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服务 > 面对养老金负担加重个人应怎么办

面对养老金负担加重个人应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2-07-04 03:29:37

㈠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个人要做好哪些准备,来面对以后的养老问题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比例越来越高,未来人们的预期寿命将越来越长

总之,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再是一个新话题,老年人自身的养老压力和给年轻人带来的赡养压力也在上升,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实现安全舒适的“智能养老”显然成为人们应该思考的新课题

㈡ 退休后养老金不够用怎么办省钱又审心的方案来了!

在2021年5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超过10%,说明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10%-20%之间属于轻度老龄化,20%-30%之间为中度老龄化,超过30%是重度老龄化。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18.7%。
随着老年人的比重日益增加,养老几乎成为每个家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㈢ 养老金怎么办

养老金可在单位交
,没单位的要自己去老动保障局去办。不是本市的有没营业执照的不可以办哦。

㈣ 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养老问题日益严重,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只是低水平的保,而不能包,单靠政府是没有幸福晚年的,个人也要有所规划,可以以社保为基础,搭配适量的商业保险,才能保证灿烂的夕阳红。

㈤ 养老金改革对个人账户将如何处理

自从28年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尝试引入个人账户以后,关于个人账户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这些年来,个人账户“存”还是“废”、“做大”还是“做小”、“做实”还是“做空”的争议并未因中央文件的屡次拍板定案而消弭。相反,种种分歧仍或明或暗地存在于理论和实践层面中。

2013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改为“完善个人账户”后,业内在完善个人账户的路径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争议的核心是个人账户是否要转为名义账户以及是否需要扩大个人账户。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经过两年多的激烈争议之后,个人账户的改革路径逐步明朗:个人账户不再做实,将8%的个人账户作为个人权益记录的方向正在赢得更多共识。但业内人士预计,完善个人账户的方案要待十九大之后才能确定。

郑功成认为,简单地将完全私有化的个人账户引入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弱化了公共养老金的互助共济功能,也直接损害了这个制度的可靠性、可持续性,还造成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分割,并使完全个人账户化的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没法得到健康发展。

李珍认为,实行名义账户意味着对个人账户进行“做空”,空账迈不过的一个坎是如何计息。

名义账户和银行账户的根本不同在于,储户是真金白银拿给银行,银行实现投资收益之后给储蓄利息,而名义账户中是没有钱的,个人交的钱已经拿出给退休人员发养老金了。

“计息低则账户持有人受损,计息高则下一代受损。”李珍说,改革之后,如果还像以前一样按一年期银行利率计息的话,参保人是受损的,并且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低下;而如果计入较高利息,那么很快会积累大量的负债。

李珍认为,与社会统筹不同,个人账户上的负债是硬约束的,未来不可能通过计算公式的调整减少养老金的支出,这意味着届时在职一代的负担会更重,会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李珍建议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社会养老保险中分离出来,让参保人建立自愿性储蓄养老制度,会减少因政府干预产生的扭曲。同时,个人账户的分离还需要其他参量改革来配合,否则制度的收支平衡就会出问题。

“如果改革之初只是将国家和企业包办的养老保障改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引入个人账户,再在这个制度基础上推进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那么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会顺利得多。”郑功成说。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个人账户之后,学界提出了多种完善个人账户的方案,诸多方案中,从统账结合走向统账分离被认为是一条根本解决之道,即将第一支柱中的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分离,转向第二或第三支柱,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然而,统账分离需要对现行制度动“大手术”,尚难以成为完善个人账户的现实选项,养老保险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㈥ 养老保险缴费越涨越多,交不起怎么办

第一,养老保险缴费负担越来越重。我们的养老保险缴款与平均社会工资挂钩。这个平均社会工资是非私人雇员在工作中的平均社会工资,远远高于所有人实际支付的工资。这个工资逐年增加,每年增长10%以上。即增长十年来,我们去年的平均工资是第一年的2.6倍。如果缴费比例没有变化,就意味着缴费数量增加了1.6倍,很多人买不起。
第二,缴费越来越高,退休待遇却不高,吸引力降低。人们对养老保险寄予厚望。他们认为,缴纳15年的保险费,每个月应当领取1000元的年养老金,月薪超过1500元是理想的水平。在实际情况下,退休金只能达到14%至16%的社会平均工资,而许多地方不到1000元。
第三,延迟退休的谣言引起的恐慌。过去几年,我们有一个假的退休时间表,说会把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许多人认为,到65岁时,他们几年都不能领取退休金。如果他们不支付,情况会更好。
事实上,根据中国2035年健康计划,我们的平均预期寿命到2035年将达到79岁。目前,我们的退休年龄并没有推迟退休的计划。未来,我们也可以灵活选择退休年龄,如果你担心退休时的政策真的变化,有些人会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也没有关系啊,因为许多人从事手工工作或在恶劣环境下工作,这些人的预期寿命很长。
总的来讲,我们每年支付七八千的养老保险,退休年限可以返还,死后还有丧葬费,退休金和其他治疗费用。比如山东基本退休后,只要活3到5年,都不会亏钱,我们的退休福利也一年比一年增加,所以我们应该支持大部分的社保,现在真正不想买养老保险的人往往是年轻人,因为他们对未来没有什么计划,而且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但中年和40岁以上的人群是需要社会保障要求的群体。当下员工养老保险不能任意支付,而且由于年龄的增长,支付社保的负担很重。这也是一个矛盾的问题,但建议年轻人尽快缴纳社会保障,至少要支付15年,以保证未来。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㈦ 老龄化加剧!人口负增长!我们该如何应对

