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服务 > 养老院一席难求怎么看

养老院一席难求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2-05-06 19:33:04

㈠ 如何看待年轻人住进养老院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有些养老院为了让自己的房间不空置,就推出了这样的政策。现在人口老龄化严重,有些养老院一床难求,而有的养老院根本没几个人。当然养老院老少混住,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他们除了要支付房费之外,还要每月完成固定的助老志愿服务。在我看来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可以帮助年轻人,也可以更好的照顾院里的老人。

3、志愿服务

一般入住养老院的年轻人,都需要满足养老院提出的要求。他们也算是志愿者,需要每月完成足够时间的志愿服务,这样才能让他们入住。这算是一个好的开端,能解决很多的问题。不过人多了之后,养老院难免会发生变化。

㈡ 为什么养老院在中国做的不是很好

中国人几千复年以来的传制统思想是“养儿防老”,去养老院意味着无后或子孙不孝。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与农耕社会不同,现代社会养儿防老逐渐变得不现实,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㈢ 养老院未来可能会一床难求吗

这种情况还会随时会出现,因为现在中国的老龄化社会越来越严重,到2025年之后中国大面积的出现,老年人这个时候如果养老院不能够有很好的数量,或者说有一定的面积的话,那么他的床位也会非常难求的。因为现在的这种环境对于这种老龄化的社会也是大家在每天的不断的说起来,有的时候也确实是因为现在的现在的这种新生儿可能是越来越少,再加上现在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吧。

养老院的床位越来越紧张,并不是说一句空话,而是离得我们现在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要抓紧足够的能力去挣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男人得到一个很好的照顾。所以说那个时候我们必须要陪在父母的身边,这样也能够做到自己的应尽的义务。

㈣ 养老院,何时不再难进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城乡养老机构发展到4万多个,养老床位365万张。但平均下来,每50个老人拥有不到一张床。
1·总量不足导致“一床难求”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大部分老人都愿意居家养老,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不少思想开明、衣食无忧的老人希望入住设施齐全的养老院安度晚年。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处张晓峰说,在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接收“三无”老人、“五保”以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充分发挥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但与现实需求形成强烈对比的却是,多数养老院床位紧张,公办养老院更是“一床难求”。
据民政部统计,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为19.7张,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0‰—70‰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0‰—30‰的水平。
2·“难求”背后暗藏潜规则
床位总量少,是养老院“一床难求”的客观原因,但不够公开透明的排队制度,从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入院难”现象。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原本接收“三无”老人、“五保”等弱势群体的公办养老院,渐渐成为“特权”老人争相享用的“蛋糕”。找关系、打招呼“插队”入住“火爆”的公办养老院,已是行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在床位紧俏、有300多人排队等位的上海市第一福利院,86岁的朱大爷就坦言,自己能住进来多亏3年前女婿找了关系。“要不哪能这么快住进来,排队不知要排到猴年马月!”
此外,部分公办养老院由于承担行业示范作用,建筑设施存在高端化倾向,也成为吸引“特权”老人的因素之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公办养老院更应发挥“托底”作用,不能沦为政府部门追求政绩的“面子工程”,忽视了社会群体基本的养老需求。
“养老是一门科学,不能粗放管理。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民办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在大力发展公办养老机构的同时,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令我们备受鼓舞。”宋晓斌说,今后将继续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控制”的思路,多途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为有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㈤ 年轻人为何住进养老院

近来,杭州养老机构滨江绿康阳光家园新来了14名年轻“住户”。表面上看,作为“住户”,他们每月只需支付300元就能住进30平方米的“标间”;但实际上,他们还有另一重身份——作为养老院招募来的志愿者,每月要完成20小时的助老志愿服务。

不过具体到年轻人入住养老院的问题,要推广也不得不提到一个现实的难点。以杭州为例,2017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每百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24张。而此前《浙江日报》曾报道说,有的养老院“一床难求”而有的养老院空置率居高不下。

