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孝敬父母精神上重要还是物质上
孝顺父母,精神更重要。孝顺是什么?孝顺在《现代汉语字典》中的释义是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物质则是独立存在于人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特指金钱、生活资料等。更则表示程度的加深。我们的辩题是孝顺父母精神与物质哪个更为重要。物质必须依附在一个内在核心,这就是精神。精神相当于意识,意识控制行动,有行动才会有物质的产生。孝顺父母有五个方面,一要了解父母,二要亲近父母,三要关心父母,四要体贴父母,五要尊重父母。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孝顺父母,精神更重要。
第一、从父母在子女孝心需求方面,其精神层面更胜于物质需求的层面,所谓精神需求是指父母更需要的是儿女们更多的陪伴、关爱以及真情的交流,而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我们不一定要把父母天天挂在嘴边,但心里要有父母,抽空多陪父母说话,才能让父母体会到儿女膝下承欢的乐趣。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大,精神越来越空虚。常见的病痛也随之而来。更需要儿女们的陪伴与悉心照料!这不仅仅是靠药物与保健品就能满足需求的。安享晚年并不是纯粹物质上的满足,而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保障也越来越完善。父母不再对物质那么渴求,而是更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第二、从社会现象上说,社会在子女对父母精神层面的孝顺也越来越重视,表现为:其一、常回家看看的公益广告越来越多。利用公益广告的形式宣传精神对父母的重要性,如中央一台播的《回家过年》。其二、近几年法律修改草案都将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其三、社会宣传孝顺是全面的,不是局部的。这种宣传要求每个人从自己做起,扩充到身边的人,扩充到整个社会,这正是种精神的传播。
而《礼记》中记载,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其大致意思是孝分为三等,最高是让自己的父母获得尊重,其次是不辱父母的名声,最后才是奉养父母。让父母感到精神愉悦,是儿女的天职,也是行孝的本意。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孝顺父母,精神更重要。
⑵ 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哪些方面 __
1. 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保持与父母亲密融洽的关系,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努力减轻他们的负担。
2. 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感到骄傲和欣慰。
3. 多陪伴父母,经常给他们打电话,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关心和温暖。
4. 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让父母放心。
5. 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过艰苦朴素的生活,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6. 成年后,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精神上关心他们。
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处罚。孝敬父母要体现在具体行为中,要从小事做起。爱父母,心里想着他们,理解、关心他们;行动上帮助他们,为他们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他们高兴。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重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