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顺讲解

孝顺讲解

发布时间:2025-05-24 19:13:40

孝敬父母学会感恩主题班会课例分析

孝敬父母学会感恩主题班会课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美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过分强调成绩,忽略思想教育,导致大多数九零后的独生子女对“孝”的认识越来越淡薄,顶撞、怨恨父母、缺乏感恩的现象司空见惯。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热爱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责任感。

2.知道怎样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感谢父母。

三.班会准备

1.班级布置,黑板报

2.分组搜集“孝“的故事、古诗

3. 歌曲《母亲》《感恩的心》

4.“孝”的调查问卷(课前完成,统计结果)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是谁喂我们第一口饭?生病时,精心守护在床边?取得成绩时,比我们还高兴的是谁?欣赏歌曲《母亲》(多媒体展示歌词)有些爱是无私的,默默无闻的,细小得叫人不容易察觉的。这些爱就是父爱和母爱,看似平常,可却是最伟大的爱。我们应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和孝敬父母。

2.讲解故事,树立榜样

故事一:(教师讲解)一天放学较晚,我们班的同学李逸跑到我的办公室说“老师,可不可以明天扫地,今天我要回家”,他支支吾吾半天说:“我要回家给我妈妈做饭、烧汤,还要送饭,我妈在带病上班,我回去晚了,妈妈就吃不到饭了。”才上六年级,个子不高,不爱说话,他居然会做饭,还会烧汤?知道妈妈在带病上班?听了他的话,我感动得眼泪充满了眼眶,半天都没说出一个字。李逸是老师学习的榜样,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故事二:(学生讲解)大笑星葛优得知父亲生病时,第一时间从电影拍摄现场赶到医院照料父亲,熬鸡汤炖排骨,记者采访时夸葛优特孝顺,话没说完,葛优打断她:停,赶紧停,您再说我浑身就起鸡皮疙瘩了,孝顺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没什么值得吹捧的。

古诗:《游子吟》(学生朗诵,背景音乐播放感恩的心)

3.展示调查结果( 全班答题人数的百分比),激发心灵潜力

⑴你记得父母亲的生日吗?

A记得(15%) B不记得(85%)

⑵你知道父亲节、母亲节是哪一天吗?

A知道(37%) B不知道(63%)

⑶在节日里或父母过生日时,你是否会给父母送祝福?

A送祝福(44%) B没有行动(56%)

⑷你平时在家里会主动做家务吗?

A会(26%) B不会(74%)

⑸你会自己洗自己的衣服和袜子吗?

A会(32%) B不会(68%)

⑹你会愿意帮父母洗脚吗?

A愿意(5%) B不愿意(95%)

⑺父母或自己不开心时,你主动和父母谈心吗?

A会(18%) B基本不会(82%)

⑻你经常会因一些小事和父母意见不合而争吵吗?

A会(75%) B不会(25%)

⑼你乘车时能让老人先上车或者为老人让座吗?

A会(34%) B不会(66%)

⑽你认为怎样做才是孝顺父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互交流,畅谈想法

按调查问卷答题情况分为三组,1~3个选择题做得较好的为A组,3~6个为B组,6~9个为C组。小组交流,分组发言。

A组:张成材:我发现自己不够孝顺,做的远远不够,应该多干些活。

B组:李安:关心父母,不仅仅靠嘴上说说,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C组:盛探蕊:我总是因为一些小的事情和父母发生争吵,要多和父母沟通。

……

师: 谁都会犯错,关键是认识和改正错误,调查结果可见,我们班级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孝敬父母的意识。一方面,生活质量提高,父母对大家的溺爱让同学们习惯了舒适的生活,缺少为父母做什么的意识;另一方面,有孝心的同学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很好地实际行动;第三方面,缺少与父母沟通,对父母了解较少。希望同学通过问卷结果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做个孝顺的好孩子。

