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九月九重阳节传说

九月九重阳节传说

发布时间:2025-07-20 06:12:30

重阳节传说故事

重阳节有两个主要的传说故事:

  1. 骊山传说

    • 故事梗概:很久以前,一个庄户人家在骊山下生活。一天,庄户主人遇到一位算卦先生,并留宿了他。算卦先生在离开前告诉庄户主人:“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虽然不解,但还是照做了。九月九那天,他们登上骊山游玩,结果家中所在的山沟被泉水淹没。庄户人才明白算卦先生的意思,是为了让他们避开这场灾难。
    • 习俗由来:此事传开后,人们开始每逢九月九就登高,以避免类似的灾难,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2. 桓景除瘟魔

    • 故事梗概:东汉时期,汝河地区有一个瘟魔,它出现时家家都会有人病倒或丧命。桓景的父母因瘟疫去世,他自己也差点丧命。病愈后,他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桓景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长,并学得了降妖剑术。仙长在九月九前告诉桓景,瘟魔会再次出来作恶,让他回去为民除害。桓景带着仙长给的茱萸叶和菊花酒,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登上附近的山,做好了降魔的准备。最终,桓景成功杀死了瘟魔。
    • 习俗由来:从此以后,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人们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⑵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故事1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故事2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蜗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鶪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故事3

曾经有一个叫阿牛的农夫,在他七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伤心过度哭烂眼睛,为了治好母亲的眼睛,阿牛边做给财主做边开荒种地,有一天晚上,阿牛梦到有个姑娘和他说,在运河往西十里的地方有个天花荡,九月初九的时候荡中有一株白色菊花盛开,这颗菊花能治母亲的眼病,于是在九月初九那天,阿牛带着干粮去寻找这株白菊,找到白菊后,阿牛将这株白菊连根带土挖回家,白菊共九朵,阿牛每天采一朵煎汤给母亲服用,最后阿牛母亲的眼睛终于重见光明。后来阿牛开始种植菊花,人们便将九月初九这一天称作菊花节,于是就有了赏菊花、饮菊花酒等习俗。

重阳节的来源

重阳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糅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项,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包含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项。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不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阳节还代表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

重阳节的起源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个贫民。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

九月九重阳节代表什么

九月九重阳节是敬老、敬祖以及感恩。九月九重阳节最早出自《易经》,古人认为这一天是值得纪念的日子,所以在很久之前就有过重阳节的习惯,在重阳节还有登高祈福、插茱萸以及拜祖祭祖等习俗,除此之外,这一天还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重阳节选在阴历九月初九,寓意久久的意思,很多人把它赋予了长寿的意思,这一天也就被称为 “老人节”,代表了小辈对老一辈的祝福和孝敬。孝道为首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所以重阳节里要孝敬长辈。

由上面讲到的祭祖和敬老孝敬可以推测到重阳节还有一层感恩的意思。感恩是人的基本准则,只要心怀感恩,生活才会变得美好。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最大的一个数字,两个九九想重叠,寓意重九,这也是九九重阳节日期的来历。

⑶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重阳节有两个主要的传说故事

传说故事一:重阳公主的传说 背景:东汉安帝年间,李娘娘逃至洛阳以西的重阳店,在农历九月九日生下女儿重阳女。 成长与学艺:李娘娘历尽艰辛抚养重阳女,后重阳女为斩除瘟魔、为母报仇,到处拜师学艺。 除魔:重阳女在道人的传授下,得知瘟魔的弱点,并在九月九日组织百姓登上云彩山,利用红色、酒气、刺激气味和高声喊叫等方法,成功刺死瘟魔。 后续:此事传至京城,安帝贬黜闫氏,封重阳女为重阳公主。重阳公主每年九月九日都会带上菊花、茱萸等回京城孝敬父王,并把当地民俗传入宫中。

传说故事二:恒景除瘟魔 背景: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危害百姓。青年恒景因瘟疫失去父母,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学艺:恒景四处访师寻道,终于找到法力无边的仙长,并苦练武艺。 除魔:仙长告知恒景九月九日瘟魔将出,让他回家准备。恒景在九月初九带领乡亲们登上附近的山,利用茱萸叶和菊花酒的气味成功阻止瘟魔,并将其刺死。 风俗形成: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流传下来,并被视为免灾避祸的活动。同时,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重阳节后来也被立为老人节。

阅读全文

与九月九重阳节传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退休人死亡了去单位还是社保局 浏览:62
个人所得税老人有退休金也算赡养人口吗 浏览:741
80岁教授带保姆出走 浏览:811
国庆节重阳节双节标语 浏览:225
父母离婚证怎么找 浏览:631
小孩将80岁老太撞倒赔偿案例 浏览:658
为什么四险没养老险 浏览:378
驾照体检在黄冈中心哪个医院 浏览:201
九九重阳节送老人书法作品 浏览:432
老人用智能手机用什么牌子 浏览:713
学校孝顺教育活动 浏览:308
哪些人可以交纳养老保险 浏览:134
90岁老人饮食表 浏览:989
孝顺第一大美德 浏览:146
上海浦东疗养老院 浏览:244
医学康复养老院有哪些 浏览:204
46年工龄退休工资是多少钱 浏览:367
重阳节祝福爷爷奶奶贺卡 浏览:229
自己交社保怎么办理退休 浏览:685
70岁以上老人办房产 浏览: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