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孝敬父母的诗句
关于孝敬父母的诗句如下:父爱大如山,深沉而内敛;韶华七十载,白发双鬓染。疼儿从无怨,伟岸身渐弯;爱似一泓泉,细润泽心田。迢迢人生路,父康儿心安;天垂恩情伴,一生尽欢颜。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事父母不孝,不苦禽兽。常思生养大恩,恒怀哺育之情;不忘教导之义,惟孝为立德之本。
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门口有车不算富,家里有娘便是福;万恩千爱都在唱,谁知父母心中苦;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懂父母恩。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敬,鸟兽尚知哺乳恩,父母本是亲骨肉,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须图报,望子成龙梦成真,孝敬家风世世传,绵延不绝代代兴。
Ⅱ 关于孝顺父母的七言绝句古诗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雨》江边人痴等归舟,手暖杯酒花间眠,雨乱花影醉人眸1,南风依约轻如袖。
2。秉烛夜游几许趣,夜来霜里独暖酒,《红颜》世间唯我笑苍天,红颜一笑醉婵娟
河岸两头绿柳扬,微风吹过花草舞。家乡景色仍秀丽,游子不忘故乡情。
我倨傲只远,东吴大道。
孟子说。
意思是。
意思是。
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亲爱父母亲,面带欢笑,应马上答应,要诚心诚意,好衣先给父母穿,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应赶快去做:父母呼唤.孟子曰,地之义也。
Ⅲ 有关孝敬父母的古诗七言绝句是什么
有关孝敬父母的古诗七言绝句是如下:
1、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译文: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2、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3、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译文: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
4、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译文:满头白发的老母亲掩门而啼。拉断了衣袖也留不住。
5、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译文: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Ⅳ 有关孝道文化七言诗句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于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1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Ⅳ 二十四孝七字诗
一、孝感动天
父娶后妈又生弟,多次害舜出歹意。
修仓抽梯放火焚,手持斗笠跳下去。
掘井填土盾地逃,仍敬父母慈爱弟。
孝行感动苍天心,鸟代锄草象耕地。
尧帝知舜性至孝,处理政事有能力。
将俩女儿嫁与他,继承大位称舜帝。
释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亲尝汤药
从小奉孝汉文帝,倾心侍母重情义。
老妈卧床病三年,衣不解带榻前祭。
治疗疾病汤药苦,亲口尝罢喂下去。
通宵达旦陪身边,母康儿累倒在地。
仁孝感动天下人,注重德治兴礼序。
治国有方开盛世,文景之治史书记。
释义: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三、啮指痛心
曾参家贫打山柴,忽然有客进家宅。
母咬手指儿心痛,心灵感应娘唤孩。
速返家中问缘故,盼儿陪客快回来。
世称曾子孝著称,儒家尊他宗圣台。
释义: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四、百里负米
仲由家计甚艰辛,一日三餐野菜吞。
百里负米历寒暑,侍奉父母倍精心。
父母去世高官作,生活优裕思双尊。
孔子赞其孝父母,生时尽力死念恩。
释义: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五、芦衣顺母
生母早死父续妻,继母虐待弟弟欺。
冬天小弟棉装暖,闵损身着芦花衣。
父亲鞭斥芦花飞,方知儿苦欲休妻。
孝儿跪求饶继母,后娘变成亲妈咪。
释义: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冷打颤,将绳子掉在地上,遭到父亲的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家要休妻。闵损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六、鹿乳奉亲
父母年迈视力昏,需饮鹿乳治眼瘟。
身披鹿皮深山进,挤鹿乳汁奉双亲。
猎人搭弓欲射鹿,掀起鹿皮现真身。
实言供奉父母事,郯子孝顺赠乳珍。
释义: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 被误杀的危险。
七、戏彩娱亲
孝顺父母美味烧,年过七十不言高。
身穿五彩老莱子,拨浪鼓儿孩般敲。
送水进屋摔跟头,躺地大哭装撒娇。
只怕双亲太伤心,博得父母乐陶陶。
释义: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不小心摔倒,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装作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八、卖身葬父
董永卖身葬父难,槐荫树下遇奇缘。
自言无家七仙女,结为夫妇天成全。
一月织出三百锦,抵债赎身钱还完。
千古绝唱天仙配,同甘共苦世人传。
释义: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Ⅵ 有关孝敬父母的古诗七言绝句有哪些
孝敬父母的古诗七言绝句有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这是一首饱蘸生活气息,充满真情实感的思母诗,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
孝敬父母的小事
给父母留足够的钱,以免他们对你张口犯难。
与老人说话时,注意“一慢二巧三温柔”,切忌抬高嗓门,大声嚷嚷。
经常关心父母需求。一些简单的话语可让父母感到心里非常温暖。比如,“妈,您渴了吗,我给你沏杯茶吧”等。
和父母分享有趣和开心的事,让他们时常微笑。
密切关注父母身体健康状况。平时要定期带他们进行全面体检。
时刻关注父母服用的药品。子女要时刻清点父母常服的药品,用备忘录或手机设置提醒,以便父母能按时按量服药。
带父母逛逛公园。跟着老人的步伐,尽量走慢些。
如果无法每天陪父母散步,不妨在周末饭后陪父母出门走一走。
随时为父母开门,一为安全,二表尊重。
以父母的生活起居习惯为主,调整你的时间表,给父母安排活动。切勿让父母适应你的时间表。
给父母买东西。子女为父母买衣服、鞋子以及牙膏等小东西,都会让老人非常快乐幸福。
下班回到家后,第一件事最好是到父母房间问候一下或者给父母打个电话。
一旦与父母发生冲突,应尽量顺着老人。常言道“老人如小孩”。老人脾气与小孩很相似,一样需要关怀和照顾,对父母应该有极大的耐心。
尊重父母的社交圈,让他们与新朋老友尽享欢乐。研究发现,善于交往的人更长寿。
尽量与父母住一起,以便照顾他们。如果有能力,最好不要让年迈的父母单独生活。
吃饭时,应遵循“父母优先”原则,给老人家先盛饭菜。
Ⅶ 关于亲情孝敬父母的诗句(孝亲敬老的诗句有哪些)
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____孟郊《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2.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____王建《短歌行》
3.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____黄景仁《别老母》
4.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____佚名《蓼莪》
5.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____蒋士铨《岁暮到家》
6.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____孟郊《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7.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____佚名《蓼莪》
8.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____蒋士铨《岁暮到家》
9.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____王冕《墨萱图·其一》
10.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____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1.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____王建《渡辽水》
12.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____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3.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____杜甫《石壕吏》
14.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____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5.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____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6.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____与恭《思母》
17.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____白居易《母别子》
18. 守节自誓,亲诲之学。____欧阳修《画地学书》
19.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____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20.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____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1.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____李白《豫章行》
摇动摇篮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美国) 没有比巴格达城更美丽,没有比母亲更可信赖(伊拉克) 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威·布朗) 母亲在家事事顺(阿尔科特) 只生不养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母亲(约·谢得) 人最终总要离开母亲(贺拉斯) 没有母亲,何谓家庭?(艾·霍桑)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儿行千里母担忧 河里孩子岸上娘 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哭一场 娘想儿,长如江;儿想娘,扁担长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 打在儿身,疼在娘心 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英国) 宁死做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 母亲的击打决不会使孩子残废(犹太人) 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盐好 母亲的低语总是甜蜜的(英国) 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英国) 母爱最高尚(德国) 母爱之爱,春天常在(法国) 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孩子是母亲的生命之锚(萦福克勒斯) 甜不过蜂蜜,亲不过母女 女是娘的罗裙带 回答者: 燕双藤紫 - 一级 2009-12-6 09:09 其他回答 共 3 条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如果好设为最佳答案。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
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1、《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3、《思母》——宋代与恭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4、《将母》——宋代王安石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5、《送母回乡》——唐代李商隐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2、意恐:担心。
3、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参考资料: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
——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美国)罗素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罗素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
—。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
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Ⅷ 关于孝敬父母的诗句
