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要孝顺父母。动画片《多罗罗》里面的主人公百鬼丸该如何孝顺父亲
各位喜欢《多罗罗》的小伙伴,大家好!我是枫木君!
随着一月新番动画《多罗罗》的热播,目前故事剧情即将迎来尾声。动画《多罗罗》作为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早期所著少年冒险故事漫画改编,讲述的是古时代日本最黑暗的时刻,渲染了一幅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妖怪横行的地狱画卷。
故事中与其说是以主角少女“多罗罗”(与片名相同)的视角来叙述整个剧情的发展,倒不如说是与多罗罗一路同行的“百鬼丸”为看点,从出生就被魔神诅咒失去手脚、皮肤、眼睛、鼻子等的婴儿,命不该绝的他长大以后降妖除魔,逐渐向魔神讨回自己失去身体部分的过程。
然而,作为百鬼丸的父亲醍醐景光可谓极为自私、残忍,早年为达成一己之心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献给魔神;但是作为一方的诸侯,所属领地常年干旱、庄稼欠收、饿殍遍野,将自己孩子献给魔神以获取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又可以说醍醐景光大义凛然。但是从剧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义与利之间,醍醐景光是因为自己的利才产生了“义”。
百鬼丸因出生后受诅咒便被带到河边顺水流走,幸运的他能在乱世中存活下来是多亏一位名叫“寿海”的人将其抚养长大,并为其装手脚假肢。因此多年后长大的百鬼丸从未知道自己真实的身世,更不用说自己的父亲以及兄弟。但是随着剧情结局的即将来临,一切的真相即将浮出水面。
以一只螃蟹妖怪出现为契机,使得百鬼丸与多宝丸第一次相见,多宝丸是继百鬼丸之后醍醐景光的第二个儿子,亲兄弟之间并不认识,但是从眼神的对视中彼此感觉到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武艺高强的百鬼丸从妖怪手中救下多宝丸等人,使得多宝丸深深记住眼前这个人。
按照剧情发展,百鬼丸与父亲醍醐景光终归会有一见,只是在这之前,醍醐景光从侍从口中得知有一个双目失明、失去手脚的少年来到自己的领地,再加上曾经在“地狱堂”里向魔神许愿的神像一个个的破裂,使得他更加隐约感觉到曾经所作的“孽”终究要面对。在最新剧情结尾,百鬼丸与醍醐景光这对父子一场对视阔别多年的对视,那尊曾经断了头的“求子观音”瞬间破裂,仿佛有大事发生……
PS:我是枫木君,喜欢就关注,更多精彩动漫文章邀您分享。
2. 想给孩子进行国学基础启蒙,有哪些传统文化类型的亲子国产动画片
国学基础启蒙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近年来,国产动画片在传统文化类型的创作上取得了很多成果,以下是一些适合亲子观看的传统文化类型国产动画片: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部动画片以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中父子之间的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传递了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等传统美德。
《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以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为基础,讲述了一群羊和一只狼之间的斗争。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却蕴含了勇敢、智慧、团结等传统品质。
《黑猫警长》:这部动画片以中国传统警察形象为原型,讲述了一位正义勇敢的黑猫警长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故事。通过紧张刺激的情节,传递了法治精神和社会正义。
《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以中国传统农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群熊和人类之间的故事。虽然情节幽默搞笑,但却传递了环保意识、珍惜自然资源等传统价值观。
《中国好声音之童声飞扬》:这部动画片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主题,讲述了一群热爱音乐的孩子参加歌唱比赛的故事。通过美妙动听的歌曲,传递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些动画片不仅有趣好玩,还能让孩子在观看的过程中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观看,引导他们思考和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国学启蒙教材,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进行系统的国学教育。
