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孝敬父母,父母关心下一代的文章
尊敬的父母:你们好!
我想,对父母最大的帮助莫过于帮助他们孩子的生命顺利成长!作为父母,我和你们有着惊人的一致的想法。
一次,儿子的几位同学来家吃中午饭,我先生讲述了一个古希腊的传说:有四扇门,分别通向智慧、财富、幸福和健康,条件是你只能选择一扇门,而放弃其他门扉。故事还没讲完,三个九岁的男孩和一个九岁的女孩就一起讨论了起来。很快,他们得出自己的答案:他们都选择了第四扇门——健康之门。我和先生问:为什么?儿子说,我本来就拥有智慧,我可以用我的智慧创造财富,也可以把握我的幸福。但是健康却不是完全能把握的,因为个人的力量有时是不能及的。男孩们肯定地点头,女孩说:我也这样认为。
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同时拥有这四扇门里的东西呢?问题的关键是你如何帮助您的孩子达成这些。您看,我们做父母的在愿望上是如此的相似,但结果却往往大相径庭。
愿望和现实之间,有一段漫长的空间距离,这个距离在时间上有18年之久,而最艰难的是头6年。
现实情况是你现在就能判断出,一个孩子的未来会拥有什么。
我举几个例子由你来判断这些孩子将来能获得什么。
例一:
一个孩子在沙滩上玩耍,他修了一个长城,还有一个城堡。老师问:没有骑兵吗?孩子指着说:在这里。他手指的方向是城堡。老师问:城堡怎么没有门?他答:骑兵他们害怕,不敢出来。
这个没有门的城堡是孩子精神上的避难所,孩子根本没能建立起安全感。生命的最早期,安全感是儿童最需要的。父母如果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未能给他建立,您又如何让他去赢得那四样东西呢?
例二:
“你叫什么名字呢?”
“我叫孙悟空”
“我也叫孙悟空”
“不许你叫孙悟空”
动手打,边说边打,“我要打死你,我爸爸很厉害的。我叫我爸爸用鞭子打死你……”
常在家中接触暴力,父亲是权威的象征,自我未形成,心理能量弱——这就是我们可以看见的留在孩子身上的映射。
例三:
男孩子做在凳子上,吃大拇指,老师过来问:“你想不想和小朋友一起完?”啪,一巴掌打掉老师的眼镜,说:“我是警察,我爸爸也是警察,我们全家都是警察。”
这是一个对成人世界有着巨大的恐惧和敌视,精力都放在防御上的孩子。
例四:
一个6岁的男孩来到学校,几天后,他母亲问我怎样帮助他的数学心智,我说,他可能一生都不会拥有这样的心智了。在我的观察中,男孩的数学心智根本就被破坏了,或是说在建构的过程中出了问题了。现在这个男孩14岁,初二,数学一塌糊涂。举这个例子是想说0~6岁是建构心智的年龄,如果在这个阶段未能建立心智,又用什么去吸收知识呢?
所以一生的成长关键在头6年。如果头6年出了问题,后6年改变的机会就会很小,再过6年去寻求改变,那几乎就是奇迹了。因为既然做父母的能造成6岁前的问题,6岁后的问题一定是顺理成章的。一群四年级的孩子们讨论父母,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成人是不可改变的——多么本质的评价啊!
