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亲子沟通的感悟怎么写
亲子沟通的感悟的写法如下:
最近看了些翟鸿燊教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于是在人际沟通方面,增长了我许多之前从未有过的见解,也让我了解到了沟通这门哲学的真正含义。
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我们十几年,可谓是无微不至,尽心竭力。而反观现在,孩子们都成家立业,都有了自己的事业时,他们又是如何回报自己的父母的呢?甚至还有很多人连回报都谈不上,留给父母的只有冷漠和疏忽。
百善孝为先,如果我们做子女的连基本的孝顺父母都做不到,那么他们又如何能够去奉献社会,如何能称得上是学会做人?当然,有很多人会说自己哪里没有赡养父母啊,我们把他们接到自己的房子里住,供给他吃喝。可是难道这就叫孝顺父母吗?
翟教授在讲座中反复的强调一句话: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有别乎?意思就是犬马都能供养自己的父母,如果人们不能尊重父母,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爱戴他们,那么人类和那些畜生又有什么区别?因此听完翟教授的讲座,我真正的领悟到了,做最近看了些翟鸿燊教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于是在人际沟通方面,增长了我许多之前从未有过的见解,也让我了解到了沟通这门哲学的真正含义。我反思了一下这几天所看到的讲座,总结出沟通其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与心的沟通,与人的沟通,和与世界的沟通。正所谓相随心生,口乃心之门户,人生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沟通的好坏,一个有大胸怀,大格局,大境界的人,他的言谈举止,气度风貌,足以令世人折服。
而在生活中,这种境界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掉。与其怨天怨地,不如反思一下自己,如孔子般“吾日三省吾身”,也许渐渐地,便可品出其中万般滋味了。
Ⅱ 谁能告诉我《国学经典伴我成长》的征文或文章
给你粘贴一篇我自己写的征文供你参考
《大智慧》是著名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在北大讲国学的现场实录。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修养篇:道不远人;2、心态篇:喜悦心;3、孝道篇: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4、交友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5、管理篇:得其时,当其位。在听完讲座后,我获益良多,更加深刻的感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迫不及待的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想。
一、修养篇
翟教授结合《亮剑》里的一些影像资料,形象的为我们讲解了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沟通的重要性。其中对于团队的解读很精准:“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这就是团队”。中国第一所古军校的校长——鬼谷子说:“口乃心之门户。”由此可见,沟通对我们的重要性。 “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这句话贯穿了整个修养篇。仔细想来的确如此,如果你面对别人的时候板着一张脸,那么别人也会对你板着脸,这样的沟通,一开始就打下了不良的基础,为以后的深入交流埋下了隐患。就像盖房子一样,基础都不牢固,哪还能指望后来的高楼林立。
翟教授还说:“沟通就是为了建立正见、正思维、正语、正精进、正念”。就我看来,这句话的重点在一个“正”字上,只有见解正确才能思维正确,只有思维正确才能表达正确、才能有正确的行事方式和态度、只有以上几点都做到了才能有正确的观念,只有这五点都做到了“正”,才能有好的沟通。沟通是情绪的转移,是行为的主动性,高品质的沟通会让我们明白祖国处处有亲人,会让我们懂得不贰回,不迁怒,永远不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
二、心态篇
“角色就是人格”。人生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在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角色,在父母面前我们是孩子、在晚辈面前我们是榜样、在学校里我们是师生、在社会上我们是公民…… 这个角色,就是我们的人格。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放下才能承担、放下才能拥有”什么事都放不下,就会导致思维局限、心胸狭窄。就像故事里的和尚,看到师傅背了一个妇女过河,一路上一直耿耿于怀,“他自己明明说过,不近女色,自己却近了。”于是,一路走来他的思维就局限在师傅背妇女过河这狭窄空间上,心情也为这事郁郁不得欢。殊不知他师父背过河就放下了,而他却承担了这么久,以至于筑起了心墙。
“空才能有”。一个装满水的茶杯,只有倒空它,才能注入新茶。我想,宽容是美德,包容他人也包容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接纳每一滴水珠,于是才成就了今天的汪洋。正如古语所云: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所长,必容人所短”就是这个道理。
