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琉璃河地区的历史变迁
琉璃河遗址是中国商周时期重要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遗址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20世纪40年代发现。1962年进一步调查并试掘,1972年开始发掘。该遗址对研究燕国早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包括古城址、墓葬区、居住址三部分。古城址位于遗址中部,地面尚存北城墙和东西城墙的北半部,北墙长829米,东西墙北段尚存约300米,建城年代约在西周初期。墓葬区位于城东南部,以黄土坡村最为集中,墓分大、中、小三型,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中小型墓有熟土二层台,大型墓多有两条墓道。随葬品小型墓以陶器为主,中型墓以青铜器为主,大型墓多被盗。陶器组合为鬲、簋、罐。不少青铜器上铸""铭文,出土的堇鼎和伯矩鬲是极为珍贵的青铜礼器精品。近年出土刻有"成周"文字的甲骨,为确定燕都城址年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收获。居住区位于城内及西部,有房屋、窖穴、灰坑、水井等遗址。今遗址区已建立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中文名称琉璃河遗址[1]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开放时间8:30-15:30门票价格免费所属国家中国所属城市北京市发现时间20世纪40年代试掘时间1962年遗址古国燕国适宜游玩季节9-10月建议游玩时长2小时
古城址坐落在遗址中部的董家林村,地下尚保留了北城墙和东西二面城墙北半部的大部分墙基。北城墙全长800余米,东、西二面城墙保留的北段长300余米,南城墙及东、西二面
琉璃河遗址
琉璃河遗址
城墙的南段,由于破坏严重,长度不明。城墙分为主墙和内、外护坡三部分,用黄土分段夯筑,宽约10米左右,残高1米多,夯层坚实,厚5厘米,面布细密夯窝。在东、西、北三面城墙外,发现有宽深各2米多的护城壕沟。城墙内侧的“护坡”,被周初的墓葬以及属于西周时期的灰坑、房址所打破,说明该城的修建年代,不应晚于西周初期。
城东南部为墓葬区,城内及西部为居住区。墓葬最集中的地区,是在城东南部的黄土坡村,已发掘墓葬200余座,车马坑近30余座。墓葬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中、小型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四周一般有熟土二层台,坑底置棺椁;大型墓墓室部分亦为长方形土坑竖穴,一般带有2条墓道,个别的有4条墓道,坑底木椁保存较好。葬式多为仰身直肢,棺底大多有殉狗腰坑。此外还发现7座墓有殉人。
墓葬中的随葬器物,多放在二层台上及头前的棺椁间,小型墓以陶器为主,中型墓以青铜器为主,大型墓因被盗严重,青铜器不多见。伯矩鬲通体饰满浮雕,造型别致
琉璃河遗址
琉璃河遗址
,铸造精细。其他有玉石器、玛瑙器、骨角器以及原始青瓷器、漆器、蚌器、货贝等。附葬的车马坑,最少的为2匹马、1辆车,最多为42匹马、10余辆车。有的是将马杀死后与整辆车埋入坑内,有的是将车拆散后埋入坑内。坑内出有众多的铜质车马器。国宝青铜器堇鼎通耳高62厘米,重41.5公斤,其器形、风格、铭文、字形与黄河流域商周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完全相同。[2]
城内及西部居住区发现有房屋、窖穴、灰坑、水井等遗迹。出土的遗物主要有石、陶、铜、玉、骨、蚌等制作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装饰品和卜骨等。
出土文物编辑
2002年8月14日-9月30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房山区琉璃河遗址进行了一次考古发掘,该地点属于琉璃河遗址墓葬区中Ⅰ区(按20世纪70年代对遗址的分区)的一部分,1995和1999年曾先后在其东部发掘了十余座西周时期墓葬。
本次发掘共发现墓葬14座,包括中型墓3座,小型墓11座,发掘了其中的12座。
从发掘情况看,本次发掘的十余座墓葬均属西周时期的土坑竖穴墓,方向均为北向略偏东。最大的2号墓长3.8、宽2.4米;最小的11号
琉璃河遗址
琉璃河遗址(1张)
墓长2.4、宽1.2米。最深的2号墓深5.8米,最浅的11号墓深不足1米。墓壁均为直壁,填土均经过夯打,尤其是2、5、13号墓的夯窝十分明显。
各个墓葬的棺椁不等,一般为单棺。2、5号墓为一棺一椁,11号墓未见棺痕迹。棺椁均保存不好,仅存少量板灰,长宽可辨,高度难以确定。棺椁的盖板均为横置。
12座墓中,3、4、6、10、11、13号墓墓主人的骨架保存较好,7、8、9号墓残存少量骨骸,2、5、14号墓已不可辨认。从保存较好的墓主人看,均为仰身直肢葬,双手大部分置于腹部或骨盆上。
殉人
殉人见于2、5号墓。2号墓殉3人,其中一人在南部二层台上,东西放置,侧身直肢,头向西,面向北,身上残留有席子的痕迹。另两人在椁内东侧,南北放置,均为仰身直肢葬,面向西,身上覆盖大量青铜车马器,北部一人的面部覆盖着大量扇贝,南部一人的头部放在北部一人的两腿之间。5号墓殉2人,其中一人在南部二层台上,东西放置,仰身直肢,头向西,面向上,身上残留有席子的痕迹。另一人放置在椁内东侧,侧身直肢,面向西,身上覆盖大量青铜车马器。
殉狗的现象较为普遍,一般放置在填土和腰坑中,部分狗骨架残缺不全,狗头的方向一般与墓主人的头向相反,部分狗骨架显示出活埋的迹象,如2号墓填土中的狗骨架。只有13号墓的殉狗较为特殊,该墓除在填土和腰坑内各放置一条狗之外,还在西部二层台上放置了一条狗,且狗的前肢反绑,显然为活埋。
随葬品
随葬品有陶器、青铜器、玉石器、蚌器、漆器以及海贝、扇贝等。
