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叫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
益养老认为,主要形式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日托、长期照料及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一般由民政部门牵头,不引进年轻化的专业人才,进入生活有困难的孤老家庭,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以“家庭养老院”的形式帮助老人度过健康安乐的晚年生活。过去单靠子女、家庭成员照顾帮忙肯定是做不到,那么就需要社区将老人的服务更多地担负起来。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举办养老机构,为老年人集中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一种养老服务模式,其中主要的养老机构包括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
机构养老是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养老服务,它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由政府供养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庭无力照顾的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年人,以及有经济支付能力、愿意到机构养老的老年人。
四、什么叫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是指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护老中心和老年医院相结合,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② 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区别
居家养老只是一个对外描述或引用的一个术语,但总本质来讲我并不认为所谓的“居家养老”和“家庭养老”是两个概念,原本它们就是一回事,说句白话就是自己养自己。即便有的社区会提供上门的养老服务,但是你不花钱看看有没有上门服务。难倒我找个钟点工来给我洗洗衣服做做饭就不叫家庭养老了?有人说政府有免费的服务采购送上门,这我不反驳。但是那免费的服务有两个问题,一是你有资格申请吗?服务购买的受益者基本都是设立硬条件及针对“三无”的。二是即便你得到了政府购买的服务,按照标准来看也很难满足你的日常服务需求。剩下的怎么办,还是得自己想办法。
关于居家养老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据说是大连市的养老服务创新,我没考证过。但似乎根据我们不同时期的方针政泽与宣传口号来看并不难推测出居家养老这个养老模式的由来。毕竟当下90%老人是要通过居家的方式来养老的,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其实很多时候名称只是一个代号。
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家庭养老都是主流模式,在美国有80%的适龄老人都是选择在家中养老。不同的是西方国家的老人基本不与子女同住,而华人则多是与子女同住。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家庭养老从最初的单一依赖子女尽孝到今天在国家政策引导及市场推动下逐步丰富了的社区配套功能支持,已近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或许在这种情况下叫它居家养老更为与时俱进吧。
最后说一点,不论是居家养老还是家庭养老,它的核心都体现在“家”,只要有“家”,就不能因有所谓的社区养老服务支撑而简单将二者区分。
③ 养老院养老和社区养老有什么区别
二者区别很大;
养老院养老的老人,是住宿性质,周六周日家属可以接回家,平时并配备有资质的护士值班;
社区养老的老人,只是白天在社区准备的休息场所娱乐休息,并配备午餐和晚餐,晚上各自回家
④ .什么是家庭养老、集体养老和社会养老
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存在家庭养老、集体养老、社会养老三种方式。
(1)家庭养老。家庭养老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或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的养老方式。主要是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我国有几千年文明的历史,尊老、爱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农村养老的最主要方式,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约占整个养老保障的92%,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会占据主导地位。1996年10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老年人有被赡养的权利,从法律上确认了家庭养老的地位。
(2)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农村基层组织对“三无”老人,即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实行“五保”制度,即保吃、保住、保穿、保医和保葬。我国的五保制度,有的采取分散供养,即由村级组织负责,由邻里照顾;有的采用集中在养老院(敬老院)供养,将“五保”老人安排在乡镇或村养老院,统一安排吃、穿、住等生活需要,安排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照顾。前者,在我国目前有200多万人。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集体养老方式也在逐渐弱化,农村集体办敬老院的个数由1990年的27886个下降到1997年的16498个;到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保障部门由民政部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移交,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出现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政府这项工作的进度有所放缓,认为我国目前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始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
(3)社会养老。农村社会养老是政府为保证广大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保障组织实施的养老保障制度。我国从1991年开始实行,但目前这种养老方式还不具有普遍性。24.如何建设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自从我国开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直比较重视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建设,从1991年开始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到2001年,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乡镇达到2万个,占全国乡镇总数的43.4%。具体情况见表3-1。
表3-1 全国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情况
