制度仍然是前期基础养老金制度的延续。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参加个人养老保险呢?
因为个人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属于养老保险中锦上添花的部分。因此,对于解决目前个人生活都有经济困难的人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对于没有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销姿和的人来说,首先要参加社会基础养老保险,之后才能考虑个人养老保险。
只有那些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之后,手里还有余钱用于养老储蓄的人,或者有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或者想规划个人养老方案又没有明确投资方法的人,这些人才是个人养老保险的潜在用户。除此之外,对于那些父母有能力想为子女养老进行投资的人,或者子女有能力想为父母养老进行投资的人,他们也可以通过给父母或子女参保个人养老保险来提供未来的养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