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孝敬父母吃糖的话术
幼儿孝敬父母吃糖还需要话术吗?对于幼儿来说,他的想法应该是最简单的。
㈡ 怎么跟幼儿园的孩子解释尊敬孝顺老人是美德
哈哈 这个我可以帮你!我也是老师,知恩才能报恩!你要看看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你网上搜一下,蔡礼旭,这个人,还有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有专门教孩子的,视频效果更好!
只有教子孝顺才是根本啊,学习一下《弟子规》,讲父母怀胎十月辛劳的过程,以及后来照顾艰难的过程,也可看一下蔡礼旭的文章。
蔡礼旭老师:孝道为根本——想改命者、想开发智慧者、想成功者必读
我们人是天地人三才的集合体。人与宇宙的外环境来看,天给我们的命曰“性”,地给我们的命曰“心”,父母生我们的“身”,我们人是“性、心、身”三者的有机结合。人的性格分灵于天,不同的天气对人的性情有不同的影响。
“人法地”而生,人的心智受地域影响,古语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人有东北人的心理共性,南方人有南方人的心理特点,中国人和西方人也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心智特点。
从人体的内环境来看,我们的性灵主要遗传于父亲,心灵主要遗传于母亲。性灵藏在人的头部,心灵藏在胸部。
先天的性灵,是光明无量的,智慧万能万灵的,大公无私的,人一落到后天,性灵有不同程度的染污,染污重的智慧就小,烦恼就多疾病灾难就大,命运多桀。
我们要学会保护性灵,开发性灵,改变命运,创造幸福。
改变命运别无他法只有去习性、化秉性、恢复天性。所谓去习性就是去除不良嗜好,如吃、喝、嫖、赌、吸。化除秉性就是去除心理私欲如贪、嗔、痴、慢、疑等。恢复天性就是去除性格当中的怨、恨、恼、怒、烦转化为五常之德:仁、义、礼、智、信。
我们知道了人是由“性、心、身”组成的道理,我们受孕怀胎的时候,从外界环境来讲要选择“天清地宁”的时候最佳。天气晴朗,万物和顺,周围环境安静,不要选择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地震等恶劣气候环境受孕。
重要的是内环境,父亲为天,性情要清静,母亲为地,心境平和。男女保持良好性情心态,两情相悦,这是第二代的先天基础。不要纵欲过度,不良的心态、行为自然贻害第二代,到时候悔之晚矣。
这是人类最根本的教育,谓之根本教。
根本教是胎儿教、婴儿教、幼儿教的基础,基本已经失传。王风仪老先生把他又传播出来,功德无量。这是改造人类再造人根的关键窍妙,希望大家珍惜。一些老师傅讲病的实践(把病讲好)说明,小孩的病大部分是由孩子受孕怀胎时,父母不良心态、性情、行为所致,父母亲真诚认识反省忏悔那时的错误,小孩的病就得到了治疗,父子母子心心相连。
古时有“曾母唤曾子”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高足,以孝著名。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曾子家来了一位客人,恰好曾子在山上砍柴不在家,母亲想叫曾子回家招待客人,母亲急中生智咬了一下自己的中指,远在山上的曾子心有惊悸,心知母亲有事赶紧还家”。这就是母子心心相联的感通。现在日常生活中亲子心心相连的例子也很多。
父母亲注意不要对小孩发脾气,生气上火。不要用脾气管孩子,你一用脾气管孩子,你的气火就跑到孩子的头上,坏了孩子的性灵,在孩子的头上加了一个紧箍咒,生一次气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紧箍咒。日积月累,紧箍咒越来越多,虚的紧箍咒就变成了孩子实实在在的头痛病,做父母的年龄大了就会下肢腿脚痛,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孩子性灵被牢牢的禁锢了损坏了,智慧无所从来,越想让他学习好,他的学习会越来越不好,与家长的期望越来越背道而驰。这都是用脾气管孩子的结果。
君子反求诸己,要改正自己,改自己的性格,你变孩子就变。“儿孙不用管,全凭德性感”这是有深刻道理的,要改变我们生气发火的脾气秉性。
