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些表达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

重阳节些表达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

发布时间:2023-08-19 12:49:19

① 采桑子 重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

原文:
采桑子·重阳
(毛 泽 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 泽 东写《采桑子·重阳》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由于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描绘的秋光、秋色明艳而壮丽。两度突出“重阳”,既符合“采桑子”“反复”的格律,又表现作者重回红四军前委工作时的激动心情。选择“黄花分外香”这一形象,侧重表现色彩艳丽,选择“寥廓江天”与“万里霜”这两种形象,侧重表现境界开阔。
与我国传统的诗文相比,《采桑子·重阳》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这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东山再起”的革命豪情;词中主要选择了“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等形象表现这种特点

② 重阳节表达什么情感

重阳节习俗 登高复:九制月,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为我国人民一种传统的体育活动。 赏菊: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花气幽香,给节日增添了不少色彩。近年来,有人在重阳节时互相赠送菊花,以表示友谊和祝愿。 饮菊花酒:据说古时候,人们在重阳节的时候都要饮菊花酒,这种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造的。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要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起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初九

③ 重阳节诗词赏析

1、《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蜀中九日》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二句以“望乡台”、“送客杯”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

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由北雁南飞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 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写登高旅况,情中想情,境中构境,不求刻画,自觉深微,当与杜审言《渡湘江》诗并美。

2、《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诗人在旅途中过重阳,登高远望所见所感,抒发浓浓的思归之情怀。这首诗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构思细密,结构完整。

3、《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九日送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先描述了诗人于重阳节送别故人时的凄凉情景,再写诗人对故人的送别,最后写诗人对彼此分别后的遐想。全诗格调苍凉,在问语的强调、今明的对比、虚词“且”“暂”“应”的呼应中,一波三折地倾诉离别之苦。

4、《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围绕清秋时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写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随雁飞灭”。

因薄暮时思念之“愁”和清秋之“兴”无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见“归村人”,而不见友人踪影,所以希望与友人相约共醉重阳节。全诗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二句历来脍炙人口。

《历代诗评注读本》:“天边”、“江畔”两句,摹写物象,超然入神。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扣题目,写异乡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增。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全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宋末刘辰翁《王孟诗评》:顾云:真意所发,忠厚蔼然。

④ 重阳节表达了什么情感

重阳登高忆兄弟之情。

九月唯仿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人皆携带茱萸是否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知姿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搭山绝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版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重阳节些表达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权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⑤ 毛泽东的《采桑子 重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原诗:

《采桑子·重阳》近现代: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释义: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5)重阳节些表达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扩展阅读:

重阳节将近,重读这首词,抚今追昔,倍感亲切。这是1929年6月,毛泽东在红四军党代会上未能继续当选前委书记,暂时离开红四军,去闽西农村养病、调查、指导土地革命。

这年重阳节前后,他前往朱德率部解放的上杭县城,心怀胜利喜悦,途望仲秋胜景,诗兴勃发,吟出这首“釆桑子”《重阳》。时过88年,时代已变,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也大大发展。

毛泽东的词写于大革命时期,也从重阳入题,但一改旧调,独辟新径。谈人生,与天比,揭示出深刻哲理;写秋色,讲革命,展望美好前景。

既表达了伟人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又抒发了革命战争中,一个军事指挥家的豪迈情怀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给传统的重阳节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作者同以往任何诗人相比,不仅是时空跨越之高,更是政治家的敏锐,人民领袖的境界和胸怀,无人可比。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些表达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家占地赔款被父母占用怎么办 浏览:802
职工养老保险怎样交 浏览:589
不在编的高级职称与养老金 浏览:131
儿子死亡父母怎么称呼 浏览:936
嘉定哪个医院体检最好 浏览:266
重阳节名诗古句 浏览:207
郑卅金水区老年大学电话 浏览:904
老年大学教学记录 浏览:786
16年退休金涨不涨中央定了没有 浏览:215
吉林省离退休涨工资 浏览:339
重阳节的感想200字 浏览:176
社区养老服务站主要业务是什么 浏览:754
卖老人营养品需要多少钱 浏览:661
老年人没办过银行卡怎么实名微信 浏览:894
上海养老金断交 浏览:286
贵阳市老年大学舞蹈队简介 浏览:18
什么国家适合长期养老 浏览:40
成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怎么买 浏览:323
什么是链式养老 浏览:186
吃播3岁70斤 浏览:432