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农村老人想要度过幸福晚年,该如何养老呢
㈡ 没有社保的农村60岁以上老人如何养老
说实话60岁了才想起来交社保,实在是有点晚。不过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老人没有缴纳社保的意识,这样也是比较常见的。在新型社保制度施行之前已经年满60岁的老人,不用缴纳社保也可以享受居民基础养老金。现在年满60岁想要领取养老金,那么首先要满足缴费条件,可以一次性补缴。
很多人说养老保险不是不能补缴了吗?不能补缴的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过去职工养老保险还能补缴,但是现在只有少部分特殊情况的人可以补缴。不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因为养老保险普及率低、缴费水平低,还是允许一次性补缴的。
60岁怎样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主要参保对象是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其他本地户口城乡居民,因此对参保年龄没有上限限制。现在60岁以上按规定仍可参保。
根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规定距缴满15年不满15年的人员,可以一次性缴纳也可以每年缴纳一次,已年满60周岁即已年满领取待遇年龄,可以到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费补缴完毕后可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水平不高,国家规定的是缴费档次一般是100元-3000元之间,各地区执行的标准有所不同,即使一次性交完15年的,对大部分人来说压力也不算太大。
我们的养老金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档次影响城乡居民退休后养老金待遇,城乡居民养老金和城镇职工养老金计算方式是一样的,都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加上基础养老金,不过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不一样,一般是固定的。
目前国家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是93元,在全国最低基础养老金的标准之外,各级地方也可以进行额外补贴,基础养老金是多少,以当地政策为准。
所以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越高,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越多,退休后能够领取的养老金待遇也就越高。
最近,很多地区都宣布了提高居民养老金的消息,比如,江苏省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60元提高至173元,实现“十连增”。居民养老金待遇正在逐渐提高。
㈢ 农民老了以后怎么办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农民老了以后怎么办?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2.5亿人,缴保险领养老金的人不足一亿人,还有1.5亿以上的老人,绝大多数是农村老人,没缴保险,因此就没有养老金。
近年来,就这不足1亿人的养老金,不断暴料入不敷出了,国家不断采取措施,确保发放。
1亿缴了养老保险的老人都有问题了,何况1.5亿没缴养老保险的老人?这么多人,绝大多数是农村人,以前都是农民,当时生活都困难了,哪里有钱缴养老保险呢?如果要发,这么大的数目,钱怎么办呢?
他们得养活自己,仅凭子女的3~5百元钱和政府发的养老金每月98元,总共加起来不到2000元,这是全年的开支,所以得省这用,能省则省,能不花就不花。
要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使农村老人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是当前的现实问题。
㈣ 无儿无女的农村老人,该怎么养老呢
农村如果有没有孩子的老人,一般可以住养老院,自愿入住,自由出院。事实上,除无子女的老年人外,农村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固定赡养义务的老年人、残疾人、自愿不到养老院集中供养的,由直系亲属代供养,每月发放养老金,由政府与亲戚签订协议,照顾生活起居,死亡后山林田土归代养人所有。
㈤ 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他们都有哪些方式养老
我们经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村老人靠子女,城里老人养老金,没有养老金的也是靠子女,养儿为防老就是这个道理,抚养爹妈义不容辞,这是责任和义务,国家给农村老人有老年补贴,随着年龄越大,领的补贴越多。加上子女日常接济,这是农村养老的普遍现象。老人在家照看子孙,料理家务,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这也是老人喜欢待在农村的原因。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有子女负责老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这也是传统。
㈥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1、家庭养老。这是我国农村最主要、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孝”的集中体现,它具有其它养老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短时期内不会被其它养老方式取代,仍然是我们主流养老方式。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正受家庭规模缩小、人口流动、失地、老龄化等因素的挑战,目前这种养老方式的质量有下降的趋势。
2、集体养老。这是一种在农村很常见的养老方式,它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其主要形式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但是适合这种养老方式的,只是农村老年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人,并不能成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主要形式。
3、养老保险。随着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养老保险也是一种好的养老制度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4、储蓄养老。这种养老方式只有少部分的农村老年人采用,他们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农村居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钱财是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需要时用。
㈦ 据调查1.2亿60岁及以上人口在农村,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引言: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已经逐步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现在有很多的老年人。而且尤其注意的是,在农村里面的老年人是更多的,而且也更加的明显,现在我国已经有1.2亿60岁及以上的人口是生活在农村的,那么农村老人该如何养老呢?
