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顺与

孝顺与

发布时间:2020-12-16 20:26:04

孝顺孝敬

中国人其实很开放,什么都可以反对和抛弃那些不太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往往以为中国人思想很保守,因循守旧,更不容易接受外来的东西,其实,正好相反。不信?请看,欧洲有些国家还有女王,大概就是保留了所谓的“封建余孽”,亚洲更是有日本“万世一系”的天皇;中国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今安在哉?就是他们的子孙,也早已风流云散了,还有几人能续得上族谱! 如果说这是政治,那就再看文化,中华民族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自不待言,就说自汉以来传入的佛教文化,自五四以来传入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这些文化都是我们主动接受的,如今这样彻底地融入了我们这个民族血液中,请问,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能和我们相提并论! 还有现在,我觉得中国大概是世界上思想最开放的国家了。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已经开放得不知道还剩下什么了。他们的确很自由,但自由的代价是荒诞!如果觉得荒诞这个词不太好,就换成“悬浮”吧! 所以,中国人是很开放的,是什么都可以反对的,是什么都可以抛弃的。 但是,有一样东西,似乎最勇敢的中国人也从来都不敢反对,这就是孝! 父子关系是从哪里来的? 《论语》的第二章是这样说的: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中有许多孔子弟子的话,那是因为孔子的弟子认为这些话十分符合孔子的思想,就编入了《论语》,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些话看成孔子的思想。 有子的这段话是说: 一个人如果遵守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但却喜欢犯上,这样的情况很少见;不喜欢犯上,而喜欢作乱的,这种人是没有过的。所以,君子做事,从根本处着手,本建立起来了,道自然就成了。遵守父子关系,是建立仁的根本啊! 对于我们今天“自由”惯了人来说,这话听起来有些僵硬,很有些压制人的感觉,但其实不是。《论语》里的很多社会关系,比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说的都是理想状态。即君应该有君的水平,臣应该有臣的样子,父子关系也是一样。 当然,现实中不可能完全是这样,也正是因为如此,孔子的思想才有意义。所有上面的这些问题,随着我们阅读《论语》的深入,都会慢慢地说清楚的。 孝是仁之本,而孝讲的又是父子关系。那么,父子关系(包括以父子关系为代表的血缘、亲缘关系)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很简单,父子关系其实就是一种血缘关系,而且是动物性的血缘关系。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要像其他动物一样对待这种动物的血缘关系,人就和动物没有区别;人要想从一般的动物中区别出来,就要将这种动物性的血缘关系上升为“人”的血缘关系。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血缘关系来作为人类之成为人类的突破口呢?道理既无比深奥,又无比简单。说它深奥,是因为用所谓的学术话语来说,可以写好多本书;说它简单,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无比亲切地感受到。它的简单就在于:一、父子关系(血缘关系)所产生的亲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感情,是完全自然而然地产生于人的内心深处的,是不需要后天培养的,也是任何外力难以摧毁的。二、血缘关系是不能选择的(非理性的),是不能追问的,是只能承认和相信的。所谓“理性止步的地方,就是宗教的起点”,所以,以血缘关系为价值的起点,已经具有了“宗教”的意味。 在诸种血缘关系中,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父子关系呢?其实,最早很可能重视的是母子关系,只是进入到父系社会以后,人类的“理性”化进程加速,父子关系成为最容易“人”化的血缘关系。于是,父子关系就被选择出来了。其实,父子关系不过是在特定时代的血缘关系的集中体现罢了。 父子关系既包蕴了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感情,又具有了不可追问的“宗教”性,于是,这种关系就被从各种关系中选择出来,作为人类(中国文化意义上的)之成为人类的基本关系。 