陶器均放置在墓主人头端或棺椁之间。多者一墓(如5、13号墓)出土陶器十三、四件,少者一墓(如4号墓)仅出土陶器一件。器型一般有鬲、簋、罐、豆、尊、鼎等。
青铜器主要出土于2、5、13号墓等墓,2号墓主要出土青铜礼器、兵器以及
琉璃河遗址
琉璃河遗址
车马器;5号墓主要出土青铜车马器;13号墓主要出土有青铜礼器、兵器和工具等。青铜礼器主要有鼎、簋、甗、尊、觯、卣、爵等,兵器主要有戈、短剑、矛、镞,工具有镢、锥等,车马器主要有当卢、缨络、节约、衔、镳、轭、辖等。另外,还出土了青铜面具、盾饰如铜泡等器物,部分铜泡上有“?#93;侯舞易”的铭文。[2]
玉石器较为少见,2、5号墓各出土了一件玉鱼,13号墓出土一件玉璜。另外,在2号墓还出土了一件玉戈,13号墓出土了一件玛瑙管。
蚌器主要出于5号墓,有蚌泡和蚌鱼,但均已残破。
漆器出土鱼5号墓,残破过甚,器型不明。
海贝一般出土于墓主人的头部,部分也放置于随葬器物上。扇贝只在2、5号墓中有大量发现,主要放置在殉人身上。[3]
本次发掘的12座墓葬,时代均属于西周时期,从初步整理的结果看,7、8号墓的年代最早,属于西周早期;2、3、5、6、9、10、13、14号墓的年代次之,属于西周中期,其中又有偏早和偏晚之分;4、11号墓的年代最晚,属于西周晚期。
本次发掘,是琉璃河遗址近年来收获较大的一次考古发掘,尤其是7、8号墓出土的陶器,显示出这两个墓葬可能是目前琉璃河遗址发现的西周最早时期的墓葬。而2、5号墓出土的大量车马器,也是自80年代以来出土最多的一次,尤其是两墓中出土的青铜组合面具、双鸟头马具、兽头形当卢等都是琉璃河遗址首次发现,丰富了琉璃河西周燕文化的内涵。
琉璃河遗址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距京城40公里,占地20667平方米,楼阁式建筑,仿唐风格。馆内有展厅、文物库和两处墓葬处、两处车马坑。展示的文物有陶、铜、原始青瓷、玉、漆、俑、石等器物数十件。其中包括北京历史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董鼎和矩鬲等国家级文物。商周遗
琉璃河遗址
址面积近6平方公里,包括居住遗址、城址、墓葬区、车马坑等。自70年代发现以来,已出土珍贵文物数千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进一步证实北京是具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
商周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进一步发掘研究,博物馆也将随之完善扩大。
B. 琉璃河遗址的介绍
琉璃河遗址是中国商周时期重要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遗址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20世纪40年代发现。1962年进一步调查并试掘,1972年开始发掘。该遗址对研究燕国早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包括古城址、墓葬区、居住址三部分。古城址位于遗址中部,地面尚存北城墙和东西城墙的北半部,北墙长829米,东西墙北段尚存约300米,建城年代约在西周初期。墓葬区位于城东南部,以黄土坡村最为集中,墓分大、中、小三型,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中小型墓有熟土二层台,大型墓多有两条墓道。随葬品小型墓以陶器为主,中型墓以青铜器为主,大型墓多被盗。陶器组合为鬲、簋、罐。不少青铜器上铸铭文,出土的堇鼎和伯矩鬲是极为珍贵的青铜礼器精品。近年出土刻有成周文字的甲骨,为确定燕都城址年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收获。居住区位于城内及西部,有房屋、窖穴、灰坑、水井等遗址。今遗址区已建立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C. 琉璃河镇的历史沿革
1956年成立琉璃河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成立琉璃河人民公社,辖窦店、交道、东南召、窑上、琉璃河5个工作站。1960年各工作站分别改称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乡,1990年2月改乡为地区办事处。原¬属河北省良乡县。1958年良乡县与房山县合并为周口店区,并划归北京市,时属周口店区。1960年撤销周口店区,改为房山县,时属房山县。1987年1月房山县与燕山区合并建房山区后,又改属房山区。2002年东南召镇与窑上乡并入,形成今辖域范围。
该镇地处大石河、小清河、永定河冲积平原¬,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河流有大石河、小清河、挟括河等。镇西部地区主要为大石河流域,土质肥沃,多为壤土和黏土,适宜粮食和林木生长;镇东部地区,尤其是小清河与永定河之间地区,土质多为沙土,适宜林果生产。全镇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镇中西部地区,面积37860亩。东部地区以林果为主,果树面积14056亩,其中百年以上的梨树就有一万多亩,且成方连片。果品主要有梨、桃、苹果、葡萄等。其中以鸭梨、酥梨、黄金梨最为著名,素有“京郊梨乡”之称。