不只是杭州,市区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其实是全国普遍存在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拿出少数床位来给年轻志愿者,恐怕也不太容易。反之,一些郊区新建的民营养老机构却空置率较高,因为老人嫌其离家、离大医院、离购物场所都太远,交通不便,或者收费太高。以新闻中的杭州滨江绿康阳光家园为例,是一个大型的公建民营项目,从相关报道来看硬件的确不错,但是乘坐公共交通的话,此地距离市中心、西湖风景区都需要一个半小时以上的车程。

换言之,养老院老少混住,让志愿者和老人当邻居当然不错,但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床位多寡的“老问题”。显然,面临老龄化社会,市区需要更多“小而微”的养老机构,不断增加床位;而郊区的民营养老机构则需要在配套设施、管理服务上多想些办法,比如说开通班车、修建配套的医院、超市等等。

㈥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无法赡养老人,老人都在养老院,你怎么看待这种问题

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双方自愿的事情,现在父母和小两口住在一起压力真的太大了,两代人在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上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一些有能力有学历的父母其实是不愿意和年轻人住在一起的,他们更乐的清闲。

到了老人这个年纪,有些时候意难平的不是不住在一起,是孩子把她们扔到了养老院却不闻不问,所以有些时候分开不是错,错的是不关心。

㈦ “对于有的老人来说,养老院是最好的、有尊严的养老场所”,你怎么看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上,首先说我的心情很沉重,因为每一个人,一生中忙忙碌碌,为社会做贡献,抚养自己的子女成家立业,大多数老人们都没有享受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到了晚年的时候,对自己的养老问题的时候,有的老年人,不一定有自己的主动权了。

所以,除了没有儿女,或者是子女身体不好的时候,不建议去养老院度晚年。

在自己的家,安度晚年,才能把晚年生活,过得稳稳当当的,才是人生晚年最好的尊严和幸福,这只是我个人建议,每一个家庭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但是祝每一个父母晚年都幸福美满!