5.畅谈做法,付出行动

欣赏公益广告视频《给妈妈端水》。

学生畅谈打算和做法:扫地、好好学习、听家长的话……

教师小结,提出建议:大家讲的情真意切,实实在在。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美德,更重要的是一种实践活动,同学们可以从下面五点做起。

⑴熟知父母。了解父母的生日、工作、爱好……

⑵自己事情自己做。主动起床、叠被、洗漱……

⑶家里的事情帮助做。做点家务、洗洗碗、拖拖地……

⑷精神上学会安慰父母。给父亲送杯茶、洗洗脚、揉揉肩、说几句温馨的话……

⑸刻苦努力学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努力学习……

6. 倾听歌曲,懂得感恩

播放《感恩的心》全班齐唱。

7.课后小结,深化主题

师: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除了父母,身边还有很多关心我们的人,老师、同学和朋友,只有互相付出爱,一个家庭才能美满,一个学校才能融洽,整个社会才能和谐。衷心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以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孝敬父母,理解他人,做一个懂感恩、乐奉献、有良知的中学生,把中华美德发扬广大。

8.巩固新知,分层作业

⑴老师和学生为即将到来的的母亲和父亲节送一份自己做的礼物(书信、贺卡、折纸等),礼物自选,并写出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⑵A组同学完成教学过程5中(畅谈做法,付出行动)的⑴⑵;B组完成⑴⑵⑶;C组完成⑴⑵⑶⑷。一个礼拜后由组长电话回访家长,评选每组前两名同学颁发石笋中学六二班孝敬父母模范奖。

五.本课小结

本课教学目的明确,过程层次分明,教学手段多样,步步深入,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先听歌曲《母亲》营造情感氛围;再通过故事,树立榜样;随后展示调查,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再通过视频《给妈妈端水》和畅谈做法,使学生对孝的认识升华、为课后作业的展开创造良好条件;最后通过歌曲《感恩的心》首尾呼应,呼吁学生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六.案例反思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思想教育非常重要,本课在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孝敬父母意识淡薄,为帮助学生建立孝的意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分层教学,教学过程有一定坡度,教学目的明确。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发言,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分层教学方面,首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不同特长和爱好的`同学安排不同的任务,比如,语言功底好的寻找古诗;计算机好的找视频和歌曲;绘画功底好的布置黑板等;有表演天赋的讲故事。其次,作业⑴形式多样,供不同层次和爱好的同学选择,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作业,起表率作用。作业⑵分成易、中、难三个层次,有不同起点和难度,对各层次的学生都有针对性和挑战性。一周后,学生电话回访家长,结果A组同学知道父母生日的占100%,B组学生在家中能经常帮家长做家务的占56%,提高了30% ,C中能够经常和父母沟通的提高了28%。最后,3组采用不同的评价制度,每组进步的同学都能得到肯定和鼓励。

七.有待讨论的问题

1.根据班级学情,如何在以后更好的实现分层教学,让更多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孝的教育仅仅靠一节课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是否必要增设讲座或拓展课,是否必要长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征文比赛、班级月度孝星、学期孝星评选、讲讲身边孝的故事等,让孝道深入学生的心灵。

;

②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15篇)

二十四孝故事1

暑假我观看了《二十四孝故事》系列视频,里面介绍了孝感动天的舜;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还有百里负米的仲由……我最喜欢仲由百里负米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仲由少年家贫,他去百里之外购买便宜的粮食,一路拿野菜充饥,把省下来的粮食背回百里之外的家中供养父母。后来父母去世了,他自己做了大官,生活的条件也好了,但是他看着自己丰富的餐食每每感叹:就算我想吃野菜,把粮食拿给父母,也在没有机会了啊。他的老师孔子称赞他说:你父母在世的时候,你孝顺他们;父母过世了,你怀念他们,可以说尽力而为了。