对孩子要采取“率性”的教育办法,率是统帅,把孩子的性往好的方面引导,要经常找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闪光的地方,多鼓励孩子。在表扬的同时,劝化引导孩子改正不良的习惯嗜好。帮助孩子打开性灵的宝藏。烦恼脾气是一种阴性病毒,害人又害己。特别是亲人之间,互相非常珍惜对方、在乎对方,用心较重。越是这样烦恼脾气,对对方的伤害越重。
亲人之间生活在一起,受彼此烦恼脾气的伤害几率非常高,病就是这样慢慢累积,从虚变实,由轻变重。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
大家应该警醒,不要看轻日常的小小烦恼脾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到中年一般处于亚健康状态大部分原因主要是因为烦恼不健康的性情所致。
作为孩子一定要注意“孝,无论您的年龄大小。孝与顺又紧密相连,孩子小的时候要多思父母亲工作的艰辛,父母亲生养我们的不容易,十月怀胎艰辛异常,一个生命的成长是父母亲千辛万苦克服万难的结晶,要长思父母的恩德,要顺父母的心,父母亲的烦恼会给他们带来疾病,也会给自己带来头痛的病因,影响我们的聪明才智。
孝有孝身与孝心、孝意、孝志的区别,孝身就是满足老人“身体需求”。如给老人买一点吃穿住行的东西,给老人以经济的保障,这是孝的基础,必须的,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孝心。
要研究老人心里想什么,满足老人心里要求,老人常想听听你们的声音,那就要经常打打电话,把近况向老人汇报一下,老人最担心小弟弟的生活,那就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小弟弟,以使老人心顺。举一反三。
注意:千万不要使老人心产生烦恼,担惊受怕等,老人因你的心念一动,直接影响你的性灵,古人讲诸事不顺皆因孝,你要使老人因你而牵心,你的头逐渐会有毛病,智慧萎缩,做事情不可能顺利。
要想开发智慧,第一要素“孝心”,要想改变命运,首先检讨自己对父母亲的孝心。过去犯过的错误,反省忏悔,父母在的当面忏悔,父母不在的祈求父母在天之灵原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则改之,善莫大焉。对待老人一定要孝顺。对老人的观点有不同意见,要增长自己劝化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就要先顺下来,逐渐使老人回心转意。
孝道的更高一个层次是孝意,孝意的表现就是常使老人高兴、快乐。二十四孝里有一个老莱子70多岁了常穿五彩衣在老人面前让老人开心。有一次给老人到水,不小心跌到为了不使老人担心,故意装做小孩嬉戏的样子,使老人高兴。这就是在孝意方面下工夫。
孝道最高的层次是孝志。继承老人光明的志向,孔子讲“父在观其行,父不在三年不改其志”是为孝。孝天下所有父母,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佛教行者注重“男人皆是我父,女人皆是我母”的观念修证。释迦佛称为大孝释迦尊百劫报亲恩,这里面含有深刻的生命奥义。
根据一些老师傅讲病的实践,头上的病主要是对老人及上级领导“孝心”方面存在问题,老人的阴气阴火长期储存凝固在你的头部,病逐渐由虚转化为实。病由虚转化为实,也可以由实转化为虚,化无。
怎么转化呢?古人讲性命、性命,性连着命,命连着性。性为心生,心生一分脾气就得一分病,得一分病就丢一分命,脾气生得多了病就一分一分的聚集,病就由虚转实,命就受到威胁。生脾气就是聚阴气,阴气聚的多了,阳间就没法住下了,只好到阴间去了。
反之,就是造命活命之法,心生忏悔,找对面人的好处,找自己的缺点,心生忏悔,给对面人叩头,认错。
为什么要叩头呢?命者,人一叩也。心生忏悔,人一叩头,就把过去发脾气丢的命给夺回来了,这就是夺命造命之法。至诚之心,诚则明,诚则灵。
中国文字是“古人仰观天,俯察地”的结果,通天达地含天地造化之机巧,不可不知不可不学。无论是儒、释、道还是基督教等,都非常重视忏悔之法,实是因为“忏悔”是一种非常奥妙的活命造命之法。
