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时期,宋朝人是如何过重阳节的
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节日。原先只是纪念特殊的气候现象,后来又被赋予了尊敬老人、团圆聚会的意义。
题主的问题是专问宋朝,那么我们就说说宋朝人们是怎么过重阳节的呢?
放假很多人以为古代的学子都比较辛苦,其实不然,他们连重阳节都可以放假休息。
北宋初年,宋太祖就颁布过重阳节休务一日的诏令,等到神宗时期,又将假期延续至两日,如果是偏远地区或者乡村的私塾等地,假期的时间可达四日之久。不知道现在的小学生知道了会不会羡慕嫉妒。
问题来了,那时候的学子们,不但有假放,而且作业还比现在少,你说气人不?那么他们放假时期干嘛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一些习俗。
根据《岁时杂记》记载,那时候的人们为了讨吉利,给小孩的脖子上挂一根红线,系上一枚大蒜,这样的装饰,在那时候已经成为了出门的必备品,说是这样寓意着会计算(系蒜)。
还有的用一根竹竿,绑上一棵葱,从窗户里面往外捅,将糊在上面的窗户纸给捅破,这样败家的行为,居然是寓意是聪明(葱明)。
还有一趣事,在《新编醉翁谈录》中记载,在九月初九天刚亮的时候,大人们早早地蒸好重阳糕,会先切一片放凉,等到孩子起床后,将这片重阳糕和一枚柿子贴到孩子的头上,让孩子掰着吃,据说这是寓意着百事高(掰柿糕)。
本文乃原创作品,谢绝转载,文中图片转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之,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