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孝顺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孝顺歌》这支曲以糟糠自比,写五娘的遭遇和悲苦,已经非常真切动人,接着更有一回段神来之答笔:“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呵,米在他方没处寻;奴家恰便似糠呵,怎的把糠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教奴供膳得公婆甘旨?”(《前腔》)。
② 琵琶记糟糠自厌孝顺歌前两支
《琵琶记·糟糠自厌》
《琵琶记》是元代剧作家高明的代表作,也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悲剧。在这部戏文申,作者通过对赵五娘与蔡伯喈的爱情故事的描写,深刻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社会的腐 朽与黑暗,愤怒鞭挞了争斗倾轧的封建官场和自欺欺人的封建科举制度,热情歌颂了生活在饿殍遍野的元末社会下被压迫妇女勇于献身,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和高贵 品格。
从这出戏中,我们不难看到元末社会种种面影。穷奢极侈的官吏生活,贫困潦倒的贫民境遇,科举制的昏庸、没落,被压迫妇女的善良、贤惠和自我牺牲等等。这些在 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深广的艺术再现。《琵琶记》所表现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政治意义,都远远超过了原来的民间传说和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也为当时所有南戏所不 及。
《琵琶记》的最大成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明代王世贞在《曲藻》中说:“则成(诚)所 以冠绝诸剧者,不唯其啄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其体贴人情,委屈必尽;描写物态,仿佛如生;回答之际,不见扭造;所以佳耳。”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写得逼 真自然。尤其是赵五娘这一典型形象,更是为广大观众和读者所喜爱。这一形象之所以真切感人,不仅在于她屡遭灾祸、身世凄惨,更主要的是在她的身上凝聚着中 国封建社会千百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确实,赵五娘所受的痛苦可谓多矣,——连年灾荒,家境贫穷,丈夫出走,姑舅埋怨,……然而,在我们为女主人公悲 惨命运一洒同情之泪的同时,更使我们产生强列震撼和激动不已的则是这一形象性格的闪光点。赵五娘勇子承担苦难,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坚贞不渝的品格以及不受功 名利禄引诱的纯朴的生活理想,无不闪耀着晶莹的光芒,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③ 爹妈老了咱得孝敬,孩子子哭了,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啊 - 百度
歌曲名:一个情字活一生
歌手:赵本山
东南风(冷吗)
西北风(硬吗)
太阳累了 月亮升(回那是)
一年三百六十五啊答(废话)
天天忙的是衣食住行(不忙你吃啥呀)
爹妈老了 咱得孝敬(应该的你)
孩子哭了更心疼(那可不)
家家都有那难唱的曲(哎)
苦辣酸甜都在这个曲中(嗯)
情字是一壶辣烧酒(整喝)
存的 那个时间越长哎 香味越浓(干了)
天有情哎(嗯) 地有情(哎)
一个情字活一生(那对呀)
穷不扎根 富不传帮带呀(那可不)
万古不变 它还是这份情(可说是的呀)
一个情字活一生(爱咋咋地)
④ 《孝顺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这支曲语言十分朴素,但抒发感情是那么酣畅淋漓。把一个承担着力不胜任重担的可怜善良的新媳妇的悲苦、狼狈巧妙地表现了出来。因为这段文辞美妙,民间就有了传说:说高明写到“糠和米本是相依倚”时,点在他桌上的两枝蜡烛,烛焰忽然交而为一了!这虽然是无稽之谈,但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两支曲子非常赞赏。类似的精彩之笔还有不少。
⑤ 《红楼梦》里的《好了歌》:痴心父母世多见,孝顺儿女谁见了。是现状吗
《好了歌》的词写得非常精辟,《红楼梦》的最终结局也印证了词的精神内涵。“痴心父母世多见,孝顺儿女谁见了”是其中的两句,在书中由两位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说出,一位是癞头和尚,另一位是跛脚道士。为何由这两人说出来呢?因为他们容貌丑陋,身有残疾,与世间权贵阶层格格不入,在对比之下,反而衬托出他们不同于世间人的超凡智慧。
那我们就不该孝亲了吗?