尤其对公婆、公爹、岳父岳母更要注意孝心,我们结婚是两种不同的生活习惯的磨合,非常容易产生磨擦,处理不好会给家庭带来很多烦恼,因为我们对家庭用心最多,家庭对我们的伤害也最大,一定要注意协调好家庭关系。要想家庭幸福,别无他法,改自己的性格,找自己的缺点,找他人的好处,赞美他人,久之快乐心生,境随心转,家庭就和乐了。要改变我们自己,找到我们性格当中缺陷的一面,改变之。外面的环境就变化了。
孝是齐家之本,家有孝子,家道必然和谐,家族必然兴旺,家族寿命必然长久。古代的大家族,一般都建有祠堂,缅怀先祖的懿德,继往开来。这里面含有开启家族智慧的奥妙。
“孝悌之极,通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与我们最密切的神明,就是我们的列祖列宗,这个“神明”,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非常重要的保障。
我们做事情做决策,一方面是靠我们的智慧,一方面靠我们的运气。运气,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神明”的作用。我们大多数人都实践过“感觉决策”,使您的感觉正确的很重要一方面,就是“神明”的作用。开启“神明”力量的金钥匙,就是“孝道”。
孝是治企之本。家庭是一个小家,企业是一个中家,国家是一个大家。农业经济时代人们的生存主要依赖家庭,生活基础主要来源于家庭。工业经济时代人们生存基础主要依赖企业,企业有企业的责任。
我们每一个企业,都希望我们的员工有责任感、忠诚于企业,敬业爱岗,人的这种责任感、忠诚感起源于家庭责任,家庭责任的根本体现就是“孝”,对家庭、父母没有责任的人不可能对企业有长久的责任和爱心。企业培育员工的责任感首先要培育员工的“孝道”。企业的管理者抓住了这一点,以身作则往往能事半功倍。
孝道是治国之本。“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中国历史悠久,统治寿命较长的朝代,无不是提倡孝道的王朝。周、汉、唐、清无一例外,我们现在要实现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的复兴能例外吗?
孝是人之本,爱之本。“孝悌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而不衰的道德根本。
(本文系学习王凤仪善人“十二字薪传”有感)
来源:蔡礼旭专辑
父母是子女的“场根”,子女对父母孝顺柔和,则根壮叶茂,否则根断
作者:不详
世上一切事物都有根源,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父母的精血造就了子女,是子女的根源。有人道:父母与子女各为单体,何根之有?此种观点,正是受人的感官局限所致。犹如前面提到的唯视主义,承认可视的,否认不可视的。这种认识在于不懂茫茫宇宙是阴阳各半。
物理学界认为有反物质的存在。有正电,必有负电。那么有物质,必有反物质。有时空,也必有反时空的存在。太极图,它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画的宇宙规律图,它告诉我们阴阳各半乃宇宙构成的基本形式。既然父母有形的精血构造了子女,两者之间就必然有一种无形的“场”相联系。这种“场”可称为“生物场”。
“生物场”是无形的,就像磁场、引力场等虽然无形,但都是客观存在一样。如一位妇女突然心脏病发作,医院检查结果,此人过去没有心脏病史,现在也没有病变。后来从电话里才知道,这个妇女心脏发病的同一时间,其女在国外被车撞破了心脏。我们把父母对儿女之间的这种“场”称之为“场根”。
对父母善,则根壮叶茂,否则根断树枯。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凡是对父母孝敬的人,得道多助,平安常在,即使有险也可过去。虐待父母之徒,绝无善终。
有一个人,他家中存有巨款,成天吃喝嫖赌,却不赡养母亲,并将80多岁老母打出门外。不久,他突然瘫痪,卧床两年,最后财尽命绝。其子常谩骂祖母,结果也在他死后因犯罪而被判刑。
赡养父母,是人之根本,也是国泰民安的重要因素。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不敢轻视此事。中国传统文化将不孝敬父母视为大逆不道,历代刑法均将打骂父母定为十恶不赦的大罪。统治阶级清楚,一个人如对父母不孝,那么他对朋友的信义是虚伪的,对国家的效忠也是假的。人不如禽兽,又怎能国泰民安?