3. 豆瓣高分动画《鹬》:过度的呵护,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名为《鹬》的动画短片,这是一部感人的温情片,也是一部有关家庭教育、育儿成长的动画片。讲述了一个鹬宝宝在经历风浪后独立成长的故事,它的豆瓣评分高达9.3分。
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评价,离不开可爱俏皮的动画形象,对于这一萌新设定,观众的喜爱度和接受度都很高,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享受,再加上调配的声乐,使人心情愉悦,更满足了听觉享受。
这部看似纪录片的动画片,画面感够真实,就像是摄影机拍摄的一样,这样的制片技术,让人更能够置身动画的故事里,心情也跟随着跌宕起伏。
动画的构思和技术让人惊艳,但最能打动人的,还是故事,和短片所要传达的育儿理念。
相信看过短片的人都知道,故事里的母鹬,为了让孩子成长,几次都“狠心”抛下鹬宝宝,自己外出觅食。而鹬宝宝饿了,只能自己探险寻找食物,母鹬在这样的放手下,鹬宝宝才得以蜕变成长。
只有6分钟的故事,耐人寻味,能让人联想到自身的家庭教育问题,到底怎样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母鹬舍得让小雏鹬吃苦,更是狠得下心来放手让小雏鹬学会生存的技能,在经过几次的磨砺后,终于成长。
看了这部动画片,不禁想起几年前的那个名为杨锁的男子饿死在家中的事。这个男子小时候本来也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愿意帮父母分担家务,但是其父母怕累着他,就什么都不让他做。
8岁的时候怕孩子走路会累着,就把他挑着走,以至于18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病重,他依然没有学会独立,甚至还要生病的母亲为他操劳。后来母亲也去世了,他更是懒得以乞讨为生,就算是乞讨也不愿伸手拿一下近在眼前的食物,终于在23岁的那一年就饿死家中。
这个反面的例子给我们的冲击不小,很多人都在想,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懒的人?有手有脚,难道还能把自己给饿死了?归根究底还是父母给惯出来的。
小时候的杨锁,还想要替父母分担压力的时候,就被父母拒绝,呵护得如掌中宝,什么事都不让他做,什么苦都不让他吃,长大后只能是生活给他吃苦,生活不能自理的他,嫌吃饭都累,又怎能生存下去呢,最后的代价就是一条生命。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父母总是尽自己所能地保护孩子。但孩子总有一天要独立面对这个世界,父母的保护就成为了一种伤害。生活中所有的苦难都是一种磨砺,父母能给孩子的保护,也只是婴儿时期的那么一两年,往后就是对孩子的鼓励和引导,教会他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生存下去,而不是过度的呵护,保护得密不透风。
还记得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农夫,每天都叫他的孩子在田地里辛勤劳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农夫回答说:“我不只是在培养农作物,我还在培养我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时刻挡在他前面,而是尝试让孩子经历风霜。只有让他自己体验世间疾苦,才会懂得生活的不易。
记得之前报道过一个盲人女孩的励志故事。我们可以在这个女孩身上感受到是坚强和满满的正能量,而她的励志故事背后有一个令人钦佩的母亲。盲人女孩坚决每天独自一个人去上学,手里只有一根导盲手杖,我们可以想象,到学校的这一段路,对于女孩来说是多么的艰难。
而她的母亲,为了支持女孩,也同意让她这样做,让人觉得心酸的是,她愿意放手让孩子独自冒险,但也不会因此就不管不顾。她一边让孩子没有心理负担地做自己的事,一边充当着孩子的影子,总在孩子没察觉的几米外默默关注着孩子,以防孩子发生意外。
女孩的母亲很爱她,想要保护好她,但为了让孩子能更快地适应残缺带来的不便利,只能狠心放手让孩子自已去经历困难,才能让后面的路走得更顺畅。
什么是爱?这就是爱,只有亲身经历、体验过生活的样子,才能把生活过好。 孩子是父母的宝,爱孩子就别伤害他,过度的呵护不会让孩子过得更好,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废人。
现在没有吃过生活的苦,未来生活会让你吃苦,只有在生活中磨砺自己,练就了铜皮铁骨,你才有笑对人生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