想想我自己,爸爸妈妈让干个什么我都不耐烦,真是不懂事,没有体谅父母的辛苦。

从此,我要向仲由学习,孝顺父母,不找麻烦,让他们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再让他们筋疲力尽。常怀感恩之心,我一定会继承“孝”这个传统美德。

二十四孝故事2

姑姑送给我一本书。这本书很特别,它的名字叫《二十四孝》。我马上打开,看了起来。我读了第一篇《孝感天地》。

这篇文章主要讲我国古代有一个圣贤的君主,他的名字叫舜。舜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父亲取了个后妈,后妈生了个弟弟叫象。从此,舜的后妈和父亲就不喜欢他了,并且伤害他。他父亲还扬言要杀了他。但是,当舜的父母亲生病的时候,舜马上回到父母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大象跑来为他犁地,小鸟飞来为他播种。舜在河里捕鱼,遇上了狂风暴雨,可是他却一点也没事。舜孝顺父母的事,感动了首领尧。尧就把己的女儿嫁给了舜,并且还把己的王位让给了舜。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舜感动了。我要向他学习,在家做一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好孩子、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和同学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姑姑说:百善孝为先。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二十四孝》是儿时必读的书。

二十四孝故事3

自从母亲给了我这本《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我便每日沉浸在书海里。这本书主要讲了舜、闵损、陆绩、黄香等人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这一个故事让我学会了感恩父母。

就是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刘恒贵为一国之君,却每一天尽心尽力地服侍一病就是三年的母亲,还勤理朝政。这样的孝心实在让人敬佩,也难怪刘恒能得天下人心,开创出“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这也是行孝道的结果,也是他让我学会了孝敬父母,感恩,回报父母。事实上,在社会上,正因父母年老多病需要花钱而不愿意赡养父母的人有许多,有几十万人还是“啃老族”,而我觉得,父母生你养你,让你长大,真的就不求回报吗?虽然嘴上这样说,但是,一杯水,一句话都会让他们心满意足,让他们在别人面前夸你敬孝道,回报了他们的养育之恩。

我的话说完了,期望大家也学会感恩父母,哪怕是一杯水,也会让父母感到温馨。

二十四孝故事4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更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故事》通过二十四个故事描述了古人的孝行,代表了当时社会和儒家的孝道观。在我们今天看来,许多故事是不可思议的,像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埋儿奉母的郭巨,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中是匪夷所思的,竟然能把自己的孩子埋了,这样的父亲值得学习吗?这使我刚看《二十四孝故事》,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是,当我耐心把书本读完后,竟为书中人物的孝心所感动。“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当前许多老人的新声,谁又能像刘恒那样亲尝汤药,为母担忧,像王裒那样日夜侍候在床前,衣不解带地喂汤喂药,像庾黔娄那样为父尝粪呢?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感动于这些孝子的一片孝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孝经人物中的一片真诚孝心,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对于现在不知孝为何物的“小皇帝”,我们更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孝经中的故事,学会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二十四孝故事5

二十四孝——负米养亲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有诗颂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二十四孝——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有诗颂曰: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二十四孝——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二十四孝——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后人赞曰;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二十四孝故事6

最近,我看了《二十四孝故事》,这里面叙述了二十四个感人的孝心故事,其中,我喜欢《孝感动天》这则小故事。

这篇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古代的五帝之一,舜。他从小家境贫穷,却生来就孝顺。他的父亲脾气古怪,继母又性情变化无常,同你异母的弟弟象也很不懂事。他们多次去陷害舜,可舜却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于是舜耕田种地时,大象跑来替他耕犁,小鸟也飞来为他播种。尧舜听说了舜的事迹后不仅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还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嫁给了他,最后又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看完后,我被舜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向舜学习,在家中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在学校里做一个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的好学生。

