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灵活就业人员如何补交养老保险
可以。
一、社保补缴方式:
1、以个人名义参保的,如果漏缴不能够进行补缴,只有是单位原因造成的漏缴才能够进行补缴,并且补缴五险;
2、如果单位没有做申报(没有给开户)的只能补缴养老;
3、缴纳一段时间后,中断想补缴地可以找代理公司给补缴。
二、缴费单位(不含个体、自由职业者)漏缴职工养老保险费的,应带以下材料到各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费个案补缴:
1、职工档案和养老保险手册;
2、《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申请表》;
3、劳动合同、工资发放明细表等;
4、其他相关材料。
三、为弥补因企业迟缴职工养老保险费,造成职工个人账户金额损失,补缴养老保险费按照济劳险字【1999】7号文件执行。计算方法如下:
补缴金额=补缴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应补年度缴费工资基数%应补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比例*补缴系数。
(1)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补以前的扩展阅读
一、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一般情况下,补缴保险的期间根据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视企业情况而定。
二、领取标准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不同、缴费档次不同,领取标准也不同。
1、缴费满15年的: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本人退休时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0%,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20。
2、当地实行统账结合养老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原国有、集体企业或事业单位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办法参保的,退休后其月基本养老金按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
3、缴费不满15年的:灵活就业人员若不愿继续缴费的,不能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和从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中划入统筹基金的部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2. 灵活就业人员能补交社保吗
不能。
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从参保之月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得向前补缴。参保后,要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因各种原因中断缴费的,以后不得再补缴,中断前后的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这部分缴费人员在一个缴费年度内,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灵活申报、缴费方式。所以只要不跨缴费年度,均视为正常缴纳。这里讲的缴费年度与自然年度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不同,社会保险的一个缴费年度是指每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像你这种情况,前几年中断缴费,是不能够向前补缴的。
(2)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补以前的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应及时缴纳医疗保险费,职工医保缴费年限累计计算。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停保或断保后,续保时可补缴停保或断保期间的医疗保险费,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3个月内办理职工医保续保手续的,补缴停保或断保期间的医疗保险费后,停保或断保期间发生的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 可予以支付,停保或断保超过3个月的,续保后无论是否补缴停保或断保期间的医疗保险费,停保或断保期间发生的医疗费,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均不予支付,从续保当月起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灵活就业参保人员补缴断保期间的医疗保险费,按照补缴时实行的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执行,补缴后一次性划拨补缴期间的个人账户。
3. 灵活就业人员怎样补交养老保险金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小诺解答:
您好!
灵活就业人员的补缴养老保版险一直备受关注。《暂行权办法》规定,中断缴费的灵活就业人员,应以社保信息系统记载的中断缴费时间为参考依据,再由经办机构确定补缴的起始和截止时间。补缴时可以直接到当地的社保局办理手续即可。
4. 关于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后改为买了灵活就业养老保险,那以前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金怎么处理呢
不管是基本养老保险还是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只是名称上变了但意义相同,依然都是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称,实质上依旧是基本养老保险。
5. 2o18年能补交以前开户而未缴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吗
可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对其有相应的规定:
第十六条参加内基本养老保险容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
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5)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补以前的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相关法条:
第二十三条 灵活就业人员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其本人按规定的时间、方式向地方税务机关或者地方税务机关委托代为收缴社会保险费的机构缴纳。
用人单位在与职工形成劳动关系的30日内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在登记当月或者次月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出具社会保险参保证明用于购房、落户、入学和小客车调控管理等。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时间申报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和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者地方税务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申报。
6. 灵活就业补缴养老保险
2016广东灵活就业人员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符合条件广东省人社厅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的通知》(粤人社规[2016]4号)从今年5月1日起实施。
但是,其中的补缴条件
要了解清楚才行啊~
那么,哪些人可以享受呢?
广州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不含男60周岁,女55周岁后取得我省户籍人员)、
未领取基本养老金(含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农转居基本养老金)及存在可一次性缴费时段的方可符合申请条件
可享受政策补缴时段
从2006年7月1日起至2016年4月30日止,未参加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农转居养老保险时段,男性不早于45周岁,女性不早于40周岁,同时不能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申请一次性缴费的人员需向户籍地社保经办机构(如区社保中心)申请。
一次性要怎么缴费?
一次性补缴的最长月数为118个月,并非180个月(即15年)。允许补缴的时间范围是1—118个月,具体缴费的月数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计算方法
一次性缴费额=本人的月缴费工资基数(目前广州最低基数为2408元×20%×一次性补缴月数)。
其中,一次性月缴费工资基数由本人在申请缴费时所在地级以上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范围内自行申报~
举个栗子~
▼
李女士到2016年12月满50周岁,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参加过职工养老保险,共计24个月,其余时间没有参保。那么根据新政,李女士一次性缴费核定起始时间就是其满40周岁之月,即2006年12月,而到2016年4月未达到退休年龄,因此终止时间为2016年4月,这样合计是112个月,剔除已经参保的24个月,则最多可申请一次性缴费月数为88个月。
假如李女士选择按照现行缴费基数下限缴费,那么其一次性缴费额=2408×20%×88=42380.8元
注:一次性缴费金额以社保经办机构核定为准。申报的缴费工资需要在新的上下限标准范围内。
一次性补缴社保业务并未规定截止时间,大家可以错峰办理哦。提交了办理资料的市民,要保持通话畅通,方便工作人员随时跟进业务。通过中心审核的市民须在60个工作日内到区地税局缴费,超过缴费期限需重新审核。
据悉,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办理了1000多件灵活就业人员一次性补缴社保业务。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7.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可以补缴吗
可以。如果当事人已经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并符合相关规定的,可以一次性补缴;版否则,就不能权一次性补缴1、由于用人单位原因应缴未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书面补缴申请,并提交申请补缴期间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以及工资收入凭证,经确认后,可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2、员工到达退休年龄,没有养老保险的,可以一次性交满15年的养老保险,然后享受每月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待遇。
8. 10年前灵活就业没有买养老保险现在可以从10年补缴吗
不可以。个人缴费欠费补缴有等待期规定三个月,过了等待期不允许补缴,只能办理续交费手续后继续缴费。
9. 灵活就业人员如何补交养老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也称非正规就业人员,是指诸如钟点工、个体户等没有用人单位或与用人单位间没有正规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由于没有用人单位为他们缴纳社会统筹部分的保险费,对于灵活就业人员不能适用正规就业职工那样的缴费制度,而是需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特殊缴费制度。早在2000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就规定,自由职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2005年,根据各省的实践情况,国务院作出规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加%,其中8%记人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社会保险法》延续了这样的缴费方法,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较正规就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在基本模式上没有变化,仍然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但在筹资方式上则存在区别,原来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现在全部由灵活就业者自行承担,缴费费率也相应地调整为20%,比正规就业职工的总缴费额下调了8%。而其缴纳的20%保险费中,8%仍然记人个人账户,剩余的12%归人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而在缴费基数方面则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作为标准进行计算。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