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阳节的来历150字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版)命家宰,农事备收权,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❷ 重阳节的来历15字
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❸ 重阳节来历是什么节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1][2][3][4][5]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4][5][6][7][8]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的“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17] [18]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❹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30字左右(重阳节的来历)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重阳节的来历简介30字左右,重阳节的来历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重阳节的来历 ...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重阳节的来历简介30字左右,重阳节的来历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2、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3、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 倍思亲。
4、”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
5、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
6、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
7、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
8、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
9、这一年,桓景的父芹州母也都病死了。
10、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11、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12、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
13、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14、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15、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
16、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
17、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
18、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19、”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
20、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
21、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 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22、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
23、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
24、他把乡亲们安排 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25、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
26、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27、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
28、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
29、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30、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
31、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32、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33、毁首竖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
34、从纤大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