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以后种的菜

重阳节以后种的菜

发布时间:2023-08-24 19:15:36

『壹』 重阳节有什么特色美食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孟学士)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于是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转载自出国留学网http://www.liuxue86.com,请保留此信息。)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节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

中国特有风俗
踏青敬老活动祭祖祭哪吒三太子吃重阳糕射箭放风筝吃烧乳猪

韩国特有风俗
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

日本特有风俗吃茄子
吃栗子饭祭菊

『贰』 重阳节吃什么 重阳节有哪些美食

重阳节吃什么 重阳节有哪些美食

重阳节吃重阳糕、重阳馍、糍粑重阳糕、菊花酒、菊花汤、菊花菜。

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主要吃食之一,我国南北方此食俗均十分盛胜。北方以面粉制糕为多,南方以糯米粉制糕为多。

北方的重阳糕,有油糖果炉,有发面花果蒸糕。发面蒸糕是将面粉发酵后,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各种花果,如红枣、果仁、蜜饯红丝、绿丝等,上笼蒸,蒸熟后将面糕倒出,正好各种花果在面糕上面,并呈馒头状。面发重阳糕,松甜软糯,十分好吃。

南方的重阳糕是以糯米粉为主,加水搓揉后加食塘上笼蒸,待熟冷却后,切成菱形状,糕很小,似乎一口可吃一块。

不论是南北方,重阳糕上芹腊均要剪五色纸彩旗插之糕上。

重阳馍

用白面蒸成圆塔形的模,模上插茱英、艾草叶等花草。这天家家户户要登高野游,这种白面蒸制的重阳摸既耐饥,又便于携带。重阳模多为我国西北地区重阳节的吃食。

糍粑重阳糕

糍粑糕多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阳节吃食。

这天家家户户用糯米制糍粑,亲友间互相请吃撇把,喝米酒,有“共庆丰收”之意。民谣云:“九月九,喝辣酒,吃核把,庆丰收。”因此,西南地区又称重阳节为糍粑节。

菊花酒

重阳节家家户户均争饮菊花酒。菊花酒在每年九月菊花盛开之时酿制,但当年酿制不能当年饮用,需待一至二年后,酿成菊花露汁(将上品菊花采摘后,放阴凉处阴千、浸入酿制好的上好烧酒之中)。食用时,每5斤白酒中溶入1两菊花露汁,即成菊花酒。此酒,质地纯洁,色泽金色,味甘甜、馥郁而有菊花香味,回味悠长。在古时,菊花酒作为药酒,是祛伤补身健体的药酒,在秋去冬来的重阳节开始饮用,的确对人体有益。

菊花汤

重阳节还有饮菊花汤的食俗,谓能祛疾。将新鲜菊花采摘洗净,放入陶器或瓷器的炊具内(不可用铁器),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入文火慢慢熬制。饮用时略加冰糖或蜂蜜,对人体有益。这天,小孩因不善饮菊花酒,故大多饮菊花汤。旧时,许多家长还用菊花汤的汤汁和花渣替小孩洗澡,认为冲首消菊花水沐浴可除肤疾。

菊花菜

金秋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我们除了能欣赏秋菊的“秀色”,及其不随流俗的高风亮节以外,还可一饱口福,品尝“秀色”的特殊风味以及利用其保健强身的价值,“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令。”所谓制颓令,便是预防早衰、防治老年病的意思。

我国人民以菊花当菜入药的历史极为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就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神农本草经》更有“服之轻身耐老”的定论。相传南阳有一水潭,四周都是菊花,周围居民食用其水,都享受长寿,因此把潭水命名为菊水。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重阳节文化迄今已有两三千年历史,在西峡至今流传众多民间传说。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要数重阳公主的传说。

据《汉书》记载,东汉安帝年间,宫中身怀六甲的李娘娘受闫氏所害,逃至洛阳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阳店。恰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阳女。李娘娘历尽艰辛,慢慢把重阳女养大成人。谁知一年秋天,此地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村里的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幸免。李娘娘临终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重阳女,并把安帝赠送的玉佩传给女儿,让她找机会状告闫氏,为她讨回公道。

李娘娘死后,重阳女到处拜师学艺,立志斩除瘟魔,为母报仇。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精心传授剑法,并密告瘟魔的四个弱点:一怕红色,二怕酒气,三怕刺激气味,四怕高声,让重阳女来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现时见机行事,为民除害。第二年九月九日这天,重阳女组织附近的百姓登上云彩山,女的头上插散知红茱萸,茱萸果为红色,叶子散发出一种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现就齐声高喊:“铲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见到红色,闻到酒气和怪味,听到喊声,缩成一团,重阳女一剑将瘟魔刺死。从此重阳店一带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