佛家讲“报四重恩”:一报佛、法、僧,三宝之恩,二报国土养育之恩,三报父母生育之恩,四报众施主施舍之恩。佛家把信仰、爱国、孝敬父母、爱护民众视为一体,是一种大善。因此,赡养父母不仅仅滋养自己的福根,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现代人重视养生,但懂得养生与善养福根之道理的并不很多。古代贤明者孝敬父母坚定不移,无论父母活在世上还是故去。这正是由于他们懂得天地间的道理。
有一男子长期虐待老母,一日欲将孩子吃剩的饭倒进狗盆,饥饿的老母说:“给我吃了吧”。 他骂道:“给狗吃了,它能摇摇尾巴,你吃了能干什么”?说完把饭倒进狗盆。
此逆子第二天突然患怪病,从头到脚生疮流脓,腿不能站,走路靠爬行,像狗一样。
他到处求医无效,一日遇到一云游高人指点迷津道:“你因大不孝,已断了人根,不久将坏烂枯竭而死,百药难治。玄病只能玄医。从现在起,你和妻子儿女要诚心孝敬你的高堂,你还要每日跪在街头,逢人便讲你虐待老人而患此病,告世人莫跟你学,百日之后,或许有救”。
此逆子遵高人指点,每天认真去做,百日之后果然大病痊愈。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反时空和时空,是负阴抱阳并存的。人只注意有形的事物是不行的,还要重视不可视的事物。
孔子讲:人知道鬼神,有好处,可以约束自己。
父母师长生我、助我,我若抵触顶撞父母师长,自己就不能得到生助而强大,所以自己要被生活中各种事件欺辱,工作不顺、恋爱受轻贱、个子不高、资财散失、考试失利。。。。
佛说孝顺父母的因果——
如果能够随顺母亲,不违背母亲的心意,天人都要护念他,福德是无尽的。
让父母忧愁苦恼,自己会多病,而供养父母则有少病的福报。
对父母没有敬爱心,会长得丑陋,反之会得端庄美貌的福报。
对父母和贤圣无心奉侍,自己会常受轻贱下看(地位、职位、个子低),而恭敬奉侍父母师长,会得到大威势(现代就是做大官)的福报。
佛说:“一个人供养一百位高僧仙人大德百千万亿年得到的福德,不如一念孝顺用一丁点小东西供养父母的千万分之一,而一个人抵触顶撞父母,他将来必堕落三恶道(花报为生活中各种不顺)。 修世间法(工作、姻缘、考试、财富、美貌、尊贵)的时候,要从供养父母师长里修。菩萨于无量劫来,孝养父母(用衣服饮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因为这样孝顺供养父母的因缘,自致成佛。 布施三种人,福报是无尽的,这三种人就是父母、病人、佛。 供养父母师长和三宝,虽然在生死轮回中,但是不坏善根。最大的善就是孝,最大的恶就是不孝。我以孝顺供养父母的福德,上为天帝,下为圣王,乃至成佛,成为三界特尊,都是因为这个福德。 我世世至孝,所以德高福盛成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给大家解疑惑 -- 为什么孝顺父母, 各方面都会顺利
作者:廉而不刿
第一、佛陀告诉你:
佛陀说:
修世间法(工作、姻缘、资财、办事、长寿、个子高、健康、人缘、好子女等一切做人福报),要从孝顺供养父母里修。
凡人有两种方法积大福德,成大果报得甘露味(幸福生活):一种是供养父母,一种是供养帮助大家的人。
让父母忧愁苦恼,自己会多病,而供养父母则有少病的福报。
对父母没有爱敬心,会长得丑陋,反之会有端正美貌的福报。
对父母和贤圣无心奉侍,自己会常受轻贱下看(地位、职位、个子低),而恭敬奉迎父母师长,会得到大威势(现代就是做大官)。
第二、佛理告诉你:
工作不顺、姻缘不顺、资财不顺、办事不顺、抑郁多病不好, 因为我有这些方面的恶业。
恶业,就是伤害众生
伤害众生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轻贱。
我一定是先轻贱众生, 然后才去伤害众生。
所以要止一切恶,改一切命,就是治我这个轻贱病
要治这个轻贱病,就要恭敬、孝顺众生——
如果我连父母师长都轻贱,我还有哪一个众生不轻贱?
如果我连父母师长都不恭敬孝顺,我可能孝顺哪一个众生?
所以,我要改一切命,就从孝顺父母师长开始。
改得了抵触顶撞父母师长,就改得了一切命。
第三、道家告诉你:
父母、长辈、上司是什么呢?