㈧ 高档养老院价格连年上涨,为何有些高档养老院还是会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呢

因为有钱的老年人有的是。

㈨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送老人家去养老院,大家如何看的

这个是很正常的现象,上班忙照顾不了老人,而且养老院有伴,条件也不错,没什么不好

㈩ 我国现在养老院环境现状如何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加上独生子女政策改变着我国的家庭人口结构,“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商业养老险作为日后养老的支柱。那养老保险有哪些险种?不同险种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城区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北京。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城区公办的住不进,城里民办的住不起,郊区民办的不愿去。”
中国目前老龄化问题严重,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使得目前中国城乡的空巢家庭不断增加。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说,为确保更好地照顾老人,这些专门针对失能老人而建的养老机构将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只接纳到达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房产不予出售,必须配套拥有一个专门的医疗机构、专门为入住老人开展全天候的医疗服务,以及必须具备临终关怀的职能。
★专家分析:
养老方式面面观
社保养老——仅够温饱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特征的养老保险模式,按照该模式,个人和企业按照员工工资数额的一定比例缴费,分别进入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那么在未来社保养老是否真的能为参保人提供足额的养老保障呢?
以月薪6000元的员工为例,不考虑通货膨胀,工资增长,及账户利息等因素影响,假设30年后退休时社平工资是2000元,则按目前社保政策,每月大概可以领取退休金1800多元,社保替代率约30%。而按照专家建议,替代率达到80%,才能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不下降。
企业年金——难以掌控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我国于2004年5月1日才开始试行。由于企业自身认知程度不够,国家对个人缴费部分税收政策的不明确等原因,真正实行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还是很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截至2009年12月31日,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是1116万人,仅占2.2亿参加基本养老人数的5%,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则不足1%。
最重要的是,企业年金实行最终主动权都在企业手里,员工个人是无法掌控的。如果你很想参与到企业的年金计划中去,那么前提条件一是你要在职,二是所在企业愿意为职工缴纳企业年金。
养儿防老——不堪重负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养老观念。但是随着“4:2:1”家庭结构在中国逐渐普及,传统养老观正受到强烈冲击,80年代四世同堂的金字塔迅速演变成现在的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曾经的“小皇帝”如今面对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已经举步维艰,又如何周到地顾及赡养老人?事实上如今许多父母还在以不同方式来资助子女买房、创业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来还要出现“8:4:2:1”的家庭,可见养儿防老已越来越不现实了。
商业保险——养老支柱
商业养老保险是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对象,在被保险人年老退休或保险期届满时,由保险公司按合同规定支付养老金。其特点鲜明,天然具备参与长期养老金储备计划的优势。兼备了投资和保障的功能,使理财主体更加多元化,提高了养老保障水平。目前商业保险中的年金保险,两全保险,定期保险,终身保险都可以达到养老的目的,客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投保。
金融投资——种类繁多
我国养老现状分析:金融投资是目前大多数人比较熟悉的养老方式。可供选择的工具很多,一部分属于有固定收益的品种,如银行各类存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国债等,这类产品的优势是安全稳健,但收益不会太高。一旦收益不抵通胀,其实际购买力是缩水的。
另外一部分属于较高风险的投资品种,如股票、基金、期货、权证等。对于以养老为目的的投资来说,一些稳健型的投资品种应该是首选,如基金。而基金也随风险收益的不同分为货币型、偏债型、平衡型、偏股型、ETF、LOF等,每个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搭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也有不少把养老金寄托于房产,觉得手中有房养老不愁,那么单一依靠房产投资是否能完全解决养老问题呢?
方式一,出租:以每月的租金来支撑每月的养老金开支
租金收入仅是房产价值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本金压在房产上,并不能为老年的日常生活提供持续的收入现金流,可见靠租金养老没有充分地利用所有用于养老的资金;而且房屋出租过程劳心劳力,中途如出现断租,势必影响晚年生活开支需求。
方式二,出售:一次性出售来支撑未来多年养老金开支
房屋出售后,大笔资金仍需要再次规划,才能为晚年养老提供支持,否则同样要面对资金贬值的风险,并存在晚年没有持续可增长的收入现金流,有钱不敢用的问题,仍是一个不完整的养老规划。
可见,房产投资虽具有较强的抵御通胀的能力,但是其变现能力较差,加上国家政策支持及法律监管很不明朗,单一靠房产养老仍然不够稳妥。
综上所述,用过分依赖短线或保守单一的投资方法,去累积维持未来几十年退休生活的资金,往往事与愿违。
老人们的精神需求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趋凸显。最美不过夕阳红,当一个人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往往更需要关怀。三年一代沟这句话不是没道理的,年轻人并不懂得老年人的世界,所以大多数老年人是空虚、孤独的。
近年来,社会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老年大学、银发旅游也越来越火爆。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能只靠子女的关怀,也要靠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大爱老敬老助老的宣传,营造一个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是必要的。这也是南北巢养老网的宗旨所在。
(资料来源:360个人图书馆)

阅读全文

与养老院一席难求怎么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蚌埠市女性自由职业者退休年龄 浏览:667
冻结退休金异议申请书 浏览:140
80岁生日祝福词 浏览:774
老人过世一百天怎么祭拜 浏览:269
老年人缺钾怎么做饭 浏览:414
适合中老年人群的户外拓展活动 浏览:24
老年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浏览:214
长寿耳的图片 浏览:888
为什么要发展养老物业 浏览:892
企业单位爱康体检怎么预约 浏览:224
长寿花叶片有黄点怎么回事 浏览:658
长葛养老保险月缴费 浏览:260
烟台市企业员工退休年龄 浏览:842
老年人白天尿裤子晚上不尿床 浏览:470
老年人健康走活动方案 浏览:396
社区老年活动唱歌 浏览:22
2017上海养老金计算 浏览:960
陕西省养老保险年审 浏览:456
日间养老院设计方案 浏览:979
体检最好查哪些东西 浏览: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