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孝心”
孝心是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是中国孝道文化的核心,是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孝心被称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到现在概念已经完全变化了,这个词谁都可以用,有各式各样的解读,但结果各有不同,你说呢?
㈡ 农村有不少的葬礼习俗,有哪些是非常不合理的
农村不同于城市,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封闭的圈子。圈子里最为人乐道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邻里情!对于每一个村民来说,家庭中难免会遇到“白事”或者“红事”,由于礼仪程序复杂,需要人手也更多,因此,自古以来,农村红白事少不了“执客”与“忙客”。
不过,相比农民办红事,忙客需要主家人登门去请不同,农民办白事,忙客不请自到,这也是不成文的规定!当然,在逝者为大的观念下,农民办白事,也是为了缅怀以及告别,村民自发前来帮忙,一方面是为自己,另一方面也是送别曾经的挚友以及乡亲!
然而,这几年,不少地区农民办白事,美其名曰“喜丧”,要花大价钱去城里请歌舞团前来表演助兴,这一个个光鲜亮丽的女子,情歌唱起来,热舞跳起来,惹得不少村民捂眼睛,不敢直视!
可是,葬礼是一项肃穆的仪式,是一种对逝者的追思与悼念,这种现象显然不合时宜,也破坏了葬礼肃穆寂静的氛围,真的好吗?
㈢ 谈谈你对孝的理解
“孝”字是会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为“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看这个字就好像是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上一代念念想着要如何栽培下一代,才能对父母、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教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孩子是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受人尊敬的孝子,但是,由于对孝的概念理解的不同,认识程度的不同,所以还不是每一个人都真正能够称得上是孝子的。
“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道德的基石。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孝治家、以孝治天下的国度,孝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享有一个非常崇高的地位,同时,能够做到忠孝的人也就达到了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在当今社会,孝已经在宗族、血缘关系方面有了很大的淡化,孝与否的问题对社会的影响也渐渐的被局限在家庭之中,从"治国,平天下"的领域退入道德和个人修养领域之中。
孝不仅仅只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行为。只在每一个生活中都能体现出来的。现如今有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节日,为我们提供了机会。也提醒着我们孝的重要地位。
对于现代社会的“孝”,不只是要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安慰,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融合。有人说,有父母的关心疼爱是一种幸福。既然父母疼爱我们,那么我们就应该感激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所以必须加倍对年老的父母尽一份自己应该尽的孝道,这是中华文明的传统,是知恩报恩的当然,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在上大学期间,我们要逐渐学会各种社会生存的技能,毕竟以后是我们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独自谋生,没有别的人再可依靠,所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已经很好了,至于在物质上给与父母,我们暂时还是消费者,还不能为父母提供丰裕的物质享受,但是偶尔买件衣服,补品,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尽孝。在时间上,要充分的给足时间,让他们做好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社会价值,要时刻记住,父母的社会价值绝对不是只来要与子女,要鼓励和支持父母的工作,也许这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当父母年迈是,更加的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关心,更加精心的照顾,耐心的安慰。
子女对待父母的“孝”,无论什么方式,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这个世界上,有些事物可以找个标准去度量,如用货币度量商品价值;而有些事物则是量不了的,比如孝心。孝心无价!孝心的驱动力无穷,总有一天,你游累了,那时母亲温暖的胸膛将是你避风的港湾!
孝字的定义就是让父母顺心快乐。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快乐。千万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的时候,我们却因为没有尽孝而流下了遗憾的眼泪和悔恨的心理阴霾,那时悔之晚矣!
让我们抓紧时间,好好孝敬父母,不要让他们失望,更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就像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中所说“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㈣ 中国的孝文化都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孕育、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黑格尔曾说过“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孝文化还具备信仰意义。人要有信仰,信仰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的支撑,人的生存和追求,都需要有一种超越于个人生活之上的力量和目标来作为精神的寄托,否则,人在现实当中就会感到迷茫和无望,就会失去生存的要求,而且无法解脱。而传统的家族社会关系就是通过“孝”联结起来的一代代人的“生命共同体”,承担了缓解人的生死忧患和抒发生存迷茫的作用。因此,在中国,道以孝为道德之基,儒以孝为百行之本,佛以孝为至道之宗。
传统文化要求人做到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因为只有爱父母的人,才能进一步去爱别人的父母,进而把这种爱扩展到对待身边的一切人上,最终达到一种超越了血缘关系的更广意义上的博爱。
孟子说:“唯顺于父母可以解忧。”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先哲提倡的孝道曾经被扬弃过,如今又重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使之融入当今社会的德育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至于如何弘扬立足当代、着眼未来的孝文化,则是放在当代中华儿女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
㈤ 父爱似如山,母爱深似海, 百善孝为先,尽孝当及时。什么意思
父亲的爱像大山一样沉重,母亲的爱像大海一样深。所有的善都要以孝顺父母为第一,孝顺要尽早,不要等到父母老去才去尽孝,那时就晚了。
㈥ 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分别是哪三个“不孝”
1.若不懂得顺从父母的意思,违背父母的心意是为一不孝。2.当父母亲年老,为人子,若因家里没钱,无法侍奉父母亲是二不孝3.孟子以为,为人子,若不娶媳妇,传宗接代是三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