再回到例子里的那些孩子身上吧。这些孩子的共同特征是:无法将注意力投放到心智形成上。原因自然是多种多样的。部分孩子将精力放在个人早期成长的基本需求上,部分孩子把精力放在了对环境的防御上。基本上是这两种,而这不是孩子自己的责任,本质上来讲没有错误的孩子,只有错误的成人。我举例并不想让您从例子中判断您的孩子,而是期望您把握原则。原则总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适用的。
因此,我同您共同分享的第一个内容是:如果您愿望很好,您就必须关注孩子成长的法则,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爱。您必须知道0~3岁、3~6岁、6~12岁、12~18岁的孩子在生理、心理、精神上是如何成长的,对您的孩子什么是最重要的,把0~18岁看成一个连续成长的过程,这非常有必要。例如:如果您不能在0~6岁给您的孩子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我很难想象一个把大量精力放在获取这些基本需求,放在防御和敌对中的孩子该如何建构他的自我和心智,同其他正常的孩子相比,他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来完成这一过程,也因此丧失了将来做成人所需的基本的能力。所以,至此以后的一切都是枉然的了,而此时您也许认为知识才是对孩子最重要的,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因为您很快会发现,您的做法严重时甚至会让孩子自闭。
所以建议是:您必须了解,才能给予。
第二个问题是:您必须了解和明白的是教育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种文化。这很重要,否则您就达不到您的目的。例如:中国文化导致绝大多数的父母认为,从小就学所谓的知识是最重要的。实际父母这样的观念来自于自身的不安全感和社会也没给人带来安全感的焦虑。其中也包括对爱的不同看法和理解。教育文化像一个巨大的洪流,在这种文化中有对未来的恐惧、巨大的不安全感、不信任和急功近利。如果您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就很容易被这洪流冲着走,对于孩子漫长的成长来讲,您将可能无法扮演一个帮助他、陪伴他慢慢成长的角色,而是孩子的施害者。
第三个问题是:您必须解决您自己的问题。那些有暴力的孩子父母必有暴力的一面;那些没有安全感的孩子,父母也必缺乏安全感;那些寻求关注和无法同他人相处的孩子,父母也必定是这样。您无须告诉您的孩子应该怎样,您要做的是改变您自己,不让您自己成为您童年的俘虏,最终不让您孩子成为您童年的俘虏。您必须改变您,再改变您,让您的生活建构起真正的品质,让您的精神更加积极和愉悦。
我和无数的妈妈一样,由自己带孩子。首先我要说的是带孩子很累,带出一个正常的孩子一定是苦多于乐,照顾孩子每时每刻的艰辛是不必多言的,但您还是情愿拥有孩子。我问一位妈妈,她说:“如果让我再选择,我还是要选择孩子。他让我成长,让我努力工作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阶层;让我的意识不断升华,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为了他,我必须注意我的语言、行为,我必须把我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他,长期的积累,那些良好的品质就固定在我的身上。当然,我还必须思考现有的很多问题。关注他每月的成长变化,排除谬误,保证他的成长不偏离那条道,我又被推到了独立、判断、思考的道路上。没有他,我会很懒惰,而乐于享受生活。他迫使我成长得很累,但共同成长给了我喜悦。”她爱她的孩子,问题的关键是,她会爱她的孩子。这一点是我最应该同您分享的。因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说自己爱孩子,但是当您问她孩子的情况时,她几乎是一无所知。愿望是爱孩子,行动却是不付出,这不是爱,只是爱的情绪。大部分父母往往都是透过孩子爱自己。
第四个问题,大概也是最难以做到的问题:把“爱、自由、规则”给予孩子。实际身为父母,如果您正常成长过来,您就天然拥有了了解孩子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几乎都不是。我们可能根本无时间去了解孩子,最直接、最省力的方法就是给予孩子“爱和自由”以及“规则”,您的孩子就有了基本成长的保证。因为自由保证了孩子心智成长的空间,给了孩子智能;而爱给了孩子心灵;规则节约了孩子和您的人生成本。
爱和自由的基本保证是规则,规则必须是大家遵守,只要往前迈一步,规则就替代了权力——也就是父母制。这就是规则的意义。规则是:一、尊重他人;二、尊重环境;三、尊重自己。这个规则适用于0~6岁,规则将儿童从权威中解放了出来,也建立了极为良好的个人准则和社会准则,是未来的基础。
2. 赞美孝顺父母的经典句子
1.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2. dear妈妈:这十几年来你辛苦了!期望在这个性的日子送上内我个性的问容候!祝:母亲节快乐!妈妈我永远爱你!
3.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撼,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此刻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回报也不必须非的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远渡重洋留学海外,我们时刻要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正如世纪老人巴金所说:“我是春蚕吃的桑叶就要吐丝。”春蚕付出了,也获得了,得到的却是人们的赞美与钦佩。
4. “孝”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所追求的美德,古人曾教导我们“百事孝为先”意思是教导我们所有善事中孝是最重要的,“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的为他们去掉。
5. 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
3. 谈谈你对中国教育的看法
1、问:谈谈您对目前中国教育的看法!