动物的“人”一旦明确地意识道了“父子关系”,就变成了“人”的动物! 这在伦理学上,有个学术名词,叫做自然血缘伦理本体。 什么是孝? 孝就是遵守父子关系(血缘关系)。 上面说了,《论语》中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是理想意义上的关系,那么遵守这种关系就变得很亲切很自然了。至于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那是一个“历史概念”,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情景中(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容是不一样的。 孝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来自自然血缘的感情,这种感性是无比温暖的,无比柔软的,是“人性”的,这姑且叫做“孝”的内向度;但是,另一方面,人类为了使自己成为人类,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存在和发展,又必须制定一些社会规则,而凡是规则就必然是僵硬的,冰冷的,孝”既然是人之成为人的基础,就必然肩负起某些规则,姑且叫做“孝”的外向度。 其实,在我们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孝”这两个向度总是在“博弈”。内向度的东西多一些,社会往往就比较开放和进步,反之则比较禁锢。 孝,应该是一种心情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十多年前,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当本科新生的班主任。在学生将要报到入学的时候,系里让我去看看学生的档案,目的是为了多了解学生。我详细了查看了四十多名学生的档案,令我惊奇的是,有几个学生的档案中竟然装有他们高考作文的试卷。我仔细地“研究”了这些作文试卷,发现这些试卷都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其中有一份就是写自己的母亲因病去世,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的,细节很生动。读了以后,我明白了招生工作人员的良苦用心。 开学后不久,我就找这位同学谈话,鼓励他要努力学习,并说有什么困难尽管找老师和系里的工作人员。他大概觉得我的谈话怪怪的,就说:“我挺好的,没什么困难呀!”我更佩服这位同学了,说:“你母亲去世了,你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系里会考虑补助的。”他睁大了眼睛说:“啊!我母没去世啊,好好的啊!” 这回该轮到我惊讶了:“你在高考作文里不是说你的母亲去世了吗?”谁知他一脸不屑地说:“您信那个!” 那位学生这样写作文也许不算是什么太不应该的事,但我总觉得这样的心情要不得! 孝有很多外在表现形式,但孝不是对领导的唯唯诺诺,不是在单位里的迎来送往,不是在场合上的举止得体。总之,孝,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孝,其实是一种心情!只有在这种心情的滋养中,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人之为人! 万事孝为本 上面有子的话是一个严密的推演过程。遵守父子关系而好犯上的人很少,不犯上而好作乱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孝是根本。这是一个忠——孝、家——国的推演过程,也是中国伦理——政治的逻辑结构。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在后来的阅读中我们会慢慢地展开。 古人讲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试想,一个人在家打爹骂娘,到了社会上却忠君爱国,这可能吗?俗话说:“寒门出孝子,孝子出忠臣。”的确,未有在家不为孝子而能在朝为忠臣者。所以,只有孝,才能忠。 由孝而忠,是社会秩序;由孝而仁,则是人的道德发展的必然过程。孝的确是万事之本,是中国人的价值之源。 中国人没法抛弃孝。人——家——国,孝是根本,是基础,是只能相信而不能追问的。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当承认自己不是人的时候。然而,如果前提是自己不是人,怎么会有资格来追问“人”的问题呢? 我常含泪告诫同学们,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不能亵渎的:一是母亲,二是祖国! 除此以外,百无禁忌!

