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关于孝敬父母的名人素材

关于孝敬父母的名人素材

发布时间:2025-07-03 14:56:30

1. 知恩图报的名人事例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抱包拯为父母辞职

包公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3、黄香为父暖被窝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

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

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4、秦穆公赠酒解国难

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他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马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

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喝酒的人会死。”于是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地离开了。

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我们到了已经可以以死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

于是就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终于解决了困难,打败晋国,并抓了晋惠公回来。

5、赵盾为母乞食

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赵盾(谥号“宣”,后世通称赵宣子,晋国正卿)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

他看见一人面黄肌瘦,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赵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赵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

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晋灵公(春秋时代著名昏君)想杀赵宣子,在搏斗中有一名武士突然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赵宣子得以脱险。

赵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赵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原来那名病汉武士,名叫灵辄,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侠士之一。

(1)关于孝敬父母的名人素材扩展阅读

知恩图报名言警句

1、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

2、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3、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堂恩

4、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5、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萨克雷

6、快乐没有本来就是坏的,但是有些快乐的产生者却带来了比快乐大许多倍的烦扰。——伊壁鸠鲁

7、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莫泊桑

8、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列夫.托尔斯泰

9、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马克·吐温

10、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马克·吐温

11、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王尔德

12、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鲁迅

13、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2. 孝顺素材名人名句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6、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1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4、长幼有序。——孟子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18、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9、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20、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21、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孝道名人名言
22、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23、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24、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25、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3. 有关孝的素材 急需

名言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事例
二十四孝--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岁历同液唤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闹雀凯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转载自客家情网http://www.kejiaq.com,请保留此标记***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

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二十四孝--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后人有诗赞曰: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阅读全文

与关于孝敬父母的名人素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6年南昌市退休人员加工资细则 浏览:131
关于孝敬的名著 浏览:689
看敬老院老人感语 浏览:909
养生壶牌子不锈钢发热底盘在哪里 浏览:257
父母老了怎么报复 浏览:300
老人家老骨头坏死 浏览:303
瑶族人长寿汤 浏览:888
西安体检去哪里检查好 浏览:967
退休金可以一起领取吗 浏览:264
养老院空调使用管理制度 浏览:269
退休了两账户社保还能合并吗 浏览:967
姚明比自己父母高多少 浏览:131
新兵体检去哪里 浏览:607
公安局有什么权利查人体检 浏览:402
父母怎么打孩子屁股 浏览:523
日本人为什么比中国人长寿 浏览:863
社会养老保险网络认证 浏览:573
老年人怎样容易得老年痴呆 浏览:775
养老院五周年 浏览:752
周口社会企业养老保险 浏览: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