记得在我小时候,脾气太坏,经常肆无忌惮的与爷爷奶奶顶嘴,时常不尊敬他们、孝顺他们,又谈何而来是个乖孩子呢。有一次,姐姐在帮我晒被子,而我却因为找不到心爱的凉鞋,而对奶奶发起火来,心想,肯定又是奶奶当宝贝一样“藏”起来了,每次都这样,不经过我的同意就私自拿走我的东西,讨厌死了。过一会儿后,奶奶放下手中的活,帮我找到了凉鞋,我穿上了,可嘴里却还在不情愿的嘟囔着,烦人。我对奶奶向来都是这么的不尊敬,也不孝顺,直到我长大后,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亲情;什么叫敬;什么叫孝顺;什么叫奶奶对我的爱。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妈妈曾经与我讲过,百善孝为先,所以,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二十四孝》是我们必定要看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孝顺的人,向《二十四孝》中的人物学习,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二十四孝故事7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从古至今,从伟人到平民百姓,再从老人到我们身边的同龄人,很多人都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二十四孝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孝子们的孝心及行动。他们为了尽孝可以付出一切,时间,骨肉,生命。。。。。。

《卧冰求鲤》中的王祥,年少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继母朱氏对他非常不好,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坏话,还对他百般的挑剔刁难,年幼的王祥受尽了委屈。

一天后母病了想吃鱼,就叫王祥去抓鱼,可是当时正值天寒地冻,冰河封面,哪里抓得到鱼呢?于是王祥顶着严寒来到河边,脱掉衣服趴在冰面上,希望用体温化开冰面,可以抓到鲤鱼。这时,冰面忽然自己裂开,尽然有两条鲤鱼跃上岸来,冻得浑身发抖的王祥终于如愿以偿。

是什么力量支撑王祥这么做的呢?我觉得唯有一个“孝”字。最终也正是王祥的一颗孝心感动了后母。

历史上感恩的故事很多。黄香九岁温席,李密陈情报祖母,花木兰替父从军,陈毅元帅为生病的母亲洗尿裤,还有失去父亲的八岁女孩唐银花,唐银花安慰自己失明的妈妈说:“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他们那一颗颗滚烫的孝心,凝成了一道道爱的长城。

我们的父母曾经为我们付出了许多,等我们长大,本应该享福的他们却还在为他的孩子们操心。同学们,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以变成桑田,但我们感恩的心却不能没有,也不能改变!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好好的去感恩父母!

二十四孝故事8

孝顺,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必须具备的品德,也是每个中华儿女都要承担的责任。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辛劳都是我们要铭记的恩德。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我更是深有体会。

父母工作很忙,每天早出晚归,身为儿女的我们要以行动来报答父母。虽然还是孩子的我们只能干一些简单的事。但是当父母下班回到家,我们为父母泡一杯温暖的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们,这就是孝顺。