『叁』 重阳节吃什么 美味菜谱推荐

我们都知道,重阳节的饮食风俗,不仅有茱萸、菊花食品,还有重阳糕等特色菜肴。下面为您介绍重阳节的四大美食!
1、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重阳吃花糕始于西汉,当时称为“蓬饵”,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阳节吃花糕之风大盛,一直流传至今。重阳节吃花糕的起因缘于重阳登高习俗。有山的地方可爬山登高,而无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弥补和替代的办法,因“糕”与“高”谐音,就出现了吃花糕的习俗。
现今重阳节售卖的重阳糕,依然会用五彩缤纷的彩纸剪成三角形,用根竹签固定,插在重阳糕上,小巧的模样煞是可爱,也有代替了体型巨大的茱萸的意思。
重阳糕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一些重阳糕,还要加入枣子、栗子为馅料,这也是南京特色,在南京重阳糕又叫早立糕,蕴含着老人对子女“早点自立”的祝福。
花糕的制法是用江米面加水蒸熟,用屉布沾水包起蒸熟的江米面揉均匀至光滑,分成四块,再分别拍成2厘米厚的片放在案板上,抹一层豆馅,再铺一层江米面,依次类推连铺三、四层后,在最上面密密实实的码上煮熟的栗子、桃仁、瓜仁,最后撒上京糕丝、青梅果脯等就算制成。无论看着还是吃着都类似于多层的酥皮儿。
有专家指出,重阳糕作为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脂食物,大量空腹食用易造成胃液过多分泌,引起不适。花糕由糯米制成,老年人不易消化,不宜多食。胃肠功能不佳者可食经过发酵的重阳糕。为增加甜腻感,一些花糕在制作过程中会掺入猪油以及各色坚果。患有高血脂、冠心病的老人应选择不含猪油的重阳糕,以清淡为宜。
某些病人要知道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花糕。比如,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不含猪油的重阳糕;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经过发酵的重阳糕;胰腺炎患者可以选择清淡的、脂肪含量少的重阳糕;糖尿病患者可以制作一些不加糖的重阳糕等等。
民间还使用红枣、茱萸等作为重阳糕的点缀,药食两用的一些中药材放入糕中,可以达到食疗的效果。只要掌握好自己的饮食选择,对重阳糕的品种进行“改良”,选择或制作适合自己的品种,同样可以增添过节的气氛。
2、螃蟹
重阳节的吃食,还有螃蟹。郑板桥诗:“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就是重阳吃蟹传统的佐证。
螃蟹富含蛋白质,被称之为优质蛋白质食物。蟹肉较为细腻,肌肉纤维中含有10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较多,对需要补充营养的人大有益处。
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维生素A、E和B族维生素较高,特别是蟹黄中富含维生素A,有益于视力及皮肤健康。
尽管都是螃蟹,但不同的螃蟹却在营养素的含量上有显着的区别。按照中国食物成分表的数据显示:100克河蟹中含有193.5毫克钠,181毫克钾;100克海蟹中则含有260毫克钠,232毫克钾。100克河蟹中含有胆固醇267毫克,而100克海蟹中则仅含有胆固醇125毫克。
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选择食用的螃蟹品种和烹饪方式都应当有所不同。对于血压偏高的人群来说,海蟹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它完全可能导致人的钠摄入过量,导致血压的进一步升高,此时最好选择河蟹。
如果伴有血脂异常,则最好选择只吃河蟹的蟹肉。在而对于只有血脂异常的人群以及因腹泻、中暑等导致矿物质大量流失的人群则最好选择海蟹,不但能够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而且能够良好补充流失的矿物质。
在烹饪时,河蟹也最好选择蒸食的方式进食,以减少多余油脂的摄入,而海蟹则最好减少食盐的添加,更不要添加味精损伤其原有的鲜味。
吃蟹方法有讲究,如何做到健康吃蟹呢?吃蟹不能没有新鲜姜末和食醋。因为螃蟹气味咸、寒,而生姜性温,具有温中散寒解毒之功效;醋除了调味外,还可以杀菌,破坏蟹中的组胺。而且生姜和食醋是调味品,吃蟹时蘸上姜末醋汁,才能使蟹味更鲜美。
吃蟹要适量,搭配有讲究。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不要喝茶。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
同时,螃蟹不要和柿子一起吃,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内会发酵腐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还可能引起结石症等。
3、菊花酒
重阳要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将九月称“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称“九花”,北京将菊花当成市花之一。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古时菊花酒,是头一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的。九月九日这天,人们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之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来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人们在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等中药。高濂所着的《遵生八笺》中对此有着明确的记载,称菊花酒是十分盛行的“健身饮料”。
这里为您介绍枸杞菊花酒的做法。
取枸杞子500克,甘菊花20克,麦冬100克,曲250克,糯米7.5公斤。将上药煮烂,连汁和曲、米如常法酿酒。酒熟压去糟,收贮备用。
4、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陕北有不少以荞面羊肉为主料的着名小吃,比如羊肉臊子饸饹、羊肉荞麦面等。而陕北人过重阳节更是要在晚上享用荞面羊肉。
中医认为,荞麦性凉,能健胃、消积、止汗。据《本草纲目》记载:甜荞性味甘、平、寒、无毒,苦荞性味苦、平、寒;荞麦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
而现代研究证明,荞麦营养丰富,含有19种氨基酸,可以与主要的谷物(如小麦、玉米、大米)互补;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其含量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荞麦含有的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也比一般谷物丰富。
由于荞麦性凉,故脾胃虚寒、消化功能不佳及经常腹泻的人,不宜多吃荞麦。为了弥补这一点,陕北人常用羊肉与荞麦搭配。
羊肉性温,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五劳七伤。在《本草纲目》中,羊肉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中医认为,羊肉还有补肾壮阳的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冬季食用,可收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人们适时地多吃羊肉可以去湿气,避寒冷,暖心胃。
教你羊肉面的做法。
取羊骨,面粉,鸡蛋,番茄,葱段,姜片,盐,酱油。羊骨头泡在水里,高压锅添水,把羊骨头放进去,加葱段和姜片。冒气后压10分钟;骨头捞出来,汤留着下面条;把骨头上的肉剔一部分下来,切成小块。取两碗面粉,加点盐,再打一个鸡蛋;活面,放在一旁醒十五分钟;用压面机把面团擀成长片;压成宽面。炖骨头的羊汤里加一个西红柿,再加点酱油,面条下到煮开的锅里,搅散煮熟。