推崇孝道是美德,正是有不孝的现象,才要更加努力宣扬孝,我们可以将《好了歌》当成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诊断,诊出了病,下一步就该好好治病,而不能让病情自由发展,所以我说《好了歌》也有积极的一面,关键是人怎么来看待。
⑥ 杨坤唱的关于孝顺的歌,是和一个女的唱的
天下父母心歌词:
作词:任卫新
作曲:杨坤
演唱:杨坤谭晶
吃了多内少苦受了多少累容
你们为抚养儿女遭了多少罪
头发白了不会再变黑皱纹添了不会再消退
起过多少早贪过多少黑
你们为培养儿女多少心力被操碎
眼睛花了走路已驼背
牙齿掉了说话常琐碎
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直到我们有了儿女才能真正的体会
最感动就是天下父母心
儿女长大要去飞老人怕给添累赘
换一杯茶水,
铺一下床被
问一问饭菜
合不合口味
父母如今到了这个年岁
健康长寿多少钱也买不回
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直到我们有了儿女才能真正的体会
最感动就是天下父母心
老人的健康长寿多少钱也买不回
天下父母心歌词表达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以及子女对父母的感谢。随着一些孝道歌曲的推出,也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对于中华孝道的重视。孝敬父母永远都是社会的主旋律。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古丽斯卡全铜灯定制
⑦ 琵琶记第二十出孝顺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纪念故人也有三:故居、墓地、后人,后人为大。
《孝顺歌》
父母恩情似海深
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
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
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
鸟兽尚知哺育恩。
父子本是骨肉情,
爹娘不敬敬何人?
养育之恩不图报,
望子成龙白费心!
⑧ 谁能推荐几首孝顺的歌曲
跪羊图跪羊图是首佛教歌曲,教化世人知感恩行孝道。曲调清新,童音澄澈,女声清脆,加之男声和唱,令人内心宁静,同时又有至诚至真的感动缓缓流动。唱: 古圣先贤孝为宗 万善之门孝为基 礼敬尊亲如活佛 成就生命大意义 父母恩德重如山 知恩报恩不忘本 做人饮水要思源 才不愧对父母恩 念: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顺子弟必明贤 唱: 小羊跪哺 闭目吮母液 感念母恩 受乳恭身体 膝落地 姿态如敬礼 小羊儿 天性有道理 念: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亲亲责莫回言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唱: 人间孝道及时莫迟疑 一朝羽丰反哺莫遗弃 父身病,是为子劳成疾 母心忧,是忧儿未成器 多少浮云游子梦 奔波前程远乡里 父母倚窗扉 苦盼子女的消息 多少风霜的累积 双亲容颜已渐老 莫到忏悔时未能报答父母恩 念: 福禄皆由孝字得, 孝顺父母如敬天。 处世为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和天。 积德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唱: 多少浮云游子梦 奔波前程远乡里 父母倚窗扉 苦盼子女的消息 多少风霜的累积 双亲容颜已渐老 莫到忏悔时未能报答父母恩 为人子女 饮水要思源 圆满生命 尽孝无愧意 儿女心 无论在何地 给双亲一声感恩您 给双亲一声感恩您 歌谱:
⑨ 《孝顺歌》讲述了什么
(《孝顺歌》)这支曲以糟糠自比,写五娘的遭遇和悲苦,已经非常真切动人回,接着更有一段神答来之笔:“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呵,米在他方没处寻;奴家恰便似糠呵,怎的把糠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教奴供膳得公婆甘旨?”
⑩ 1.收集子女孝敬父母的历史典故 2.收集歌颂父母对子女之爱的诗人和歌曲
事例一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二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三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阎维文 《母亲》 、腾格尔 《父亲》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现代的诗歌:
想起您
就想起田野尽头
那一片苦菜花
用晶莹的露水
倾吐着乡间的温馨
在渺渺的星空下
你怀抱一弯新月
把希望编织成
童话般的呢喃
细细品味小小的缤纷
岁月在您的额上耕耘
您在大地上耕耘
您以无私的胸襟
在平凡里守护一方清新
老去的是容颜
老不去的是美丽的心情
《听雨》
把所有诗稿连接起来
还是遮不住
那一场春雨
我被你囚禁在小屋
孤独和往事一起哭泣
听着窗外
是谁和我一样
为着一个人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