对于传授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我们心存感激,这也是孝顺。老师让我们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从调皮的小孩变成懂事的少年,从初生的牛犊成长为翱翔的雄鹰,从胆小的丑小鸭变成优雅高贵的白天鹅。我们长大了,一道道皱纹却毫不留情的爬满在老师的额头,乌黑的长发也一根根的变白,每个人都该对教师心存感激。记得上三年级时,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高,她容不得半点马虎,但只要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不懂之处,她就会不厌其烦的讲解,直到我们全部懂了为止。有一次,一个女生在语文老师讲一道难题时玩塑料玩具,老师朝她扔了个粉笔头,示意她认真听讲。这个女生瞅了一眼老师,接着玩,语文老师走向她时,被地面的一滩水渍滑了一跤。我们赶快跑过去把老师扶起,询问老师是否受伤,为老师端来茶水。而那位不听讲的女生也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羞红的脸。临危不乱,遇事不惊,让父母、老师放心,尊重他人、保护好自己,快快乐乐长大,这应该也是一种孝顺吧。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是孝顺,冬天里的一杯温茶,过节的一束鲜花,生日的一个小礼物,也是孝顺。好好学习,明辨是非更是孝顺。但我认为孝顺应该是理智的,而不能是愚孝。《二十四孝》故事中,也有一些必须摒弃的,比如“埋儿奉母”,寓意对母亲的孝心足够诚挚能够感动天地,出现奇迹。但这种违背常理的做法是不道德的,是我们社会的毒瘤。提倡孝顺,是为了感化冥顽,减少罪恶。是对自己德性、智能的修养,对国家社会的尽责,以孝的名义违背常理、违背人性不是真正的孝,是社会所不容的,这不是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主要美德,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二十四孝故事9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二十四孝故事10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二十四孝故事》。这根数讲述了二十四个有关孝顺的.故事。其中《扇枕温衾》这个故事令我深有感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扇枕温衾》主要讲的是:东汉时,有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时死了母亲,他从小就懂得孝敬父亲。酷夏时,常常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常常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读了这个故事,再想想自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去和父母发脾气,争吵,真是不应该。爸爸妈妈为了我,每天辛勤的工作,而回到家,不但没有得到我的安慰,反而是扑面而来的争吵。因为没有给自己买喜欢的东西而争吵,因为父母的一句关心的责骂而争吵,因为父母每给我准备好需要的东西而争吵……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牵着我的手,一起去逛街。那时我们是多么的开心啊。记得那时,我还扬言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小的时候你们照顾我,等我长大了,换我来照顾你们!”现在,我也算是半个大人了,可是小时候的话语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现在的许多人都一样,特别是那些所谓已经懂得感恩的年轻人。很多人长大了,长成大人了,就开始嫌弃自己的父母了。嫌弃他们老,嫌弃他们脏,嫌弃他们穿衣服难看,走在自己身旁就感觉在拉低自己那所谓高贵的身份……

人,要学会感恩,学会孝敬父母。没有他们,我们怎么会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许多获得很大成就的人都嫌弃自己的父母。要知道,他们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的成就都归根于自己的父母,没有他们的辛勤养育与培养何来自己今天的成就?也有许多学生,包括我在内,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而去和父母争吵。父母提醒自己不要总是去玩手机和电脑,自己就认为父母自己拿手机玩,而不让我玩;父母担心自己的安全,不让自己去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就认为父母在囚禁自己,不给自己自由……

其实,父母是很容易满足的。一句安慰的话语能够让他们满足,一个关心的动作能够让他们满足……我们是学生,不会象大人那样,给他们买衣服,给他们买大房子住,因为现在的我们,还没有这样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帮助父母做家务,可以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他们。父母下班回来时,送上一杯水;疲惫时,给他们按摩;吃饭时为她们盛饭……这些小小的事情都会让他们欣慰,让他们满足。

以后,我不会再去和父母争吵,不会和他们发脾气。而是多为父母着想,多帮父母做家务,好好学习,以好成绩回报他们。希望大家也一样,多想想父母,多为她们着想,多为他们分担。

二十四孝故事11

孝道,自古以来就是贯穿于国人伦理和美德的精髓。

闲暇的一个人去郑州城隍庙转了一圈,这是第三次来。第一次和同事,第二次和我弟。总觉得这个地方,有尘世难得的清净,总之,我喜爱那里。如果说前两次是看热闹的话,这一次就应是看到了门道。留心看了正殿两侧的垂直坡面上画的就是二十四孝彩图。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常常给我讲这样的故事。

常言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最近细细品味了儒家的经典著作,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感触良多。

个中,印象最深的当属,“戏彩娱亲”、扼虎救父、嗜指痛心、鹿乳奉亲等等。

戏彩娱亲,讲的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老莱子的故事。楚王曾派使者请他出仕,他却表示不屑。这人很有意思,已经七十岁了,还说自己不老。对自己的双亲十分孝顺。他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学者婴儿的样貌嬉戏哄二老开心。取水上堂的时候,故意假装跌倒在地,学着婴儿那样啼哭,父母看了哈哈大笑。