琉璃河原¬为古镇。1949年前即有中心小学1所、铁路小学1所。现有中学3所,小学12所。有卫生院3所,各村均上设有医疗站。邮政支局(所)3处,电信支局3处,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6000门。域内有35家中央、市、区属企事业单位和驻军武、警单位,其中包括市属大型企业——北京市琉璃河水泥厂。拥有占地1000亩的高尔夫俱乐部二处,具有承办国内外正式比赛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实施“内聚人心、外聚人气、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内增实力、外扩影响”的三步战略,进一步明确琉璃河镇的功能定位,探索新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以“和谐村社”建设为突破口,规划完善“一城三区”的产业布局,通过“两加强”、“三加快”的具体措施,加速实现“六个提高”,着力打造经济强镇、旅游新镇、文化名镇、最终向“和谐琉璃河”的目标迈进。2008年,全镇农村经¬济营业收入49.5亿元,财政收入9015万元,人均纯收入9319元。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全镇农机总动力84540千瓦,大型农业机械630台,基本实现了粮田喷灌化。镇域内各类企业共3010家,从业人员14000人,主要包括建筑、建材、化工、造纸、铸造、印刷、加工、交运、商饮服务和房地产等。兴河造纸厂生产的“金宇”牌餐巾面巾纸、卫生纸和编织纸,天鸿顺鸭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天鸿”牌肉鸭和三江宏利鸭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三江宏利”牌肉鸭,中原¬肉联厂生产的“佳辉”牌熟肉制品,在全市乃至全国享有声誉。南白小提琴厂(北京市第二提琴厂)生产的“星海”牌小提琴远销国外。琉璃河劳保用品厂生产的“盾”牌安全帽行销全国。
1996年,琉璃河中心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获得了市首规委批准。2000年10月,市政府正式批准琉璃河镇为全市重点建设的33个小城镇之一。2001年,小城镇建设正式启动,重点完成了总长2200米的琉璃河大街公路建设和大街两侧的商宅建设,住宅小区和其他城镇基础设施也开始起步,2008年琉璃河镇中心区控规获得首规委批复,当年城镇建设资金达2.9亿元。
琉璃河镇历史悠久,境内有很多重要文物古迹。商周遗址是我国已发现的重要遗址之一,对研究我国商周时代的文化和北京建城史具有重大意义。该遗址中心部位在董¬家林、黄土坡村一带,目前,已发现商周时代的古城遗址和同时代的200余座墓葬,现已发掘的墓葬60余座,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青铜器、陶器。这里被认为是西周初年召公奭的始封地,是燕国最初的都城所在。
西周燕都遗址,是西周燕国的都城,建于公元前1045年,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周遗址的发掘将北京建城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余年,西周燕都遗址是北京城的发源地,琉璃河因此被称为“北京之源”。
琉璃河上有明嘉靖年间(1545年)修建的九孔联拱实心栏板石桥、有¬为皇帝行宫的老公庙(岫云观)一座,现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年间(1684年)于在镇境内永定河西岸堤上修建金门闸,是清代200多年间治理永定河的重要水利工程,上有乾隆御笔题诗。该镇立教村有元代梁斗南(都运官)墓和后世建的天主教堂。
该镇具有陆路和水运之便,自古以来北京出入西南的咽喉,此地便逐渐成为商业集镇和水陆码头。宋代诗人范成大途径此地曾赋诗:“烟林葱茜带回塘,桥影惊人失睡乡。陡起褰帏揩病眼,琉璃河上看鸳鸯”。
因该镇地势低洼,全区50%的河流汇聚于此,故多水灾。曾在1939年因永定河决口,洪水泛滥,殃及此地,大批农田被淹,房屋多有倒塌。1951年、1963年分别发生过大的水灾,1976~1979年连续水灾,均造成一定损失。此外,风灾、旱灾、雹灾、虫灾也常有发生。
现107国道、京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自东北向西南斜穿过境,于琉璃河设火车站,并有铁路支线从琉璃河通往周口店、房山等地。目前,该镇村与村间皆有公路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D. 琉璃河商周遗址感受
琉璃河遗址是中国商周时期重要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遗址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20世纪40年代发现。1962年进一步调查并试掘,1972年开始发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璃河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琉璃河乡。遗址东西横距3.5公里,南北纵距1.5公里。为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包括古城址、墓葬区、居住址三部分。古城址位于遗址中部,地面尚存北城墙和东西城墙的北半部,北墙长829米,东西墙北段尚存约300米,建城年代约在西周初期。墓葬区位于城东南部,以黄土坡村最为集中,墓分大、中、小三型,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中小型墓有熟土二层台,大型墓多有两条墓道。随葬品小型墓以陶器为主,中型墓以青铜器为主,大型墓多被盗。陶器组合为鬲、簋、罐。不少青铜器上铸""铭文,出土的堇鼎和伯矩鬲是极为珍贵的青铜礼器精品。近年出土刻有"成周"文字的甲骨,为确定燕都城址年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收获。居住区位于城内及西部,有房屋、窖穴、灰坑、水井等遗址。今遗址区已建立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该遗址对研究燕国早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E. 琉璃河遗址调查报告
琉璃河遗址调查报告如果需要可以按照你的思路创作。。
