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作文评语

重阳节作文评语

发布时间:2025-03-13 01:19:28

① 关于重阳节习俗的作文评语! 急急急!


历来重阳节都有观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在古时重阳节又叫菊花节,人们认为菊花是长寿的象征,重阳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菊花大会、菊花展,全城的人都会出动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成为一种风尚。
饮菊花酒
我国古人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节必饮的吉祥酒,可祛灾祈福,从汉代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都盛行在九月九饮菊花酒。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 本篇完 ——————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作文评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寿秘诀心大 浏览:216
老年人穿紫色外套彰显什么 浏览:366
农村户口如何购买养老保险 浏览:551
徐州新沂体检哪里好 浏览:498
重阳节照顾老人的作文300字 浏览:396
深圳缴纳社保退休工资是多少 浏览:615
孝顺因果网站 浏览:187
老年人打隔不停怎么办 浏览:931
离岗乡村医生的养老金怎么给 浏览:664
东北的农村养老金是多少 浏览:73
父母在家种地年收入怎么填写 浏览:57
五个月的宝宝可以去体检一些什么 浏览:228
70岁以上跟团加钱 浏览:539
婚礼父母迎客该怎么说 浏览:798
社区老年医疗活动 浏览:966
91岁老人在上海买什么最好 浏览:928
重阳节公墓下葬 浏览:549
雪莉父母为什么要遗产 浏览:384
爸妈没有交养老金怎么参保 浏览:982
有关孝敬父母的图片 浏览: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