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宜章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直属机构
宜章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直属机构具体职责如下:
1. 就业管理局:
- 贯彻执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险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及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和执行就业服务政策,组织和指导全县就业服务工作。
- 负责全县失业保险工作,包括基金征缴、稽查、管理,失业人员的核定、登记、培训、管理及失业保险金发放。
- 组织全县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提供技能培训和专业技能人才培训,管理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
- 组织专业技术人才从业资格技能鉴定,编制全县就业预算、决算,负责就业服务、培训和失业保险信息统计。
- 承办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2.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处:
- 贯彻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开展业务。
- 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拨付和管理,建立和管理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和档案,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转移手续。
- 按规定支付养老金,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
- 编制养老保险基金的预决算报表,执行财经纪律,确保养老基金专款专用、安全运营。
- 规范参保行为,稽核缴费基数和参保人数,防范骗取、冒领养老金行为。
- 做好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和信访工作,受理投诉举报和咨询服务。
- 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3. 社会保险管理站:
- 贯彻执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开展养老保险业务,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 负责县级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和管理,建立和管理个人账户,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转移手续。
- 严格按政策规定支付养老金,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
- 编制社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报表,执行财经纪律,加强基金管理和保值增值。
- 规范参保行为,稽核缴费基数和参保人数,审查虚报冒领社会保险费行为。
- 做好社会保险宣传、信访工作,受理投诉举报和咨询服务,接受社会监督。
- 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4. 医疗保险中心:
- 负责基本医疗、大病互助、生育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支付。
- 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支付。
- 负责离休干部、二等乙级伤残军人医疗费用的筹集、管理和支付。
- 管理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基金的收缴和支出管理。
- 编制医疗保险基金的预、决算。
- 协调医保定点医院、药店,监督收费和服务质量,检查费用结算。
- 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管理办法。
5. 工伤保险管理中心:
- 贯彻执行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开展工伤保险业务。
- 负责全县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和管理。
- 规范参保行为,稽核缴费基数和参保人数,审查虚报冒领工伤待遇行为。
- 办理工伤保险调查和待遇拨付。
- 做好工伤保险的宣传、信访工作,受理投诉举报和咨询服务,接受社会监督。
6. 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 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 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情况。
- 受理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行为的举报、投诉。
- 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
7. 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
- 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发布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
- 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为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 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
- 管理全县职工人事档案,负责劳动事务代理。
- 指导乡镇(社区)劳动保障站业务。
- 承办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8. 社区就业服务中心:
- 贯彻执行劳动保障工作方针、政策,依法维护社区劳动组织的合法权益。
- 掌握、分析和管理本地劳动力资源,为劳动力登记建档,建立劳动力资源库。
- 协调全县社区服务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探索建立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获得收入的社区就业服务新机制。
- 完成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② 2023湖南郴州宜章县事业单位报名方式
2023湖南郴州宜章县事业单位报名方式是网络报名,不设置开考比例,不收取报名费。考生通过《2023年宜章县公开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告》中考生网上报名二维码,提交报名信息进行网上报名。
报考人员必须扫描本方案末尾的二维码进入微信报名平台进行报名,在微信报名平台上填报报名信息和上传照片(照片要求:近期免冠1寸蓝底证件照片,jpg格式,大小1M以内,不按要求上传照片的,资格初审不合格)。每人限报考1个岗位。微信平台报名信息一经提交,将无法修改,请谨慎提交!未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名的报考人员视为放弃报考。报考人员应仔细阅读招聘公告和《计划岗位信息表》(附件1),提交的报考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
无人报名的岗位取消该岗位计划,岗位计划数未报满的核减该岗位计划数。取消招聘计划数将于5月30在宜章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招聘计划核减情况将于5月31日在宜章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另行公告。
报考人员提供的联系电话应准确无误并确保能随时联系;如遇联系方式变更,须及时告知招聘单位。因提供错误联系信息或无法及时联系造成的后果由报考人员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