Ⅱ 现代的孝顺与古代的孝顺的不同

只能给你些参考的观点,一些资料,怎么写还要你自己把握。
我个人认为:古今孝顺最大的不同在于,古代的孝顺是封建法制下面一种产物,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非常不合理的一面。背后有着男尊女卑、君权为上的里面存在。现在主要就是单讲家庭之间的了,而且妇女地位提高了。
下面是一些资料,如果你满意,希望能交个朋友,呵呵,孝顺的女孩不多了,我正在找老婆呢~~~
**************************************************************
对比古今孝顺

在古代,女性是不出来工作的,也就是不直接挣钱养家(当然在婆家活还是要干的),男性的父母在娶媳妇时要有所谓“明媒正娶”、“八抬大轿”以及聘礼等等,还要给新人在家里划出一套单独的居室供居住(这相当于准备住房了),所以在古代要求媳妇孝顺公婆,还算说得过去的。

时代在变,现代社会中,男、女同样挣钱养家,很多新婚夫妇结婚时的房子及物品都是自己准备的,可有些“孝子”和公婆却依然想按古代的标准来要求现代人,这不是糊涂吗?

婆媳、岳婿之间,只要能达到有足够的客气其实就够了,不要提出过高要求,否则要求越高,失望就越大,最后导致无法相处了。

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因为有二、三十年的生活和养育关系,所以很容易做到尊重(少数不合格父母除外),但婆媳、岳婿之间就不大容易产生这种尊重,所以我说只要保持足够的客气就可以了,没必要“牛不喝水强按头”。

反正我不指望我媳妇对我的父母有多么尊重,只要大家保持客客气气的就挺好,同样我媳妇对我也就这个要求,事实上这就相当于互相给点面子,所以相处得还可以,没什么大矛盾。

某些“孝子”说:现代人顶多只做到了“孝”,也就是只是花了点钱和时间,“顺”则一点也没做到。

不知这样的“孝子”自己做的如何?据我看好象也是他媳妇在尽孝,而他本人似乎也没做什么。

所以说:强调“孝顺”的人,多数都是用来要求别人的,自己其实并不用做什么,所以做“孝子”根本就是一件轻松的事呀!

大家知道宋代的朱熹吧,此人为百姓制定了一套“天理”(就是孝顺准则),
可他本人并不遵守,他曾将两个漂亮小尼姑骗来给自己当小妾,闹的实在不象话,结果皇帝将他叫去训了一顿,本打算收拾他的,但念在他年事已高也就作罢了(这是史有所载的)。
****************************************************************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Ⅲ 孝顺和孝敬有什么不同

孝顺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
孝敬指孝顺父母,尊敬亲长,送礼或钱物给尊长,以示孝心或敬意,旧时以钱物贿赂、讨好上司或其他有力者,亦称“ 孝敬”。

Ⅳ 怎么理解对父母孝顺和听话的区别孝顺等于听话吗

孝顺很大程度上是等于听话,听话是包含在孝顺里面的,不听父母话的人谈不上孝顺父母。

Ⅳ 孝敬与孝顺的区别

孝顺: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孝敬:孝顺父母,尊敬亲长。

Ⅵ 孝顺与忠诚的区别

孝顺针对长辈而言。孝顺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忠诚针对主任或党、人民或国家而言。汉语词语,广义上指对所发誓效忠的对象(国家、人民、事业、上级)、朋友(盟友)、情人(爱人)或者亲人(亲戚)等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忠诚可靠|忠诚勇敢|忠诚可靠|对祖国无限忠诚。 忠诚代表着诚信、守信和服从。

Ⅶ "孝敬"与"孝顺"的具体区别是什么

悬赏太少了,如果能有打动我的分数,或许我会帮你这个忙。不过我就临时指点一下。开头就应以孝为主,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是开头提议。然后就讲解“孝敬”“孝顺”,重点在于“敬与顺”的区别。

Ⅷ 孝顺和孝敬的区别

区别是一个偏重顺从,一个偏重尊敬。

Ⅸ 孝顺和愚孝的区别

孝顺指的是孩子对父母的孝顺,包括情感上以及经济上的;而愚孝就是不管什么都听父母的安排或者指点!

Ⅹ 孝顺和愚孝成正比吗愚孝的概念是什么

我理解的愚孝:凡是父母要求的都去做,凡是父母说的都是对的。显然不成正比,封建的桎梏还没有完全解脱。当你不能改变什么,你只能去服从:但如果可以,就必须抗争到底。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国人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凡是都可分为两个方面,都要辩证的去看

阅读全文

与孝顺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头安康养生馆上班怎么样 浏览:87
江苏农村养老模式 浏览:137
老年人腹股沟疝气 浏览:228
长寿花大约多少种 浏览:308
临沂多大年龄退休金 浏览:390
偏瘫老人如何化痰 浏览:981
柳州市退休金认证 浏览:902
网上很火孝顺漫画 浏览:393
父母没读过书书面语怎么说 浏览:305
如何说服父母给钱赚钱 浏览:554
老年痴呆人多久死 浏览:7
致重阳节诗句 浏览:6
养老年审完什么时候可以缴费 浏览:653
敬老院健康体检慰问词 浏览:505
读报父母恩咒怎么回向 浏览:546
孝敬爹和娘啊 浏览:413
孝敬主题班会结束语 浏览:173
江苏退休金2015新政策 浏览:553
退休年龄河北省 浏览:680
鹤壁市养老保险查询 浏览: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