F. 琉璃河镇刘李店村规划
摘要 琉璃河是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的源头,遗址于上世纪四十年代首次被发现。未来,这里将建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讲述北京城的故事。《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年-2035年)》近日发布,琉璃河遗址保护区的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从7.1平方公里增至11.6平方公里,规划经费总计不低于17.8亿元。
G. 房山琉璃河镇2021年规划
法律分析:房山区将严格执行规划内容,切实加强琉璃河遗址文物保护和管理,促进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部的房山区琉璃河镇,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类别为古遗址。这是我国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重要的诸侯国——燕国的早期都城所在地,也是目前北京地区可追溯到的最早的城市文明的源头。综合考虑琉璃河遗址的文物保护要求,周边地区城乡发展情况,后续考古工作开展,历史环境保护和景观协调,以及保护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等因素,本次规划对原有保护区划进行了调整。保护区划范围从10.1平方公里增加至17.3平方公里,形成文物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控制区三级区划保护体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第一条 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H. 北京琉璃河遗址公园规划什么时候启动编制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启动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区搬迁腾退工作。日前,市人大代表,房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郭延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将打造一个由遗址本体和遗址博物馆群组成的琉璃河考古遗址文化公园,目前公园规划正在编制中,初稿有望今年年底出炉。
“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的发现,将北京的建城史上溯至距今3000多年前,被史学界视为北京古代城市发展的起点,有‘北京之源’之称。”谈到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郭延红娓娓道来,“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与国内外同类遗址相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亟待进一步考古发掘。”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历史文化与地质遗迹相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使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成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郭延红说,希望将来人们来这儿旅游时,既能参观文物古迹遗址,还有生态公园可以逛,真正让文物在绿水青山间实现时空穿越。
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位于房山区琉璃河镇西部,距今已3063年,是公元前1045年西周燕国的初都所在地,是迄今西周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处集城址、宫殿区和诸侯墓地同时并存的遗址。经过多年发掘,该遗址不仅发现了城址,还发掘出了燕国贵族墓葬区,并出土了一批带有燕侯铭文的青铜器,从而确定了这里就是西周时期北方重要的邦国——燕国的都城,是北京建城最早的见证。
I. 房山琉璃河五年内规划
法律分析:房山区将严格执行规划内容,切实加强琉璃河遗址文物保护和管理,促进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本次规划“中远期规划实施重点”中,该区域将建立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改造并完善遗址所在地区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包括地表有组织排水);完成琉璃河遗址最具代表性宫殿区、祭祀区和重要墓葬的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工程;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建筑改造为保护工程,将博物馆功能调整为遗址展示节点;建立完备的遗址监测体系;对琉璃河遗址遗存可能分布区进行考古调查、钻探和小规模发掘,进一步明确遗存的分布范围;完成大石河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完成107国道的改线;研究论证京广铁路线位改移的可能性;启动琉璃河遗址申遗相关工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