“怒”心之奴隶也。情绪,人之常有。谁没有七情六欲。但人还有意志力。意志力能驾驭情绪,那你就是情绪的主人,是心的主人。相反,任由情绪发泄,那你就是情绪的奴隶、是心的奴隶。发怒,不但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以上种种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一个词——喜悦心。有了喜悦心,我们的人生会如蝴蝶效应一样的改变,离成功就会更近一步。
三、孝道篇
“百善孝为先”“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而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君子务本,本立道而生,孝悌之道,仁之本欤”。这些都是翟教授在授课中引用的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
翟教授说得好:“孝顺不是一种固定的行为,而是一种态度,不是给父母扔几个钱,定时给他们送点慰问金就能算是当做完成工作或者任务那样完事”。从小孝而至大孝,关于这一点,我想每个人在静思之余都应该深刻的反省,自已做得怎么样?“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别乎”,兽且如此,人何以堪?孝顺不是公交车,一站一站有固定时间等着你上车。千万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想到孝顺,那时,就只剩后悔莫及、悔不当初了。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我们如何能指望他带好他的团队,没有好的团队如何能够成功。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顺的话,他必定难以做成一个企业,更遑论治理一个国家了。
四、交友篇
“人脉既钱脉”,团队建设就是兄弟、同志和战友,天下就是这样打下来的。想建立好的人脉必需要有好的沟通。沟通有三个要素:场景、气氛、情绪;三个特征:行为的主动性,过程的互动性,对象的多样性;三种形式:自我沟通、与他人沟通、与公众沟通。与公众的沟通即演讲,人才,不一定有好口才;有好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自古以来,但凡是能成大事、能干大事的人都是演讲高手,譬如毛主席、丘吉尔、列宁、拿破仑。
“这个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是毛泽东在1957年去苏联的时候,对那里的中国留学生们讲的。这一番话一讲,几年以后当年的那些留学生一个不差的都回到了当时并不强大的祖国,这一批新生力量为当时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丘吉尔最后的一次演讲,也是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次演讲。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整个会堂有上万个学生,他们正在等候丘吉尔的出现。正在这时,丘吉尔在他的随从陪同下走进了会场并慢慢的走向讲台,他脱下他的大衣交给随从,然后又摘下了帽子,默默的注视所有的听众,过了一分钟后,丘吉尔说了一句话:“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 丘吉尔说完后穿上了大衣,带上了帽子离开了会场。这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一分钟后,掌声雷动。
所谓的“大音希声”正是体现于此。
这一讲被翟教授归纳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篇第十三》。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提出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对这句话的通俗理解就是:君子尽管和他人有着不同的意见,但还是能够和睦的相处;而小人即使和他人有着同样的意见,也难以和睦的相处。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君子能够宽容他人、容忍差异,而小人却不能的缘故。
“同流才能……?不是合污,是交流。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这才是高品质的沟通!要想有高品质的沟通,要有同理心。懂得认同别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换位思考才能更好的沟通;要有赞美心。赞美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你看待别人的想法,会影响别人后面的行为。赞美会让对方把正确的事情做下去。在人际关系上,少用,慎用:我认为,我觉得这样的字眼,多使用:您,您们,我们这样的字眼。我们在沟通时需要注意的是“沟通上没有对与错,只有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而已”。所以在表达不同意见时,请一定保留对方的立场。就像伏尔泰说过的一样:“我不赞同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五、管理篇