这天看来,老莱子总是让人觉得少不了做作之嫌。鲁迅先生,对这一点就很是反感。但我觉得,这又有何妨,其初衷是好的,就是一个劲的让年迈的父母永葆一颗不老的心态。

扼虎救父,是关于晋朝杨香勇敢把父亲从虎口中解救的故事。一个年仅16岁的小女孩,随父亲去田间割稻,?然闯出一只白额虎,把杨父叼在口中。幼冲的小杨香,情急之下,完全忽视了自己与老虎力量的悬殊,竟然用小手卡主老虎的咽喉,直至老虎瘫软在地,父亲得救。虽然摆布不了夸张的色彩,小小的一个女孩子力气能有多大,但是我们不得不由衷赞赏这样一个勇敢和孝顺的女孩。

曾参,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嗜指痛心就是讲的他的事迹。说他少时家穷,常去山中砍柴。一日,宾客来访,曾母不知所错,急的狠咬自己的手指。曾参猛的觉得心口疼痛,就迅速赶回家中,跪问其母,母亲说,我咬指嗜期望你回来。是啊,这充分显示了母子俩具有极强的感知力。

关于鹿乳奉亲,讲的是春秋时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群中取鹿乳侍奉双亲的故事。我看着不觉得不佩服他,有点滑稽,十分敬佩。为什么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群的生活习性又怎样会混入鹿群呢。体现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为一体。

当然二十四孝,远不止上方我所提到的这些。每一个,看后都会有莫名的感动。敢问,看了这样,你觉得你对自己的父母亲做的够吗,不说想这些人一样。起码,你不让父母担心,常常给予必要地问候了吗?都扪心自问一下吧!

做一个孝顺的人,正因你也会有老去的一天。常怀感恩之心,不让二老再为我们把心操碎。

二十四孝故事12

中华美德小故事众多,其中二十四孝中的《打虎救父》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宣扬的对象。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到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有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已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虎口。

主人公杨香在父亲遇到危难之时,爆发了身上的潜力,置老虎于死地。人的潜能不可低估,爱的力量不可低估。想想,生活中父母亲处处保护着我们,爱护着我们。为了我们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宁愿牺牲自已的一切。当父母们遇到困难或老了、生病了、走不动了、行动不方便的时候,难道我们做子女的不应该 ‘孝’ 字当头,挺身而出吗?

二十四孝故事13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作《二十四孝的故事》,特别感人,我来讲一讲吧!

比如黄香,他夏天时害怕父亲睡觉时热,就用凉水倒在父亲的凉席上,再用扇子扇干,床就变得很凉快。他冬天时害怕父亲睡觉时冷,所以他在父亲耕地回来前钻进父亲的被窝把床暖热,床就会变的很暖和。总,之我要向二十四孝中的每一个大孝子学习!

这边书就算是我推荐给你们的,一定要看哦!

二十四孝故事14

我看了二十四孝这个故事,里面许多孝子都很有孝心,如舜……等人都很孝顺父母,都很有孝心,而现在都是父母疼我们,而不是我们孝父母,以前舜的弟弟象串通父母要杀了顺,可舜仍对父母很孝顺,什么事都以父母为天,因为是父母养活了他,他干什么都依着父母,而不依自己。

还有人为了让父母吃米刮多大的风下多大的雨都不怕,拿着钱去买米。直到排上队买上米才肯回家。想想以前那些人多么有孝心,多么孝父母啊!我们现在却不孝父母,而是父母疼我们。看来我们也要学他们一样孝父母,让父母不吃苦,让父母过上好生活!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世代相传,把孝传到千秋万代,让每个人都有孝心,来孝顺父母。

二十四孝故事15

中国的孝道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我国都一直推崇孝道,正所谓古话“百善孝为先”,孝敬我们父母长辈是良好品德的核心。