1、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2、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4、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6、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7、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8、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9、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10、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1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2、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13、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14、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15、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16、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17、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18、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19、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20、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21、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22、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2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24、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25、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2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27、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9、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3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31、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32、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33、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34、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
35、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36、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37、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3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39、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40、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41、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42、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43、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44、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4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46、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47、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48、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49、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5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1、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52、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53、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54、父母者,人之本也。
5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6、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57、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58、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59、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60、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61、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62、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63、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1、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3、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4、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5、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6、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7、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9、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10、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11、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13、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14、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1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6、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7、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18、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20、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21、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
22、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23、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24、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5、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7、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28、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1、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2、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3、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6、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7、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8、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9、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10、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11、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12、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13、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14、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15、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16、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17、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18、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19、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20、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21、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22、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23、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24、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25、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26、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27、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28、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29、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30、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31、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32、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33、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34、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35、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36、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
37、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38、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39、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40、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41、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42、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4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4、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45、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46、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47、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48、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49、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50、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51、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52、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53、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54、一间茆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
55、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56、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57、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58、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59、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60、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61、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6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63、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64、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65、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1、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韩愈
2、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3、无父何?无母何恃?诗经《小雅蓼莪》
4、一间茆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王建《古从军》
5、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岁暮到家》
6、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7、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舆恭《思母》
8、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9、袴襦砧动地,父母歌闤闠。贯休《上孙使君》
10、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辽水》
11、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13、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14、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1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6、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17、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18、霜陨芦花泪湿衣舆恭《思母》
19、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20、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刘安
21、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22、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3、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王安石《十五》
24、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吕公着
25、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26、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蒋士铨《岁暮到家》
27、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2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29、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谁氏子》选
30、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31、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李白《豫章行》
3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33、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王冕《墨萱图》
34、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35、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36、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欧阳修《画地学书》
37、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别老母》
38、成功的时候,谁都是兄弟姐妹。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3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40、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
41、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谁氏子》
42、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颜之推
43、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44、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卢仝《示添丁》
45、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王昭君《怨词》
46、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徐熙《劝孝歌》
47、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48、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燕诗示刘叟》
49、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墨萱图》
50、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
51、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蒋士铨《岁暮到家》
52、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谁氏子》
53、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母别子》
54、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思母》
55、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56、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诗经《小雅蓼莪》
57、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58、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59、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60、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1、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62、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优美散文)
Ⅸ 关于孝顺母亲的诗句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出自清代黄景仁的《别老母》
白话文释义: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
白话文释义: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白话文释义: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自春秋《礼记》
白话文释义: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当然连养老送终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出自秦汉《孝经·圣治章第九》
白话文释义: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木偶为您解答,给五星采纳,谢谢了。
1、《劝报亲恩篇》——清代佚名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译文: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2、《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慈乌夜啼》——唐代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译文: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 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4、《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聚,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5、《国风·邶风·凯风》——春秋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
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
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
6、《送母回乡》——唐代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7、《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8、《思母》——宋代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芦花打得满天飘飞,自己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者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自己身无长物,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
9、《将母》——宋代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译文:把母亲带到扬州后,就安家于临时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吧。
10、《墨萱图 其二》——元代王冕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译文:萱草生在老母亲的高堂前,颜色鲜艳而美好。
对着这幅墨萱图时,杯中常有残余的酒,背着它时还能怎么说呢?作为子女的孝顺心存在,并不在于你富贵与贫贱。 昨天夜里下了寒霜,今晨看到的是江水空濛,可叹人的年岁老了呀!漂泊在外的我没能回家,这种感慨之心情就像被棍棒锤砸一样难受啊。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
——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美国)罗素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罗素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
—。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1.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4.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5.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6.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7.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8.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9.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 “(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 “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1.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 “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4.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5.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6.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7.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古人二十四孝
作者:zbdl 发表于:2003-06-30 20:02:50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