父母生我,所以是生助我;
长辈、上司,长生幼,也是生助我;
不孝顺父母师长,抵触顶撞父母师长,没有父母师长生助你,自己无法强大,所以要被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欺辱——连你的孩子都会辱你,让你忧愁烦恼。.
大家如果不信,可以自己去观察一下——
孝顺父母的人,他绝对不会被恋人、对象、上司轻贱玩弄侮辱,
因为他受父母师长生助强大,无人敢轻,无人敢辱。
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小孩子恭敬父母师长,恭敬这个世界,他的个子一定很高——大家可以去观察是不是这么回事。
佛陀的教导——
佛说:
“我以孝顺供养父母的福德,上为天帝,下为圣王,乃至成佛,成为三界特尊,都是因为这个福德。
我世世至孝,所以德高福盛成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如果能够随顺母亲,不违背母亲的心意,天人都要护念他,福德是无尽的。
如果用一劫(百千万亿年)的时间,每天早、中、晚,割自己身躯的肉来养父母,这样都不能报答父母对我一天的恩。
孝养父母,这和供养佛的福德是一样,没有差别的。
修世间法(工作、姻缘、考试、财富、美貌、尊贵)的时候,要从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有四种恩最难报答。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来恩,四是法师恩。所以供养这四种人,会得到无量福报。
有八种人,你要毫不犹豫的去布施: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远来之人、六远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用衣服饮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因为这样孝顺供养父母的因缘,自致成佛。
凡人有两种方法积大福德,成大果报得甘露味(幸福生活),一种是供养父母,一种是供养帮助大家的人。
让父母忧愁苦恼,自己会多病,而供养父母则有少病的福报。
对父母没有爱敬心,会长得丑陋,反之会有端正美貌的福报。
对父母和贤圣无心奉侍,自己会常受轻贱下看(地位、职位、个子低),而恭敬奉迎父母师长,会得到大威势(现代就是做大官)。
布施三种人,福报是无尽的,这三种人就是父母、病人、佛。
我之所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因为我孝顺父母。而想去阿弥陀佛世界的人,必须做到孝顺供养父母师长。
少许供养父母,得到的福报是无量的,而少许抵触顶撞父母,困苦也无量。
最大的善就是孝,最大的恶就是不孝。
供养父母师长和三宝,虽然在生死轮回中,但是不坏善根。
从地面上积珍宝积到二十八天那么高,用这个布施别人,也不如供养父母。
一个人供养一百位高僧仙人大德百千万亿年得到的福德,不如一念孝顺用一丁点小东西供养父母的千万分之一,而一个人抵触顶撞父母,他会立刻堕落三恶道(生活中各种不顺)”。
㈢ 中班以孝敬父母的教案题目有哪些
中班年级组“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父母对自己深深地爱。 2、学会理解父母的心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关心父母的健康,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 1、 全家福照片 ; 2、 剪刀、胶水、圆形纸、手工“小提包”范例; 3、 白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演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活动。 师:为什么有码的孩子像个宝?没有妈妈的孩子像颗草? 鼓励幼儿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 、基本部分: 1、出示全家福照片,幼儿讲一讲父母对自己的爱。 2、幼儿齐读本学期所学的《弟子规》中孝敬父母的内容:香九岁,能温席……让幼儿讲一讲《小黄香》的故事,进一步知道要孝顺父母。 3、老师小结: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的感情。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并花费了不少血汗和汗水将我们哺育成人。若没有父母的悉心照料和苦心教导,我们能够茁壮成长吗?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作为子女的是怎样报答也报答不完的。 3、引导幼儿知道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师:爸爸妈妈在一日生活中细致地照顾我们,那么爱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爸爸妈妈呢? 鼓励幼儿说说怎样孝敬父母。如:给爸爸妈妈捶捶背、拿拖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 4、引导幼儿进行自我反省及今后做法。 师:小朋友说说自己在孝敬父母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做的不好?今后怎么改正? 5、指导幼儿给爸爸妈妈做礼物。 (1)、画一幅画送给爸爸。 (2)、给妈妈做一个手提包。 师:我们在送给爸爸妈妈礼物的时候应该说什么呢?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你爱他们。回家还可以帮爸爸妈妈捶捶背、倒杯水,他们一定会很开心。 三、结束部分: 1、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知道了爸爸妈妈养肓我们很不容易,我们要学会报答爸爸妈妈,要懂得孝敬父母。 2、齐念《小乌鸦报答妈妈》结束活动。 效果分析:本次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中,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地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及怎样孝敬父母。幼儿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中对活动内容已有了了解,源于生活的内容幼儿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本次活动进行的非常顺利 ,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能大胆地说大胆地做,效果不错,完成了教学目标。
㈣ 母慈儿孝家和睦孝顺家风代代传,我们该怎样给孩子做榜样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往往比学校教育重要,在家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会有个错误的地方,那就是我觉得你要怎么做,但是自己却做不到,比如父母叫孩子吃饭不能看电视、玩手机,但是自己却回在吃饭的时候拿出手机刷朋友圈或是回复消息。所以家庭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以身作则,要想孩子做到,父母就必须给他们做一个好的榜样。
现在的我们都是手机不离身,不管去哪都要带上手机。经常有父母刷着手机,孩子走失或者是孩子乱跑发生交通事故的案例。在一次去拜访亲戚的过程中,我看到父母在沙发上玩手机,小孩子在地上玩玩具,并且对孩子提出的问题都是很敷衍的回答。作为父母,应该在闲暇时间多陪自己的孩子,手机里的东西都会过时,而对孩子的教育却是有着终生影响的。
