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阳节的七绝七律
一、蜀中九日
唐代诗人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二、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代诗人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译文:
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心思归烟雾积聚不散。
在异乡共同喝着花酒,看见鸿雁天上南来,离家万里之客一同悲伤。
三、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诗人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
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四、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诗人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诗人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B. 重阳节的七律诗
重阳节的七律诗如下:
1、重阳登高
重阳登高望千峰,万里清空入画屏。
枫叶如火烧霜林,菊海映日醉人心。
青山远望触目迷,白云漫卷挂天际。
心驰神往向九州,世界壮丽在眼前。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习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自己内心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热爱和感慨之情。整首诗结构严谨,用词精炼,读来朗朗上口,是一首优秀的七律诗。
4、重阳节怀古
重阳佳节喜相逢,登高远望忆古风。
古时王孙今何在?唯有山川与长空。
岁月匆匆人易老,万事皆空任西东。
唯有诗书能解忧,且将情怀寄诗中。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重阳节怀古的情感。通过描写自己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怀念和对于生命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于时间和生命的深深思考和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读来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怀古之情。
5、重阳节赏菊
重阳时节秋色浓,金菊银菊傲霜丛。
花开花落又一载,人生几度夕阳红。
把酒问天天不语,举头望月月朦胧。
莫道人间多苦难,且看菊花笑西风。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重阳节赏菊的习俗。通过描写菊花的美丽和对于生命的热爱之情,表现出诗人对于这一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感慨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读来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的深深热爱和对于未来的希望之情。
C. 七律 - 重阳
天道轮回又一秋,
晨昏暮雨欲何求?
烟波江上朦朦岛,
苇叶湖边浅浅舟。
响过蝉歌空寂寂,
声余钟鼓荡悠悠。
重阳祈寿登高处,
孤月思人照小楼。
重阳节,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资料来自网络)
2019.10.7.己亥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