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顺家风的故事

孝顺家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25 09:56:50

孝顺的家风小故事

关于孝顺的家风小故事

孝心是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和行为,是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核心。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孝顺的家风小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孝顺的家风小故事一

《三字经》里曾记载:“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黄香温席的故事。黄香家里生活很艰苦,9岁时就失去了母亲。母亲是伟大的,她给了我们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生命。这对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地打击。但黄香并没有因此而自卑,而是把对母亲的爱,都倾注在父亲的身上。与父亲相依为命。在冬天,黄香正在读书,忽然觉得很冷,他便想到:这么冷的天气,父亲在外工作一天,该让他好好休息一下。于是,便躲进父亲房间,给他铺好被子,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爸爸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为父亲暖被。年纪那么小的黄香就这样懂事,而我身为10岁的少年却不如一个9岁的黄香懂事!真让我感到非常惭愧。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而我们曾想过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吗?在生病时,一直守在我们身旁的是父母,生怕出一点意外;吃饭时,把最好吃的留给我们的是父母,他们从来只为我们着想,不为自己做任何打算;当我们学习有进步时,最高兴的也是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觉得辛苦并没有白费;当我们受到挫折时,在我们身旁安慰我们的也是父母,说:“别气馁,失败是成功之母啊!”回想往事,父母真的是付出了太多!再想想自己又为父母做了什么。可否想过父母的辛劳?可曾注意过他们头上那一根根银丝?可曾注意过他们额头上岁月的痕迹?可否在劳累时替他们倒一杯茶、捶捶背?可否在他们伤心时说过一句温馨的话?可否在他们不在时做做家务·····其实父母并不曾期盼过这时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大事,但我们对父母的回报是理所当然的,比如打扫打扫房间,整理整理东西·····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就非常感动了。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更加期盼的是: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我们的力量。

黄香从小就知道孝敬父亲,确实是我的榜样,也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希望我们同学从今天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孝心的、懂得感恩的孩子。

关于孝顺的家风小故事二

孝心是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和行为,是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核心,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记得我刚到北京工作时,一到秋收季节总会收到爸爸的来信,信里总会提到这样的话语,今年家中玉米收成不错,老母猪又下了十几头小猪,等小猪出圈了又能收入千八百块钱。每次看到这样的家书,我深知爸妈的心思就是让我放心家里,不用担心他们的生活。但信中还会有这样的话语,“山上地里的花生好了,山坡上的苹果都红了”,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他们想我了,从不直接表达,所以我唱的《感谢父母》歌词中才会有这样的歌词“在我想家的时候你说家乡的山花开了”,其实每次看到信中这样写道我都会有一种想回家的冲动,这也是我写歌曲《感谢父母》的初心,“在我小的时候你把我拉扯大,在我离开家的时候你说累了就回家”,爸妈靠省吃俭用把我们四个孩子拉扯大,至今我都记忆犹新。妈妈在我每次离开家的时候总是把我送到通往汽车站的小路上,还要叮嘱一句“在外累了就回家”,一直站在小路上等我的背影远去…… 每次看到母亲站在风里,头发被风吹起,我心里总是有一丝内疚。 提起笔来给父母写信,我也只是报喜不报忧,怕他们担心,中国人就是这样含蓄的爱,明明是想了就是不说,父母在儿女面前难以启齿这种情感话语,儿女在父母面前也不表达这种情感,但在歌曲中就不同了,可以把这些想说的话和不好意思张嘴的语言写成歌唱出来,以此表达对

父母的感恩之情。比如说:“谢谢妈妈!谢谢爸爸!感谢你们教我做人抚养我长大”,这就是孩子对父母说的,我觉得自己就应该对父母大声说谢谢!

记得爸爸还有这样一封家书“山上的花生都晾干了,山坡上的苹果大部分都卖了,给你留了一笼”。其实我心里明白他们是想说,都啥时候了怎么还不回来,真是古语说的好“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不管你走到哪里,父母的心一直牵挂着远方的你。

