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2、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居民,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3、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4、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引导中青年农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
一、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办理了退休手续;
2、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缴费义务;
3、个人缴费至少满15年(过渡期内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 目前,我国的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岁;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职工55岁;从事生产和工勤辅助工作的女职工50岁。
二、个人养老金领取所需材料:
1、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2、本人的户口;
3、本人人事档案;
4、登记照片一张。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
B. 如果城市老人去农村养老,年轻人可以照顾自己的父母,这样可行吗
有个南京的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她家的保姆把她母亲带到农村去居住了。她的父母早在她上中学期间就离了婚,她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她说这在南京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很多在城里做保姆的农村人,不再在城里做保姆,而是将城里的老人带进自己的村庄,自己的家庭,让城里的老人在乡下养老,成为了一家人。
随着对亲情的重视,很多在城市里务工的农村人开始有了“重返乡村”的浓烈诉求,由此也延伸出了返乡潮。在城市里,尤其是保姆从业人员越来越紧张。有了“城市老人寄养农家”的养老模式之后,就为解决保姆人员减少的困境找到了破题之路。不仅减少了城市的养老压力,不仅减少了子女的照顾压力,还让一部分农村人用“接纳城市老人”的方式,实现收入的增加。既可以照顾家庭,足不出村,还能通过新的养老模式增加收入,家里多了一口城里来的老人,所付出的代价并不高,何乐不为?
但是要注意的是,让城市老人进入农村家庭养老,一定要把这个行业规范起来。这些老人年纪都大了,配套的医疗保健措施必须要跟上。再一个也要对适老化改造、服务规范、收费标准和满意度考核等作出明确规定,才能推动这一新型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
C. 农村老年人如何养老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养老方式:
1、家庭养老
这是我国农村最主要、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孝”的集中体现,它具有其它养老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短时期内不会被其它养老方式取代,仍然是我们主流养老方式。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正受家庭规模缩小、人口流动、失地、老龄化等因素的挑战,目前这种养老方式的质量有下降的趋势。
2、集体养老
这是一种在农村很常见的养老方式,它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其主要形式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但是适合这种养老方式的,只是农村老年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人,并不能成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主要形式。
3、养老保险
随着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养老保险也是一种好的养老制度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4、储蓄养老
这种养老方式只有少部分的农村老年人采用,他们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农村居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钱财是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需要时用。
拓展资料:
养老制度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之前,城镇家庭的养老功能强大,家庭和单位合力使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资源得到很好的发挥,尽管资源有限,但各尽其力。在农村,政府和集体合力为“五保”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而其他农村居民只有靠家庭,有时需要求助亲戚和邻里来照顾。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特征在养老服务领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介入,“单位人”演变为“社会人”,企业办社会的现象消失了,单位的福利待遇越来越少了。很多企业在转轨后,职工已经完全失去了享受单位福利待遇的机会,退休后实行社会化管理。迄今为止,依靠单位提供各种养老服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由社区和企业以及各种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原有的养老服务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为适应时代要求,重构养老服务体系、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D. 农村城镇化,没有了土地的农村老人,住楼房用何养老
随着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这已经是个社会问题了,尤其是农村老人,可以说在我们国家农民的付出与回报严重的不成正比,农民为我国的各方面发展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国家实行城镇化城市化都没有问题,农民都是支持的,关键是农民老了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子女赡养是一方面的,政府的应该建立养老康养中心集中照顾他们。老百姓要求不高只要能吃饱住暖病有所医就满足了,但愿不要再出现因付不起医药费而无助回家的现象。
E. 农村随着子女进城的老人,他们以后要如何养老
F. 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怎么养老的
现在的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多数都是居家养老,依靠子女照顾。只有很少人在养老院养老。区别是农村的老人养老金很少,只有一百多元,城市的老人靠个人退休金养老。
G. 城里人到农村养老,你认为这种养老方式咋样
01
随着城市环境的污染,交通的拥挤,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出现,城市生活的吸引力大大减弱,一些城市退休的老人开始到乡村寻求休闲型的养老生活。
尤其对于已经见惯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的老年人来说,回归田园,过宁静祥和生活的需求,则显得更为迫切。
城市老人回农村养老是双赢的局面。
其一,圆城市老人田园梦。大多数老人在城里呆久了,希望老了以后能够回归田园生活。而农村的房子租金便宜,环境好,满足城市人养老的要求。
其二,增加村民的收入。城市老人到乡村需要住所,而闲置农房出租给城市人,可以给村民带来一笔收益,增加村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质量。
H. 农村随子女进城的老人没有工作,以后他们该如何养老呢
这种生活模式已沿袭多年了,最近这些年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增大,农村进城的人增多,基本成为普遍现象,成为一现实问题。从“过来人”看,大多数还是要回农村养老,留在城市养老的数量不多。不多的原因:
五是要相信,既然子女在城里,都很体面阳光,没有扔下父母在农村不管不问的,都是很孝道孝顺的,这一点还不错。相比一些老人还是很好的,实话说农村有的老人养老真是问题,很可怜。有的80多岁了,还得自己开伙做饭,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总体看,不管哪部分人,什么形式,农村养老仍是大问题,也是最大难题,相比于城市养老观念、养老机构、养老方式等还是差一些的,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好了,真是大快人心。不过,随着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这个问题定能得到很好解决。
I. 据调查1.2亿60岁及以上人口在农村,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引言: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已经逐步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现在有很多的老年人。而且尤其注意的是,在农村里面的老年人是更多的,而且也更加的明显,现在我国已经有1.2亿60岁及以上的人口是生活在农村的,那么农村老人该如何养老呢?
其实每年的时候都可以通过乡镇的文化活动来选出一些敬老爱老的农村青年,然后鼓励更多的农村青年多回家看看自己的老人。这样的情况之下就能让老人得到一个合理的照顾,通过榜样的力量来鼓舞这些年轻人,多去重视自己父母的养老。
J. 有些城里人退休后选择去农村养老,农村养老好在哪里呢
第一,农村养老远离了城市的快节奏,可以享受慢生活,感受生活不一样的魅力。第二,在农村养老时,环境舒服没有城市喧嚣。最后,在农村可以慢慢享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柴米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