今天我先观看了《拾椹供亲》的故事,讲的是蔡顺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只剩下娘俩相依为命,一直在一起生活,但是蔡顺在一次摘完草回家的路上听到了别人说,有一个叫王莽的人专政害民,把人们都害苦了,蔡顺听到后便回了家,为了孝顺母亲,蔡顺上山给母亲采摘桑椹,但不料遇到了赤眉贼,在一番争斗后,赤眉贼看到了他的孝心,感动极了!便给了蔡顺三斗米和一只牛腿拿回去孝顺母亲。

接着又看了《怀橘遗亲》的故事,讲了陆绩小的时候父亲带着他去袁将军家做客,袁将军用新鲜的水果接待父子俩,陆绩拿起一个橘子吃,发现橘子特别美味,他便想到了母亲最爱吃橘子了,为了让母亲尝到好吃的橘子,陆绩藏在了袖筒里两个,可是在他要与袁将军告辞的时候,忽然橘子从袖子里掉了出来,袁将军和他的父亲不相信陆绩,在陆绩澄清了事实后,袁将军夸赞了陆绩,便又给了陆绩一篮子橘子让他和母亲一起去分享。

看了这两个故事,蔡顺和陆绩对父母的孝顺让我的感触特别深,再次让我深刻的理解了“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我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平时爸爸妈妈都把最好的给我,我也要回过头来尽全力去好好孝顺他们。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做一个好孩子!

③ 百事孝为先,你见过最孝顺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孝顺是最基本的基础。孝顺是一个人的本分,父母花了心思养育了我们、教育了我们,才把我们安全的抚养长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样高,如海水一样深,这一种恩情,我们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怎么样才算孝呢?孝顺难道就是提供衣食住行吗?尽孝难道就这么难吗?其实不然,父母都是善良的天使,一个眼神,一句暖语,一点点礼品,早已让他们开心不已。

每年可以带父母出去游玩一次,比如带父母去旅游。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很多父母可能有点跟不上节奏,作为子女可以多给父母讲解一下,偶尔可以带父母看一场电影,一次卡拉OK,带他体验一次新时代的高科技。还有就是帮父母完成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哪怕是坐坐飞机,看看大海,爬爬长城这样的念头。

总之,孝顺并不只在某一个时刻体现,而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细心留意,一定会让自己的父母晚年更加开心,我想这是做儿女的最大心愿。

④ 什么是孝顺

顺者为孝。
跟家里人不用计较那么多,
说句难听的,家人说你什么你可以完全当作没听到!
要知道,你妈妈肯定有很多不顺心的,而唯一真正属于她的只有你!
她是跟你亲,才拿你发泄。但她还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
你不出声别往心里去就好了,等以后结婚了,不在一起了就没事了。
多体谅她。

⑤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出自清代著作《围炉夜话》。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清代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中文名
百善孝为先
外文名
shan xiao wei xian
类属
俗语
注意
不是成语
连用句
人以孝为头

阅读全文

与孝顺讲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人家适合吃哪种人参 浏览:770
行孝顺事做感恩人演讲稿200字 浏览:311
敬老院床头的关心祝语 浏览:913
上饶养老金查询 浏览:848
西安体检怎么样 浏览:204
长寿北到南天湖有多少公里 浏览:514
老人的退休金儿女可以瓜分吗 浏览:182
做建筑的父母是什么脾气 浏览:586
老年人腰痛偏方 浏览:901
长寿花怎么让叶片大又肥厚 浏览:939
女孩子说自己是老年人怎么回 浏览:1
老人家晕倒后一直拉肚子 浏览:34
老年人扫盲计划 浏览:987
2015年央视重阳节晚会节目单 浏览:480
农村修房怎么养老 浏览:680
找到新工作养老金断了一个月 浏览:567
长寿花只长叶不开花是什么原因呢 浏览:239
40万养老金每月能拿多少 浏览:56
农村养老保险有多少年的 浏览:467
青岛社保退休新文件 浏览: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