答:中国教育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自孔孟学说,儒家教育断掉之后,中国已经渐渐走入一个死胡同里,如果不恢复圣贤教育,其结果将会是极其糟糕和麻烦的。无论通过怎样的管理,怎样先进,乃至国际性的先进管理,结果都是麻烦的,西方的教育不适合中国。西方的教育走到现在也已经走到了末路,西方社会的许许多多的麻烦正是来自于教育的失败。中国的圣贤教育来自于最基础的孝道尊师,如果学生将这个最基础的都忘记了,那么任何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对任何人谈论他爱国,爱社会,那都是虚假骗人的。中国圣贤教育流传几千年,经历了多少个朝代,经历了数千年的考验都没有断掉,其中原因不难想像。唯独到了现代,圣贤教育刚刚断了八十多年就出现了这样许多的问题。
2、问:最好能提出建设性的可行性的好意见来!
答:恢复孔孟圣贤的教育,儒家基础是齐家治国,以孝道德行来恢复人心,制约人心和社会,再结合律法,首先能给社会渐渐带来安宁,恢复和谐。圣贤教育是恢复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谐的唯一出路,恢复圣贤教育,取其精华,从小教起,上至国家,下至民众,共同学习,尽快改正,恢复社会和谐安定。这样社会才能发展,世界才能和谐。
需要注意:西方教育不能借鉴,也无法借鉴,西方教育已经走入死胡同中,跟随西方的教育走,只能将中国带入死路。
4. 现在的90后都是极其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孝顺父母也不懂事的孩子。这一代人是真正可悲又可怜的一代人
这是大人抄的问题,很多无心的袭话会给孩子潜意识的!比如:小宝上幼儿园回家,大部分家长会问“小宝今天吃了饼干没有?吃了几块?”假设饼干是幼儿园每天发的,话是关心孩子的身体,但小孩会想:哦!原来我是要吃饼干的,同学吃几块我吃几块。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在哪里都不愿意吃亏。。。所以就自私了。家长的觉悟一定要高!很多东西不是学校说的就一定对,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这话对的,可是下句“学海无涯苦做舟”这话吓人吧?学东西是很苦的事啊!!你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判断,你占点小便宜,小孩会效仿以此来炫耀。尊重孩子,蹲下来和他说话,和他交朋友,经常和他一起闹,和他站在一条线上,你是朋友你说话他自然听,你的好他自然学,总一副父母的姿态指挥他他烦不?叛逆就这样来了,你越让我这样我就那样。。问有意义的话:有没有帮同学老师做事情??这样他的潜意识:哦!原来我是应该帮同学和老师做事情的。孩子一旦不自私,有利他心,这样的孩子你用怎么管,做好道德教育早晚都能干出点成绩来。。
5. 为什么谈恋爱上床就是结婚为了孝顺父母繁衍下一代,传宗接代。所以要早点结婚
不能说谈恋爱,上床就是结婚。办了结婚手续,领了结婚证才是新结婚。你要有证件。传宗接代当然是结婚的一项重大任务了。要不人类怎么发展?
6. 关于孝顺的唯美短句
心是什么?孝心就如童心未泯的孩子嘴下溜出给父母的半粒糖,亲切而又纯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孝心优美句子,欢迎来参考!
1、孝心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父母疲惫的心;孝心是一把亲切的唠叨,分担父母的痛楚;孝心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释父母的情怀。
2、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3、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4、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热爱和尊敬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幸福的。
5、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
6、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
7、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8、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9、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10、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11、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12、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
13、互相赠送礼物的家庭习惯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诚挚的友谊。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礼物的本身,而在于对亲人的关心,在于希望感谢亲人的关心。
14、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
15、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16、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7. “60后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人,也是被子女抛弃的第一代人”,你怎么看
先说60后“是被子女抛弃的第一代”。不是这样的。被子女抛弃的老人上几代老人中不是有许多例子吗?
譬如,江苏某地被住着老人房子的亲孙子打伤的老人;因为不满拆迁补偿款分配,被亲生儿子打死的老人;因要结婚女儿远嫁他乡的孤独老人;被儿子赶进猪圈去住的老人......
趁自己还健康、精神,思想还进步,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就是最好的养老方式,无所谓是否是被这一代子女抛弃了我们。
不要给子女添麻烦,也是我们中国做父母,在自己老了的的时候,对子女最后一点爱心了。
8. 夫妻轴为中心时倾向于A孝顺B上一代中心C尊老敬宗D青少年崇拜
这种情况其实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需要我们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去看待就可以了
9. 老师为了培养下一代而辛勤工作,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这句话怎么改
老师为了培养下一代而辛勤工作,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这句话可以这样改。
老师为了培养下一代而辛勤工作,,我们应该尊敬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