其实每年的时候都可以通过乡镇的文化活动来选出一些敬老爱老的农村青年,然后鼓励更多的农村青年多回家看看自己的老人。这样的情况之下就能让老人得到一个合理的照顾,通过榜样的力量来鼓舞这些年轻人,多去重视自己父母的养老。
㈧ 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农民这个属性固然不能同城市居民相提并论,他们在年老之后也不会有什么退休金,从身边大多数农民的现状看,即便是年满60岁,只要身体还能够从事劳动,依旧有一些农民在从事建筑、农业生产、设备维修等一些体力劳动。对于这些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科学兴农看大致有以下几样:1、老人自己养老,2、孩子养老,3、社会养老。
自己养老型
通常而言农村老人即便是年满60岁也还不至于丧失劳动力,当然了城市老人也是同样的,因此来说科学兴农在农村所见到的最多的一种也就是老人自己养老,直至自己完全丧失活动劳动能力。以老家那边的情况来说,每人2亩地,而有些家庭女儿出嫁之前所占有一部分土地,但是无论如何老两口四亩地还是有的,种植一些小麦、玉米,偶尔复杂一点种植一些大蒜,效益好的时候年收入可以过万元,即便是比较一般的情况下,年收入4000-5000块钱还是可以的。没病没灾的情况下,日常生活还是足够的。
孩子养老
对于这些老人,一般来说都是孩子比较有出息一些,大多能够在外地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因此他们在赡养老人方面往往能够提供更加充沛的财力,每月为家庭老人负担一笔费用,而对于家中老人所拥有的土地,基本上选择承包租赁出去,四亩耕地一年租赁费用也就是2000块钱样子,加上孩子每月负担给老人一部分费用养老也是妥妥的。当然也有不少孩子在外面工作,顺带把老人接走到城里“享清福”,当然说是享清福,大多都是为孩子照看子女。
社会养老
这一种类型属于比较少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年老之后去养老院,或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流行,但是在农村却几乎没有什么人在年老之后去敬老院,都喜欢在老家。比如说邻居打了一辈子的光棍,而且家中也没有什么积蓄,也没有什么亲人,说起来是完全可以去养老院的,但是依旧守着农村的老家。还有一部分老人属于五保户,军人、烈士家属,在年老之后选择去养老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是社会国家问题,也是大家自身的个人问题,如果自己有足够的积蓄的话,自然不必担心年老之后的养家糊口问题。因此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趁着年轻,多奋斗几年,手中多攒一些积蓄,将来老年时候,可能会让你轻松不少。
㈨ 农村老人如何居家养老
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村老人养老,还是以家庭式养老为主,由子女轮流或者固定一家照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空心村。
如果换在以前,很难想象,一个村子里面,基本90%的家庭都生了两个左右的孩子,到现在居然是冷冷清清,没几个人的样子。
换做以前,村里的小孩早就围在一起研究着去哪里抓鱼了,而现在,农村的田地大多都租出去了,小孩也没几个了,年轻人基本看不到,剩下的大多都是50多岁以上的人,以60岁70岁的老人居多。
这个也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人大量的外出打工,一直到现在,很多人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过了,这样的家庭,子女都不回来了,老人去找什么子女养老呢?
无非就是自我养老罢了,这也是农村孤寡老人被迫选择的结果,如果可以,谁不想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
2、子女经济压力大。
相对于那些空心村,那种靠近县城的村子情况会好一点,但也存在着自己的问题。
虽然老人的子女没有因为打工的事情离家太远,老人还是可以依靠子女进行养老的,但在农村里面,大多数家庭,都只能局限于解决老人基本的吃穿住行的问题,其他方面的问题,只是有心无力了。
3、老人与子女不和。
谁都想家庭和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去为这个家努力奋斗,但总有各种问题,让家里面的老人与子女与儿媳妇等相处不和睦。
对于老人来说,自己需要靠子女养老,但他们心里大多都认为这是子女应该做的,子女一句有意无意的话语、一个无意的动作,总会让这些老人去揣摩其中的意图,到最后让自己内心很难受,也让子女很难受。
㈩ 农村的70、80岁以上的老人,该怎么养老
农村的70、80岁以上的老人,该怎么养老?
我个人认为,农村里的70、80岁以上的老人养老,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何种养老方法。
所以,作为农村老人来说,要想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快乐,就必须自己有足够养老的钱,自己有钱,就不用跟子女要钱。另外,自己有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