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阳节的简短小故事20字
20字的重阳节的简短小故事:恒景在重阳日,用茱萸、菊花酒,降服瘟魔,拯救乡民。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重阳这天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
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瘟魔刺死,瘟疫消除。
把故事浓缩起来,就是:恒景在重阳日,用茱萸、菊花酒,降服瘟魔,拯救乡民。
重阳节的习俗
1、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而重阳登高也成为中国诗画中一个永恒题材。
2、赏菊、饮菊花酒
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也极为普遍,菊花可以祛寒、祛毒,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同时,菊花也被称作延年益寿的花,有很多画菊花的国画作品都题为“长寿”。
3、亲朋欢聚畅饮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吃喝玩乐也是古时重阳节的主题。在古代,人们喜欢去寺院进行重阳节活动,在风景名胜之地修建的寺院中,吹吹风、赏赏菊,喝点小酒助兴,可谓惬意之极。
㈡ 重阳节的小故事简短
重阳节的小故事简短概述如下:
桓景学艺:东汉时期,汝南县桓景的父母因瘟疫去世。他听说瘟疫是由汝河中的瘟魔作恶引起,于是决定为民除害。桓景前往东南山,拜费长房大仙为师,日夜苦练武艺。
大仙指点:一年后,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瘟魔将再次作恶。大仙给了桓景一包茱萸叶子和一瓶菊花酒,让他带领乡亲们登高避祸。随后,桓景骑上仙鹤返回汝南。
登高避祸:九月九日,桓景带领父老乡亲登上附近的高山,分发茱萸叶用以驱瘟魔,并让每人呷一口菊花酒以防瘟疫。安排好乡亲们后,桓景独自回家,准备与瘟魔交战。
这个小故事体现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以及茱萸和菊花在传统文化中驱邪避疫的象征意义。
㈢ 重阳节的历史故事简短
重阳节起源于古代民间对天象的崇拜,后来融合了多种民俗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