我在《感谢父母》里唱到“在我小的时候你呵护我长大,在我离开家的时候你说在外不同在家”,这是我父亲的形象,他用他那有力的臂膀保护着我。

前段时间阿里巴巴公益请我为农民工圆梦,改编创作并演唱《儿女情长》——“小时候你把我捧在手心怕我摔了,含在嘴里又害怕化了”,孩子对父母来说就是心肝宝贝。

我用我的歌声,表达我对父母最深切的感恩。

关于孝顺的家风小故事三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就是在传统、朴实的'家风熏陶下长大的„„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处世为人理应与人为善”这是父母给我定的第一条“家规”。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我要尊敬长辈,爱护小辈。虽然分家早,但爷爷奶奶家的活妈妈总是主动地去做,无微不至地照顾爷爷奶奶的生活。特别是爷爷去世后,妈妈更是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重任,直到奶奶去世。在这种良好家风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对长辈很尊敬。成家后,我经常打电话问候父母,定期看望;逢年过节,会买份礼物和家常菜,和爱人、孩子一起,为他们做饭,静心听听父母的故事和唠叨,给她们洗洗衣服、晒晒被子。我们的一点点孝心都会激发老人无限的满足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耿舒奕刚懂事起,我们就教育她要尊重老人,孝敬长辈,并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她。在我们的影响下,耿舒奕也特别尊敬老人。她经常会念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主动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每次回到奶奶家或姥姥家,她总会给她们讲故事、唱歌、跳舞,想办法逗老人们开心,看着老人们开心的笑脸,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耿舒奕很心疼老人,每次都帮奶奶做一些家务。有一次,大家要准备开饭了,耿舒奕却站在厨房门口不吃饭,她说:“奶奶

还没吃,我吃不下,我等奶奶一起吃”。一句话,让我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良好的家风已经在耿舒奕的心里深深地打下了烙印。在外面玩的时候,如果遇到老人,她会主动给老人让路;公交车上,她会和我们挤一个座位,把腾出来的座位让给行动不方便的人。一次在小区里玩,她看到一位清洁工爷爷在捡垃圾,赶紧帮着把身边的垃圾都捡到垃圾埇里„„

良好的家风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品质。总结我们家的教育,我们觉得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风家训会给孩子一个引导作用,家庭氛围也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将继续秉承这种优良传统,让耿舒奕也能传承下去,快快乐乐地成长,最终走出一条完美的人生路。

;

❷ 孝顺的家风小故事

关于孝顺的家风小故事一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三字经》中就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黄香,一个九岁的孩子,在母亲去世后,用自己对父亲的孝顺和关爱,温暖了父亲的被席。这样的行为,对于我们这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来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我们是否曾经为父母倒过一杯茶,是否曾经为父母捶过背,是否曾经在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这些都是孝顺的表现,而这些表现,往往是最简单的,却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
黄香的孝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有孝心、懂得感恩的孩子。
关于孝顺的家风小故事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是被放在首位的。《百善孝为先》的古语,就是对这种文化的最好诠释。作者在北京工作期间,通过父母的来信,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思念。父母总是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感,但他们的话语中,无不透露出对子女的深深思念。
这种深深的爱,是无言的,却是最真挚的。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感受这种爱,应该学会在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给他们以支持和帮助。
关于孝顺的家风小故事三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它无声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作者在传统、朴实的家风中长大,深受“百善孝为先”的家规影响,从小就懂得尊敬长辈,爱护晚辈。
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作者成家后也保持着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常常打电话问候父母,定期回家探望,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顺。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作者的女儿也学会了尊重和孝敬长辈。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孝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家庭教育的结果。我们应该珍惜家庭的温暖,传承良好的家风,让孝顺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❸ 中国孝亲敬老的故事有哪些

1、芦衣顺母

孔子有个弟子叫闵损,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2、亲尝汤药

刘恒,汉高祖和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3、埋儿奉母

汉朝有个叫郭巨的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4、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

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5、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二十四孝

阅读全文

与孝顺家风的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人骑多少英寸自行车 浏览:958
扬州中医院170体检查哪些项目 浏览:771
重阳节插茱萸卡通 浏览:774
社保退休后医疗保险可以用吗 浏览:868
50岁不能离婚 浏览:689
阜阳二甲医院毕业体检多少钱 浏览:171
60岁国家给发工资吗 浏览:433
国家企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金 浏览:851
广东真情养老院官网 浏览:702
重阳节的由来一百多字 浏览:773
把父母卡里的钱输完了怎么办 浏览:742
张掖市退休中人工资 浏览:828
潍坊其他老年大学 浏览:221
职业经理人有退休年龄吗 浏览:110
孝顺家风的故事 浏览:941
你开始为养老做了什么准备 浏览:635
保定美年大体检中心上班怎么样 浏览:989
给老年人开会的主持人 浏览:206
沈河区公办养老院 浏览:719
老人怎么补脚力 浏览: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