㈤ 幼儿园礼仪公开课孝敬长辈
幼儿园,让孩子在礼仪公开课上孝敬长辈,这种活动,还是挺有意义的,能够让孩子们更好的人情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才能够更好的来面对家庭。以及为人处世。
㈥ 如何引导幼儿孝敬父母
1、给孩子做孝敬父母的榜样 身教胜于言传,父母对长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有些家长,要求孩子孝敬自己,自己却冷落甚至虐待长辈,正所谓“为长不尊”,他们对孩子的“孝心”教育肯定是无效的。因此,家长应做孩子孝敬父母的榜样,善待长辈,关爱自己的父母,尽做子女的义务,回报养育之恩。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自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2、让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孝心的基础。然而,感恩这种情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必须通过教育。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因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感恩的心也需要经过教导才会产生。爱孩子,就应该要在你忙的时候,让孩子帮你做些家务;在你累的时候,让孩子为你捶捶背;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从平常的生活小事中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也因此而爱父母,在爱中领略被爱。孩子渐渐长大,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3、孝心教育从小事入手 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塑造和培养。如:平时教育孩子要关心父母的健康,要帮父母分担忧愁,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当孩子不会时,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横加指责,孩子做得好时,要多表扬鼓励。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尝到为别人付出的快乐。当孩子“父母养育了我,我应当为他们多做事”的观念逐渐形成时,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孝心”,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让其从小养成好惯。
㈦ 儿童孝敬老人的—段话例如
你好!
1、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2、身体发肤,爱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3、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4、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㈧ 如何培养孝顺的孩子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孩提之意,无不知爱其亲也”就道出了春秋时期人们敬老的情形。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报答养育之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一位因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他9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孝敬父母,是中小学生品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制定的《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把“孝敬父母”作为新世纪中小学品德教育的一项任务来提出,可见,国家对这个问题是何等的重视。
令人不安的是,当今青少年中,孝敬父母之风每况愈下。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孩子和父母的情感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孩子连他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1)要让孩子明理,知道没有父母便没有孩子的一切(躯体、智慧、思想等等),父母恩深似海。作为孩子有孝敬报答的责任,这是做人的道德。古语“鸦有反哺之义”指的就是孩子必须尽孝的问题。
(2)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必然不可能从心底里孝敬父母。为此,作为外出打工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要让孩子知恩图报。从留守孩子来说这个“报”是对待父母讲道德礼仪。家长应要求孩子:一是对待父母有礼貌,如与父母讲话要得体,关心父母的工作、身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二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让父母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三是听从父母的教导,改正自己的不足;四是拓展对父母的爱,把对父母的爱拓展到对师长的爱、同学的爱、人民的爱、祖国的爱。这样的爱就是对父母做好的爱。
(4)从日常小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如要求他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主动关心家长健康,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总之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5)父母本人也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家长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亲。如果说平时在外打工或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回家后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久天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㈨ 幼儿园出了道:爸妈陪孩子一起孝敬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并记录感受有什么好点子
给老人洗脚,捶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