根本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壮大国家经济实力。

老龄化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威胁。

目前已有7个省披露当前养老金收入无法满足支出,而黑龙江则耗尽了全部历史余额,导致养老金全面赤字。在全国范围内,养老比例已经降到3以下,也就是说不到三个年轻人要赡养一个老人,年轻人养老负担还会继续加重。

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

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是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减少,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及时提高,经济增长率可能下降。同时,老年人是消费者,年轻人更关心储蓄。如果老年人数量增加,意味着储蓄率降低,投资形成率可能相应降低,这也将影响经济产出。

价格上涨

如果一个地区出现人口下降或者经济下滑,会直接导致很多人收入停滞。但是,毕竟大家的消费基本都处于固定状态,会导致物价上涨。

㈧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带来的压力

2005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浮出水面。2006年1月1日,养老新政开始实施,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做实个人账户、调整新的计发办法等方面提出了实质性举措。直面二十年养老保险改革难题,养老新政开始步入艰难的攻关战。

老人:新政影响不大

老章是名退休干部,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如今的他,每天遛鸟、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生活过得悠闲自在,而支撑他幸福晚年的经济支柱,则来自于他现在每个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

而老章的大学同学老汪的晚年境遇则大不一样。老汪退休前是一家企业的工程师,他现在的退休金还不到1000元钱,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只能说是勉强够用,为了下岗的孩子和自己的晚年着想,老汪在退休之后又去一家企业当起了会计。

对于中国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老汪的情形更代表了大多数普通老人的养老现状,日子过得拘谨而节制,和想像中的幸福生活还有一段距离。

“这次的养老金改革对老人的影响不大,就是说目前老人能拿到的养老金不会有任何变化,既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

这是专家的看法。

实际上,这次养老新政的出台,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证离退休老人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据了解,为了离退休老人的养老金发放,近五年来,中央财政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补贴金额高达2093亿元。

据了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各项缴费比例已高达40%,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新加坡。为维系这一制度的正常运转,不得不挪用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资金,形成了约7400亿元的空账,并且每年还在增长。

养老保险制度转轨中出现的最大难题,就是巨额“隐形债务”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亏空达8000亿元,且每年以1000多亿元的规模持续扩大。

中人:养老新政的受害者

“20年以后等我老了,能领到的退休金会因此变少吗?”在一家企业工作的马勇对自己的未来有些悲观。已过而立之年还在为事业打拼的他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但他对自己未来养老金是否会减少显得十分在意,“到那时候,社会上竞争压力肯定会更大,养老金要是少了,生活质量如何保证?”

“改革意味着政府将通过提高社会统筹的比例来筹集更多的资金,以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专家的看法是,在基础养老金不变的情况下,个人账户规模的缩小,将使在职职工未来的养老金水平缩水。

有人算了一笔账,假设一名养老新政实施前参加工作且在新政实施后才退休的职工,如果他的平均月薪3000元,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为10年;再假设10年后本地月平均工资是3000元,那么退休后,他在政策变化前后各能领到多少养老金呢?

如果按养老新政之前的养老金政策看,这名职工在退休后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是880元;如果将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即实施养老新政后,那么他退休后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690元。

也就是说,在养老保险制度调整后,这样的“中人”职工每月的养老金少拿了190元。对此,“新政”给出的应对办法是,国家将专门对中人发放“过渡性养老金”,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补偿,但发放标准和形式尚未有明确规定。

有关专家认为,“中人”在改革前并无个人积累,这意味着国家对这部分人负有“隐性债务”,“养老新政”实际上是通过牺牲在职一代的福利,来保障退休职工的福利。而且,再过30年,现在在职的一代人将到退休年龄,中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顶峰。届时,在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支付日益增加的养老金,如果政府仍然采取现行的政策,即进一步缩小个人账户比例,提高社会统筹比例,将使未来工作的新一代个人账户养老金进一步减少,最终可能使养老金制度完全成为现收现付制。从养老金支付的自身规律看,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大国,没有积累的养老金制度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

新人:养老不易

李楠可以说是一个新新人类,80后出生的他刚刚参加工作还不到3年,但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还不够自己用,谈到养老,他就一脸愁容,年轻时攒不下钱,老了以后怎么办呢?

刚参加工作的刘志坚最近一直在和同事讨论这样一件事情:自己结婚以后,如何来照顾双方的老人,虽然父母一再告诉他不用担心他们的养老问题,但刘志坚还是觉得父母加起来不到1000元的退休工资在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不够用。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4%,到2030年,中国人口结构将从现在的15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人变为3.3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使得养老成为一个大问题。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位学者认为,西方国家进入老龄时期一般都花费一百年左右的时间,而中国从控制生育到进入老龄化只用了18年时间。“我们这个社会‘未富先老’,所承担的养老责任越来越繁重。”

阅读全文

与面对养老金负担加重个人应怎么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人模特男 浏览:359
老年人突然腿抽筋怎么办 浏览:297
驾校学车体检哪些项目 浏览:283
重阳节修脚活动 浏览:897
重阳节小学生放假吗 浏览:25
居民户口养老保险可以补吗 浏览:232
顺于和孝顺 浏览:198
苏州工业园区退休年龄 浏览:119
2021年养老金哪个省最少 浏览:461
儿童体检查血在哪个医院 浏览:684
陪父母多少年书籍 浏览:346
长寿湖湖屿城 浏览:961
老年痴呆卧床出汗 浏览:562
中国副国级干部退休年龄 浏览:780
老人突然不记得人怎么回事 浏览:708
孩子被吼时父母在想什么 浏览:502
广州色弱只能在哪个医院体检 浏览:216
快一百岁的老人送什么 浏览:970
潍坊老年大学地点 浏览:21
看望敬老院老人Word 浏览: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