翟教授讲到,营销是什么?用儒家理想里的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儒”字。“儒”字是单人旁在加需要的“需”,也就是满足人的需要。在用人巨匠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无需名贵宝剑,落花飞叶皆可伤人。大多数时候我们拥有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不过是看如何应用罢了。正所谓拥有资源的人不一定胜利,善用资源的人才会胜利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人往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200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400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鲜明,非常机灵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张。忽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800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异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才能,会值这个数呢?店主答复:由于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从这只鹦鹉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引导人,不一定自己才能有多强,只要懂信赖,懂放权,懂爱护,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晋升自己的身价。相反很多才能非常强的人却由于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公关职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良的领导人。
《大智慧》中翟鸿燊是这样阐述“领导”这一词的:领导就是领袖和导师。对领导者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只有通过修身、培育人文情怀、提高管理和领导才干、体会博大精深的伟人智慧、修炼广阔的胸襟,方可成就伟业。
翟教授旁征博引,纵横古今,融合中西智慧,系统讲解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出自《中庸.大学》,原文中对此的解释为“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短短的几句话却讲明了治国平天下的途径:只有摒除不必要的外物,才能领会到渊博的知识;领会到了渊博的知识,自身的意念才会真诚;有了真诚的意念才能拥有内心的端正;内心端正才能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治理好家庭;将家庭治理好了才能治理一个国家;一个国家治理好了才可以平定天下。这个途径在现代来说一样适用。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定是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是拥有自我魅力、他的管理实践必定是合适的、他的企业氛围必定是融洽的……
整场讲座下来,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一个重点——“思考力是万力之源”。在谈及《道德经》时,翟教授阐述了“道”是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的观点,他认为思考力是万力之源。三力的辩证关系在他的TAT学说体系中有非常详细的阐释,概括来说有三层意思:
其一、行动力是万力之本。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还有什么是比行动更重要的事情?什么都需要行动,不学、不干,不去实践,一切都是空谈;
其二、表达力是万力之魂。“说”是有效果的能力,也是最昂贵的能力。“懂沟通,会说服”是很重要的本事,一句兴邦,也可以一句亡国;
其三、思考力是万力之源。最笨的人就是用聪明才智努力犯错误的人,就是出色地完成了根本不需要做的事的人。我们思考的格局、境界和层次决定了我们的行动和表达。
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到了不少新的知识。翟教授通过对国学的另一种解读,展示给我们一个不同的世界。“天行健,君子自强以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以载物”。就让我们以这句话开始,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学会沟通,走向成功。
Ⅲ 以行孝道,怀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怎么做
我做过手抄报,一般来说,以行孝道,怀感恩为主题的抄报有几个栏目是版必不可少的:
有关权孝心和感恩的生活小故事或名人故事(可以有关对父母的爱,也可以是一些人与人之间的感恩故事)
自己写的有关行孝道,怀感恩为主题的文章。
感人的小小说(要温馨或引人深思)
也可以是一些有关父爱母爱及感恩的名言谚语或古诗
。。。。。
栏目的名称可以定得温馨些,也可以再添加些栏目,弄些合适的小插图可以使手抄报更有感人,还有排版不要过于死板,有一些小故事可以采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祝你成功(*^__^*) 嘻嘻……
Ⅳ 读《孝道篇》有感600字
1
突然想起以前一起学习看过的一段国学大师翟鸿燊关于《孝道》的讲座,让我很感动,也受益匪浅!