以上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是民政部门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大量工作建立的。但1998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归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时,这些服务网络仍为民政部门进行民政事业的桥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遍布全国农村的网络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也是从1998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出现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负责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截至1997年底,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已达2005个,建立养老金保险代办点33140个,全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乡镇17935个,覆盖率达到40%以上,这是广大民政工作者深入农村联系群众取得的重要成果,也为当时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吸引了大量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由1992年的3500万人,增加到1997年的7452万人,增长了113%。但从1998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移交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以后,由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没有建立起开展这项工作的网络体系,使得农村社会养老工作出现下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由1998年的8025万人,下降到2002年的5462万人,减少了32%,既影响了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也使得国家对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进度有所放缓,从1999年开始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改革、规范,到2001年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整顿规范。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曾毅教授指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现在是处于停顿,现在所谓叫整顿改革,其实就是全部停下来了,我个人认为这个状况必须尽快的扭转,政府有这个责任把这个重要的事情继续往前推进,在90年代的时候是民政部搞这个事儿,现在把农村养老保障挪到劳动保障部,劳动保障部没有网络,开展这个工作非常困难。”因此,要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继续往前推进,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服务网络。
如何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网络?是由劳动保障部负责建立,还是利用其他的网络?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应当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网络,可以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积极作用,便于国家制定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减少没必要的枝节。但目前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国家一定的投入,才能使基本处于停顿状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尽快得到扭转,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做大量的工作。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涉及到我国70%以上人口的养老问题,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国家投入一定的资金,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服务网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伟业,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措施,可以说是构筑一道新的万里长城来防止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出现的老年危机。相对于巨大的社会效益,当前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网络所付出的努力和国家的投资就显得微不足道。
⑤ 现代社会有什么样的新型养老模式
社区型养老:看护人员上门照顾
如果本身是比较孤僻内向的性格,上面两种养老模式自然就不合适了。但我们还有社区型养老作为后补。对于不爱社交的老年人来说,社区型养老就是比较必要的存在,他相当于将养老院扩大化,住在小区里的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只不过增加了对老年人更加友好的基础建筑设施,比如说老年人活动中心、棋牌室等等。
⑥ 什么叫集中供养
集中供养
甲方: 乡镇人民政府
乙方: 敬老院
丙方: 村民委员会
丁方:(五保对象签字盖章)
为了确保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生活,使其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 和省、市、县有关政策规定,经乡(镇) 人民政府批准,丁方入住乡(镇)敬老院,由乙方接收实行集中供养。为明确职责,四方同意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义务: 1、按照县政府有关规定,定期将供养经费按时划拨给敬老院, 每半年一次对敬老院的开支情况进行审查。 2、将五保集中供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对敬老院管理进行检查指导。 3、建立五保集中供养管理运行机制,在村(居)委会建立五保供养联络员制度。 4、协调处理敬老院建设和管理中的有关问题。 二、乙方义务: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为五保对象提供吃、穿、住、医等基本生活保障。 3、组织制定敬老院各项规章制度。 4、组织发展院办经济,增强敬老院自身发展的活力,不断提高供养人员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三、丙方义务: 协助做好在院五保供养对象的管理工作及相关事宜。 妥善安排自愿出院和被敬老院退回五保对象的日常生活 四、丁方义务: 遵守乙方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在院期间若因违反规定或不服从安排,屡教不改的,乙方有权责令其出院。 五、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丙丁四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则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 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丙、丁四方各一份,自甲、乙、丙、 丁四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乡(镇)人民政府 (盖章) 法人代表: (签字)
乙方: 敬老院(盖章) 法人代表: (签字)
丙方: 村(居)民委员会(盖章)
丁方: (五保户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⑦ 养老院集中式养老方式的利弊有哪些
集中养老种种利弊大家都说了,唯有一个最大弊端谁也没想到,哪就是养老院的老人相互之间本来处的感情很好,很深。可是,今天没了一个,明天走了一个,这种感情上的打击和心理暗示,是对老人的极大打击和煎熬。
⑧ 工商注册中集中养老服务包含内容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4
⑨ 养老有几种模式
你好,Solgo松果很高兴为你解答。
目前国家已全面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精神,地方充分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广多层次多方面的相结合的信息化智慧养老,为此,松果推出了一套专业落地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