『肆』 重阳节有哪些适合老年人吃的菜/食物

重阳节流传至今,慢慢演变成了如今的老人节,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现在的年轻人也确实都很孝顺,逢年过节,常常会给家里的老人备上礼物,这个重阳节,给老人的礼物更是不能少,敬老必选的重阳糕一定要备上。建议大家,逛街时遇上这些糕点别错过,给老人备一点,以表孝心。

2.说重阳蟹最美有两层含义:

一是重阳节前后,蟹肉肉质鲜美,蟹黄肥厚;

二是重阳节是个孝心节,天渐凉了,给年迈的父母准备一套保暖衣,送上几只鲜美的大闸蟹,冲上一杯暖暖的姜茶,让老人家暖暖和和过秋冬。

『伍』 重阳节有哪些美食

重阳节的美食有重阳糕、栗子糕、菊花酒。

1、重阳糕:

重阳糕,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是重阳节传统节令食品。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

重阳糕在南朝时已有文字记载。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现在仍流行。重阳糕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2、栗子糕:

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得名。还有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

制作时以栗子泥夹金糕片和澄沙馅而成。糕分5层,上中下为黄色栗子泥,吕间夹红、褐两色的金糕、澄沙。色泽艳丽,质地松软细腻,香甜适口。北京又一顺饭庄制作的此糕,1997年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3、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民间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入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5)重阳节以后种的菜扩展阅读:

重阳节风俗:

1、登高旅游

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2、佩茱萸

插茱萸、戴菊花的风俗,在唐代已经普遍流行。

3、射箭

从南北朝一直到唐代,在重阳节当天,帝王官僚们除了登高作诗,举行宴会欢乐外,还有了射箭、纵马、围猎等活动。像陈后主就是沉迷于声色之外,还喜爱走马射箭,亡国时还要再猎一圈。到了唐代,重阳射箭围猎活动依然盛行。

4、放风筝

风筝也叫"鹞",在中国有两千年的历史。闽南语中有一句话:"九月九,风吹满天啸",就是形容重阳以后,风筝满天飞的情形。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以后种的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派遣制员工养老金能拿多少 浏览:209
沈阳教师退休金 浏览:652
长春社保三档退休 浏览:750
蒙山长寿 浏览:363
养老院第一天怎么去 浏览:145
大话2长寿村 浏览:544
沈北退休工资查询 浏览:524
福州的重阳节 浏览:635
养生堂怎么防止经销商串货 浏览:373
济南市老年大学网2020招生报名 浏览:399
国家退休工资计算方法 浏览:528
老年人眼睛看不见 浏览:435
女性上热下寒体质有哪些养生汤 浏览:10
退休时养老保险未交满15年 浏览:127
怎么处理婚姻里双方父母的关系 浏览:950
父母之间关系不合如何处理 浏览:991
开出租车需要体检哪些项目 浏览:185
老人临终前为什么不断想排尿 浏览:111
老年人废气多 浏览:227
老年人项链多少克 浏览: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