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人遗失养老金路人寒风中守候,如何培养市民拾金不昧的精神
江苏昆山的沈老伯从银行取了7720元养老金,结果钱不慎滑落,他没有丝毫察觉。看到这一幕,附近居民、商户、城管、路人……上前捡起被风吹散的百元大钞。在寒风中守了10分钟,最终等到了失主沈老伯。确认了银行取款记录后,7720元养老金一分不少回到老人手中。为素不相识的好心人点赞!
热心路人的做法,引来了广大网友热议,网友们认为,这种暖心行为值得点赞。
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用心、用情服务客户,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网点工作人员作为“劳动者港湾”的守护者,致力于为大众提供最温馨的服务,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暖。
Ⅱ 养老金的缺口如何补
怎么补?
中国目前出现的养老金缺口将由政府补齐。
“国家已成立一个养老基金,由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国家拿出钱来作为战略储备,以备将来到老龄化人口高峰的时候,如果资金不能平衡,就拿这部分钱作为战略补充。”
现在每年筹集的三千多亿元的养老保险基金,只能保证现有的近4100万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养老保险金部分积累很困难,因此养老金短缺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消除的。
Ⅲ 养老金是如何空缺的
在这个把“难得糊涂”当人生智慧的国度里,政府正不断向社会不规则的公布一笔一笔的糊涂账,而一直把“老有所养”看的十分重要的国民,养老金出现1.7万亿大空缺的消息,无疑是个晴天霹雳。而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和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团队研究的结果更为惊人,到2013年,我国养老金缺口竟高达18万亿。 目前,我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只占人口总数15%,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国际最低标准。除了农村人口绝大多数被抛弃外,城镇职工也仅仅覆盖大约55%。一提这个,不少官员总会说,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养老金保障起步晚、困难大,可就是不明白,“三公”消费怎么总能奇迹般不断上升,从来没有遇到障碍,年度开支总额据说已达到惊人的1.9万亿,如果每年省下一半,不出2年,现在的1.7万亿养老金空缺,不就轻松解决了吗? 而事实是,这个简单的办法,这个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举措,它却难以成真。有办法的官员是不会担心养老问题的,公务员也没有纳入社保范畴。人社部解决养老金空缺的建议,是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即便相关社会调查中90%以上的人强烈反对,但反对无效,出了大空缺,包不住了,到了不说不行的时候,但你千万不要误解,这压根不是和你商量来着,或许,不久就会势在必行,而依照社保专家的测算,延迟退休年龄,每年可减缓养老基金缺口约200亿元,以此推衍,补齐空缺需要八十年,反对无效后,只能做一直干下去无法退休的准备了。当然,这情况大多不会发生,但退的越晚,政府的负担越轻,这个账是很明白的。 我国的养老金收缴和使用制度始终不透明。究竟全国收了多少养老金,这些养老金如何管理和使用了,交钱的人是无权知道的,根据公开数据,截至年底,养老金个人账户本应有资产19596亿元,实际却只有2039亿元,有些学者研究,空缺比这还要大。究竟实施这个制度以后,除了国家补贴,企事业单位及员工个人处上缴了多少钱,空缺部分,其中多少是应缴未缴的自然空缺,其中多少是“以后抵前”的真正空缺,其中多少是被挪用而产生的空缺,其中多少是投资失误损失空缺,其中多少又是管理开支浩大而不当消耗掉空缺? 在20年前,我国确立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起步并不晚。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社会统筹由单位负担缴费,目前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账户则由职工个人缴费,缴费比例为个人工资的8%。这个基数是相当大的,政府采取加大现在的职工养老金提取上缴比例来支付制度实施前已到期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背负,本来应由政府支付的制度转型成本,在实施之初就须制定配套的财政年度跟随补缺计划,但装聋作哑的击鼓传花,不断变相转嫁到社会,才是形成巨大空缺的基础性根源,也给下届政府留下了一个不公平的包袱。 即便如此,常识告诉我们,养老金个人账户绝不会只有这区区的2039亿元,政府首先要敢于亮个底账吧,遗憾的是,这类必须权威和及时公布的数据,我们只能绞尽脑汁的上下求索和千难万险的多处拼凑,如果养老金管理一直不能透明,社会各界傻乎乎上交、人社部隔几年就说“空缺”的游戏就会反复下去,如果连养老金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玩弄的话,那这个国家最后也一定会被玩残。我过去曾写过一篇文章《养老金不入市风险更大》,当然知道养老金这个保命钱是不能轻易入市,但更知道,中国股市无论多糟糕,有个特点就是它的公开性,即便存在贪腐问题,会比投资到那些不公开场所发现几率更大,否则,养老金成了又一个暗箱操作领域,谁能保证它比投资股市更安全那? 世界的通行做法是,政府财政及国家资产变现都会优先确保养老金不空缺。尽管我国财政也在加大对养老金的投入,但只占到全国财政支出的2%左右,与欧美国家差距极大,特别是日本,养老金占到了GDP的20%,而我国养老金只占GDP的4.3%。尽管我国还提出了通过国有股转持、国企上交红利来补充社保,但雷声大雨点小,2011年央企利润仅有0.4%补充了社保,国有股转持的范围也没有包括原来高峰期大量上市的国有控股企业。作为国家战略而在2000年设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截止到2011年底基金规模仅为8688亿元,也无法应对即将出现的社保空缺危机。 从1958年实施的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规定,已持续半个多世纪。对大部分没有特殊技能普通职工来说,延迟退休年龄,不过是给单位添麻烦、给健康添麻烦的一种危机滞后传递,本来,靠月积年累克扣工资来实现的养老梦想,觉得不会有任何变故的,主动缴纳是基于对国家之信任,以及可以享有国家财富的全民共沾,但现实是,不说退休养老金出空缺了,即便是欲望极为保守和可怜,即便是按现规定年龄退休并拿到养老金,也会面临通货膨胀侵蚀而不得不艰苦度日,除非,养老金之外搞到了不义之财。