当听到 翟老师讲到孝顺父母一段时,我看到很多视频上的人在一瞬间都流泪了,不仅是视频里,还有我们这些听的老师也很愧疚。因为突然觉得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也是失去了很多“第一孝道”,很多时候我们误解了,看完这段录像才恍然醒悟,原来孝顺不仅仅是我们心里所想的那样,转一些钱,存储一些钱,到了过年的时候交给爸爸妈妈,让他们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回想这几年,再给自己一点时间重新认识自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错过很多,真的很愧疚。当我们在得到的同时,却也会失去很多很重要的东西,翟老师所讲到的《父母给儿女的一封信件》,让我记忆深刻,当听完这封信让我也想到爸爸妈妈,平时给的关怀太少,甚是有些时候爸爸妈妈打电话给我时,我都推脱工作很忙。不愿意听爸妈的唠叨,也不想跟他们聊天,想想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又不了解,所以就忽略了父母的感受,现在想想自己真的很可恶,也不由得反问自己:“我是被父母唠叨过?我是否经常陪他们聊过天?我是否陪父母真正谈过心?陪妈妈散步、逛逛街?我是否陪爸爸妈妈一起做饭?”当然,现在的我们现在的工作在外,但当我们真正回到父母身边了,以上的问题值得我去深思和做到!
其中翟老师还讲到:“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一件事就是孝敬父母”这句话也是震惊人心的。让我如梦方醒,觉得自己很惭愧!从而也让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很深刻的道理,行孝是不能等的,“孝”最重要的不是物而是心,不是看得见的东西,而是看不见的情感,让我们重新认识“孝”字吧!
最后,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百善孝为先”行孝不能等!如果不想让自己遗憾和愧疚的泪水迷糊双眼的话,我们就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哦!
2
有一对姐弟,都考上了大学。毕业之后,姐弟俩回了家,发现家里变化很大,老母亲没有了,家里剩下孤独的父亲和几乎不值一钱的空荡但又凌乱不堪的房子。姐弟俩收拾房间时发现了一封信,信中写到: 我们都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们。请你们做儿女的理解我们,对我们要有一点爱心,不要嫌我们终日唠唠叨叨,前言不搭后语,其实还不都是为你们好。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我们吃饭漏嘴的时候,把饭菜留在衣服上时,千万不要责怪我们,请你想一想:当初我们是如何把着你给你们喂的;当我们大小便失禁的时候,弄脏了衣服,不要埋怨我们反应迟钝,请你们想一想,你们小的时候,我们是如何为你们擦屎擦尿的;当我们说话忘了主题,请给我们一点回想的时间,让我们想一想再说,其实谈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有你们在身边,听我们说下去,我们就心满意足啦!孝敬不一定是物质和金钱不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时常牵挂着我们就行了;饭后给我们老两口端杯热茶;阳光灿烂的日子,陪我们出去散散心和邻居聊聊天;等你们结了婚,生了孩子,常带回家让我们看看就开心。当看着我们渐渐地变老,直到弯腰驼背,老眼昏花的时候,不要悲伤,这是自然规律使然,要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当初我们引领你们走上了人生之路,如今,也请你们陪伴我们走完最后的路,多给我们一点爱心吧,我们会回馈你们感激的微笑!这微笑凝聚着我们对你们无限的爱。翟鸿森教授由此故事展开了不孝不教的《孝道篇》。我观后感触很深,有感于下:
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我们都听说过这个故事,在古代有一个人急于求佛祖的保佑,于是他每天都去寺庙是烧香,总想能烧到第一柱香,可是无论他去得多么早,总已有一柱香。于是他有一晚带了铺盖睡在上寺庙里,他想看看是谁来得这么早,可是当他去上香时,发现仍有一柱香已经在那里了,他百思不解,于是他请求佛祖给他解惑,佛祖告诉他,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卖烧饼,他会告诉你答案。他按佛祖的话找到了卖烧饼的人,卖烧饼的人告诉他,他从没有上过香,他一大早起来打烧饼,只是第一锅烧饼他从来不卖,留给自己的娘吃。这个简单而流传了几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翟鸿森教授也同样讲到,你是否孝敬你的父母,如果你连父母都不孝敬,还能有慈善之心。你是否尊敬你的兄弟,如果你连你的兄弟都不尊敬,还能有包容之心。父母蕴育了我们的生命,父母就是活菩萨。入者孝,出者悌。一个人有孝心必生和气,一个有和气的人必能愉色,一个有愉色的人必生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