Ⅳ 关于养老金改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对于养老金改革,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已经发文进行说明,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五个问题是建立合理的预筹养老金经营体制。周小川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要建立起合理的养老金经营体制,与资本市场发展进行很好的配合。虽然资本市场存在一定的波动,尤其是新兴市场,泡沫破灭的时候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疑问。但是,从更长的历史阶段来看,保值增值很大的可能性还是要依靠资本市场。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预筹养老金经营体制,利用资本市场工具用现在的国有资本对个人账户进行填充和回补。
总而言之,对于养老金改革,应该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关乎我们自身的利益的。
Ⅳ 退休后想领取养老金,要做到这6件事,你知道是什么吗
在参保人员心目中,可能都认为,只要自己按时足额缴纳社保,等到退休后,就一定能够领取养老金。但事实上,从参保到领取养老金这个过程,还有6件事必须做到,否则,养老金可能将一分都拿不到,看看你都知道吗:
第六,保管好社保卡
考虑到很多老人对智能手机不太会使用,所以申请电子社保卡的人比较少,大部分人还是利用社保卡看病和领取养老金的,但是这就面临社保卡丢失的隐患。老年人智力下降,容易忘东忘西,万一丢了社保卡,由于很多老人害怕自己记不住密码,都是设置非常简单的密码,容易被破解,被贪财者捡到,可能会盗走你的钱,还影响后续养老金发放。所以,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社保卡,尽量不要总是随身携带,查看养老金发放,可以让子女在社保APP上帮你查询,即使去银行,也一定要在亲人的陪伴下再去,以减少丢卡的风险。
Ⅵ 什么原因造成现在养老难
在以前的时候呢,很多的人都是想着养儿防老,想着生个儿子以后就能够给自己养老了,但是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养儿已经防不了老了,而且还需要承担很大的压力。当自己老了的时候根本就指望不了孩子能够给自己养老,或许自己存了一辈子的养老钱,最后都会成为孩子的。因为不是孩子不想给自己养老,实在是社会压力太大了。
一:在大城市里买房。
现在的农村几乎已经不见年轻人了,因为年轻人都去城市里面打工挣钱,想要在大城市里面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在城市里面买座房子。现在的房价真的是太贵了,稍微大点的城市,房价一万一平,一座房子下来需要一百万。父母还需要把自己的养老钱都拿出来给孩子付个首付,就更别提养老了。
这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年轻人自己都顾不住自己,更别说还养活父母了。而且现在的老人都在农村,年轻人都在外面生活。
Ⅶ 通货膨胀那么厉害,我们交的养老金怎么能保证足够我们退休后使用怎么保证养老金不贬值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读一下这篇文章吧!
经济观察网魏英杰/文说实话,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每个月缴纳多少养老金,以后退休又可以拿多少钱。毕竟离退休还早,而且变数太大,这时候操心等于白操心。
但对已经或即将开始领取养老金的人群,这却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养老金能否随之调整,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近日,国务院决定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方案确定后,这将是国家连续9年较大幅度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水平。
照理说,这应当算得上是一个善政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大家都知道,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养老基金亏空很厉害,据统计2011年全国养老金个人账面亏空高达2万亿元。一方面是收不抵支,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社会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这看上去就像是打肿脸充胖子。按照这样下去,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亏空只会越来越厉害。
这样做似乎也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掌声。北京某退休职业职工称,2004年他退休时养老金大约是1200元,如今差不多翻了一倍。“但老实说,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明年要是不涨了怎么办?”虽说养老金年年在涨,可许多人依然心存担忧。这说明了什么呢?
对于已退休人员来讲,养老金年年涨当然最好。何况,按现在的物价水平,不涨就等于降低。但这部分人群更大的担忧可能不在这里,而是不知道养老金今年涨了明年又会如何。这其实就是对现行养老金制度缺乏足够信心。这里头的原因,一方面正如报道所称,养老金涨不涨、怎么涨,缺乏一个正常的调整机制;另一方面就是,养老金账户常年亏空,让人觉得有不安全感。
人们对养老金的担忧,说到底就是对政府缺乏信心。养老金亏空那么多年了,如此寅吃卯粮肯定不行。可一直以来,却没有看到政府采取什么实质有效的补救措施。这样看上去,难免让人认为这是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当这钟敲不下去了怎么办?这是人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目前,这个亏空的口子越来越大,一些地方已出现顶不住的苗头,如有的地方开始从银行贷款来支付社保了。当制度本身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给块糖吃显然起不来什么安慰作用。
有经济学家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但人保部预测,到2025年中国城市养老金的缺口只有6万亿元。无论是哪个数据,这都表明养老金制度必然要面对可持续的困境。这个缺口最终由谁来埋单是一回事,一直悬在半空却只会让所有人提心吊胆。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而且坏就坏在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在这背景下,无论养老金一年涨多少幅度,充其量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养老金制度能够维持的前提是信心。如果没有信心,谁愿意把今天的钱存进账户,等老了再来领取?所以,不管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当务之急是让人们看到信心。而要让人们看到信心,关键在于提高政府公信,让人对这个制度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